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术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
“软实力”这个概念由约瑟夫nye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各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整理、挖掘、推广和交流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等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各国文化进行全新自我审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武术作为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我国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作为非奥运项目,她的文化魅力已经获得广泛认可,但在国内市场却面临着诸如跆拳道、拳击、终极格斗、泰拳等武技文化的强大挑战,其文化软实力发挥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我们有必要和理由对武术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构成进行客观剖析和理性反思,为武术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主题1.2学习方法2武术温和力量的构成和内涵的分析2.1武术武术的价值表现对于武术而言,促使人们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的钻研和发扬的动力概括起来主要是4个方面,即武术技击在人们生活实践中所具有的实用性特征、获得武术技艺后为保障自身特殊权益而产生的强烈排他性特征、武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多种社会功能的工具性特征、武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所具有的教化性功能。在武术的萌芽发展阶段,简单有效的格杀技能既可大大提高人们的存活机率,还可以使自身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这是武术价值的最原始表现。当人们掌握更加熟练的武术技击本领后,便会自觉的对其进行揣摩钻研,使技击运用更富成效。这种技击手段在不同习武个体、群体的碰撞交流中不断被挑战、更新,也就促使武术技击方法具有了强烈的排他性特征。中国武术“门派众多、风格多样、体系庞杂”的整体面貌便是在这种排他特质的作用下产生的。在追求武术技击实用性和排他性的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武术实现诸如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消遣娱乐等个体目的,而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武术则可以实现惩恶扬善、捍卫主权、抵御外辱、凝聚意志等群体目的,当然还有武术的经济创造意义等都是武术存在的工具性意义。另外,人们通过武术,还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道德教化目标。通过武术人们可以具体实践儒家的礼仪文化、仁爱思想,成为向善的君子文化,可以彻悟佛家的“禅定”思想,明心见性,时时关照自身心性的善恶曲直,可以体验到道家“天人合一”和“守弱处雌”思想,培养习武人和谐、内敛、含蓄、不争的人文性格。这些是武术文化之所以产生凝聚力的根本动力,在当代武术的实际发展中应当着力凸显之。2.2武术文化认同的内涵首先,武术具有多元文化特质。其哲学特质在于它借鉴儒家的人生视角,强调主体责任,捍卫人伦规范,表现为刚健有为;吸收释家的人性思想,直指习武者人心并提升道德修为;融合道家的辩证统一思想,提炼随形就势的技击理念和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念;学习墨家的“兼爱非攻”,将武术中的仁爱思想推广到了每个社会人。其审美特质在于武术演练者不单表现出精湛的动作美、力量美、协调美,而且还能够透露出其内心坚定的神情、气质和信念。这与其它武技项目所表现出的机械美(跆拳道品势)、野性美(终极格斗)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伦理特质在于对武德的重视,“随曲就伸、舍己从人、点到为止、止戈为武、尊师重道”等已经远远超出了武术技击的目的范畴。其次,武术技击方法多样。武术技击的方法特征可以用“兵无定势水无常形”来形容,中国武术不单有徒手的还有器械的,徒手技击方式包括踢、打、摔、拿、击、刺等,太极拳有“棚、捋、挤、按、粘、粘、连、随、进、退、顾、盼、定”等多种手法,还有器械,包括长器械和短器械、硬兵器和软兵器。套路种类更有129种之多。对技击方法的整合运用是其它武技文化所不能比的。再次,武术的强身健体功能。技击与养生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其它武技项目多单纯追求技击的杀伤效果,而武术则同时注重养生的功用,它动静结合、攻守兼备、刚柔相济的技术特征使其健身养生作用成为可能。武术源于战争却能够解决战争,武术制造伤痛又能医治伤痛,武术摧毁道德却又重建道德,武术打破平静却又创造平静。“武术的文化认同是指对武术文化核心价值的接纳和欣赏。”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和竞技赛事将武术的这些价值优势展示出来就显得格外重要。2.3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中国武术在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浸润之下,孕育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了自身独具的传统。如武术从儒家对礼仪制度的强化中形成了自己的武礼文化,这对习武者的行为规范、规矩、仪节等多个方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使习武者从“莽夫”成为君子。“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等人文传统不仅在古代具有特殊教化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更显得弥足珍贵。然而,中国武术在近代体育思潮的影响下不断受到冲击。在传承方式上,全面效仿现代体育统一规范化的传承方式,这种方式对武术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普及效果,但由于对“口传身授”传承方式的抹杀也造成对武术技艺、思想、道德认知等方面的割裂。班级授课继承的是武术的形,丢掉的却是武术的魂。