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STYLEREF2\s1.7-SEQ图\*ARABIC\s2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程序PAGE51企业概况2.1企业简介及项目基本情况XXXX集团XXX公司(以下简称“建筑安装公司”)于2010年11月30日成立。公司资质等级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可承揽房屋工程建筑施工、市政工程、装饰装修工程、钢结构工程、通讯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普通机电设备与安装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拥有规范的管理模式,优秀的技术人员,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雄厚的物质实力,公司管理完善,施工机械设备精良,可独立承建工业与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公司自有现代化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齐全,能适应国内外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施工与安装需要。2.2企业所在地自然环境状况2.2.1气象条件本单位作业区域主要分布在XXX地区港区、盘锦港区、绥中港区,本次主要以XXX地区主港区的气象条件参数进行介绍,区域内的气温、降水、雾、风、等资料分析如下: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14.1℃。年平均最低气温:7.4℃。年平均气温:10.6℃。年极端最高气温:34.7℃(出现在2002年08月0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22.5℃(出现在2001年01月13日)。降水年最大降水量:769.0mm。年最小降水量:273.3mm。年平均降水量:441.6mm。一日最大降水量:145.0mm。降水强度≥10mm的天数为:12.8d。降水强度≥25mm的天数为:0.7d。降水强度≥50mm的天数为:0.7d。风况港区范围内常风向为S向,频率为22.78%,次常风向为NE向,频率为14.37%,强风向为NE向,该向≥6级风出现频率为2.33%,该向≥7级风出现频率为0.55%。全年≥6级风出现频率为8.39%,全年≥7级风出现频率为2.11%。雾该区冬季12月份平均雾日为1.2d,年平均雾日为7.3d,能见度≤1km的大雾天数为5.4d。灾害性天气年平均每年出现寒潮1.5~1.6次,均出现在10月~次年3月。其中,以11月出现频率最高,约占寒潮总数的一半。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七、八月份湿度最大,平均在78%以上,三、四月份最小,平均在59%。台风(热带风暴)影响营口海域有的年份无台风影响,近10年无台风过境。历史上,1972年3号台风在塘沽附近登陆,致使营口增水达177cm;1985年9号台风在营口登陆。雷暴营口地区平均每年雷暴日约为30d。2.2.2水文条件潮汐及水位①基准面及其换算关系基准关系如图2.2-1。图2.2-1基准面关系图②潮汐性质及潮型根据XXX地区海洋站观测资料统计,本港区属于不规则半日潮。③潮位特征值(以XXX地区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下同)最高高潮位:5.08m(1994年08月04日)。最低低潮位:-1.06m(1995年12月25日)。平均海面:1.96m。平均高潮位:3.19m。平均低潮位:0.73m。最大潮差:4.37m。平均潮差:2.46m。波浪常波向为SW向,频率为13.18%,次常波向为NNE向,频率为9.79%,强浪向为NNE向,该向H1/10>1.0m出现频率为1.44%,H1/10>1.5m出现频率为0.20%,全年H1/10>1.0m出现频率为4.24%,H1/10>1.5m出现频率为0.49%。海流港区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性。涨潮流向NNE,落潮流向SSW,一般大潮流速大于小潮流速,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观测表明港区附近小潮期间表、中层最大流速值为0.58~0.62m/s,底层0.47~0.48m/s,大潮期间表层最大流速值为0.72~0.80m/s,中层最大流速值为0.62~0.68m/s,底层0.52~0.54m/s。冰况XXX地区港区海冰具有如下特点。①冰期:冰期从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平均冰期120d;②冰量和密集度:XXX地区海洋站每天进行两次海冰观测,时间分别为8时和14时。历年冰量的平均值8时为6.1成,14时为5.5成,密集度的平均值8时为7.1成,14时为6.3成。③海冰厚度:浮冰的冰厚一般在5~30cm之间,最大年份达80~90cm;沿岸冰厚一般在40~55cm,最大年份达1.4m。④堆积冰:XXX地区海洋站观测的堆积冰高度多在1m左右,很少超过2m。⑤流冰运动:从历年的流冰观测资料来看,流冰的主要漂流方向是WSW和W,其中WSW向频率为34.2%,W向频率为18.8%,两者之和达63%。流冰漂流的平均速度多在0.4~0.5m/s,较大者为0.7~0.9m/s。⑥受寒潮的频繁影响,2009年冬季辽宁省沿岸海冰结冰期,比上年同期长了19d,海冰面积为近五年来最大。辽东湾海冰出现在2009年11月28日左右,至2010年3月18日左右基本消融。2.2.3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关于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及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可知,营口市、XXX地区地区、仙人岛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2.3厂区周围环境概况2.3.1周围环境状况建筑安装公司所处位置为营口港XXX地区港区四号门内,周边不涉及文、教、卫及文物古迹等自然、环境敏感点,亦无生态敏感点,无特殊保护动植物、无集中式居民生活取水点。公司周围分布企业主要为营口港务集团相关企业,同本公司之间不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因素,厂区周围环境及道路交通示意图见附件1。2.3.2环境保护目标(1)污染废物100%回收处理;(2)严格控制噪音释放;(3)施工生活区废水达到排放标准;(4)严格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污染;(5)严格控制油品(柴油)泄漏事故。2.4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2-1,其设备内无淘汰设备。表2.4-1公司主要设备清单序号名称规格型号设备信息备注1装载机CG956GXXX地区4台2装载机CG956G盘锦第十二项目部3装载机CG956G绥中3台4装载机CLG856绥中5装载机CLG856XXX地区3台6装载机CLG856XXX地区3台7滑移-装载机S300XXX地区8挖掘机CX210B盘锦9挖掘机CX210B绥中2台10挖掘机CX210BXXX地区11挖掘机CX360BXXX地区12挖掘机SK250-8盘锦13挖掘机SK250-8XXX地区14轮式-挖掘机DH210WXXX地区15日立-挖掘机ZX70HXXX地区16推土机SD22AA绥中17推土机SD16AAXXX地区2台18推土机SD16ALXXX地区19压路机YZ20HXXX地区2台20压路机YZ20H绥中21压路机YZ18C绥中22压路机YZ20H盘锦23压路机YZ20H潘集24双钢轮-压路机YZC12BXXX地区25自卸车SX3255UN绥中3台26自卸车SX3255UNXXX地区9台27自卸车SX3255UN盘锦4台28自卸车SX3255UNXXX地区29自卸车SX3255UNXXX地区30汽车起重机QY25K-1XXX地区31随车起重机SQ10SK3QXXX地区32乘龙牵引汽车LZ4252QDCXXX地区33HSB9401TDPXXX地区34洒水车LFS5120GSSLQXXX地区35洒水车LFS5120GSSLQXXX地区36加油车LFS5121GJYLQXXX地区柴油9000L37加油车CSC5061GJY3柴油5000L38平地机PY190BXXX地区39平地机PY190B绥中40混凝土罐车WCV05D100457247XXX地区41混凝土罐车ZB5160GJBXXX地区42沥青再生车森远牌AD5090TRZXXX地区43摊铺机LTU120D-JAXXX地区44客车DD6840S09绥中45履带式强夯机QUY50B盘锦46履带式强夯机QUY30B盘锦47履带式强夯机QUY30B盘锦48履带式强夯机QUY30B盘锦49履带式强夯机QUY35盘锦50履带式强夯机W200C1绥中51履带式强夯机W200C1绥中52履带式强夯机QUY35盘锦53履带式强夯机QUY35盘锦54履带式强夯机QUY50B盘锦55履带式强夯机QUY50B盘锦563-叉车CPCD30XXX地区576-叉车CPCD60XXX地区586-叉车CPCD60绥中2台596-叉车CPCD60盘锦7台606-叉车CPCD60仙人岛4台61金刚BJ30530BJFHXXX地区3台62一吨翻FC-10XXX地区8台63一吨翻FC-10绥中3台64一吨翻FC-10盘锦11台65拖拉机WZ220XXX地区5台66轮式-拖拉机TS280盘锦5台67轮式-拖拉机TS300绥中2台68小铲车ZL15BXXX地区11台69小铲车ZL15B绥中2台70小铲车ZL15B盘锦12台71五十铃-货车QL10408HWRXXX地区3台72五十铃-货车QL10408HWR绥中1台73五十铃-货车QL10408HWR设备2台74五十铃-货车QL10408HWR维修5台75五十铃-货车QL10408HWR盘锦1台76五十铃-货车装饰1台77江淮-货车HFC1042KIRT盘锦78江淮-货车HFC1042KIRTXXX地区79皮卡ZN1022U2XXXX地区5台80皮卡ZN1033U2G4盘锦十一部81皮卡ZN1033U2G4盘锦82皮卡ZN绥中李营军83塔吊TCT5510-6G盘锦84门式-起重机MH10-22A5XXX地区85混凝土拌合站WCZ600仙人岛1台86混凝土拌合站WCZ600盘锦3台87混凝土拌合站WCZ600绥中2台88混凝土拌合站WCZ500XXX地区1台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3.1环境因素识别我公司对生产、加工、运输、使用、贮存、处置等生产过程进行了环境因素识别工作,我公司所存在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环境因素识别工序/部位/活动作业项目环境因素环境影响混凝土工程材料(水泥、砂石等)运输产生扬尘扬尘污染砼搅拌粉尘排放扬尘污染砼浇筑散落材料固废污水排放污染土壤拌合站/联锁块预制沙石料堆存不及时苫盖产生粉尘扬尘污染水泥罐充装水泥尘溢出扬尘污染物料运输车辆撒漏和路面扬尘扬尘污染装饰工程/拆除工程预埋钢管、预留孔洞、布线施工噪音周围环境室内、室外装饰及装修过程设备及装饰物安装管道安装粉尘扬尘污染管道安装噪音周围环境拆除作业产生扬尘扬尘污染拆除作业产生噪音周围环境铁屑、料头、焊条头等固废管道防腐油漆桶的处理固废车辆(部件、现场等)行驶运输扬尘扬尘污染室内、室外装饰及装修过程易燃、易爆化学品保管和使用不当意外火灾机械施工土石方施工机械(挖掘机、铲车等)噪声排放周围环境粉尘的排放周围环境土方倒运撒漏扬尘扬尘污染、影响社区联锁块成型机振捣器作业产生噪声周围环境设备安装手持电动工具(风镐、电钻等)使用噪声、粉尘排放影响环境、扬尘污染易燃易爆(油漆、稀料易燃易爆材料库房、木工房、电焊、电焊氧气瓶、乙炔瓶、油漆调配和作业、配电房、食堂液化瓶等)火灾、爆炸扬尘污染维修作业机械拆装机油泄露污染土地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换油油品泄露污染土地产生固体废物污染土地油品存放油品泄露污染土地火灾、爆炸扬尘污染办公生活区域生活污水(食堂、办公区域、厕所、作业现场)污水排放污染水源生活垃圾(果皮、一次性餐具、蔬菜残渣日用废弃品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污染土壤3.2环境因素评价经辨识,本公司无重大环境危险源。我公司在生产、加工、运输、使用、贮存等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油品突发泄漏(9000L柴油槽车)等环境污染事故制定应急处置措施。组织机构和职责4.1组织体系公司设立二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构,公司设立“指挥领导小组”为一级指挥机构;项目部设立二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同时设立抢险抢修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安全警卫组、义务消防组、内外联络组。应急指挥小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应急指挥小组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现场处置领导小组现场处置领导小组抢险抢修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安全警戒组义务消防组抢险抢修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安全警戒组义务消防组内外联络组4.2

指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公司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担任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综合部、经营部、工程技术部、安环部、设备部、物资部、财务部、各项目部负责人组成成员,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电话见附件2。。指挥部下设应急领导办公室(设在安环部),办公室主任由安环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值班电话:6264827、6264967。发生突发重大事件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4.2.1

指挥部主要职责:(1)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及修订;

(3)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的储备;(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应急指挥部负责审定公司内部各级应急预案);

(7)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0)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1)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臵;

