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北京四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脊梁5)毗连(P。卷帙浩繁(zhi)阿谀奉承(yii)
B.喟叹(kui)埋怨(mGi)浑金璞玉(pd)修葺一新(qi)
C.铜臭(xiii)攻讦。⑹负隅顽抗(yti)戎马修偲(c6ng)
D.噱头(xu6)符合(第)稗官野史(bAi)解甲归田。⑹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窠臼眷属美轮美奂应接不暇
B.旋律装桢变本加利待价而沽
C.雍容祛除惮精竭虑箭拔弩张
D.痉挛荣膺既往不究掉以轻心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衷心感谢在座诸位的和热情捧场,也欢迎大
家就上述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王府饭店的双重檐歇式大屋顶和绿色琉璃瓦顶盖,着古老的民族
建筑形式在今天仍具有活力与生机。
③马丁•路德的主张打破了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欧洲的教育了
世俗化、地方化、民族语化的倾向。
A.倾听启示涌现
B.聆听启示出现
C.倾听昭示出现
D.聆听昭示涌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类文本的创新性和实验性比较强,如果读者遵循以往的阅读经验去揣度作者的意
图,将无异于缘木求鱼。
B.科学的许多突破往往建立在不同学科的交叉地带上,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各学科画
地为牢,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
C.在高二年级“戏如人生”话剧节上,几位同学将《雷雨》中的人物演得栩栩如生,
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在荒远的青海高原和僻静的河涅谷地上,几代村民隼路蓝缕,创造了可歌可泣、波
澜壮阔的历史。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刚刚结束的女篮世界杯半决赛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队员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决
心和纵横撵阖的气势!
B.这些机智幽默的话语的穿插,使我们阅读时心头的沉痛感和压抑感有所缓和,否则
这本书是不忍卒读的。
C.连锁商业在南粤大地上有如明日黄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已完成筹组、改造
的连锁商店,没有一家不成功。
D.经李先生近十年矢志不渝的努力,这件众望所归的珍贵文物流落海外六十多年后,
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3•15”晚会专门揭露知名企业的不诚信问题,为防止这些能量巨大的企业
不做“危机公关”,播出前剧组人员对晚会所有内容严格保密。
B.我们还设计了配套的学习手册,对一些具体的案例作出了上机操作的示范和说明,
以达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理解《计量经济学》。
C.美国每年信息与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以上,企业电脑安
全受到侵犯的比例从去年的42%升到今年的49%。
D.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鸟型金饰片、金箔、青铜
神树、精美牙雕、玉琮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
宴会与祭祀等各个方面的生活。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善于刻
画人物,长于记述战争和外交辞令。
C.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杰出史学家和文学家,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D.鲁迅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和杂文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课内文言
8.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渐车帷裳渐:溅湿B.女也不爽爽:舒
爽
C.晋军函陵军:驻扎D.唯君图之图:考
虑
9.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行李:出行携带的物品
B.沛公奉卮酒为寿为寿:庆祝生日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特别地,格外
D.公子颜色愈和颜色:脸色,神情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冠盖相属于魏若属皆且为所虏
B.沛公则置车骑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谢客就车
D.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缱而出而诸侯敢救者
B.吾固知公子之还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以其无礼于晋诸侯以公子贤
D.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良乃入,具告沛公
B.何辞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
D.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
1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距关,毋内诸侯
C.辞决而行D.盛筵难再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得兄事之
A.越国以鄙远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D.襟三江而带五湖
15.下列语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何厌之有
A.沛公安在B.如姬父为人所杀
C.此五霸之伐也D.欲呼张良与俱去
三、古诗文默写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o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2)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无衣》)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采薇》)
(4)王勃直接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观的句子是:层峦耸翠,;,
下临无地。(《滕王阁序》)
(5)身临天阔水远、秋霞绚丽、野鸭高飞的美景,我们往往会想起王勃的千古名句: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6)王勃直接感叹自己人生道路坎坷不顺的句子是:,。(《滕
王阁序》)
(7)王勃表达自己不因为年华老去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老当益壮,宁
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8),,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
而》)
(10)士志于道,,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1)不患无位,o(《论语•里仁》)
(12)孔子认为,“忠恕之道”是自己学说的核心。其中,“恕道”的内涵是“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而“忠道”的内涵则是“己欲立而立人,(《论
语•雍也》)
四、课外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孔子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
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日:“子在,回
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⑴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
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②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口:“东门有人,其天似
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
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③佛聆为中牟宰。赵简子伐中牟。佛胜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口:“由闻
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聆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
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⑵:不日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瓜也哉,
焉能系而不食?”
