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学会提问-课件_第1页
第五章-学会提问-课件_第2页
第五章-学会提问-课件_第3页
第五章-学会提问-课件_第4页
第五章-学会提问-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章学会提问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篇》

你寻找最佳结论不是为了拿自己和那些具有其他结论的人进行比较,而是带领大家朝着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方向前进。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1第五章学会提问博学而笃志,切问而2内容要点:1、理解问题2、问题的主要谬误3、如何恰当地提问2内容要点:1、理解问题3

一、理解问题

理解和评估论证的一个重要前提性工作是明确论证中所议论的主要问题,即明确论题。问题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话题。只要我们还保持着对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好奇,那么我们就会有数不清的问题需要思考。而对某些问题的回答,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数不清的回答。作为一个理论性的分析,有哪些基本的问题类型和回答类型,就成为我们需要掌握的关于问题理论的第一个问题。3一、41、何谓问题?(1)问题问题是一种征询答案信息的寻求。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契机。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对“问题”做过探讨,他认为:“所谓问题,是在探索事物的时候,探索者根据对于事物的先前把握,以‘是与否’的方式在自己面前就事物所提出的疑问。”莱布尼茨把问题分为回答“是-否”和回答“为什么”等种类。波普在《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而进步的。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也不断地增加。”库恩则把科学革命看成是“常规问题”与“反常问题”的转化更迭。41、何谓问题?(1)问题5

现代自然语言逻辑的问句逻辑正是以研究表述“问题”的各种问句的逻辑问题为其基本内容的。

问题通常用问句表达,但又区别于问句。

问题属于思维学的领域,问句则属于语言学的领域。

并不是所有的问句都表示问题。反问句不表示问题,如“既然我们都是中国人,怎么还能自相残杀呢?”有的问句表示一种委婉的祈使,如“请帮我传一下交通卡好吗?”

表示问题的形式不一定都是问句。如:“我猜你一定是韩国人。”再如,问题性/征询性的眼神。

有时候,同一个问句可以表示不同的问题。如:在电影《教父》里,教父问身边人:“他是一个西西里人吗?”5现代自然语言逻辑的问句逻辑正是以研究表述“问题”的6(2)预设预设是问题有真实回答的必要条件。很多问题都存在预设,但不是每个问题都有预设。例如:

问题预设谁是现任的教育部部长?现在有教育部,且有现任部长。有外星人吗?没有预设。你爱我吗?没有预设。招生会议什么时候召开过?有招生会议,且已经召开过。为什么花儿这样红?花儿是红的,且这种红有原因。6(2)预设7

有一种特殊的预设,我们称之为“复杂问语”或“误导性问题”,指一个问题的预设是假的或者有争议的。对此类问题,回答者一般不能简单地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否则容易掉进“圈套”或者产生不良后果。

例1:李同学问传信的陈同学:“这封信写得长吗?”例2:调解员问朱老师:“你是否不再打你先生了?”例3:某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质问前来采访的记者:“你们广播电台管这闲事做什么?……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7有一种特殊的预设,我们称之为“复杂问语”或“82、问题的基本类型

根据问题的组成结构,可以分为单一问题和复杂问题。(1)单一问题单一问题是不包括其他问题或陈述的问题,直接由问式和题设构成。问式和题设是问句的两个组成部分,亦即问句的结构。问式由疑问词和问号组成,如:“为什么……?”、“……呢?”、“谁……?”、“几个……?”、“怎么……?”、“什么时候……”等等。一个表示问题的问句中,除了问式剩余的部分就是题设。

82、问题的基本类型根据问题的组成结构,可以分为9

问题题设谁是现任的教育部部长?某人是现任的教育部部长。有外星人吗?有外星人或者没有外星人。你爱我吗?爱或者不爱。招生会议什么时候召开过?招生会议于某时召开过。为什么花儿这样红?花儿因为某种原因所以是红的。在问题中,题设不同于预设。预设是问题得以提出的必要条件,是判定一个问题是否有真实的直接回答的根据;题设是提供给应答者回答的选择对象或者可选答案的内容与范围,是判定应答者是否做出直接回答的根据。9问题题10

