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_第1页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_第2页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_第3页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_第4页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建议25分钟))

[核心要点]

1.在变异现象中,有的仅仅是由于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

因而不能遗传下去,属于不可遗传(可遗传、不可遗传)的变异。有的变异现象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因此属于可遗传(可遗传、不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有三种来源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细菌、病毒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植物营养生殖过程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常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引起该病的直接原因是一个谷氨酸被一个缬氨酸所代替,根本原因是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由A//T变成了T//A。4.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能、不能)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有性、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5.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三类。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

6.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过程是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优点是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缺点是.变异不定向、频率低,需要的材料多。

7.基因突变的特点是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和低频性。任何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的不同DNA上以及同一个DNA的不同部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8.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低、高),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它可以(可以、不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原因是尽管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但一个物种往往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就整个物种来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突变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不少突变是有利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合理即可)。9.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这属于中性突变。

10.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1.基因突变后其决定的生物性状如果没有改变,原因可能有中性突变、密码子的简并性、发生在非编码序列、隐性突变等。

12.人的正常细胞中有(有、没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的作用是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的作用是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当这些基因突变后可能引起癌变。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等特点。

13.癌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

14.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I的前(或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互换导致基因重组。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基因工程等原理都是基因重组。受精作用不属于(属于、不属于)基因重组。15.通过有性(有性、无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也是变异的来源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6.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基因型)。

17.基因重组不可以(可以、不可以)产生新的性状,原因是基因重组可以导致原有的性状重新组合,产生新的表型(性状组合)。(不考虑基因互作)。

[旁栏.课后习题]18.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却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经过X射线照射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对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是x射线照射后链孢霉产生了基因突变,有可能不能合成某种物质,所以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X射线照射后链孢霉又能生长,说明经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种维生素(合理即可)。

第2节染色体变异(建议15分钟)

[核心要点]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重复、缺失、颠倒和移接,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或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多倍体植株的优点是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缺点是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它可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间、前、中)期,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细胞就无法分裂成两个,从而引起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蜜蜂的雄蜂是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4.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在单倍体育种上常用花药(或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二倍体植物的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秋水仙素或低温的人工诱导使染色体加倍,就能得到稳定的纯系品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旁栏.小字.课后习题]

5.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滴在二倍体西瓜幼苗芽尖目的是

芽尖有丝分裂旺盛,用秋水仙素处理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纺锤体,从而形成四倍体,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杂交的目的是获得三倍体种子,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的原因是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由于联会紊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为避免每年重新培育三倍体植株。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三倍体幼苗,再进行移栽。除了多倍体育种,请提出另一种获得

无子西瓜的方法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倍体未受粉的雌蕊,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无种子的果实,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套袋处理,以避免受粉(合理即可)。6.多倍体育种过程中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幼苗(种子、幼苗、种子或幼苗);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种子、幼苗、种子或幼苗)。7.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的原因是它的体细胞中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这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8.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3、4、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9.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的分裂不是(是、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请写实验思路加以验证用秋水仙素处理分裂中的细胞,如果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就说明着丝粒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第6章生物的进化

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建议10分钟)[核心要点]

1.支持共同由来学说的证据有化石、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后者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

形成的原因。

3.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通过化石的研究,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4.比较解剖学证据: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是(是、否)都有肱骨、桡骨、尺骨、脱骨、掌骨和指骨,其种类有(有、没有)一致性,

排列顺序是(是、否)一致:是(是、否)支持现有的脊椎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

5.胚胎学证据: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通过研究发现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这个证据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6.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很大差异,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看出生物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旁栏,课后习题]

7.当今生物细胞在结构上与最古老的古细菌共同点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等,这说明了古细菌和当今细胞可能有共同祖先。

8.当今生物的细胞在代谢上的共同点(举例说明)都有呼吸作用,代谢中酶非常相似;都有相同的能量货币即ATP;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9.人和类人猿在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高度接近,说明了人和类人猿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10.人和其他细胞中普遍含有细胞色素C,说明了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大小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11.通过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细胞与分子水平的研究,有力的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进而为解释适应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建议15分钟)

[核心要点]

1.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从适应角度分析其意义在于这是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从进化角度分析,这种适应的形成过程是枯叶蝶的祖先种群中出现翅似枯叶的变异个体后,由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这种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留下后代的机会多,久而久之,这类蝴蝶具有翅似枯叶适应性的特征。在同一环境中还有翅膀鲜艳的蝴蝶,这与对枯叶蝶适应性的解释看似矛盾,其实翅膀颜色鲜艳的蝴蝶其翅膀上有的有类似猛禽眼睛的眼斑,其意义可能是具有其他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

2.适应作为一个生物学术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3.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其生物学意义是有利于在白雪的环境中保护自己,雷鸟的换毛,其主导生态因素是阳光,雷鸟季节性换毛的特点受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雷鸟换毛的这种现象是一种适应现象,如果冬季降雪较晚或较少,雷鸟白色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者发现,所以说这种适应是相对的。

4.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①地球上的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②资源是有限的,物种内的个体数量能保持稳定,生物要繁衍下去必须进行生存斗争。

③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许多变异是可遗传的。

④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不断积累,不断形成具有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6.生物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7.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使生物学第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它揭示了生物的统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8.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结果是适者生存。

9.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人到基因水平。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旁栏.小字.课后习题]

10.工蜂不能繁殖后代,它们适于采集花粉的性状在进化上有(有、没有)意义,因为在一个蜂群中,工蜂外出采集食物来喂养蜂王,蜂王是蜂群中能繁衍后代的。

11.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原因是细菌产生了抗药性。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使用抗生素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一段时间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合理即可)。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建议10分钟)

[核心要点]

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型。

2.一个种群,若要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必须满足的条件有:①种群数量足够大②雌雄个体之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后代③没有迁人和迁出④不同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均等⑤没有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以(可以、不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即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5.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而且许多突变是有害的(有害的、有利的),突变的有害和有

利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6.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都是、不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7.树干变黑会(会、不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这是因为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8.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9.隔离指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有_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10.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种群基因库间的明显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11.不同种群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的物种形成。

1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建议10分钟)

[核心要点]

1.捕食者的存在是(是、否)对被捕食者有益,原因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年、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