“口传身授”对武术而言就如同历史血脉一样割舍不得,近几年学者们呼吁应当正视这种传承方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景下对“口述史”研究方法的重视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民族集体记忆的保留。正如亨廷顿曾说的:“那些丢弃忘记自己民族过去历史文化的民族,注定了是一个无所适从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是找不到任何希望的。”“自建国后第五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后,国际武术联合会会员国数量上升到140多个;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杯散打赛、世界传统武术节等十多个规律性赛事有序举办;中国武术代表团频繁出访亚非欧各国进行巡回表演。”这一系列措施在加快武术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1)武术国际传播目的定位有失偏颇。虽然武术频繁出现在国际交往舞台上,但国际社会更注重武术的文化身份,民族的信息,武术活动所折射出来的中国传统审美、戏曲、舞蹈甚至是生态文化相比功夫文化更胜一筹。因此,应当将武术的国际传播定义为文化传播。2)武术国际传播动力机制不健全。目前,武术对外传播的主要责任单位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下设的外事部。而武术对外传播的对接平台却往往涉及学校、传媒公司、孔子学院等部门机构,这对于武术对外传播队伍的组建、武术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对外交流事务的培训等提出了超出现有单位能力的高要求。因此,武术对外传播应当具有国家意识,只有充分利用国家教育部、文化部、中宣部以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部委的政策支持,才能够使武术对外传播取得更大效果,才能够使武术对外传播中塑造国家形象的价值实至名归。3)武术国际传播的物化程度不够。所谓物化程度不够,主要是指对传统传播媒介,如书刊、专著、纪念品等,虽然进行过多频次的武术表演活动,但传送出去的仍以武术竞赛套路的光盘等技术内容为主,对传统武术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著作出版物还很稀少。而国内武术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秀武术传播者匮乏。真正优秀的武术传播者一方面应当具有精湛的武术技艺和理论储备,另一方面则应当具有极大的武术传播热情和实践行为。权威性、技术性和熟知性兼具的武术传播者在大众武术中难觅其踪影。2)国内主流媒体对武术发展的关注不够。武术的继承与发扬,并非单纯地将其安置在体育框架之内,对它的关注报道是对中国历史的集体回忆,显示出来的是当代人对传统的尊重,对国民历史情感的尊重。尊重本国文化传统是其它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美国的《今日美国报》、《纽约时报》主要关注美国传统体育项目橄榄球、棒球、篮球,英国《泰晤士报》体育版头条一般都是国内传统、特色项目报道。”3)武术网络视频质量不高。有学者研究指出“武术网站量多质劣、图片多视频少、重复性严重”是当前网络传播的主要问题。俗话说:宁吃甜桃一个,不吃烂桃一筐。武术传播力的打造是否应当从传播内容和质量的标准化上入手呢?2.5推动武术精神文化的多元释放,注重文化宣传和传播中国武术资源异常丰富,既有历史留存下来的物质文化资源,如少林寺、武当山、峨眉山、青城山等武术旅游资源,又有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如各类武术典籍、著作等,都是武术产品创造的有效素材。传统的武术文化产品创造主要是武术拳种技艺的创立推广、武术器械的设计制作、武术文献、典籍的编撰等,它反映的是“某个武术家内在的独创精神的心理活动”,而现代意义上的武术文化产品创作则与之完全不同,它既包括对物质文化资源的信息解读和宣传,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历史价值的好奇心,还包括对精神文化能量的多元释放。图书是文字的博物,博物为形体的图书(国学大儒李石曾语)。不少人到少林寺游览,多属于走马灯似的浅表体验,照相机、DVD是文化感知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仍需加强对此类文化的解码普及。对于武术精神文化能量的多元释放,除了通过期刊、杂志、报纸等媒介形式进行推广外,最直接的表达形式是武术比赛、武打电影和武术动漫。随着近年来武术发展步伐的加快,中外对抗赛、WMA、康龙武林大会等国内武术赛事频繁举办,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极大调动了国人的武术热情。但在赛事运作上由于缺乏对品牌文化的长远设计,赛事理念、赛事产品等文化信息并未使赛事文化持续升温。“中国功夫电影通过形形色色的武术动作和场面,通过各种恩怨情仇的故事,诠释了中国文化刚柔相济、智勇双全、动静结合的辩证法和国家之上、忠义无价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美国电影界评出的10部最受欢迎外国电影中,有3部是中国武术题材,《卧虎藏龙》、《英雄》、《功夫》。总之,武术文化产品的创作应当以反映当代中国文化形象、唤醒民族集体记忆、弘扬传统优秀价值理念为主旨,这才是武术精神文化产品创造的永恒基石。3提高武术软实力的路径和策略的分析3.1武术u兵—以技击硬实力发展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它的硬实力范畴便是其技击实力的有效性。武术的技击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发展的主导方向。近几年来,一些现代武技项目在国内开展如雨后春笋,除了其成功的赛事经营推广模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与中国武术散打在赛场上一较高下。2000—2004年的中国武术散打争霸赛开创了中国武术搏击的市场化先河,在擂台上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功夫的实战魅力,捧红了原本并不为人知的“柳腿劈挂”———柳海龙、“燕都神影”———薛凤强、“白眉大侠”———苑玉宝、“草原骄子”———宝力高等名将。在随后的中外对抗赛上,则更让这些人名声大震,一时间,“KO、完胜”成为国内外武术网站上最为引人关注的字眼。中国散打队员用一场场胜利捍卫了武术的尊严,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不言而喻,武术技击硬实力的充分展现使武术文化的软实力得到最强劲的诠释。相反,倘若中国武术无法在赛场上赢得胜利或是赢得跌跌撞撞,即便对武术文化的软实力进行再完美的解说也是苍白无力的。然而,要保持住这种实力并非易事。