(1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13)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4)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5)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6)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4.2.2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及职责(1)总指挥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负责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的各项准备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向上级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按总指挥命令向外发出救援请求;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2)副总指挥职责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向上级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按总指挥命令向外发出救援请求;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3)项目部各应急小组职责①抢险抢修组职责:接到通知后,迅速集合队伍奔赴现场,根据事故情形协助事故发生部门迅速切断事故源和排除现场的易燃易爆物质。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指令,迅速抢修设备、管道,控制事故,以防扩大;查明有无中毒人员及操作者被困,及时使严重中毒者、被困者脱离危险区域。负责抢险后事故现场的清洁,泄漏物处理,为恢复生产作好准备。②后勤保障组职责:物资供应组接到报警后,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准备抢险救灾物资及设备工具等。根据抢险救灾组的要求,对照库存储备,及时准确地提供备件。根据事故的程度,及时向外单位联系,调剂物资、工程器具等。负责应急救援期间人员的食、宿等其他后勤服务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运输。负责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向伤亡人员家属进行安抚、救助。③医疗救护组职责:熟悉厂区内危险物质对人体危害的特性及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储备足量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并能随时取用。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伤者送来后,根据受伤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同时向当地医疗单位请求救援并迅速转移伤者。④安全警戒组职责:发生事故后,安全警戒组根据事故情况配戴好防护用品,迅速奔赴现场;根据事故(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影响范围,设置禁区,布置岗哨,加强警戒,巡逻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接到报警后,封闭厂区大门,疏散厂内和厂外周边围观人员,维持厂区道路交通程序,引导外来救援力量进入事故发生点,严禁外来人员入厂围观。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⑤义务消防组职责:主要负责火灾现场抢险救助。⑥内外联络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应急报警、救援联系,协调其他各队的应急救援工作,通报救援进展;采集抢险救援情况及好人好事;为事故后的分析、总结、表彰提供资料。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名单见附件3。预防与预警为加强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目标监控,本公司建立了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5.1风险源预防定期开展对公司环境风险源的调查评估工作,有针对性的提出和更新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建立并逐步完善的环境风险源监控体系,配备必要的监控仪器和技术人员;建立健全公司各项生产、安全及环境保护管理和责任制度,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突出环境风险意识。(1)公司主管环保和安全的负责人、各项目部负责人要定期对生产现场例行监督检查;(2)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公司环境风险源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全员掌握环境风险源的种类、分布和规模,摸清各装置和风险源的底数,了解各风险源、风险物质的技术信息和理化特性,提出和更新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3)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制度、应急培训制度、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设施防护装备检查维护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突出环境风险意识;(4)强化环保和安全生产教育。公司所有职工必须具备安全环保生产基本知识,必须接受安全环保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学习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环保设施的知识、有关有毒气体知识、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知识等;(5)建立健全日常巡回检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领导监督检查制度和安全环保检查制度,按照规定的时间、指定的路线进行巡回检查,要以自查为主,互查为辅,以查思想、查制度、查记录、查隐患为主要内容,确保风险排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做到发现问题和隐患后立即进行整改;(6)按计划和制度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组合演练或单项演练;(7)按设计规范要求配备消防、环保、监控等安全环保设备和设施,并加强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有效;(8)确保仓库和危废暂存间防渗层完好有效,一经发现破损,要及时进行补漏处理;同时保证沙袋、铁锹、手套、胶靴等应急物资储备充足,一经发现不足,及时进行补充。5.1.1风险源监控为了及时掌握危险源的情况,对危险事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降低或避免危险事故造成的危害,必须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体系,并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该系统能及时发生警示。针对本公司识别出的环境危险源可采取以下监控方式:表5.1-1公司各风险源应急监控方式风险目标污染源监控方式混凝土工程扬尘、废水、固废洒水、废物集中处置、日常巡查拌合站/联锁块预制扬尘洒水抑尘、物料苫盖、日常巡查装饰工程/拆除工程扬尘、噪音、固废洒水、废物集中处置、日常巡查机械施工扬尘、噪音洒水、限制工作时段、日常巡查设备安装扬尘、噪音洒水、限制工作时段、日常巡查维修作业固废、废机油废物集中处置、日常巡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固废、废机油废物集中处置、日常巡查办公生活区域污水、固废沉淀池、废物集中处置、日常巡查5.1.2预防措施根据风险源及危险因素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预防。=1\*GB3①污水排放防范措施废水主要包括冲洗废水、初期雨水、事故废水及生活污水。沉淀池的池底及池四周作防渗、防漏处理,以保证不会对周围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2\*GB3②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最好将沉淀水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3\*GB3③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混凝土地面、铺油毡等措施。