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6钠及其化合物题组训练_第1页
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6钠及其化合物题组训练_第2页
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6钠及其化合物题组训练_第3页
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6钠及其化合物题组训练_第4页
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3.6钠及其化合物题组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组一金属钠与HO、醇、酸反应的实质21.将一小块金属钠分别投入盛a水、b乙醇、c稀HSO的三个小烧杯中,反应速率由快到24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H+间的置换反应,H+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反应速率的快慢,由三种物质电离H+的能力可知H+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b,因而反应速率为c>a>b。答案:c>a>b题组二金属钠与盐溶液、碱溶液反应的实质2.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①MgSO溶液②NaCl溶液③NaSO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⑤Ca(HCO)溶液⑥CuSO424324溶液⑦饱和NaCl溶液解析:2Na+2HO===2NaOH+H↑,①中Mg2++2OH-===Mg(OH)↓;④中反应消耗水,溶液温222度升高,Ca(OH)的溶解度降低,析出Ca(OH)产生沉淀;⑤中Ca2++HCO+OH-===CaCO↓+HO;-32232c不符合题意;⑦水减少,(Na+)增大,使NaCl(s)Na+(aq)⑥生成的Cu(OH)是蓝色沉淀,2+Cl-(aq)向左移动。答案:①④⑤⑦3.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FeSO溶液反应的方法以验证反应实质。实验时,4往100mL大试管中先加40mL煤油,取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FeSO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4(1)如何从试剂瓶中取用金属钠?剩余的Na能否放回原试剂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关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试管的溶液中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中液面的变化:大试管内________;长颈漏斗内________。(5)写出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上的煤油,用小刀在玻璃片上切米粒大小的钠做实验用,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不要随意丢弃。(2)有气泡生成,钠熔化成小球且在煤油和FeSO溶液界面处上下跳动,最终完全溶解4(3)下层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4)下降上升(5)2Na+FeSO+2HO===Fe(OH)↓+2NaSO+H↑24242题组三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4.比较下列四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一组:①NaO+CO②NaO+SO222222二组:③NaO+FeCl(溶液)④NaO+FeCl(溶液)222232三组:⑤SO通入品红溶液中,加热⑥NaO加入到品红溶液中,加热222四组:⑦NaOH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⑧NaO固体加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22问题:(1)写出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判断③、④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3)判断⑤、⑥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4)判断⑦、⑧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答案:(1)①2NaO+2CO===2NaCO+O322222②NaO+SO===NaSO42222(2)③、④反应均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有气体放出。④中气体明显少于③中气体,FeCl与NaOH3反应生成Fe(OH),Fe(OH)是不溶性的红褐色沉淀;④中Fe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NaO氧化并生成2233Fe(OH),NaO与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会有O产生。2322(3)⑤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红色;⑥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不能恢复红色。原因是SO2的漂白性不稳定,NaO的漂白性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22(4)⑦溶液变蓝,⑧溶液先变蓝后褪色。原因是NaO与HO反应生成NaOH,呈碱性,同时NaO22222又有漂白性。实用文档

题组四有关NaO的定量计算225.物质的量相同的N、O、CO混合后,通过2NaO颗粒一段时间,测得体积变为原混合气体体22228积的(同温同压下),此时N、O、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29A.1∶1∶0C.3∶4∶1B.6∶9∶0D.3∶3∶2解析:设反应前N、O、CO的体积都为3,则反应前总体积为9,反应后总体积为28。222NaO+2CO===2NaCO+OΔV22223221121(9-8)=1即反应消耗CO2体积,生成O1体积,22故反应后:V(N)=3,V(O)=3+1=422V(CO)=3-2=1,2三者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为3∶4∶1。答案:C题组五过氧化钠——性质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NaO的有关性质探究如下:多重性的实验探究22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NaO,观察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溶液又22变为无色。对上述实验中溶液变红,过一会儿又褪色的原因,甲、乙两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是NaO水与反应放出氧气,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使溶液褪色;乙同学则认为是NaO水与反应时产生了HO,HO的强氧化性使酚酞褪色。氧气有22222222(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的HO溶液并振荡。22①若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甲同学针对乙同学的上述验证实验提出还应增做实验才能更直接证明NaO与水反应生成了22HO,甲同学提出要增加的实验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甲同学的解释是否正确(画出简易装置图,说明简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溶液的红色褪去实用文档②在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待反应完成后向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有气体放出,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有HO生成。