④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日:“彼
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日:“是鲁孔丘与?”日:“然。”日:“是
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日:“子为谁?”日:“为仲由。”日:“子,孔丘之徒与?”
曰:“然。"桀溺日:“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造造
从辟世之士哉!”赧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恍然目:“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
有道,丘不与易也。”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1]文王:周文王,姬姓,名旦。曾制礼作乐,奠定了西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的基础。[2]磷:磨薄,损伤。
1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不在兹兹:此,孔子自
指
②累累若丧家之狗累累:憔悴颓丧的样
子
③佛胜畔畔:通“叛”,
反叛
④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易:轻易
⑤“拘焉五日”和“焉能系而不食”中,两个“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天之将丧斯文”和“丧家之狗”中,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⑦“与弟子相失”和“鸟兽不可与同群”中,两个“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⑧“然自要以下"和''子贡以实告孔子”中,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③⑤⑦D.②④⑥⑧
1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人其如予何
匡邑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B.其颠似尧,其项类皋陶
他的额头像圣君唐尧,他的脖子像贤臣皋陶
C.不日白乎,涅而不淄
不是说过洁白的东西,再怎么染也染不黑
D,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还不如跟从开辟新世界的人呢
1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人把孔子误认成了曾欺凌自己的阳虎,围困了孔子师徒多天。
B.子路对孔子欲应召佛胖之事表达了不满,孔子对此进行了反驳。
C.长沮、桀溺认为孔子明知故间,因此不愿意告诉子路津在何方。
D.孔子屡遭困窘却从未妥协,司马迁于字里行间流露了崇敬之情。
20.某知名大学中文系立了一块大石,上刻“斯文在兹”。请解说该中文系刻此“斯
文在兹”四字的丰富寓意。要求:写出两种不同的寓意。
21.第②段中,孔子对郑人评价的反应是“欣然笑”,这说明孔子具有怎样的性格?
请结合具体文本简要分析。
五、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葛生
葛生蒙楚薮蔓⑺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薮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今。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⑶之。谁谓宋远?跋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⑸。
【注】【1】葛:葛藤。蒙,覆盖。楚:荆棘。【2】薮蔓:蔓延。【3】杭:通“航”,
渡。【4】刀:通“朋”,小船。【5】崇朝:从天亮到早饭之间。比喻时间短促。
2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处”“独息”和“独旦”三个表达都写出了逝者长眠地下后的孤单。
B."锦衾烂兮”写锦缎制成被子己经破烂不堪,可以想见逝者去世之久。
C.《河广》最后两句,以反问语气写出了对故国的强烈怀念和思归之心切。
D.两诗章法结构上都有重章叠唱的特点,反复咏唱,层层推进,情感强烈。
23.“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手如柔美,肤如凝脂,领如蜡蟒,齿如瓠犀。(《诗经•卫风•硕人》)
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C.歌罢海动色,诗成天改容。(陆游《航海》)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放《新晴》)
24.《葛生》诗中两次出现“夏之日”“冬之夜”,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六、名著阅读
2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政》)
②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26.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小题。
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
也》)
②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
而》)
孔子是如何看待贫富的?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条概括。从所概括的贫富观中任选一条,
结合阅读或生活体验,试举一例,谈谈你的认识。
27.下列对《红楼梦》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顽石无材补天是整部小说的起点,木石前盟是宝黛爱情的前世,太虚幻境中的词、
曲喑示着整部小说的结局。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为“金
陵十二钗正册”中妙玉的判词。
③“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和“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两处提
到的“公子”指的都是贾宝玉。
