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良种集约化繁种技术体系研究_第1页
小麦良种集约化繁种技术体系研究_第2页
小麦良种集约化繁种技术体系研究_第3页
小麦良种集约化繁种技术体系研究_第4页
小麦良种集约化繁种技术体系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良种集约化繁种技术体系研究

小麦是临沂的主要粮食之一,年产量超过1850亩。生产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市粮食生产的安全,关系到成千上万家庭的食品和食品。近年来,通过小麦育种工作,提高了小麦产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繁育技术繁琐,种子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低,表现出种子质量偏低,栽培技术陈旧,推广手段落后,育繁推技术体系低效脱节,影响着我市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加快小麦生产发展,较好地完成小麦供种任务,2007-2009年度郯城县种子公司组织实施了“小麦良种集约化繁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三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县种子公司、县农技推广中心、各国营农场和17个乡镇农技站试验示范,健全了小麦良种集约化繁育技术体系,完善了郯城县小麦秋种技术规程,总结出良种良法配套的五大栽培技术,完善了农技推广体系,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现已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设立株行造成生长结果小麦良种集约化繁育技术是把种子繁育工作提早到从育种家种子在区域中表现突出时就开始选择遗传性状稳定、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的单株设立株行圃,在全生育期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严格去除分离行、变异行和混杂行;成熟时在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众多株行内普遍选择单行,用于下一年设立株行圃,其余全部混收,使其纯度达到育种家设定的标准。第2年将混收的种子精播超稀植扩大繁殖系数生产原原种,第3年依次顺序繁育原良种。1.1选择品种、菌株我们在2006年麦收前对当前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评选,确定了烟农19号、济麦22号、济麦19号、泰山21号、潍麦8号和良星99号为主要当家品种,并在高纯度(上年度从育种家手中引进的种子)的试验田中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如株高、穗长、芒性、抗病性和落黄性等性状,每个品种选拔单株2400株。对当选单株晒干后进一步复选,单株脱粒,单独保管。1.2整地、整地2006年秋种时在良种场按品种单粒点播成株行(每株留几穗就种几行),要求行长1.2m、行距25cm,粒距3~5cm,每19行设一对比行,每个品种种植5~7亩。株行圃整地精细,耙细耙均耙透,底肥充足,补充微肥,田间管理要细致,及时防除病虫草害。在小麦的苗期、挑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逐行考察记载叶片颜色、蜡层厚薄、株高、穗长、抗病性、抗冻性、整齐度、芒性、落黄性、成熟早晚等项内容。根据观察结果,比照对比行确定去留行,拔除变异行、混杂行、抗病性差的行,留下整齐一致的株行。选留足够株行后,其余的混收作原原种,以备繁殖原种用。1.3耕作及除草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把上年的原原种进行精播稀植,扩大繁殖系数。由于我县的黄墩农场和良种场等农场都是稻茬麦,在水稻收获后及时播种,亩播量10kg,浇好越冬水和返青水,在拔节前每亩追施尿素10~15kg。在小麦挑旗、抽穗期和灌浆期整行拔除变异和混杂株行。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的功能,以利小麦籽粒饱满。小麦完熟后安排单机收获,单场晾晒,单入库存放。1.4小麦生育期管理根据土壤情况、生产水平、技术力量、机械化程度等条件,选择了适宜集约化繁育所需的物质、领导力量的5个国营农场和部队农场为繁殖基地。按照一场一个品种签订产销合同,由县种子公司提供繁殖用原原种,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整地标准,统一机械播种,统一田间管理。在小麦生育关键时期每场进驻一名专业技术员统一组织去杂去劣、统一收贮。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具体做法是:专车专人运送繁殖材料到集约基地,专机播种。在小麦生育期间的苗期、挑旗抽穗和黄熟期,公司派专业技术员驻场指导进行田间管理和去杂去劣。小麦完熟后单机收获、运输,单场晾晒,严防机械混杂。经过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种子纯度、净度和发芽率三项指标不合格的一律作报废处理。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层层把关,增强了繁种的计划性,提高了种子产量和质量,平均亩产达到486.5kg,纯度原种为99.95%、良种99.61%,同时增加了繁育单位的规模效益。1.5建设种子加工生产线,产业链不断优化通过六大国营农场和种子专业大户集中繁育生产的原良种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收购,统一清选,统一精选,统一包衣包装,统一供应。