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山东省德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以下文化中以“蛋壳陶”为代表器物的是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仰韶文化D.龙山文化2.“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说明A.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B.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C.礼乐制度有待于得到恢复D.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3.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4.吕思勉认为:“废封建,行郡县,事最明白无疑,然尤不宜行之大骤如此。以此见天下事之必以渐进,而躁急者之缺乏以语于治也。”由此可见,在他看来A.秦朝废分封,行郡县为错误之举B.实行分封与郡县并行体制势在必行C.制度变革过急不利于国家稳定D.应该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5.318年,晋元帝司马睿下令在徐、扬二州推广种麦,“所益甚大”;他还以入谷多少作为对州郡长吏考核评定等级的标准。这反映出当时南方地区A.社会相对稳定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生产技术提高D.经济开展超越北方6.图1为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壁上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文字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这说明A.史书文字记载不具备史料价值B.只有第一手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C.祝文和《魏书》都是二手史料D.文物资料可以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7.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导致了文化重心南移C.造成官僚机构急剧膨胀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8.为分散机构权力,宋太祖在中央设三司专掌A.行政B.军政C.财政D.监察9.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为:“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反映出辽和西夏A.军事实力远超前代B.统治方式更加成熟C.文明程度高于中原D.对外政策趋于防守10.成书于元朝的《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A.佛教的传播B.道教的兴盛C.儒学的复兴D.理学的僵化11.宋元时期,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令人瞩目”“在世界商业史上也是大幅度领先”的现象。以下表达这一现象的史实为A.基层市场的涌现B.丝绸之路的开辟C.经济重心的南移D.纸币的发行和使用12.元朝时,由临时性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是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巡检司13.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黄宗羲提出:“然那么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这些言论A.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B.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C.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开展14.“这场战争外表上是为强迫中国人购置印度鸦片,但也为更一般的目的,即扫除那些阻碍英国商品自由进入中国的壁垒。”该看法A.夸张了战争爆发的偶然因素B.反映了英国政府的正当要求C.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D.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15.范稳的长篇小说《水乳大地》中有这么一段话:“根据大清国咸丰皇帝和大法国大皇帝签署之《辛丑条约》,大法国天主教传教会之传教士在中国享有保教权。”这段话对《辛丑条约》的表述A.签约双方错误,条约内容正确B.签约双方正确,条约内容错误C.签约双方和条约内容皆正确D.签约双方和条约内容皆不正确16.图2为孙中山为某一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所作的题词。该组织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17.“它承受现代化,但只承受它的形式,它承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效劳……但是与现代化的方法相反,它是将‘现代’效劳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因此是‘反现代化’。”以上论断适用于评价A.戊戌政变B.义和团运动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18.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创造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的“现在”是指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19.图3是近代中国的假设干历史记忆,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自强求富B.民主共和C.思想革命D.中国近代化20.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其重大意义在于A.打响了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确立了人民军队建立的根本原那么D.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21.杨得志将军在回忆录《横戈马上》说:“即便是突遇伏击,指挥官仍举着军刀,指挥钻在汽车底下的士兵出来拼命往坡上爬,敌人想占领制高点……林彪部署的3个团将乔沟内的日军分割成数段,并迅速进入沟内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该文描写的战役是A.平型关战役B.淞沪会战C.台儿庄会战D.百团大战2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除了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采取措施稳定物价,开展抗美援朝运动。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稳固了人民政权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困难23.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清晰地说明了与世界各国交往、建立安康外交关系的愿望,说明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平相处的真诚。这主要表现在提出A.“一边倒”方针B.“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C.“另起炉灶”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24.我国初步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通过A.大力开展重工业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提出社会主义建立总路线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25.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立时期形成并得到传承和开展的先进精神。以下形成于全面建立社会主义时期的红色精神是A.井冈山精神B.延安精神C.铁人精神D.载人航天精神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20分)图4、图5分别是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形势图(或疆域图)。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1)指出图4、图5对应的朝代,并说明判断依据。(12分)(2)列举两个朝代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各答出一条即可),并指出其共同意义。(8分)27.(14分)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我下半段要说的是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想诸君骤然听着这个标题,总不免有几分惊讶,说是现在人民痛苦到这步田地,你还在那里乐观,不是全无心肝吗?但我从四方八面仔细研究,觉得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了政治一项外,没有那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材料二我们国民多半拿军阀当作一种悲观资料,我说好似怕黑的小孩,拿自己的影子吓自己。须知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就是不推,他也自己要倒,不过推他便倒得快些,不推他便倒得慢些。——以上材料均选自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双十节天津学界全体庆祝会讲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10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4分)28.(16分)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1979年以前,梨园公社的小岗生产队是凤阳县知名的穷队。“工值一毛九,吃粮一百九”就是那时这个队社员常年的收入水平……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摘编自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包干到户的典型调查》(1)根据材料一指出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前后粮食生产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二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