使用时,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以免污染水体。=4\*GB3④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污水排放进可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⑤工地临时厕所采取防渗漏措施。中心城市施工现场的临时厕所可采用水冲式厕所,并有防蝇、灭蛆措施,防止污染水体和环境。化学用品,外加剂等妥善保管,库内存放,防止污染环境。(2)扬尘污染防范措施=1\*GB3①检修人员加强对除尘装置的日常检修和维护。=2\*GB3②做好操作规程培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严禁违规操作。=3\*GB3③做好日常培训,工作人员应熟知急救常识,工作现场备好急救用品。=4\*GB3④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合理安排巡查时间,及时发现突发事件。(3)噪音污染防范措施=1\*GB3①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与加工工艺,如低噪声振捣器、风机、电动空压机、电锯等。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即在通风机、压缩机、燃气机、内燃机及各类排气放空装置等进出风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清声器。=2\*GB3②让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员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相关人员在噪声环境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3\*GB3③限制高音嗽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4\*GB3④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7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措施,(4)油品泄漏预防措施油罐车存放区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地面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此外,为防止油品泄漏事故的发生,公司应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员工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等,此外,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生产制度进行作业也可减少泄漏事故发生。(5)固废物、废机油污染预防措施废物污染源主要包括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废机油,对于此两类污染物,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回收、定点处理),集中处置,不得随意乱排、随意处置。5.2预警行动预警即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和灾难,并预先对其进行准备和预防。事先预防胜过事后补救,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5.2.1预警分级及预警方式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根据可能发生事故严重程度,企业应急预警等级分为两级:一级公司级应急预警;二级项目部级应急预警。预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色预警级别(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和蓝色预警级别(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启动条件如下:表5.2-1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级及预警方式一览表风险名称事故预警等级噪声超限噪声污染蓝色预警施工扬尘空气污染蓝色至黄色预警废水超标排放水污染蓝色至黄色预警废物(固废、油体)超标排放水污染、土壤污染蓝色至橙色预警柴油泄漏土壤污染黄色预警(1)黄色预警级别:当因公司油槽车设备事故或外部因素引发导致柴油泄漏,可能造成较大环境事件时,为黄色预警。(2)蓝色预警级别:当因公司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一般环境事件时,为蓝色预警。预警的发布部门为应急响应中心,预警发布人为应急总指挥。每级预警主要通过固定电话和手机迅速进行,然后随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会升级、降级或解除。5.2.2预警响应措施进入预警状态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转移、撤离、疏散和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各应急救援小组进入备战状态,封闭受到危害的场所,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保障应急救援。预警信息发布后,各部门应立即开展预警响应,进入预警工作状态,并根据发布的预警信息,适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黄色预警级别: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宣布启动一级预警响应,公司所有应急专业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应急指挥中心立即联系环境监测站入场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蓝色预警级别: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宣布启动二级预警响应,事故所在项目部各应急专业队伍进入应急状态;根据不同事故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公司部分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5.2.3预警解除根据事态的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发布响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相关企业通报。预警可以升级、降级,当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可以予以解除。信息报告与通报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明确信息报告时限和发布程序、内容和方式,本公司信息报告和通报具体情况如下。6.1内部报告6.1.1在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后,所在岗位人员马上向现场负责人汇报,并按照应急程序对事故采取初步措施;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根据事故类型和程度立即向项目部或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并按应急预案要求协助岗位人员处理现场事故;6.1.2项目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根据现场情况迅速作出判断,确定事故级别,并确定启用相应应急程序,同时立即向公司应急值班人员汇报,并处理现场事故;6.1.3公司应急总指挥同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是否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类别及事故处理情况确定是否向集团安全环保监督部汇报,以要求政府启动应急程序,同时组织现场事故处理、人员救护并保护好现场。