当前的散打正在面临着泰拳、柔道、综合搏击术、拳击等多种技术元素的冲击和挑战,武术散打除了要逐渐适应“站立搏击与地面缠斗”相结合的竞技模式之外,还面临着丰富武术技击对抗内涵的重任———武术短兵。这是武术全貌得以展现的实际需要,也是应对剑道、击剑等器械对抗文化挑战的客观需要。虽然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对其展开了诸多探索性实践,但仍有很长一段路程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3.2武术教育应进行改革“对任何一个人国家、民族而言,教育是关系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发展与兴旺的根本大计。”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文化的形式意义,更在于将文化精髓切实转化为青少年成长所需的精神力量。良好的武术教育不仅是武术文化得以传承的手段,还是其软实力得以巩固、提高的重要路径。随着人们武术教育意识的不断强化和对武术教育问题的日益凸显,学校武术成为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出台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体育课应适当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但在2008年的全国中小学校武术教育普查的结果中却显示:“72%的中小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这一结果给我们提出的反思是深刻的,中国武术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武术并非仅仅是学校体育内容之一,可有可无,它的价值还在于传递民族历史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角度而言,只有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将武术作为中国小学的必修课程单列开设,并将其列入中考、高考的内容”才更具有实际意义。其次,武术教育内容需要改革。当前武术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问题,其中,教材内容呆板、单调、老套是主要原因之一。按照“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对武术教育内容进行改革很有必要。因为长期的武术套路教学在目标指向上已经与武术的技击实用价值初衷相背离,学生学了武术“不会打、不会用”很难产生说服力。市场是检验文化形式价值的最佳场所。目前,国际武术搏击市场上流行的武技项目,如拳击、泰拳、综合搏击、柔术等之所以广受欢迎,原因就在于这些武技项目更能直接有效的体现武技文化的本质特征。武术教育广泛开展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上实现武术文化认同。通过武术教育,使广大学生群体明确武术与其它武技文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建立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厚重感。社会学对后现代化认同提出三个维度,即潜意识、生活方式、重建主体。其中,武术生活方式认同的缺失是中国3亿多青少年面对的最突出的问题。“我们的青少年在闹市的中心广场跳着街舞,在拥挤的人群中踩着滑板穿流……他们因获得一个跆拳道、空手道品级的提升而庆幸和满足,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韩国人、日本人。”如何为青少年群体提供“见则喜、练则迷、勤可进、久可为”的武术内容是武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3.3武术赛事发展现状纵观当今世界主流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壮大,无不以成功的“品牌赛事”为强大推动力。美国篮球文化软实力涉及从篮球技术本身到篮球服装、配饰、鞋帽、视听以及明星代言等多种文化形式的普及与推广,更让人们记住了乔丹、奥拉朱旺、科比等明星人物,连同他们代言的广告产品也成为篮球爱好者竞相追逐的消费产品。这都得益于美国篮球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赛事———NBA。足球文化则借助世界杯、欧洲杯、亚洲杯、非洲杯、美洲杯以及各种俱乐部赛事近20几种比赛同样取得了风靡全球的轰动效果。体育赛事对赛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促进赛事产业发展创造经济效益、围绕赛事理念打造赛事口碑。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4000亿美元,增长速度远大于其它产业。”在这种经济效益的催动下,我国武术产业化也开始不断发展。在2000年中国武术协会制定的《2001—2010武术发展规划中》确立了武术发展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工作方针,逐步形成开放式的武术产业开发体系。以少林武术节为例,“1994年举办第一届少林武术节时产生的经济成交额是15万,第二届增至2.1亿,到第六、七届时的经济成交额就已经稳定在23亿元左右。”而在赛事文化理念上,则以跆拳道比赛最为突出,它始终秉承“以礼始以礼终”的推广理念。在各种跆拳道比赛中,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目前,近邻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成为培育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很多学校将其设为与其它体育课平行并列的单设课程。于是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去学习空手道、跆拳道的社会心理倾向。“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有效载体,源于现代体育组织对竞赛活动文化内涵的注重。”相比较而言,武术赛事的发展恰恰缺少的就是对赛事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推广。至今为止,中国武术虽然举办过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杯散打赛、世界传统武术节以及散打王争霸赛等各类武术赛事,但几乎每次比赛的宣传定位都不一样。似乎只是为举办比赛而比赛,比赛后只关注各国的奖牌分布,对如何总结办赛经验,如何开发赛事相关产品,如何巩固赛事赞助群体却莫衷一是,众多武术赛事总给人“千赛千面孔”的感觉。