在语言学中,问句通常有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相应地,我们可把问题单一问题分为:是非型问题、选择型问题和特指型问题。

是非型问题:通常由陈述加问式构成,在语言中常由一般疑问句表示。

例如:“你认为有外星人吗?“今天是星期五吗?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期间讨论的焦点话题有:“央企退出是否可以助推房价降温?”、“加大保障房建设能否平抑房价?”等。10在语言学中,问句通常有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11

选择型问题:通常由“还是”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陈述和问式构成,要求应答者在给出的选择项中选择一个做出回答。

例如:寒假里,你们准备去海南旅游还是去澳洲旅游?毕业后,你准备出国、读研还是工作?

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期间讨论的焦点话题有:“房价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房价调控是再出‘硬招’还是强化执行力?”等。11选择型问题:通常由“还是”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陈述和问12

特指型问题:通常含有“谁、哪、几、多少、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如何、怎么样、为什么”等疑问词,常由特殊疑问句表示。例如:“谁是这次奥运会的110米栏冠军?”、“你有几个兄弟姐妹?”、“为什么花儿这样红?”、“怎么样才能申请到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呢?”特指型问题没有给出可供选择的对象,但给出了选择的限制条件。比如,“谁是这次奥运会的110米栏冠军?”意味着“某人是这次奥运会的110米栏冠军”,但在有明确的答案之前某人是不确定的对象。所以,特指型问题又被称作x-问题。12特指型问题:通常含有“谁、哪、几、多少、什么时间、什么13

其中,“为什么”问题可分为两类问题,一类是要求给出某个事实的解释,属于说明解释型的“为什么”问题;另一类是要求给出某个主张的论证,属于论证型的“为什么”问题。例如:狗为什么在叫?这花儿为什么是红的?他有什么理由要求赔偿?为什么不可以在这里抽烟?“怎么样”问题是要求说明完成某项任务的方法、技术或程序等。如:怎么样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狙击手?怎么样能够申请到哈佛的全额奖学金?13其中,“为什么”问题可分为两类问题,一类是要求14(2)多重问题多重问题是本身包括其他问题或陈述的问题,它可以由问题和问题构成,也可以由问题和陈述构成。

例如:张同学为什么没来呢?他请假了吗?我们的第二次讨论课何时举行?会是哪类主题呢?如果你现在想买房,那你有足够的首付款了吗?王同学准备出国,如果不出国,她能直升攻读本系硕士研究生吗?14(2)多重问题153、回答的基本类型(1)回答的四种基本类型

直接回答直接回答是恰好在问题题设范围之内的回答。

例如:有外星人吗?有。招生会议什么时候召开过?招生会议于上周一召开的。张同学为什么没来呢?他请假了吗?张同学去医院了,他没来得及请假。153、回答的基本类型(1)回答的四种基本类型16

修正性回答修正性回答是对误导性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对误导性问题预设的回答。例如:这封信写得长吗?我没看过这封信,不知道它是否长。你是否不再打你先生了?我从来没打过他。

承认自己不知道对问题的答案不清楚或不知道而做出的回答。

例如:有外星人吗?我不知道。

转移话题对问题没有做出回答,而是谈了另外一个话题。

问:有外星人吗?答:我要上课去了。问:这封信写得长吗?答:是你女朋友让我转交你的。16修正性回答17(2)正确回答的基本规则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给出不同的回答,并且要力求我们的回答是负责任的正确回答。要作出负责任的正确回答,需要遵守以下基本规则:对单一问题的回答必须是直接回答、修正性回答或者承认不知道。例如: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A.我是准备替人民说话。