6.2信息上报6.2.1上报信息类别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1)初报:初报是首次上报的信息。(2)续报:初报以后的后续上报的信息。(3)处理结果报告:上报的处理结果报告。6.2.2报告时限(1)初报:要求发现事件立即上报。(2)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3)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6.2.3报告方式及内容(1)初报初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2)续报续报必须是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事件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当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可能对外环境造成影响时,公司应急总指挥应立即向集团安全环保监督部报告。在后续的应急救援过程中,随时上报救援的进展情况。(3)处理结果报告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当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报送。外部报告时限和程序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执行。6.3信息通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周边可能危及的企业及居住区影响范围,建议由集团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方式通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泄漏物名称、处理处置情况。6.4事件报告内容6.4.1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6.4.2续报应当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处置进展情况。6.4.3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6.4.4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及时补充书面报告。6.4.5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事故报告登记表见附件4。应急响应与措施7.1分级响应机制7.1.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坚持以企业自身为主的原则,XXXX集团XXX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公司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结合有关规定及港区实际,确定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两个级别,即较大环境事件、一般环境事件。预案响应条件: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启动本预案,即企业内部人员控制,预案响应由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作为现场负责人,统一指挥调度救援工作和开展事故处置措施。7.1.2应急响应程序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即了解事件情况,并查阅与事件有关的资料(环境风险源、危险物质、敏感保护目标等),为指挥中心分析事件提供依据;视情由指挥中心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公司值班领导、相关专家和指挥通信人员,根据事件级别,组成现场指挥部,迅速奔赴事件现场,按照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做好指挥、领导工作。公司应急响应流程见下图。图7.1-2图7.1-2应急响应流程突发环境事件指挥中心现场应急处置判断级别现场指挥启动预案资源调配救援方案指导救援行动善后处置应急终止应急结束信息反馈请求外部支援事态不可控危险区隔离人员疏散危险源控制危险物处理消防灭火应急物资保障现场监测(环境监测站)医疗救护事态控制救援方案指导现场清洁及恢复事故原因调查集团总部区政府PAGE787.1.3一级响应一级应急状态:较大泄漏或环境污染事故;一级应急响应指挥:一级应急指挥由现场指挥组成员执行,依序由总经理、安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执行。总指挥可指令授权应急指挥小组某成员行使总指挥职权;遇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时,移交政府指挥部人员指挥,火灾时在公安消防部门到场后移交消防部门指挥,并介绍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指挥与处置。7.1.4二级响应二级应急状态:施工过程噪音、粉尘、土壤、水污染等事故:可能发生小范围或有少量泄漏或环境污染事件等。二级应急响应指挥:二级应急指挥由项目部负责人指挥,初期的指挥由现场在场最高职务人员组织指挥应急处置。7.2应急救援7.2.1危险区域的判定应急指挥部对突发环境事件,视危害大小、扩散程度、涉及范围,必须迅速判定危险区域,通知企业周边地区或组织紧急撤离和紧急避险。应急处置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控制,划定紧急隔离区;对有明确污染源的责令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必要时召集相关专业人员赴现场处理。7.2.2快速判定条件对危险区域的快速判定,必须考虑两个基本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指气象条件,如风速、风向、气温等。内部条件:主要是指污染物质的理化性质、危险程度以及泄漏的面积大小、温度压力高低状况。7.2.3应急处置方案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部必须快速判定危险区域,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根据灾情影响的可能波及范围,发布相应的警报;可能引发大面积火灾甚至爆炸时,应立即采取火灾应急处置措施,及时上报公司应急办公室,并向消防、公安等部门报警,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根据风向通知周边企业;根据事件的发展处置情况,及时进行企业外部应急救援力量的调动和资源配置。7.2.4人员防护及现场保护(1)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须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现场的相关规定。(2)现场保护: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期间,由安全警戒组组织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部门、岗位实行警戒,未经应急指挥部批准,所有人员禁止进入事故现场;事故现场拍照、录像,除事故调查管理部门或人员外,需经总指挥批准;事故现场的设备、设施等物件证据不得随意移动和清除,抢险必须移动的需作好标记。7.2.5人员紧急疏散、撤离(1)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性质,制定本公司员工紧急疏散、撤离方式、方法。