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心身健康状况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世界上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国际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必须尽快解决的精神卫生问题。随着各国大学生抑郁症发生率的明显增加,引起众多交叉学科学者的研究兴趣。在校大学生虽然生活在环境相同的校园内,但是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大学生本人及其父母的心身健康可能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期间的精神状态。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我国人口自杀率为23/10万,年自杀死亡总人数为28.7万,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全龄人口第5位的死亡原因和15~34岁青年人群第1位的死亡原因。现代疾病观强调疾病的多元性和心身交互作用,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心理社会因素发挥着“扳机”效应而影响身体健康。按生物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程度划分临床疾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或心身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图1)。与躯体疾病有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变化,继而影响心理。疾病本身也是应急源,造成病人异常的行为改变或情绪心理反应。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障碍。我国青少年从小就生活和成长在父母和老师的高期望值的压抑环境中,从幼年起就接受较大的学习竞争和精神压力。农村青少年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更差。老师和家长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经济、生产模式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青年学生的精神健康状况,特别是大学生抑郁症和自杀的问题也变得更为严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社会热点问题。值得赞誉的是,近年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管理者逐渐重视预防抑郁症这个导致学生自杀的精神卫生问题,心理辅导咨询室已在全国大学校园内建立和完善,高校医院逐步开设心理或精神科门诊。虽然大学生抑郁症和自杀已经有许多流行病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报告,对相关危险因素也有详尽分析,但现在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对于抑郁症病因和自杀干预的研究较少,大学生抑郁症分子遗传学、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报告较少见。因此有必要采用更多的方法研究大学生抑郁症和自杀病因学及干预措施,减少大学生自杀率,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校园。本项研究着重分析评估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其与心身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样本和方法1.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2008年4月我们对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1197名大学生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研究。该校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师范类大学,在校本科生15167人,共有22个学院和3个系。确定调查对象的步骤和方法如下:①确定样本量为本科生总人数的10%,并用计算器随机生成法随机抽取5个学院;②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技术,按比例从5个学院的1~4年级中随机抽取1500名学生,但有300余名大四的学生外出实习或找工作,不在校内;③告诉所有的样本学生:本问卷调查是匿名、保密和自愿的;④问卷表放在信封内分发给参与者填写,然后放入信封中收回。分发并回收了1197份匿名问卷表,其中18份(1.50%)没有完整回答有关抑郁症的问题。99.9%的学生同意参加这项研究,只有1个男生当场选择离开。收回的完整问卷调查表共1179份(男生432人,女生747人),有效应答率为98.50%。2.调查工具:①抑郁症状的测量:采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T.Beck1961年发表的第一版抑郁自评量表。它包括最近1周21个问题的感受程度。每个问题有1套4种不同程度的选择。每题的计分方法是0~3分,21题的合计总分是评定抑郁程度的关键。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标准(BDIScale)为:0~9分说明受试者无抑郁症状;10~18说明有轻度抑郁症状;19~29说明有轻度抑郁症状;30~63说明有严重抑郁症状。得分越高表示其抑郁症状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是卫生保健专家和科学研究者最广泛使用的心理测量工具之一。贝克抑郁量表用于非临床样本的抑郁症状测量,其数据具有可靠性、一致性和正确性;②学生个人及家庭情况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主要收集学生一些关于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状况,进行学生个人和家庭成员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的流行病调查评估。询问样本学生在学校有多少要好的朋友和课余参加了几种社团活动。3.统计分析:用SAS软件统计样本资料抑郁症的均数和发生率;用独立性检验比较所有变量的抑郁症状组别之间的差异;然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用危险度和95%可信区间表示。本研究中把有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的学生定义为抑郁症状病例组;把无抑郁症状学生定义为健康对照组。观测总数为892例,其中病例组70人、对照组822人。病例对照组之间所有变量在两种模式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Ⅰ是病例对照组之间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Ⅱ是加入性别、年级、家庭住址、独生子女调节因素,病例对照组之间的学生及其父母的健康状况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状本研究资料来自于随机抽取的心理学院、经济学院、数统学院。地理学院和美术学院的1179名大学生,其年龄范围为17~26岁。大一学生365人(31.0%),大二学生369人(31.3%),大三学生315人(29.7%),大四学生94人(8.0%)。1.基本情况:见表1。研究样本的抑郁症状总分均数为7.51。男生抑郁症状总分中位数为5;女生中位数为7。根据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标准,本样本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严重抑郁症状学生仅占0.93%,中度抑郁症状5.00%,轻度抑郁症状24.34%,无抑郁症状学生为69.72%。样本个体的抑郁症状得分范围为0~41分(男生为0~34、女生为0~41分)。