④林家祖上曾经世袭列侯,林如海本人中了前科探花,并娶了贾敏为妻,可以说林黛
玉出身于钟鼎之家兼书香之族。
⑤因宝玉抓周时抓了脂粉钗环,七八岁时发表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等言论,冷子
兴、贾雨村等人笑其为酒色之徒。
⑥刘姥姥一进贾府,为读者提供了观察贾府的新视角,也同时设下一条伏线,连接着
贾府势败、子孙流落的悲剧结局。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28.从上面两则材料来看,林黛玉的性格中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
及原著的相关情节,简述其成因。
材料一:
寂然饭毕,各有丫餐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
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
不随的,少不得——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
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材料二:
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
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
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
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
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
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七、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
一只中国的猫头鹰
人民文学出版社二十多年前曾出版过一套丛书“猫头鹰学术文丛”,有这样的介绍:
“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形;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学的
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
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绘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
志。”
猫头鹰曾是鲁迅的自画像,也是他精神与意志的象征。早在1909年浙江两级师范学
堂任教的时候,就曾在一本书上手绘过一只铁线描的猫头鹰,是男女两个站立的人组
成全图,以男女两人的脸作为猫头鹰的两只眼睛,似乎既在观察又在解释这个世界。
到了1927年,鲁迅为自己的论文杂文集《坟》所设计的封面上,更有了一只自己绘
制的猫头鹰,刀刻般醒目:它站在封面图案的右上方,大大地睁开着一只眼睛,喳着
这个充满着罪恶与苦难的人间;而另一只眼睛则微微地虚闭着,对着各式的敌人,透
露出强悍的不屑与轻蔑。
鲁迅有一篇名《夜颂》文字,是他之所以热爱猫头鹰最好的注解。猫头鹰,正好有“听
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而白天,“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
的黑暗”,中国猫头鹰的鲁迅,当然也要在这光天化日的黑暗里,看见与揭露、批判
与书写,“惯于长夜过春时,怒向刀丛觅小诗”。于是,中国便有了一个全天候都在
大睁着醒惕眼睛的猫头鹰了,一只中国的猫头鹰。猫头鹰及它的延伸,曾被鲁迅用作
各种笔名:隼、翁隼、旅隼、令飞、迅行等。鲁迅说,“迅即H,乱实即隼之简笔”
(致章廷谦信),许广平也曾说,“隼性急疾,则为先生自喻之意”。
沈尹默在《忆鲁迅》里说“豫才的话不多,但是每句都有力量,有时候要笑一两声,
他的笑声是很够吸引人的,玄同形容他神似猫头鹰,这正是他不言不笑时凝寂的写真”。
在《鲁迅生活中的一节》里,沈尹默有着更为灵动的记述:“他在大庭广众之中,有
时会凝然冷坐,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饰,毛发蓬蓬然,有人替他起了个绰号,
叫做猫头鹰。这个鸟,鲁迅对他都不甚讨厌,实际上毋宁说,还有点喜欢。”鲁迅一
生最为忠诚的朋友许寿裳也说:“殊不知猫头鹰本是他自己所钟爱的。”喜欢,总会
与爱相通着,《我的失恋》,猫头鹰直接成了赠给爱人的首选定情之物,“爱人赠我
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鲁迅从心底热爱着猫头鹰。这种热爱,又缘自于他的“猫头鹰”式的夜间的清醒与发
声。他当然常常处于绝望之中,但他又深信“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他要
在沉默的中国发出“惨厉”的叫声——这个“惨厉”,是他早在1912年的文言体小
说《怀旧》里的话,“猫头鹰,鸣极惨厉”。他是旧中国,最大的一个守夜人,是他
在几乎窒息的铁屋之中,发出了第一声呐喊,第一声毁了这摆着“吃人宴席”的铁屋
子的呐喊,第一声“救救孩子”的呐喊。这是反抗的、批判的、又是爱的呐喊——对
青年、对中华、对民众没有尽头的爱与眷恋。
这只猫头鹰,更期待着唤醒与点燃更多的声音、多元的声音,“我们能够大叫,是黄
莺便黄莺般叫,是鸥便鸥般叫。我们不必学那才从私窝子里跨出脚,便说'中国道德
第一'。我们还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我们要叫到旧账勾销的
时候。旧账如何勾销?我说:'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随感录四十》)他
当然知道统治者北洋军阀与后来的国民党政府,是要千方百计地阻止与扼杀他的声音,
“我有时决不想在言论界求得胜利,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大不吉利事,
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压迫愈烈,反叛的战叫
也便愈加坚忍与长久,他执拗地要破坏“所谓正人君子的统一”局面,让他们“不舒
服”,偏“要在他们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我且去寻野兽和恶鬼”(《失掉
的好地狱》),他一生都在呼啸着“反狱的绝叫”。他的《秋夜》里,必定要“哇的
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他的《希望》中,必定会有“星,月光,僵坠的蝴蝶,