公司员工自行有序撤离到上风口处,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2)疏散和撤离的注意事项当指挥部下达疏散和撤离命令时,事故区域人员要严格执行,并落实本岗位的安全措施,安全警戒组应设立警戒区域,指导人员有序离开。各岗位以及相关友邻单位的负责人须清点人数,确认后,才可离开。在撤离途中应戴好劳保器材,无保护器材的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而行,或向指定地点行进。撤离完成后,各岗位或友邻单位的负责人必须统计人数,向指挥部报告。7.2.6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和交通疏导办法事故发生后,须根据毒害物质的扩散情况建立警戒区,警戒区一般设定以事故源为中心,半径视情况而定。危险区边界应设置警戒线。同时注意以下几点: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区域内应严禁火种。7.2.7外部救援请求集团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当事故扩大化需要外部力量救援时,启动集团应急预案,由集团出面发布支援信息,调动相关部门进行全力支持和救护,主要参与部门有:公安部门,协助公司进行警戒,封锁相关要道,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和污染区;消防队,发生火灾事故时,进行灭火的救护,主要有港区消防队。XXX地区环保部门,提供事故时的实时监测和污染区的处理工作。通讯部门,保障外部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转,能够及时准确发布事故的消息和发布有关命令;医疗单位,提供伤员、中毒救护的治疗服务和现场救护所需要的药品和人员。7.3应急处置措施7.3.1柴油泄漏应急处置措施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柴油储存、运输,柴油储罐罐体可能会在运输、贮存时发生泄漏,通过分析可知,柴油泄漏量大小、铺散面积、事故处置时间长短等对风险事故后果影响很大。因此,当发现柴油泄漏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任何人一旦发现柴油泄漏,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警,同时各作业岗位停止作业,关闭相关的机泵、电源,相临贯通的阀门。通常可采取转移物料、钉木楔等方法处理。当发现罐体泄漏时,应第一时间将物料倒罐至备用的安全容器,并对故障罐进行检查堵漏。(2)项目负责人接到报警后,迅速查明事故原因,下达应急救援指令,同时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及抢险队开赴现场。(3)应急指挥部成员及抢险组接到报警后带好防护用品,迅速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柴油泄漏情况,撤离现场或督促人员戴好相应防护用品坚守岗位,等候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抢救情况及泄漏情况作出相应指令。(4)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与抢险抢修组配合应立即开展救护工作。医务室负责人应根据人员的接毒情况及症状及时作出应急措施必要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医治。(5)安全警戒组在治安负责人带领下到达现场,负责现场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人员,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6)在回收油品时,严禁使用铁质器具,以免发生撞击起火。柴油品一旦起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毯、沙土进行灭火,严禁使用水直接扑救,以免水激飞溅油品扩大着火范围。(7)当事故得到控制后,公司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夜间发生事故,由公司值班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并及时上报。7.3.2废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公司厂区内产生的废水(含突发环境事件)主要是清洗废水、初期雨水、事故废水及生活污水。当发现废水污染事故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所有发现废水污染的人员须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警,现场负责人发出抢险警报,抢险组进入现场。进入人员须做好个人防护,中心区禁火、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行驶等。(2)抢险抢修组按应急指挥部指令在组长带领下,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开展工作,停止污水排放、迅速筑堤围堵泄漏的废水以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3)安全警戒组按应急指挥部指令在组长领带领下到现场,负责现场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4)如果污水排放较多,可围堤收容,如果泄漏量较小时,用沙土、吸附材料等吸收。(5)废水泄漏事故得到妥善处置后,公司应急指挥部发布终止指令,组建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调查,提出整改措施;或配合相关行政机构进行事故调查。7.3.3噪声污染应急处置措施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的要求,噪声在昼间(6:00-22:00)不得超过70dB限值,夜间(22:00-6:00)不得超过55dB限值。当发现噪声污染事故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声源控制:从声源上降低噪声,这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与加工工艺,如低噪声振捣器、风机、电动空压机、电锯等。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即在通风机、压缩机、燃气机、内燃机及各类排气放空装置等进出风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清声器。(2)传播途径的控制:对来自振动引起的噪声,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如改变振动源与其它刚性结构的连接方式等。(3)接收者的防护让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员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相关人员在噪声环境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4)严格控制人为噪声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喊叫、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哨,限制高音嗽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7.3.4扬尘污染天气应急处置措施在接到集团环保部门通知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后,我公司应急指挥小组应立即启动以下两级应急响应,部署应急工作要求,具体预警分级及应急处置措施如下:(1)二级响应(衔接集团公司重污染天气Ⅳ级预警)①公司负责所属主干道路及作业区域24小时全天候洒水(降雨天气和冰冻天气除外)和保洁。