经典及改良bilhau-clomae术治疗小儿指纹多通道性多发性畸形的疗效分析_第1页
经典及改良bilhau-clomae术治疗小儿指纹多通道性多发性畸形的疗效分析_第2页
经典及改良bilhau-clomae术治疗小儿指纹多通道性多发性畸形的疗效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及改良bilhau-clomae术治疗小儿指纹多通道性多发性畸形的疗效分析

经典的bilhaut-cloquit手术是治疗拇指多发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术后容易伴有一些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改良Bilhaut-Cloque术是在其基础上对其不足进行了改进,在某些治疗效果方面优于经典Bilhaut-Cloquet术。本次研究对20例小儿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分别采用经典及改良Bilhaut-Cloquet术,并进行随访,评价此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现报道如下。1数据和方法1.1不同年龄、手术方式及住院时间分布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波第六医院采用经典及改良Bilhaut-Cloquet术治疗的儿童拇指多指病例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3.43±3.82)岁;左侧7例、右侧13例;住院时间4~15d,平均(8.52±5.50)d。根据Wassel分型,其中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5例、Ⅳ型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A组有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3±3.42)岁;左侧7例、右侧2例;Wassel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B组有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2±3.50)岁;左侧6例、右侧5例;Wassel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3例、Ⅳ型4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肢体患侧及Wassel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纵向三角形切除A组采用经典Bilhaut-Cloquet术式,具体手术过程是在拇指掌侧、背侧皮肤行Z形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及甲床,暴露两侧拇指的指骨及关节面,根据需保留指体的大小,纵向楔形切除两侧指骨、关节面,伸屈肌腱止点与共同的指间关节囊根据需要作相应切除,将指骨、关节面重新对合,用克氏针固定,修复两侧保留的伸屈肌腱止点及关节囊,切除多余的甲床及皮肤,修复甲床,缝合皮肤,重建拇指。B组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t术式,具体手术过程与经典Bilhaut-Cloquet术式不同的是保留优势指的指间关节,皮肤软组织、甲床不等比例合并,根据手指的侧偏畸形情况进行指骨的楔形截骨,本组病例全部为保留尺侧拇指的指间关节。1.3稳定性和成角畸形来评分20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根据Kawabata评分方法及拇指外观对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评价。Kawabata评分方法依据保留指关节运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和成角畸形来评分。具体方法:(1)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运动范围之和大于70°,积分为2;50°~70°之间,积分为1;小于50°,积分为0。(2)存在关节不稳定的,积分为0,反之为1。(3)尺偏或桡偏角度小于10°,积分为2;10°~20°之间,积分为1;大于20°积分为0。按照三项积分之和评价疗效:5或4为优,3或2为良,1或0为差。拇指外观观察的方面包括拇指是否粗大或窄小,指甲是否有畸形。1.4率的比较检验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优良率比较由表1可见,两组术后根据Kawabata评分结果显示,两组优良率相当,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5)。2.2组患者治疗前后东南角小型率的比较表2由表2可见,两组拇指外观显示,A组拇指宽大及指甲畸形的比例高,而B组拇指窄小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45、5.12、3.69,P均<0.05)3bilhaut-cloquet术式的并发症拇指多指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治疗的方法主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拇指的重塑。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拇指关节偏斜的程度、关节的稳定性、多余指的外观,矫正术后的效果不仅需重塑令人满意的拇指外观,而且需获得指体良好的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经典Bilhaut-Cloquet术是常用的治疗拇指多指畸形的手术方式,最常应用在当两侧的拇指发育对称或均发育不完全时,常用于Ⅰ、Ⅱ型,也可用于Ⅲ、Ⅳ、Ⅶ型,治疗效果在很多方面有其优越性,但术后也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很多学者在其手术方式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良的BilhautCloquet术逐渐广泛应用。因拇指多指畸形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每种分型中的拇指多指外观也表现不同,需根据其具体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本次研究根据指间关节运动范围、稳定性、侧偏畸形程度、拇指外观来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适应范围:(1)指间关节运动范围:经典Bilhaut-Cloquet术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指间关节活动范围的减小,引起关节的僵硬。这是由于在进行双侧拇指骨质对合时,关节对合后的不一致导致关节内发生滑膜炎,甚至发生关节的蜕变,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经典Bilhaut-Cloque术式只适合于I型和部分Ⅱ型患者,而有条件保留一个关节的Ⅱ型患者和所有Ⅲ型以上的患者应当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术。改良术式在Ⅲ型、Ⅳ型拇指多指畸形患者中,更有利于指间关节活动度的恢复。(2)关节稳定性:因经典Bilhaut-Cloquet术对关节稳定系统的影响较改良Bilhaut-Cloquet术小,术后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较改良Bilhaut-Cloquet术小。Tonkin等及熊革等采用经典术式治疗的病例中,所有的关节均稳定。解学关等关于两种术式的研究中指出,治疗的患者中,关节不稳定的3例来自改良术式组,1例来自经典术式组。本次研究认为在两侧拇指均发育不佳时,如关节不稳定、无法避免侧偏畸形和重建的拇指大小很难满意,亦选择经典Bilhaut-Cloquet术。(3)关节成角畸形:熊革等应用经典术式治疗的患者,未出现关节成角畸形,Samson等应用经典术式治疗的13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关节成角畸形,大多数为两侧拇指发育不对称的病例,关节畸形的矫正在双侧拇指发育对称的病例中取得满意效果。经典Bilhaut-Cloquet术可应用于双侧发育对称且发育不完全的拇指畸形,包括Ⅰ~Ⅳ型,可减少关节成角畸形的发生。(4)拇指外观:指甲畸形是经典Bilhaut—Cloquet术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包括甲床切除部分设计欠妥、甲床缝合太紧或不精细、骨骼靠拢不够紧密、两指原发指甲不等大、不对等合并、远节指骨宽度与重建的指甲不匹配。本次研究认为,经典术式亦适用于两个指甲连在一起的病例,在采用经典术式时,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术中可用9-0无创伤缝线修复甲床。而当优势指的指甲为健侧的70%,采用改良术。本次研究采用Kawabata评分方法,依据保留指关节运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和成角畸形来评分,再按照三项积分之和评价优良率,结果显示:两组术后优良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拇指外观显示:A组拇指宽大及指甲畸形的比例高,而B组拇指窄小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次研究发现,经典的Bilhaut-Cloquet术可重建一个大小与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