22(2)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氧气,若红色褪去,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正确,反之,则不正确。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可用广口瓶等其他仪器代替烧杯,合理即可)7.(1)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①A是制取CO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中盛饱和NaHCO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D中盛放的试剂⑤试管F中收集气满体后,下一步实验(2)①某学生判断SO和NaO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合理吗?________,简要说明是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22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同学无法判断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用文档装置中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为确认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你认为应进行的操作按顺序排列是________(选填序号)。A.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细木条是否着火燃烧B.将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C.在配成的溶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D.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或沉淀生成答案:(1)①CaCO+2HCl===CaCl+CO↑+HO3222②除去CO气体中的HCl2③2NaO+2CO===2NaCO+O322222④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⑤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将+4价的硫氧化为+6价的硫而生成硫酸钠②干燥SO气体,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O反应气中的水蒸气和CO进入C装置与(2)①合理防止空2222NaO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吸收过量SO气体,便于氧气的检验和防止污染空气222③ABD题组六NaCO、NaHCO的除杂方法3238.为除去括号的内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CO溶液(NaSO),加入适量的Ba(OH)溶液,过滤42322B.NaHCO溶液(NaCO),应3通入过量的CO气体232C.NaO粉末(NaO),将2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22D.NaCO溶液(NaHCO),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323解析:加入适量Ba(OH)溶液后,碳酸根离子也会因生成碳酸钡沉淀而随硫酸钡沉淀过滤出去,2而且引入新杂质OH-。实用文档答案:A题组七与NaCO、NaHCO有关的定量计算2339.将0.4gNaOH和1.06gNaCO混合并配制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的盐酸。下23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2解析:盐酸先与NaOH反应再与NaCO反应,所以刚开始加入盐酸,没有气体生成,B项不正确;23NaCO与盐酸反应时,2先生成NaHCO,然后NaHCO再与盐酸反应生成CO,且二者消耗盐酸的3物质的332量相等,由题给数据可得C项符合题意。答案:C题组八有关碳酸钠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探究10.NaCO的制取方法及综合实验探究32(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①往饱和盐食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CO(氨碱法),2而不先通CO再通NH的原因是2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用文档②从生产流程图可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出沉淀池中、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用CO和50mL2mol·L-1NaOH溶液制取50mL1mol·L-1NaCO溶液?322①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由于CO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使食盐水呈碱性,能够吸收大量23CO气体,产生较高浓度的HCO,才能析出NaHCO晶体-332②食盐水,CO2③NH+CO+HO+NaCl===NaHCO↓+NHCl、33224△2NaHCO=====NaCO+CO↑+HO23232(2)①将50mL2mol·L-1NaOH溶液等分成两份,在一份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气体,再2将两溶液混合,即得50mL1mol·L-1NaCO溶液32②NaOH+CO===NaHCO、32NaHCO+NaOH===NaCO+HO332211.变量控制思想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设计以下探究实验:某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常温下,向某碱纯(NaCO)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23[提出问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提出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碱纯样品中混有NaOH所致。②乙同学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方案]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给甲和乙两位同学的说法以评判(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步骤2:……答案:②NaCO水解产生的碱所致32步骤1:取适量碱纯的酚酞红色溶液于试管中步骤2:滴加过量的BaCl溶液2预期现象与结论: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完全褪去,则乙同学说法正确;若产生白色沉淀,实用文档溶液仍呈红色,则甲同学说法正确。题组九碱金属元素12.试管内装有足量的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投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碱金属可能是钾或钠B.反应一段时间煤油会燃烧C.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气D.若是金属锂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解析:该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运动,说明其密度介于煤油和水之间,金属锂的密度小于煤油,因而A、D正确,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的推动作用和浮力作用,C正确。答案:B高考题组1.[xx·北京理综卷]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正式确的是()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NaO222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