②要加强施工场地扬尘管理,在易起尘施工区域要增加保洁、洒水等降尘频次,易起尘建筑材料需存放在库房内或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以及苫盖等措施进行存放。③在现场从事土石方、渣土和建筑垃圾运输时应采取苫盖或加密洒水频次及控制运输车速等降尘措施。④混凝土拌合站施工现场要加密保洁、洒水等降尘频次,保持路面清洁。⑤在应急响应期间,停止绿化养护工程(平整土地、换土、原土过筛)等作业。(2)一级响应(衔接集团公司重污染天气III级预警):除执行公司二级响应措施之外,还需进一步执行以下措施:①除应急、抢修工程外,全港施工单位停止可能产生大量扬尘的施工作业。②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时,应停止土石方作业,并且需覆盖防尘网。③需使用混凝土的,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或者进行密闭搅拌并采取扬尘防治措施,禁止现场露天搅拌。7.3.5施工废物应急处置措施施工中意外产生的施工废物包括有:建筑渣土、废弃的散装建筑材料、生活垃圾、包装材料、废机油等垃圾时。如不妥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如对土壤污染、对水域污染、对大气污染,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施工废物产生被发现后,要防止废物扩散。知情人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应急处理小组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并作应急处理。然后按应急预案,研究有关的有关废物处理措施,不同废物不同对待处理。(4)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措施:对施工渣土、废钢筋等可视情况加以回收利用。对废机油等废弃物应按集团要求集中报由专业处理公司回收处置。对于生活区垃圾,设置垃圾集中存放点暂存在垃圾桶内,日产日清,由港内环卫部门集中处置。7.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7.4.1医疗救护保障结合建筑安装公司及集团公司的医疗资源,建立完善专业应急医疗救护机构,以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确定社会应急医疗救护资源,支援现场应急救治工作。(1)对于人员中毒时的急救处置: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2)外伤急救处置:一般外伤:脱离现场,清除污物,止血包扎,需要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骨折时用夹板固定包扎,移动护送时应平躺,防止弯折,送医院治疗。遇静脉大出血时及时绑扎或压迫止血,立即送医院救治。医疗救助中心联络方式医院联系电话备注急救电话7.4.2人员防护和工作生活保障(1)各部门配合现场应急指挥部做好受灾员工和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2)应急救援人员安全防护:①应急人员应由现场指挥部发出指令,参加救护,救援人员必须按防护规定着装,并注意风向,救护人员进入污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进行并且做好防护;方可进入事故现场。②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污染物质及现场情况。③一般污染物泄漏的防护要求: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正压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防护服:穿工作服。手防护:戴橡皮手套。(3)在发生重大事故,严重威胁现场人员生命安全条件下,事故现场应急指挥小组有权作出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的撤离,或全部人员撤离的命令。①公司厂区内空地可作为公司紧急集合地点,在发生严重事故时,应依据当时的风向选择确定上风向的一侧作为紧急集合地点,等待进一步的指令。②在发生事故时,公司派专人对非公司人员(参观人员、外单位施工作业人员等)进行引导疏散并撤离至安全地带。③各部门保障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办公条件,应满足正常工作秩序。(4)外部应急资源保障公司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选择应急处置和救援可依托的外部专业机构、物资、技术等,确保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民疗救治、治安保卫、交通运输等应急救援力量到位,外部救援力量练习方式见附件5。应急监测8.1外部监测资源公司可利用的外部监测资源有营口市环境监测站,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联系营口市环境监测站开展监测工作,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服务。8.2应急监测要求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公司内外联络组立即联系营口市环境监测站,并协助其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频次、项目和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8.3应急监测方案由营口市环境监测站确定监测项目;选定监测分析方法;确定相应的监测仪器和采样设备;根据污染情况初步确定监测点位的布设、采样方式和频次;根据事故情况确定监测人员的防护装备。进入现场后专业监测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监测方案作适当修改。①监测点位当产生事故废水时,分别在离事故装置区最近管网窨井、事故应急池池等处,共设置若干个事故废水监测点。②监测频次水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尽快进行监测,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监测,事故后24小时后再监测一次。③监测项目水环境监侧:pH、氨氮、甲醛等。④应急监测主要仪器及器材公司应急监测可委托营口市环境监测站进行。8.4现场监测到达时限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内外联络组应第一时间联系营口市环境监测站,报告发生事件发生经过,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等,并配合营口市环境监测站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在此范围内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事件发生初期,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尽量多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立即在现场进行分析或将采集到的样品尽快由营口市环境监测站人员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人员接到通知后尽快到位做好准备,样品到后立即投入分析工作中;及时将监测情况向本公司报告,提出消除污染危害的处理意见,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出建议。8.5监测报告环境监测站应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以及主管部门的意见定时编制报告,并报告应急处置小组作为事故处理的技术依据,直至环境污染状况消除。