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荣辱观对当代道德自律的启示_第1页
儒家荣辱观对当代道德自律的启示_第2页
儒家荣辱观对当代道德自律的启示_第3页
儒家荣辱观对当代道德自律的启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荣辱观对当代道德自律的启示

荣辱观是对个体、民族和社会荣辱观和社会价值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一定社会的荣辱观,是一定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荣辱观的论断各有不同,也存在某些片面性,但我们仍然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启发。尤其是儒家荣辱观无论是对治国还是育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一、方发达国家的道德自律无论是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都普遍面临一个共同的危机———道德自律的不断弱化。追根溯源,当前道德自律弱化有其深刻复杂的社会根源。1.道德行为选择及价值评价的加强(1)功利的市场关系对原有道德体系的冲击当今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道德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市场经济的运作媒介货币和社会这个系统的运作媒介权力超出自己的活动范围,成为了支配生活世界的规则,直接导致生活世界呈现一种病态,原有道德规范失效,体系离散。市场体系本身依赖于一定的道德基础,也讲究诚信、遵守规则、信守道义等等,并非全都与传统道德价值相矛盾,但货币、权力一类媒介一旦超出自己的活动范围,社会对生活世界就构成侵犯,甚至对生活世界殖民化,导致有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有人买官卖官、行贿受贿,有人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的行为。在这些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及时制止的情况下,世人在道德行为选择及道德价值评价上就会出现混乱、困惑。(2)日益加强的亚文化对原有道德体系的冲击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形态纷繁复杂,其中既有主流(本土文化)、又有支流(异域文化),我们习惯将支流文化称为亚文化。在处于转型期的现代中国,亚文化形态的异质性得到加强,对传统道德思想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是强调自我价值,认为在一切问题上都可以讨价还价,奉献加索取是符合道德的。二是强调个人需要,认为公私兼顾是合理的,可以为“哥们义气”而违规违纪。三是重利轻义,把利益放在突出地位,在人际交往中讲究平等互利。四是强调感观刺激,否定传统文化,认可灰色文化甚至黄色文化。现实中,少数未成年人为图享受去盗窃,为求刺激去强奸。亚文化对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的冲击很大,对人们荣辱观念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2.社会道德失范经济转型带来社会分工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市场经济要求社会管理法制化,但因法制的不健全和执法不严无法实现社会的充分法治,社会救济瘫痪、失效,经常发生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好人得不到好报”的情况随处可见。这就促成了人们的“道德淡化”,轻者明哲保身、见死不救,重者不讲诚信、坑蒙拐骗。人们纷纷质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社会生活中道德失范,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界限混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行为时有出现。(2)道德评判标准的异化在缺乏扬荣抑耻的制度环境里,服务人民、诚信守法成了一些人的负担,唯利是图、虚假违规反而为另一些人提供便利。道德判断力不断弱化,现实的道德环境发生改变,社会舆论、公众评价对道德问题出现一种“暧昧”的态度,甚至表现出某种“理解”和“宽容”。道德弱化发展到极限,必然会诱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社会将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最终影响社会的发展、繁荣。要改变这种状况,整个社会应该做出多方位的努力和探索。本文在此仅从中国传统荣辱观出发对当代社会道德自律的作用进行粗浅的探索。二、中国传统尊重思想对现代社会道德自律的解读1.培养知耻近乎勇,是现代社会“道德的基础”儒家的知耻,即所谓羞恶之心、廉耻之心。指每个人由心中存在的人之为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道德自觉。或者说,每个人内心对什么是善恶、荣辱所有的明确的概念、正确的标准。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在儒家学者看来,一个人有没有羞恶之心,有没有知耻之心,是人与禽兽的本质区别。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应该有“羞恶之心”,否则他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知耻”是做人的根本,现在的一些学者将它称为“道德底线”或“底线道德”。古代儒家思想家认为,培养辨别荣辱的“羞恶之心”和“知耻之心”,是“立人之大节”。知耻或羞恶之心的道德价值的确立,不仅是个体道德得以形成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前提。当代社会生活中,也应以培养人的知耻之心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知耻近乎勇”。意思是说人们有了“知耻”之心,就会有勇气面对错误并改正,亦即“知耻”才能去耻。羞耻感是人类趋于完善的动力,使人自爱、自重、自尊、自律,使人止乎礼,合乎情,趋于善,臻于美,使人反省、改正缺失。增强人们的羞耻感受,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造就良好品德的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首要的是要教育人们把光荣、耻辱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起码准则。2.古代儒家求荣思想的方式知耻仅仅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培养“知耻之心”也是人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羞耻之心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从心理学角度讲,只有自我意识到了,才会产生相应的自觉行为。人只有知耻,才能做到自律,才能自觉地追求荣誉,避免耻辱。而传统儒家荣辱观并不停留于“知耻”、“去耻”上,而是以此为前提和基础,进一步主张、鼓励追求更高的道德价值目标———“求荣”甚至于“取义求仁”。一个人怎样才能去辱求荣呢?儒家思想家认为,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行仁”。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他还说:“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上》)荀子讲:“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受孔、孟、荀子的影响,后来的儒家强调以行德义为荣,以背德义为耻,而不以是否有地位、权势、财富为荣辱标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成为儒家求荣的最高境界。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希望求荣,只不过不同的人求荣的途径不一样罢了。荀子曾指出:“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荀子·荣辱》)不管哪个社会,追求个人的荣誉都是应该的,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采取正当的方法和手段。古代传统荣辱思想中的求荣之途,也是当今社会亟待大力推崇和张扬的美德。一个人知耻,则自然知荣,反过来也一样。荣誉感是人追求光荣的动力,知荣就会有所作为。有没有对光荣的追求,决定了一个人有没有社会价值;有什么样的光荣追求,则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有什么样的价值。光荣有俗世的光荣和道义的光荣之分,追求善恶之别。人作为一种社会的动物,很少有人会拒绝俗世的光荣。尤其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俗世之荣的羡慕有加重的趋势。但俗世之荣须与道义之荣相一致,俗世之荣只有服务于道义之荣,才是真正的“荣”。3.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使各个领域的社会道德自律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道德价值的实现一方面靠社会教育引导、社会环境熏陶和社会舆论监督,更重要的是靠道德主体的自我觉悟、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传统荣辱观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建立在道德主体自觉愿望的基础之上,出于外部的强制性因素而不得不为的行为,不是真正道德的行为。所以儒家有“慎独”之说。儒家的道德规则是自律性质的,强调道德自律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宝贵精华,许多儒家思想家认为道德维护的根本动力在于自律。道德自律是一个人自我约束力强大的表现,其效果显著。传统荣辱观以道德上的荣辱为主,以作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为荣,以丧失德行为耻。但现代社会却以利益的获得为荣辱的标准,以富贵为荣,以贫穷为耻,对于品行上的荣辱却不再关心,而且羞耻心也逐渐淡化。对于现代社会的这种荣辱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但它不利于社会和人身心的协调发展。因此,当今社会道德自律应借鉴传统荣辱观和精神不朽的激励机制,使两者结合起来。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要汲取儒家传统荣辱观的营养,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所以当代社会道德自律的价值选择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正确处理义利、公私、群己关系,而且要处理好外在的“名”与内在的“实”的关系。即应结合现代社会的现实,既要重德也要重视功劳,真正做到名副其实。一个人具有正确的荣辱观,知善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