B.在我们国家,替党说话和替人民说话两者不矛盾,它们是统一的。

C.我不知道。

D.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17(2)正确回答的基本规则18

对单一问题的直接回答必须在题设的范围之内。例1.问:你有几个兄弟姐妹?答:2个。例2.问:你猜,今天会下雨吗?甲答:我猜会。乙答:我猜,今天降雨的概率是50%。对多重问题的回答是由对组成多重问题的单一问题分别回答而形成的。问:我们的第二次讨论课何时进行?会是哪类主题呢?答:将于12月上旬某周二晚上进行;主题嘛,目前还不清楚。问:如果你现在想买房,那你有足够的首付款了吗?答:没有。18对单一问题的直接回答必须在题设的范围之内。19

二、问题的主要谬误

在提问和回答中出现的谬误,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误导性问题当一个问题的预设是假的或者有争议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是误导性问题。对一个合适的问题而言,要求其预设都是真的。只要一个问题的预设中有一个是假的、可疑的或者是有争议的,那么这个问题就是误导性问题。例如:为什么说民主是一个好东西?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大家都赞成推选张某为市级三好学生的候选人,你的意见呢?19二、问题的主要谬误20

误导性问题的实质是试图借助对方认可的主张或趁对方不注意而获得自己需要的应答。例如:你那天晚上看到的那个人是这三个人中的哪一个?愿意做个好学生并愿意参加这次义务献血活动的同学请举手?应对误导性问题的常规办法是作出修正性回答;非常规办法一般是回避或者回问。

如对上一个问题的回答:

A.我愿意做个好学生,但不愿意参加这次义务献血活动。

B.不参加这次义务献血活动就表示我不愿意做个好学生吗?

C.老师,我家里有急事,我必须马上回家一趟。20误导性问题的实质是试图借助对方认可的主张或趁对方212、不一致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的预设之中存在矛盾或冲突之处,或者问答之间存在不协调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就可被称为不一致问题。有的误导性问题是不一致问题,有的则不是。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只看预设本身的真假属性,后者则侧重于预设群和问答之间的一致性。例如: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全能的上帝能否创造一块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当一个不可抗拒的力作用到一个不可移动的物体上时,结果会怎么样?212、不一致问题如果一个问题的预设之中存在矛盾或22

在设计问卷或回答问卷时很容易遇到不一致问题的情况,经常遇到的情况有:多重问题中的不一致,问题和选项之间的不一致,选项设计中的不一致等。例1:你认为你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符合一个大学生的基本标准吗?

A.符合。B.不符合。C.不清楚。例2.你的任课教师是否是否擅自调课、停课?

A.优B.良C.中D.差例3.你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应该努力掌握以下哪些知识?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自然科学知识

C.业务专业知识D.党建E.党史G.创新思维

F.某一门艺术H.现代领导科学I.批判性思维22在设计问卷或回答问卷时很容易遇到不一致问题233、无视问题的谬误

有效的讨论应该是双方都就问题进行直接而清楚的回答。如果应答者不给出负责任的正确问题,或者不回答,那么应答者就犯了无视问题的谬误。

例如:当公交车经过一组别墅时,车上爷孙俩开始对话。爷爷:小飞,你现在要好好学习,这样长大后你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别墅。孙子小飞:那爷爷肯定是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了?爷爷:哈哈……今天你上课辛苦,晚上想吃什么饭?233、无视问题的谬误有效的讨论应该是双方都就问24(1)熏鲱熏鲱(redherring)本指拖一条熏过的鲱鱼引开猎犬,使之不循嗅迹追猎;引申为转移注意力的东西(话题)。熏鲱的谬误指在讨论中引入一个不相关的话题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例1:一律师事先在雪茄烟中心插入了一枚大头针,在法庭辩论中,为冲淡对方律师的辩论效果,他开始抽雪茄烟,烟抽了一半,而烟灰掉不下来。陪审员们惊异地看着这违反重力原理的现象而忘记了对方律师的发言内容,结果抽雪茄烟的律师最后打赢了官司。24(1)熏鲱25

