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_第1页
论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_第2页
论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_第3页
论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

景云鼓也被称为景云鼓,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杂技之一。在众多曲种之中,京韵大鼓的水准也是极高的。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经涌现不少杰出的大鼓艺人,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艺术水平较高的曲目,流传至今。在北方,尤其华北、东北等地,京韵大鼓受到群众的喜爱,其对当地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二、是在天津,怯口大鼓时期;第四、解放后,京韵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现将这四个时期分别作一个简略的介绍。第二、怯口大鼓时期1900年前后,由于三座大山的镇压和剥削,冀中地区的农民经济破产,造成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大鼓艺人也随之进城谋生。进城后的大鼓,主要听众由农民变为城市的市民阶层。由于听众不同了,艺人的生活环境也不同了,演唱曲目的内容也就有所改变。这要求在唱腔、表演和伴奏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城市观众的需求,过去演唱的成本大套书被改编成为演唱中段或片段曲本;进城后的大鼓,较长时期内保存了自己的乡土风味,并仍然用河间府语调演唱。由于城里人说河间府话有些“怯味”,当时就称这种大鼓为怯口大鼓,后来陆续出现一批专业的说唱艺人。第一代怯口大鼓的代表艺人有胡十、宋五和霍明亮等人,人们简称他们为老三位。这老三位在大鼓艺术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唱腔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原来简单的唱腔逐渐丰富起来,在伴奏上加上了三弦。“老三位”出现之前,唱大鼓的只有男演员,而在他们登上舞台之后,就出现了女演员。就这老三位来讲,如胡十等,以唱文段子(如《大西厢》)为主,而霍明亮等人以唱武段子(如《单刀会》)为主,各有擅长和侧重。不过很遗憾的,怯口大鼓的唱腔现在已经无据可查了。第三、刘宝全京韵大鼓时期进城后的大鼓第二代,即由怯口大鼓向京韵大鼓过渡。那时,在老三位等大鼓艺人带动下,唱大鼓的人逐渐多起来了。艺人们在演唱中又进行大胆改革,使这种说唱艺术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必须指出的是,刘宝全的京韵大鼓,在这时期里起过重要桥梁作用,他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正是通过刘宝全等艺人的艺术实践,将怯口改为京口,怯字改为京字,这使得怯口大鼓发展为京韵大鼓,这不能不说是刘老先生那一代人的贡献。第四,京韵大鼓新的发展时期解放后,京韵大鼓获得了新生。党对曲艺加强了引导,艺人们通过学习,党的文艺政策深入人心,“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得到贯彻,在继承传统曲目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特别在创作反映新社会新生活的新曲目,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使京韵大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关于京韵大鼓主要流派,号称三大家。即白云鹏白派,张晓轩张派,刘宝全的刘派。对这三大家的风格流派特点,我试作一个扼要的分析。白派大鼓,擅长抒情。多演唱《红楼梦》中的故事、人物,曲调温柔,幽雅动听,音调较低。但无论剧场多大,即便是最后一排观众都能把唱段中的每一句词、每个字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是白派的最大特点。白派拿手的段子有《宝玉探晴雯》,充分显示了白派曲调的艺术色彩。白派调门不高,曲折缠绵,十分动听。京韵大鼓,过去也有人叫它京音大鼓,是我国北方曲艺的主要曲种之一。在众多曲种之中,京韵大鼓的水准也是极高的。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经涌现不少杰出的大鼓艺人,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艺术水平较高的曲目,流传至今。在北方,尤其华北、东北等地,京韵大鼓受到群众的喜爱,其对当地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张派大鼓,曲调单纯朴实,演唱中有说有笑,唱腔比较连贯,没有花腔。张派演员一般嗓子冲,气力足,吐字清楚,听起来悦耳。张派大鼓在东北一带颇受老百姓欢迎,拿手节目是《华容道》。张派唱腔较简单,但唱得连贯,一气呵成。刘派大鼓,艺术造诣相当高。一般可分为正宗刘派和一般刘派。一般刘派是指各种唱腔都有,唱腔上不纯。这并不是不好,而是其与正宗刘派是有所区别的。为了研究刘老先生的京韵大鼓风格特点,将正宗刘派和一般刘派区分别而论是有必要的。