一方面原因与20世纪80年代国内武术赛事举办机制尚未成熟便匆忙间与其它赛事实现接轨有关,另一方面也在于忽略了对国内武术赛事市场需要逐步培育的国情事实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品牌赛事观念,赛事文化不断丰富完善,武术文化软实力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3.4武术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改善了中国武术的整体性在21世纪全球文化深入交融发展的当下,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正逐步打破点对点的模式,正在转化为面对面的整体性对话模式。约瑟夫.奈教授在《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中说:“中国一直有着引人入胜的传统文化,但中国现在也在进军全球大众文化的领域。效力于美国NBA休斯顿火箭队的中国球星姚明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对于奥运会开幕式,西班牙《先锋报》报道称:“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这场涵盖了中国千年文明精华的开幕式深层次表达了这个国家的‘和平崛起’,而并没有传递威胁的信息。”可见,利用民族传统文化整体的力量对于改变异域文化群体对自我文化的形象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文化定位将有助于提高民族个体文化的国际认同水平。对于最具典型性和标志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武术而言,其软式力的提升我们同样应该充分重视其整体性特征。西方人在学习中国武术的时候多次表达“通过学习武术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孔子学院的全球化发展使之成为可能。因为武术能够确切地诠释儒家文化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实践特征。少林武术只是中国武术文化之一支,但少林寺主持释永信能够频繁率团出访亚欧各国,除了少林武术的功夫特色之外,还在于少林“禅”文化在世界宗教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依赖国家的战略、制度和动员”。诚如学者所言:“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是一项国家战略,它需要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单位的同心协力。”中国武术不但与体育文化有着渗透肌肤的直接关联,而且在儒学、佛学、哲学、美学、医学、书法、舞蹈、戏剧等传统文化中都能够找到武术的身影。因此,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应当真正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以文化的战略心态摆脱“体育”的束缚,以更加丰满的姿态展示在国际社会。3.5武术休闲价值对武术大众文化的重要作用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现代人对武术的需求已经处于较高的层级,主要是对武术情感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对武术需求的不同定位是促使人们自觉从事武术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增强武术文化凝聚力的着力点。对武术情感归属的需求,是从体育人口的组织化建设需求中解析出来的,经常练习武术的人希望能够获得融洽的组织气氛,这在学校武术的开展中可以看出。包括武校学生在内的学生群体,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或俱乐部中的集体练习更有挑战性和刺激性,而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却没有这种感觉。对武术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主要集中在武术专业人员和普通武术爱好者身上,他们练习武术有的是为了获得实战优胜的心理目标,有的是为了达到增进健康、休闲娱乐的普遍目的。总之,提高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需要最大程度使其成为大众文化。武术的健身、休闲价值无疑是使其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属性。健身、休闲已经成为凝聚人们自觉从事武术运动的主要动机。武术技击与武术健身、休闲价值已经在当今社会划分为界限鲜明的两橛。前者为武术文化的硬实力,后者为武术文化的软实力,武术技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下难以取得最大程度的普及,换句话说,武术技击的吸引对象是小众问题,而健身、休闲价值面向的才是大众问题。科学阐释武术的健身休闲价值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求突破:1)以太极拳健身价值的研究方式为模板,带动武术整体健身价值的全面挖掘;2)利用先进仪器设备,有针对性、类比性的对武术内容进行相关科学实验,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因为并非所有的武术内容都适合技击,也并非所有的武术都有健身效果;3)创造有武术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如建立武术文化公园、塑造武术雕像、武术健身馆等。4研究方法及结果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事业和行动。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中一个充满变化的历史性潮流。在这个历史性潮流中,充斥着现代与传统、国际与国内、强大与弱小的角色对抗。武术,作为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作为人类搏斗文化的一支奇葩,它理应担负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重任。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应然表达在于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从事武术文化行为,而非行政力量塑造的泡泡景象,在于人们能不能在武技文化泛滥的社会场景下敏锐地捕捉到中国武术的价值优势,在于能不能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坚守住本色,宠辱不惊善采它山之石玉。真正的武术文化软实力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切实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丰富的营养食粮。