例2:两个同学的对话。陈同学:你不能随意往窗外扔东西,这样不好。你把废纸放进废纸篓不是更好吗?李同学:把废纸扔外面没有什么不好的。我这样做,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我也用废纸提醒人们不要在高楼下面行走,这样走不安全。

熏鲱不仅能够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不知不觉地转移了话题,而且会使人相信原来的问题已经解决,甚至干脆忘记了原来的话题。

请深入思考熏鲱能够转移人们注意力的原因。25例2:两个同学的对话。26(2)稻草人稻草人的谬误是指讨论中先歪曲对方的结论或理由,使之易于被攻击,这个被歪曲的对象我们称之为“稻草人”;然后攻击“稻草人”,如果打倒了这个“稻草人”,也就认为推翻或者削弱了对方的论证。歪曲对方结论或理由的方法主要有:限制、扩大、简化、夸张、虚构等。

例1:两个同学的对话。甲:张同学说她现在的生活很无聊,每天就是三点一线,根本不是她喜欢的。乙:哦,那她喜欢什么呀?她喜欢灯红酒绿?这是一个大学生应该想的吗?!26(2)稻草人27

在引用对方的观点时,脱离上下文的语境、死扣引述的字面意思、断章取义或将对方观点教条化等等,都是歪曲对方观点的常用手法。稻草人谬误的本质是我们攻击了一种自造的观点、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观点。

例1: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你办事,我放心”字条。例2:下面一则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王同学:张老师,相比旧社会,难道你不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民主国家了吗?张老师:你读书太少了,怎么什么事情都不善于深入思考呢?建议你先去读读博比奥和维罗里的对话集《共和的理念》,然后我们再交谈吧。27在引用对方的观点时,脱离上下文的语境、死扣28(3)反唇相讥反唇相讥指以对方也有相同或类似的过错为理由,来转移注意力,试图逃避自己的责任或对方的批评。反唇相讥又被称作“两个过错”或者“你也是”谬误。

例如,下面一对夫妻间的对话。丈夫:你怎么又忘记锁助动车了?提醒过你几次了?妻子:你不是也有过没锁车的时候吗?怎么总喜欢指责我呢?自身不正还说别人?反唇相讥的实质是无视过错的存在或者为自己的过错开脱责任,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会使人认为自己的过错心安理得。28(3)反唇相讥29

无视问题的谬误不同于误导性问题的谬误。误导性问题是提问者所犯的谬误,属于提出问题的领域;无视问题则是应答者所犯的谬误,属于回答问题的领域。在有些语境中,这两种谬误也可能同时发生。

例1:两个同事之间的对话。甲:你是否已经改掉了说谎的毛病?乙:你应该回家问你爸爸这个问题。例2:一对母女之间的对话。母亲:你是我的女儿,你怎么能跟这样妈妈说话呢?女儿:这个问题应该由外婆问你。29无视问题的谬误不同于误导性问题的谬误。误导性问题30练习题1:单项选择

有的人提倡枪支控制是因为他们认为有潜在伤害性的武器应当被当局恰当地管理,但是他们也赞成管理厨房的刀具、铁棍甚至人们的双手吗?下列哪一个与上述论述方法一致但论述一个相反的观点?

A.因为政府发布许多条例管理日常活动,为什么它不能管理像手枪和来福枪的使用这样严重的活动呢?

B.假如政府要求枪支被管理,那么什么能阻止要求弓箭、矛甚至鱼杆被管理呢?C.假如像枪这样有潜在伤害性的武器不需要被管理,那么为什么公民就不能无政府管理地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呢?30练习题1:单项选择31练习题2:举例讨论:提问的谬误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或有关的历史故事,对误导性问题、不一致问题、无视问题(熏鲱、稻草人、反唇相讥)等谬误各举一例;再请身边的同学帮助分析所举事例是否恰当;最后讨论如何避免这样的谬误。31练习题2:举例讨论:提问的谬误请根据自己的生32练习题3:案例分析:辨析问题和学会提问