应急监测工作结束后,编写应急监测工作总结并建档,对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监测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为以后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监测、处理积累经验。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9.1现场保护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期间,由安全警戒组组织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部门、岗位实行警戒,未经应急指挥部批准,所有人员禁止进入事故现场;事故现场拍照、录像,除事故调查管理部门或人员外,需经总指挥批准;事故现场的设备、设施等物件证据不得随意移动和清除,抢险必须移动的需由专人作好标记并及时记录。9.2现场洗消对于污染物的净化方式、方案,我公司委托专业并有资质的处理部门确定,包括洗消后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应急终止10.1应急终止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己经消除;(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环境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10.2应急终止的程序应急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部门提出,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应急指挥部利用电话、对讲系统向各有关成员部门下达应急终止命令;应急状态终止后,各成员部门应根据应急指挥部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涉及到周边社区和单位的疏散时,由总指挥通知周边单位负责人员或者社区负责人解除警报。10.3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由市环境监测站明确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方案。应急终止后行动11.1通过告示、电话等方式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企业、村庄、社会关注区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11.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11.3应急指挥组配合有关部门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11.4编制突发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11.5根据环境事件的类别,由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组织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11.6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分别组织、指导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11.7进行环境危害调查与评估,对周边大气环境进行检查,统计周边人员的健康状况(主要是中毒、致死情况)。11.8对于由于本公司的环境事件而造成周边人员伤害的,统计伤害程度及范围,开展下一步赔偿工作。11.9根据事件调查结果,对公司现有的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做出评价,指出其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11.10做出污染危害评估报告,设置应急事件专门记录人员,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并上报集团和当地政府。善后处置12.1善后处置火灾、爆炸、有害物资泄漏扩散等事故后期处置时,公司利用救灾资金对损失的设备、仪表、管线等进行维修,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公司对抢险救援人员进行健康监护或体检。积极对事故过程中的死伤人员进行医院治疗或发放抚恤金;协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做好灾后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及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12.2保险公司根据相关要求,为公司员工缴纳工伤保险,在工作时间遭受意外伤害时,能及时得到赔付。应急培训和演习13.1应急培训(1)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应急救援专业组负责人作好日常预案的学习培训,根据预案实施情况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对应急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应做好记录和培训评估。(2)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重点危险部位的分布与事故风险;事故报警与报告程序、方式;火灾、泄漏的抢险处置措施;各种应急设备设施及防护用品的使用与正确佩戴;应急疏散程序与事故现场的保护;医疗急救知识与技能。(3)员工与公众的培训可能的重大危险事故及其后果;事故报警与报告;柴油泄漏处置与基本防护知识;疏散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4)应急培训要求针对性:针对可能的事故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人员予以不同的培训内容;周期性:公司级的培训一般每年一次,部门与功能性的培训每季一次;真实性:培训应贴近实际应急活动。13.2应急演练演练重点要考察应急预案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考察应急设备设施性能的可靠性,考察和锻炼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培养员工对事故预警的判断能力和自救能力。13.2.1演练准备内容演练前要精心制定演练计划,规定演练的时间、地点、演练范围、演练参加人员、演练内容及演练工作程序等。(1)公司员工学习熟悉预案内容,掌握应急救援方法。(2)应急救援人员学习熟悉预案内容,掌握应急救援方法。(3)准备应急救援器材。(4)选定假想目标。13.2.2演练方式、范围和频次演练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方式。项目部演练(或训练)以报警、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臵、紧急疏散等熟悉应急响应和某项应急功能的单项演练,演练频次每年1次以上;

公司级演练以多个应急小组之间或某些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相互协调进行的演练与公司级预案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综合演练,演练频次每年1次以上。

政府有关部门的演练,公司积极组织参加。13.2.3演练组织项目部演练由项目部经理组织部门人员参与演练,公司各部门领导参与观摩。公司演练由公司安环部组织,项目部、综合部、财务部、工程部、物资部等参与演练。13.2.4应急演练的评价与总结应急演练结束后,公司领导和邀请的专家现场进行总结点评,应急。13.2.5演练的善后工作演练应留有相应的演练记录,演练结束后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组织进行整改,通过演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