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
鲁迅在《一点比喻》中曾塑造了一个山羊的形象,“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锋,作为
智识阶级的徽章”,走在一群绵羊前面,为了牧人的天下太平,带领他们,“挨挨挤
挤,浩浩荡荡,凝着柔顺有余的眼色,跟定他匆匆地竞奔它们的前程”——屠宰场。
鲁迅总想喝问:“(你们)往那里去?!”紧接着,鲁迅说到了野猪与野猪的那两颗
“使老猎人也不免于退避”的糠牙,并告诉人们,“这牙,只要猪脱出了牧豕奴所造
的猪圈,走入山野,不久就会长出来”。这里,仍然是对于奴役与压迫的反抗。《灯
下漫笔》里对于中国历史有一个经典的概括: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
隶的时代。怎么办呢?鲁迅不容置疑地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
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假使我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们吃”(《且介
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这个中国的猫头鹰,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彻底。
(取材于李木生散文《鲁迅的动物伦理》)
2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告诉我们猫头鹰无论中外、无论神话中还是学术界,都有着象征性的意义。
B.文中引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意在说明鲁迅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C.鲁迅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哪怕是悲哀的鸣叫或不祥的预言。
D.本文大量援引鲁迅的原句,可使文章中各个观点得到最直接、最强有力的支撑。
30.请结合全文分析鲁迅热爱猫头鹰的表现及其原因。
31.有人认为,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应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上下文阐述理由。
八、写作
32.阅读下面文字,并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800字。
美颜是一种利用技术使图像变美的手段。很多人拍照时定要美颜:发朋友圈时先要美
颜,进入视频会议后要设置美颜……渐渐,美颜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人们对
美颜的流行看法不一。其实,“美颜”又何止用于容貌。
(1)以上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以“论美颜”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
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以上文字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想象?请以“美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脊梁”的“脊”读作ji;
B.“埋怨”的“埋”读作man;
C.“戎马俊德”的“像”读作zongo
故选D。
2.【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B.“变本加利”的“利”,应写作“厉”。
C.“惮精竭虑”的“惮”,应写作“弹”;"箭拔弩张”的“箭”,应写作“剑”。
D.“既往不究”的“究”,应写作“咎”。
故选Ao
3.【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①倾听:认真细心地听取。聆听: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语境强调“在座诸位”认真
听取“我的演讲”,应选用“倾听”。
②启示: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昭示:是明白宣示或显示的意思。昭示侧重于使人
明白,启示侧重于给人启发。语境强调“王府饭店的双重檐歇式大屋顶和绿色琉璃瓦
顶盖”显示“古老的民族建筑形式在今天仍具有活力与生机”,应选用“昭示”。
③涌现:侧重表示大量出现,常用于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语义较重。出现:侧重在
显露、产生出来,不论多少、好坏都可以用,语义较轻。语境强调“马丁•路德的主张
打破了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使“欧洲的教育”产生出了“世俗化、地方化、民族
语化的倾向”,应选用“出现”。
故选Co
4.【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此处
是说读者如果不能结合实际而遵循以往的阅读经验去揣度作者的意图,必将劳而无功,
使用正确。
B.“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此处是
说各学科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使用正确。
C.“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此处是说几位同学的表
演很精彩,用错了对象,使用错误。
D.“隼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土地,形容创业的艰苦。
此处是说几代村民的创业很艰难,使用正确。
故选Co
5.【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纵横婢阖:意思是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横:用游说来联
合;抑阖:开合)。此处形容中国队员的气势,不正确。
B.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语境是说这本书内容悲惨,
使用正确。
C.明日黄花: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根据“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可知,使用
错误.