我反对政府的儿童发展计划。首先,我对保护这个国家的儿童感兴趣。他们需要远离社会规划者和自以为是者的保护,这些人想打破生命的正常历程,想把儿童与其父母和家庭隔离开来,以使他们成为“20年内创造无限幸福”的大众计划制造出的一批小卒。儿童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而不是由保育员和护士来抚养。争论的问题是,父母是否继续享有培养他们孩子的权利?掌管全部权利的国家是否应当被赋予培养儿童的手段和技术?32练习题3:案例分析:辨析问题和学会提问我反对政府33

三、如何恰当地提问

只有善问,方能善解。恰当的提问是确信信念的主要方法,是推进问题得以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对论证进行理解和评估的第一步。在对论证的提问中,首先要明确对方的主张,辨析问题的焦点,考虑问题的预设类型。

例如:问:红旗到底还能够打多久?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3三、如何恰当地提问只有341、明确论证的结论

面对一个或多个论证,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主动的参与性思考,通过整合提炼明确论证所讨论的重要问题。可以运用概念图示的方法明晰论证的内在结构关系,再进一步明确论证的结论、意图以及争议的焦点等。

例如:甲和乙是一对情侣,他们的朋友因被出租车撞伤而进了手术急诊室,他们在门外焦急地等待着手术的结果。在医院的长廊上,乙非常生气出租司机的不小心,说话的声音就很高。甲:这里是医院,请别这样说话。乙:难道我说的有错吗?341、明确论证的结论面对一个或多个论证,首35(1)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在提问中,提出与论证结论直接相关的问题就是关于论证的主要问题;提出与论证的理由或根据相关的问题就是关于论证的次要问题。

例如: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中的女生比例正在逐步升高。以下事实可以部分地说明这一点:在1959年,20-21岁的女性中只有11%在接受高等教育;而在1991年,这个年龄段中的女性有30%在高校读书;在2006年,这个年龄段中女性则有51%在各类大学里读书。35(1)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36(2)在理解的基础上,整合提炼出论证的问题和结论在论证中,有两个不同层次的事情。提出问题是一个层次,回答问题是另一个层次。理解论证,首先要明确作者论证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明确作者是怎样回答和解决问题的。在实际的论证中,有时候作者会明确地先提出问题,再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有时候作者会比较隐晦,不直接说出所要讨论的问题,也不直接表明自己的论证结论,而需要听者/读者自己去分析、整合和提炼,再组织恰当的语言形成比较清晰的问题和结论。36(2)在理解的基础上,整合提炼出论证的问题和结论37

例如,在1925年这个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撰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首段如下: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37例如,在1925年这个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毛泽东382、辨析争议的焦点

在第三章中,我们从论证的视角提出和学习了“一致和歧见”,着重谈到了“态度歧见”和“事实歧见”。从问题的角度来看,很多问题也是存在“歧见”的,即是有争议的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堕胎在道德上是合理的吗?”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是合理的,有的人认为是不合理的。一个问题是有争议的,意味着对这个问题进行任何的单方面回答都会受到怀疑和反驳。这时候,辨析问题的焦点就成为解决争议的好方法。382、辨析争议的焦点在第三章中,我们从论证的视角提39(1)争议的焦点争议的焦点本质上是一个问题,是双方争论的核心,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做出了相互反对甚至矛盾的回答,并且争议是明确的,有确定的表现形式。根据问题视角,争议可以分为观点之争和理由之争。观点之争即关于主要问题的争议;理由之争即发生在论证的理由或根据方面的争议。有时候,所议论的主要问题并不总是双方争议的焦点,焦点也会发生在支持同一结论的不同理由方面,甚至发生在结论的不同预设方面。39(1)争议的焦点40例:张教授:和谐的本质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是和谐的,例如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克隆人是破坏社会和谐的一种潜在危险。李研究员:你设想的那种危险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完全相同的仅仅是遗传基因。克隆人在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在外形、个性和人生目标等诸方面形成自己的不同特点。如果说克隆人有可能破坏社会和谐的话,我看一个现实危险是,有人可能把他的复制品当作自己的活“器官银行”。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张教授和李研究员争论的焦点?A.克隆人是否会破坏社会的和谐?B.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的遗传基因是否可能不同?C.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是否完全相同?D.和谐的本质是否为多样性的统一?40例:张教授:和谐的本质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是和谐的,例41(2)争议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争议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就展开于双方之间的争议而言,根据问题是单一问题还是多重问题,争议可分为单一争议和多重争议;根据双方对争议的问题是否持肯定/否定的对立态度,可将争议分为混合争议和非混合争议。把这两个分类结合一起,争议就有四种类型:单一混合争议、多重混合争议、单一非混合争议、多重非混合争议。

