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治疗睡眠障碍验案2则_第1页
黄煌治疗睡眠障碍验案2则_第2页
黄煌治疗睡眠障碍验案2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煌治疗睡眠障碍验案2则

睡眠障碍是中医常见的疾病。黄煌老师从体质辨证入手,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栀子厚朴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百合知母汤、八味活血汤、八味解郁汤、八味除烦汤、柴归汤、温经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疗效良好。现试析黄师治疗本病验案2则,供同道参考。1焦虑与睡眠障碍1.1治疗上嘴唇嘴唇激痛案体貌:形体略瘦,肤色黄;神情忧愁,语速较快。患者有失眠史3年,服用氯硝西泮,疗效不显;左上颚灼痛,恶食辛辣,症状晨轻暮重;手足心热、易出汗,时胸部憋闷,小便有热感;舌红、苔腻,脉弦滑。患者2003年曾因受精神刺激后患抑郁症。查体:口腔无异常;两胁下按之不适,腹肌紧硬。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2g,党参12g,桂枝10g,肉桂5g,茯苓12g,龙骨12g,牡蛎12g,制大黄5g,干姜5g,大枣20g,栀子12g,厚朴12g,枳壳12g。隔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二诊(8月29日):服药15剂,睡眠改善、上颚灼痛感减轻;因复诊不便而停服中药。近又出现口腔灼痛,并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伴口干苦、手掌红热、大便偏干;舌红、苔腻薄,脉滑。处方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夜服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5g,党参10g,桂枝10g,制大黄5g,茯苓15g,龙骨15g,牡蛎15g,干姜5g,大枣20g。1剂服2天,每日晚饭后服1次。处方二(八味除烦汤,晨服方):姜半夏10g,茯苓10g,厚朴10g,紫苏梗10g,栀子15g,黄芩5g,枳壳10g,连翘30g。1剂服2天,每日早饭后服1次。三诊(10月17日):服上方各7剂后,上颚疼痛基本消失,夜寐安,现已停服西药;仍自觉口中轻度灼热感,口干少津、饮水不解,大便干结;舌红、苔腻薄,脉滑。处方:柴胡12g,黄芩6g,姜半夏12g,党参12g,茯苓12g,桂枝12g,制大黄6g,龙骨12g,牡蛎12g,干姜6g,大枣20g,连翘30g。15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以巩固疗效。1.2辨证论治方法的分析1.2.1中医“响应”该患者为焦虑性神经症,主症为失眠、上颚灼痛。其上颚灼痛、口干苦、口内灼热均为感觉过敏所致,系中医学“烦”的具体表现之一。其上胸部憋闷为气火郁热的表现,对此黄师临床常用栀子厚朴汤、八味除烦汤等方药。本案患者有精神刺激引发抑郁症的病史,结合其形貌特点及腹肌紧硬、两胁下按之不适等腹诊表现,具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特点,故黄师在治疗中使用了此方。1.2.2焦虑性神经症八味除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均为常用的除烦调神良方,二者各有所长。前者常用于易出现气火郁热之焦虑闷胀病症的火半夏体质者,后者常用于柴胡体质而有抑郁倾向、伴有焦虑状态者。临床上焦虑性神经症与其他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合并抑郁最为常见。因本案患者既有上颚灼痛、手足心热且易出汗、胸闷、尿热、口干苦及舌红、脉弦滑等郁火表现,又有体瘦、肤黄、多忧愁及腹肌紧硬、胁下按之不适等柴胡体质特征及抑郁倾向,故本案中两方皆有使用,但合方煎服可能影响药效,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安神效果较佳,夜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故二诊时予两方早晚分服。1.2.3心理压力型,普遍因外界变化而致“心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黄师常用的调神安神方,主治以胸满、烦、惊为特征的疾病,是中医药中的精神神经镇静剂。适用本方的患者多有神经质表现,对外界环境易过敏,极易因外界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情志改变,且易失眠,常觉疲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证通常有明显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其中胸满是本汤证的辨证核心所在,也是用柴胡剂的使用指征之一。关于胸满一症,除患者本身的主观表现外,也有客观的胸胁苦满征,即医者以手指沿肋弓下缘向胸腔内按压,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有胀痛不适甚或拒按。此外,黄师认为,八味除烦汤有显著的抗焦虑作用,对消除口腔内各种不适及异常感觉有卓效。2抑郁和睡眠障碍2.1情感情感等为-血清学法治疗则治执行,状体貌:形瘦肤白,面白唇红,抑郁神情。两年来,患者因家庭不和出现入睡困难、寐浅易醒;时感背部酸痛,纳呆、便秘、尿频,易患感冒。曾有4次流产史、慢性胃炎病史,劳累易引发尿路感染。查体:唇红、舌红、咽喉暗红,剑突下有压痛。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0g,党参10g,茯苓15g,肉桂5g,桂枝10g,龙骨15g,牡蛎15g,制大黄5g,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干姜5g,大枣2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二诊(4月3日):睡眠及精神好转,食欲大增;睡眠不佳辄有心慌,口干苦;月经量少,经期仅二三天;舌红、苔薄腻,脉弦滑有力。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5g,党参10g,茯苓15g,肉桂5g,桂枝10g,龙骨15g,牡蛎15g,制大黄5g,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干姜5g,大枣20g。15剂。此后患者曾因胃脘不适及月经量少来诊,得知前方服后睡眠已正常,乃予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间断服用,体力复常、经量增加,且感冒较以前易愈。2.2辨证论治方法的分析2.2.1气调的身心反应《伤寒论》第107条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中“烦惊”、“谵语”等均为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此外,“胸满”、“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均为本方证的躯体症状。本案患者有失眠,为“烦惊”的形象表述;背部酸痛为“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再现。患者失眠而有舌红、咽喉暗红及剑突下压痛的体征,为栀子厚朴汤证“烦热而胸中窒”的表现,《伤寒论》云:“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故采用两方合用增强疗效。2.2.2调畅烟气,缓解心理压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八味解郁汤(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去生姜)均适用于柴胡体质或柴胡、半夏兼夹体质者的精神心理病症,均有调畅气机、缓解心理压力的良效。但八味解郁汤证的躯体症状偏多,精神神经症状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轻微,患者情绪波动大而易生气发怒,常表现为全身乏力而伴见咽喉异物感、胸闷嗳气、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失调等咽-胸-脘-腹消化道症候群,即有四逆散体质的易紧张、血压偏低、手脚冰凉,又有半夏体质的性情敏感、易晕易呕的特点。2.2.3“恐惧”、“语”黄师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认为本方证之“胸满”还包括呼吸困难、叹息、气急、乳胀等症状;“烦”表现众多,包括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及工作效能下降等;“惊”指惊恐担忧、坐立不安、噩梦易醒、心慌心悸、颈胸或脐腹部的搏动感;“小便不利”指尿频或尿不畅或尿等待,系紧张或劳累导致神经张力肌肉协调紊乱所致;“谵语”为精神障碍、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