武术文化虽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之分,但它们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功能一致,那就是展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藉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传统文化复兴。本研究以中国武术文化的软实力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内涵及如何提高的问题。文献资料法:本文利用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以2000—2013年为时间跨度,以“武术、武术文化、软实力”为检索词,共检索到核心期刊文献1820篇,在查阅相关文化哲学、文化学、教育学及博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共筛选出150余篇文献进行认真研究,最终以本研究直接相关的23篇作为参考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撑。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武术文化的凝聚力,软实力的强大与否在于它是否能够促使人们自觉地从事各种武术思维与实践活动。这往往被认定为“历史积淀下来被群体所共同遵循或认可的共同行为模式”。以美国篮球文化为例,美国人在短短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凭借对自由梦想的努力拼搏奠定了其‘文化无主义’的基调,NBA文化也正是在这一基调下使NBA篮球技术、战术、球员表现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着,最后凝聚成‘Ilovethisgame’的口号,使篮球成为球迷们矢志不渝追逐的极富魅力的运动”。这种对自由、拼搏精神的向往就成为促使人们自觉从事篮球运动的强大凝聚力。近代以来,随着各种外来武技文化的广泛深入,武术文化原有的软实力格局被打破,彼此之间的优劣之争成为必然话题。然而,人们一谈到武术就能够敏锐地感知其价值优势是什么无疑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最佳证明。中国武术经过30多年的国际化推广,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国际认同,在海外,武术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在巴西,当地人被问到是否知晓中国,巴西人竖起拇指,连说‘功夫’”。这种国际认同除了对武术技击价值的认同外,还是一种对武术文化内涵的高层次认同。文化软实力的强与弱,不仅要看它是否能够在多种文化冲击下坚守自身特色,还应当看它是否能够对外来文化做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文化自身的发展既不应搞本位主义,又不能搞分裂主义,更不能靠一味地模仿苟延残喘。整合武术文化的初衷并非是对固有资源的简单罗列,而是更好的服务于未来需要。1953年,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对中国武术庞大繁杂的发展状况曾指出:“武术是宝,要试着挖掘,这是要做的头等大事,要使它们符合科学原理,便于掌握,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1983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资料信息。大量古文献典籍、古实物材料、传统技术技法涌现出来,但这些资源储备并未在现代武术的发展中发挥太大作用,没有有效推动武术教材编撰和期刊杂志宣传等。由于对竞技体育模式的全面效仿,现在的武术已经很难在赛场上诠释“厚德载物、止戈为武、点到为止”等文化内涵,一方面我们的队员在擂台上血流不止,一方面我们却自诩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以德服人”,武术在市场化浪潮中从“重义轻利”变成“重利轻义”,“物我两忘”的功夫境界变成了“只见物不见人”,一边是武术产业蓬勃发展,一边是武术申遗大声疾呼。如何打造武术文化整合力,我们真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国画大师徐悲鸿对于国画出路的观点:“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2.4文化自信是软实力的外围策应武术文化软实力一方面取决于其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人们了解这些文化积淀之后能够受益于自己的精神、实践生活,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这些饱含优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80:2024 EXV-CM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80: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fans
- 淮阴师范学院《国际私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4117-T+405-2024金花葵生产技术规程
- DB2104-T 0036-2024塔式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编写规范
- 农业科学与农产品质量评价方法考核试卷
- 企业研究院建设任务书
- 智能出行与交通智能化的融合考核试卷
- 玉石与人类情感的联系与灵感考核试卷
- 公共设施管理的养护与保养考核试卷
- 森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评估考核试卷
- 数据管理制度
- 减速器拆装实训教案
-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共2页)
- 投标优惠条件承诺书
- 生石灰(氧化钙)MSDS
- 精通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4单元测试卷(含听力材料及答案)
- 顾客皮肤分析护理档案表
- 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方案
- 秋季宜宾东辰国际学校小升初超越杯数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 老挝的建筑文化
- 临床营养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