那么正宗刘派唱腔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呢?据我个人体会,用一句白话来说,叫做“唱得帅”。“帅”意味着悦耳动听。正宗刘派的唱腔技巧是相当高的,其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激昂慷慨。特别是高八度在唱腔上的运用,有独到的功夫。有气魄,有力度,非常适合人物性格特征。这种高腔很适合现代题材的新段子。比如《罗盛教》《黄继光》《洗衣计》等也有所借用。正宗刘派唱腔第一个特点,就是在运用基本韵律的基础上善于吸取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为我所用。在《马鞍山》《南阳关》等唱腔里有一段二黄唱腔。刘老先生把原来的二黄唱腔进行加工提高,揉到京韵里。二黄里有几个字上口唱,如“琴”、“弦”、“姓”等都同京戏上口唱相仿。当然与京戏里二黄的唱法还是有区别的,毕竟它是京韵。刘老先生过去和业界名家们交往甚密,经常与余叔岩、谭鑫培、杨小楼、王瑶卿、梅兰芳和马连良等在一起探讨艺术。他们在发音吐字,唱腔曲调、动作表情等方面常常互相切磋,取长补短。这对于提高和丰富正宗刘派大鼓的表现能力起了很大地促进作用。刘老先生很注重表演,运用恰如其份的动作表情来烘托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具体讲就是会用“手、眼、身、法”。在《关黄对刀》中,关公和黄忠两人在战场上交锋时的一些刀枪架动作,基本上同京戏里的相似。所不同的是,关公和黄忠在京戏里都穿行头,有马鞭、刀和枪,而京韵大鼓只有一个人表演。第二个特点,刘老先生不单会唱京韵,还会唱马头调、黄鹂调,而且能自弹自唱。他不止在音乐方面是行家,在唱腔音乐如何配备、曲调上如何伴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所以当时为刘老先生伴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对演奏员音乐水平要求相当高。给刘老先生伴奏过的弦师有白凤岩、马砚芳、王文川和韩德荣等几位老先生,他们都受过刘老先生的亲自教导,得到了正宗刘派的真传。那么刘宝全老先生对京韵有哪些创新和改革呢?除上面提到的:由原来的河间方言改为北京方言、由怯口大鼓改为京韵大鼓、由怯音改为京音外,此处还要特别强调他在表演动作和吐字发音上也是匠心独运,为后人留下十分珍贵的一份遗产。刘老先生很注重表演,运用恰如其份的动作表情来烘托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具体讲就是会用“手、眼、身、法”。在《关黄对刀》中,关公和黄忠两人在战场上交锋时的一些刀枪架动作,基本上同京戏里的相似。所不同的是,关公和黄忠在京戏里都穿行头,有马鞭、刀和枪,而京韵大鼓只有一个人表演。说书人既要演关公又要演黄忠,表情身段因人而异。刀、枪和马鞭之类道具都要用打鼓的鼓箭子来代替,这一点和京戏里是不同的。可以说,这是曲艺表演的特点,一个人要演多角。特别是人物性格特征往往要通过面部表情传递出来。一般讲,面部表情用七个字概括,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宗刘派在表演上要求很严,所以不易学、也不易唱。刘老先生在吐字发音上更是下过很大功夫,有很高的造诣。正宗刘派在这方面要求也比较全面。就刘老先生本人而言,他有一副不可多得的好嗓子,既有高音又有低音,既有真声也有假声,唱咢嗖声时更是运用自如。什么叫高音?高音也就是高腔。一般说有好嗓子又有功夫,高音就不难唱上去。但真假声结合是很难掌握的。《丑末寅初》里有一句唱:“架上金鸡不住地连声唱”,这个“鸡”字,就是真假声的结合唱法,很好听。如果完全用真声唱“鸡”字听起来很刺耳,如果完全用假声唱“鸡”字,那就很难听。所以真假声结合好,很难掌握分寸,难度大,不好唱。如果要唱好真假声,不仅要具备好嗓子,还要在发音技巧上磨练真功夫。咢嗖。这是正宗刘派大鼓唱腔中所特有的。什么叫咢嗖?不太好说明白。我想用唱词来说明吧。如《徐母骂曹》里有一句唱:“天心厌诈逆偏昌美玉韫椟藏”,这个“昌”字就是咢,听起来特别悦耳好听,但很难唱。再说嗖,如《大西厢》里,上板有句唱:“上联写雨过琴书韵,下联配风来翰墨香”,这里“风来翰”,这是嗖的唱法。咢嗖在一般唱法里是没有的。有的男演员有一些,而女演员就很少有。当然没有咢嗖也可以唱,但毕竟有咢嗖的唱法更好听。这要看表演者对艺术要求的境界何在了。咢嗖实在不好练,不好唱,没有真功夫是唱不了的。总之,刘宝全在艺术上的贡献突出,他将河间府方言改为用北京语言,同时运用京音的基本韵律,又吸取了其他表演艺术特点(如京剧)创造出许多优美动听的腔调。在演唱方法上,更加臻于成熟。在音乐上,加强了伴奏效果,除用三弦外,又增加了四胡、琵琶等乐器。在吐字发音上,刘老先生下了很大功夫,作出了重大改革和突破,真正做到了吐字清楚,人人易懂。在表演上,刘老先生富于创造性,研究出一套生动的表情及传神的动作,使大鼓成为说、唱、表等方面,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继承传统曲目方面,刘老先生把木板大鼓和怯口大鼓流传下来的保留曲目如《大西厢》《马鞍山》《博望坡》等加工提高,使那些传统老段子又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大鼓艺术发展到刘宝全时代,使这支艺术花朵闪烁出炫目的光彩。民间艺人称呼刘老先生为“鼔界大王”,为社会公认,确实名不虚传。第一、是在农村,木板大鼓时期;第三、刘宝全京韵大鼓时期:第一、木板大鼓时期京韵大鼓起源于清末前后,它的“老家”并不在北京,而是在河北省中部靠南的河间府一带的农村。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