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女生略高于男生(31.86%与27.55%),但没有统计学性别差异(χ2=5.3545,df=3,P>0.05)。抑郁症状得分的学生分布没有年龄、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月收入、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和学生来源的城乡差别(P>0.05)。2.社会交往能力、身体和心理健康与抑郁症分组的比较:当用卡方交叉表比较样本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及其父母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在各抑郁症状组别中的差异时,发现以下因素存在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别:①样本学生自己和父母患有身体疾病在抑郁症状组别中存在极显著差别(P<0.0001);②学生自己和父母有精神或心理疾病既往史在抑郁症状组别中存在极显著差别(P<0.01);③自我报告精神状况不好在抑郁症状组别中存在极显著差别(P<0.0001);④“你在学校里有多少要好的朋友”在抑郁症状组别中存在极显著差别(P<0.0001)。3.抑郁症状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见表2和表3。把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学生定义为抑郁症状病例组;把无抑郁症状学生定义为健康对照组。建立两种统计模式,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所有变量,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通过模型Ⅰ进行病例、对照组之间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许多研究变量与抑郁症状显著相关,包括自己有身体疾病、父母有身体疾病、自己被诊断有精神疾病、父母被诊断有精神疾病、自我报告精神状况不好、没有朋友、只有1~2个朋友、课余参加一种社团活动、课余参加了2个及2个以上社团活动(P<0.05)。在模型Ⅱ中加入性别、年级、家庭住址、独生子女4个调节因素,对病例、对照组之间的部分多因素进行Logist回归分析,发现父母被诊断有精神疾病(OR=2.38,P<0.05)、样本学生自己有身体疾病(OR=3.83,P<0.01)、自我报告精神状况不好(OR=28.91,P<0.01)、没有朋友(OR=19.02,P<0.01)、只有1~2个朋友(OR=4.68,P<0.01)是与大学生抑郁症状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而课余参加一种社团活动(OR=0.48,P<0.05)显示为大学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样本中严重抑郁症状学生仅为0.93%,中度抑郁症状者5.00%,轻度抑郁症状者24.34%,心身健康的大学生近70%。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女生略高于男生。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状没有性别、年龄、专业、家庭经济状况和城乡地区差别。当病例、对照组之间的部分变量加入调节因素后进行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父母被诊断有精神疾病、样本学生自己有身体疾病、自我报告精神状况不好是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相关的危险因素,而课余参加一种社团活动则为保护因素。一项国际协作研究(13-itemBDI)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韩国为43%和45%,台湾为45%和42%,日本为36%和41%,泰国为34%和29%,南非为36%和31%,罗马利亚为18%和33%,斯洛伐克为24%和31%,匈牙利为14%和25%,英国为18%和14%,葡萄牙为16%和12%,德国为11%和15%,美国为14%和18%。北京大一新生抑郁症状(CES-D)的发生率为24.8%,无性别差异;香港大一新生抑郁症状(CES-D)的发生率为43.9%,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为36.1%、女生为50.7%)。本研究(21-itemBDI)结果显示男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7.55%、女生为31.86%。武汉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低于亚太地区的研究结果,与北京大一学生的发生率比较接近。中国高校中通常4~6个大学生共用一个寝室,因此和同学和老乡保持良好关系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大学生有几个要好朋友,当他们遇到困难、生病或想家时,会得到同窗好友和老乡的社会支持和情绪支持,心理压力及时得到释放。然而在研究中发现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几乎没有朋友,课余时间很少参加社团活动。显而易见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多属于性格内向、学业平平、不善交往、孤立无援的弱势群体。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被诊断有精神疾病、样本学生自己有身体疾病、自我报告精神状况不好是与大学生抑郁症状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我们认为对于一个有抑郁症状大学生而言,身体健康问题和精神健康问题交互影响,逐步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和学习能力。我国对抑郁症患者的调查发现40%~7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亚裔国际自杀研究学者PingQin博士发现自杀行为具有家族聚集性。有精神疾病住院史是青少年和年轻成人自杀的显著危险因素,而且女性高于男性。没有身体健康就没有心理健康。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结核病等)和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增加无意和故意伤害的发生率。反之,一些躯体疾病增加心理障碍的发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办公室装修合同协议
- 2025全科助理医师考试复习思路试题及答案
- 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技术审评技术探讨试题及答案
- 有效备考中的计算机二级试题及答案
- 大一摄像基础试题及答案
- 处方药安全管理制度探讨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 常见临床用药误区试题及答案
- 人教2011课标版- 九年级下册(2012年10月第1版)-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 人音版初音八年级上册 5.1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 SPC控制图应用指导书
- 《曼陀罗绘画疗愈-初三减压》PPT
- 四川2022年4月自考06088《管理思想史》真题
- 砼工程技术交底
- 煤矿污水处理站制度(完整版)资料
- 彩钢板屋面监理细则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月检查记录表
- 2023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初赛)试题( 含答案解析 )
-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电子密码锁
-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1版
- 小王子阅读分享演讲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