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苏力教授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读后感_第1页
北京大学苏力教授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读后感_第2页
北京大学苏力教授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读后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大学苏力教授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读后感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北京大学苏力教授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一书可谓是必读之经典。曾几何时,我也曾端坐于大学图书馆,手捧此书,畅想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美好愿景。也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2年的初夏,我离开校园考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不久又背起行囊奔赴基层锻炼,希冀贡献自己微薄的专业所学,为脚下的乡野大地播下一颗法治的种子。村里决策议事:法治思维要培养,正当程序要习惯“人来得差不多了,可以开会了”“还不行,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代表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才可以召开……”面对我一次又一次“引经据典”和“据理力争”,村干部和参会代表的态度也逐渐从最初“何必这样”的困惑和不解,悄然转变为“就得这样”的理解与支持。不可否认的是,受制于多重因素,当下我国基层仍然是法治国家建设较为薄弱的一环。在恪守“依法决策”“正当程序”的同时,也往往会面临着“自缚手脚”甚至“脱离实际”的质疑与诘难。然而,基层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但这末梢并非无足轻重的边角毫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唯有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规范乡村干部群众的行为,才能让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成为乡村治理的习惯和自觉。讲好普法课堂:宣传形式沾“土气”,内容语言接“地气”给村民讲法律,内容很关键。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倘若移植照搬大学里学术讲座的模式,必将“牛头不对马嘴”,导致“言者受累、听者受罪”的“双输”局面。对村民而言,洋洋洒洒的法律条款过于艰涩繁琐,因此怎么讲、讲什么就显得至关重要。为难之际,我想到了村里的乡贤调解团队,便向她们请教村里常见的矛盾纠纷有哪些,村民日常最关切的法律问题是哪些。一番畅谈之后,我心里便多了几分信心和底气,决定多讲一讲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民间借贷、婚姻继承关系等与乡村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与此同时,为增添几分“地气”,我也融入了不少发生在本村或邻村的现实案例。在试讲得到村干部们的认可后——“《民法典》进乡村:‘典’亮乡村美好生活”正式出炉。宣讲当天,村里的文化礼堂座无虚席,为我今后探索更接地气的宣讲模式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信心和勇气。村民咨询求助:专业所长善作为,为民情怀须厚植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成效显著,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农村,面对各类矛盾纠纷,越来越多的村民尝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由此导致村民对于公共法律服务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储备,以及聘请律师所面临的经济压力,绝大多数村民即便想“以法维权”也是“有心无力”。有鉴于此,我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村书记助理职责,通过驻村坐班日、电话通讯、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接过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工伤事故补偿等多项“案源”。在一次次为来访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答疑服务中,虽收获了不少感谢及好评,却也更不敢有丝毫懈怠,只为让自己担得起村民们那一份份珍贵的信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为身在基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