41(2)争议的种类42单一混合争议:指双方只是一个问题上处于完全对立的争议。例1.甲:我相信西医,西医能治好病。乙:我相信中医,中医才能治好病。例2.甲: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乙:我认为非常容易。多重混合争议:指双方同时在若干问题上针锋相对的争议。例如,下面两个小学生家长的对话。甲:现在小学生作业过多,负担过重。乙:过重吗?我没觉得。要想学习好就得多做练习。甲:作业过多对教师也是负担,批改作业很辛苦的。乙:辛勤的园丁就得辛勤,蜡烛成灰泪始干嘛。42单一混合争议:指双方只是一个问题上处于完全对立的争议。43单一非混合争议:指一方提出一个观点p,另一方既不肯定p又不否定p,也不肯定其他相关的观点,而只是对p表示怀疑。例如,甲:我认为中国在2020年能够实现完全统一。乙:我对此表示怀疑。多重非混合争议:指引起争议的不只是一个问题,当争议的一方提出若干观点时,另一方对这些观点都表示怀疑,但并没有给出自己的论证。例如,甲:这个城市外地人太多了,治安很乱;本地人比较懒,钱都让外地人挣去了。乙:外地人多是治安混乱的原因吗?我不相信本地人比较懒的说法。43单一非混合争议:指一方提出一个观点p,另一方既不肯定p又44

对争议做以上的分类,有利于我们对不同的争议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对多重争议,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单个争议,以便确定论点是否站得住脚。需要注意,有时候一个论点的命题数量比较复杂,而引起怀疑或反对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命题,那则是单一争议。

对混合争议需要考虑对方理由对其结论的支持力度;对非混合争议,需要明白对方怀疑的理由是什么以及对方的明确主张是什么。44对争议做以上的分类,有利于我们对不同的争议采取不45

另外,要注意在混合争议和非混合争议中,“采取反对关系”很容易引起误解,因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常常被混淆。例如,P1:男子比女子会开车。

P2:男子不如女子会开车。

P3:女子比男子会开车。

P4:男子比女子会开车的看法是错误的。其中,P1和P4是矛盾关系;P1和P2是反对关系,因为P2不包含“男子与女子一样会开车”的意思;P1和P3也是反对关系,P2和P3是等值关系。45另外,要注意在混合争议和非混合争议中,“采取反对46

通常的情况是,对问题产生争议后,往往会把争议引向深入,产生更多更复杂的争议,即在立场、结论、理由/根据、价值观、概念、事实、话语的理解等很多方面产生争议。对复杂争议问题的解决,一种方式是:先抓住主要问题,着力解决主要问题;如果主要问题能够达成一致,再分层次、分条理地解决次要问题。如:近现代史上革命还是改良问题的解决。另一种方式是:先解决次要问题,通过次要问题的解决,逐步靠近主要问题,扫清主要问题的障碍,使之凸显出来,最后解决主要问题。如:海峡两岸统一问题的解决。46通常的情况是,对问题产生争议后,往往会把争议引473、描述性问题和价值性问题

在问题中,存在两类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的问题,即:描述性问题和价值性问题。描述性问题指关于事物是什么、世界是怎样、事情如何做等方面的问题,在时间上既可以是过去时态,也可以是现在时态,还可以是将来时态,都是对事实情况的客观描述。