D.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
项工作。用的对象是人,此处是珍贵文物,用错对象。
故选Bo
6.【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否定不当,“防止”和“不做”连用不当,应把“不做”改为“进行”。
B.成分残缺,缺少“达到”的宾语中心词,可在句尾加上“的目的”。
C.不合逻辑,“高达75亿美元以上”中“以上”应该删掉。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A.“《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错误,《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
头。
故选Ao
二、课内文言
8.【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爽:差错,句意:女子也没有什么差错。
故选Bo
9.【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A.“行李”,出使的人。词语为古今异义词,今义为“出行携带的物品”。句意:出
使的人来来往往。
B.“为寿”,祝颂之辞,祝身体健康。句意: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
C.“非常”,意外的变故。词语为古今异义词,今义为“十分,很”。句意:防备其
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D.句意:公子脸色更加温和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属”,读“zh。”,接连不断。句意:(平原君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到魏国
来。
“属”,读“shti”,类。句意: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B.“置”,留下。句意: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
“置”,放置。句意: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C.“谢”,道歉。句意: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谢”,辞别。句意:才辞别了朋友上车。
D.两句中的“辞”都是推辞之意。句意: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
句意: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没有什么可推辞的.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连词,表修饰。句意: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而”:连词,表假设,如果。句意:如果哪个诸侯国敢帮助赵国。
B.“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
的。/“之”:动词,去,往。句意:项伯就连夜跑到沛公(刘邦)的军营中。
C.“以”:介词,因为。句意: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以”:介词,因为。句意:
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
D.“所以":……的原因。句意: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附您结为姻亲。/“所以":
用来……。句意:我用来礼待侯赢的方法已经足够完备了。
故选Co
12.【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乃,动词,是。句意:侯嬴只是一个守关巡夜的人。/乃,表顺承,于是,就。句
意: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
B.为,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句意:还告辞干什么呢?/为,动词,作为。句意: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c.焉,疑问代词,哪里。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他所
贪求的土地呢?/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句意: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
那里筑城防御。
D.因,介词,趁机。句意: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知:通“智”,明智。句意: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
B.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句意: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C.决:通“诀别”,诀别。句意:告辞诀别而去。
D.没有通假字。句意: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例句,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A.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句意: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
B.使动用法,使……活下来。句意: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C.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句意: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
体掩护刘邦。与例句相同。
D.意动用法,以……为衣襟。句意: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
故选Co
15.【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为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厌”同“耀”,满足。正常语
序为:有何厌。句意: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句意:沛公在哪里。
B.被动句,“为……所”表示被动。句意: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
C.判断句。“此……也”表示判断。句意: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
D.省略句。完整的句子应为:欲呼张良与(之)俱去。句意: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故选Ao
三、古诗文默写
16•【答案】①.桑之落矣②.其黄而陨③.修我甲兵④.与子偕行⑤.今我
来思⑥.雨雪霏霏⑦.上出重霄⑧.飞阁流丹⑨.落霞与孤鹫齐飞⑩.时运
不齐⑪命途多舛⑫穷且益坚⑬不坠青云之志⑭导之以德⑮齐之以
礼⑯敏于事而慎于言⑰就有道而正焉⑱而耻恶衣恶食者⑲患所以
立⑳己欲达而达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陨”“偕”“霏”“霄”“鹫”“舛”“坠”。
四、课外文言阅读
【答案】17.C18.D19.C
20.示例1:指有着丰厚内蕴和不朽价值的中华优秀文化在这里传承。
示例2:指担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责任的文人雅士聚集在此。
21.乐观、豁达;善于自我解嘲,幽默风趣。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解释正确。句意:周代的礼乐制度不就在我们这里吗?
②解释正确。句意:憔悴颓丧的样子像一只走离了家的狗。
③解释正确。句意:佛胖反叛了。
④解释错误,易,改变,句意:天下到处像洪水弥漫一样纷乱,有谁能改变得了呢?
⑤第一个“焉”,兼词,于之,在那里;第二个“焉",何,怎么。句意:被困在那
里整整五天/怎么能只是悬挂在那里而不被人摘取呢?两个“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不
同。
⑥第一个“之”,主谓之间,无意;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句意:上天如果
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离家的狗。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⑦两个“与”都是“介词,和,跟”。句意:和弟子走散了/我们无法跟鸟兽待在一
起。
⑧第一个“以”,相当于“而”;第二个“以”,介词,把。句意:然而从腰以下/
子贡把这些话如实说给了孔子。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影视摄像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会展项目综合运营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昌工学院《测试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酒店财务管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电力电子变流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气体检测监控系统合作协议书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泌泰胶囊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河南2025年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聘8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连软件职业学院《食品营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俄语》教学大纲
- 清淤工程施工记录表
- TCITSA 24-2022 基于ETC的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技术规范
- 2022年涉农领域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工作总结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8年版)
- 叉车装卸区域安全风险告知牌
-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2课 新街古韵丨赣美版
- 秦荻辉科技英语写作教程练习答案(共42页)
- GB∕T 41168-2021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蒸煮复合膜、袋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绘本阅读课-优质课件.pptx
-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填空题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