例如:这个三角形地形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如果未来的某个时间朝鲜半岛发生了紧张局势甚至战争,那么中国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如果2003年时你有100万,你当时会考虑买2套房子吗?473、描述性问题和价值性问题在问题中,存在两48

价值性问题指事物应该是什么、世界应该是怎样、事情应该如何做等方面的问题,一般是事关伦理或道德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隐含着应答者的价值观念,往往需要做出规范性回答,所以也被称作“规范性问题”。例如:深夜开车急送病人去医院,街上空无一人,路遇红灯,应该闯红灯还是不闯红灯?写诗是否必须押韵?大学生是否应该只以学习为主?安乐死是否符合人道主义精神?48价值性问题指事物应该是什么、世界应该是怎样、事情49

在发生争议时,需要特别注意区分问题的属性,是属于描述性问题还是价值性问题,因为两者的解决路径不相同。

解决描述性问题,科学的分析方法和证明方法是主要的手段,分析讨论的目标是确证一个事实/真理。这类问题的解答往往容易达到无可争议的结论。

解决价值性问题,辩护性解释和说服性论证是主要的手段,分析讨论的目标不是确证一个真理,而是为了选择一个相对合理的价值观念或行为准则。解决这类争议问题,主要在于澄清前提和思考争议双方的有关背景,在结论方面很多时候不容易达成一致的观点。49在发生争议时,需要特别注意区分问题的属性,是属于50练习试题1.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食用5份以上的山药、玉米、胡萝卜、洋葱或其他类似蔬菜可以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他们调查了2233名受访者,其中有532名胰腺癌患者,然后对癌症患者食用的农产品加以分类,并询问他们的其他生活习惯,比如总体饮食和吸烟情况,将其与另外1701人的生活习惯作比较。结果发现,每天至少食用5份蔬菜的人患胰腺癌的几率是每天只食用2份以下蔬菜的人的一半。以下哪些问题能构成对上述研究结果可靠性的质疑?A.受访者在调查中所说的话都是真的吗?B.两类被调查者在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是否有重要遗漏?C.胰腺癌患者有没有遗传方面的原因?50练习试题1.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食用5份以上的山药、玉米、512-3题基于以下题干:

史密斯:根据《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规定,杂种动物不属于该条例的保护对象。《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包括赤狼。而最新的基因研究技术发现,一直被认为是纯种物种的赤狼实际上是山狗与灰狼的杂交来重新获得它。由于赤狼明显需要保护,所以条例应当修改,使其也保护杂种动物。

张大中:您的观点不能成立。因为,如果赤狼确实是山狗与灰狼的杂交种的话,那么,即使现有的赤狼灭绝了,仍然可以通过山狗与灰狼的杂交来重新获得它。512-3题基于以下题干:

史密斯:根据《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522.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概括了张大忠与史密斯争论的焦点?

A.赤狼是否为山狗与灰狼的杂交种。

B.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是否应当包括赤狼。

C.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是否应当包括杂种动物。

D.目前赤狼是否有灭绝的危险。3.以下哪项最可能是张大中的反驳所假设的?

A.目前用于鉴别某种动物是否为杂种的技术是可靠的。

B.所有现存杂种动物都是现存纯种动物杂交的后代。

C.山狗与灰狼都是纯种物种。

D.赤狼并不是山狗与灰狼的杂交种。522.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概括了张大忠与史密斯争论的焦点?

534.下面的材料是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期间讨论的焦点话题,摘自2010年4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第4版。请根据问题理论对之进行分析。(1)房价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观点一】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吸引多少人才,留住多少人才,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房价对中国特别是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

【观点二】香港瑞安集团董事局主席罗康瑞:不要说房价高还是不高,最重要的是这个城市有没有增值和创造价值的能力。纽约和伦敦大家还是要去,要是没有吸引力,房子送给人家也不去。534.下面的材料是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期间讨论的焦点54(2)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