种子以统一收购,集中加工、包衣包装、标牌统供为突破口,带动科研育种和良种良法推广,是我国发展种子产业化规模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自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先后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系统配套的种子加工生产线,对所生产的750多万kg麦种全部进行清选、精选、包衣、分装,并借鉴外地经验,将机械清选、精选、包衣、分装、计量等几道工序纳入到一个机械处理系统中。用现代化的种子机械加工处理代替传统的手工处理,简化了处理工序,提高了处理效果,使我县的小麦良种统供率达到99.9%,包衣率达到100%,标牌率达到100%。2通过项目实施,总结了5种耕作技术2.1健全品种选育,培育壮苗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迅速提高肥力的施肥技术,选用适宜优良品种,培育壮苗的播种和群体控制技术,是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2.2小麦高产栽培的施肥管理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应用,建立了与当地土壤条件相适应的施肥参数体系、丰缺指标与施肥数量指标体系,在小麦高产栽培上发挥了较大作用。2.3小麦种植构成元素稻茬麦机械条播技术可一次完成灭茬、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五道工序,能够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利于小麦群体的合理生长发育,利于稻茬麦的高产稳产。2.4改善小麦籽粒品质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可以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籽粒品质,保证小麦产品安全。其主要技术措施是选择适宜的生产基地和对路品种,科学施用化肥,合理用药,搞好田间管理,及时晾晒。2.5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亩产600kg以上要求土壤肥沃、精细管理、氮肥后移、综合防治病虫等技术措施。其主要技术措施:2.5.2选择良种2.5.4适期播种期期履行一是选好种植规格。畦宽一般以2.5~3.0m为宜,畦埂宽不超过40cm,平均行距23cm左右。二是适期播种。我县应于10月1日至10日播种。三是选用小麦精播机播种,播深3~4cm,亩播种量5~7kg。2.5.5加强肥土管理一是冬前及时划锄,疏密补稀,保证苗全苗匀;浇好冬水,安全越冬。二是浇好拔节水和挑旗水,施好拔节肥。追肥数量为亩施纯氮8~9kg,亩浇水40m3。注意防治病虫。三是后期浇好灌浆水。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初期喷施叶面肥,以增加粒重,在蜡熟末期收获小麦。3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性,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在恢复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我县结合农业科技入户项目,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新机制。首先在全县范围通过综合评审选拔了251名优秀农技人员参加科技入户项目,同时遴选了包括种粮大户在内的500户农民作为科技示范户,每名农技人员负责10个示范户的技术指导。通过“入户手册”、电话和现场询问示范户、测产对比等方式考核农技人员,提高了农技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同时,通过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普及了农业新技术。此外,我市还试点探索了“专业协会推广型”、“农资企业推广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等形式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技术成就4.1提高种子质量集约化繁育技术由于控制的群体中的个体单位是株行,并且逐年淘汰杂劣行,能有效地控制因世代增加而发生的退化现象,直接用原良种供应大田生产,减少了混杂机会,提高了种子质量。集约化繁育技术从新品种田间试验表现突出时开始,抓得早,株行混收,稀播快繁,起点高、质量好、繁殖系数高,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步伐。4.2实现基地建设、精播、半精播、全程监控的方法首先,简化了常规技术中单穗选择、鉴定、考种、脱粒、保纯等繁琐的工作环节。其次,把原原种、原种直接安排到各农场精播或半精播,稀播快繁,直接深入基地,一步到位,便于实施质量全程监控。由于选拔株行群体大,保持了品种基因多样性,控制了群体中的个体,防止品种间混杂,并逐步淘汰杂劣行,能有效地控制因世代增加而发生的混杂和遗传基础因逐年选择而趋于贫乏的现象发生,保证和延续了品种的真实性,利于种子质量标准化。4.3建立和完善“两个体系”,制定秋种技术操作规程4.3.1建立和完善小麦优良品种和育种技术体系4.3.2加强技术培训,更新知识体系小麦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技术到位是关键。而技术到位与否,关键是农技推广队伍的战斗力。为顺利完成本项目,我们在成立攻关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的领导,整合农业项目,合力攻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进产业化经营等常规措施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更新农技队伍的知识体系。近几年来,由于农技推广体系受到较大影响,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知识老化,在知识和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适应不了高产攻关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我县举办了6场大型技术培训活动,分别在每年秋种前和春季田管期间,由来自市县的6位专家对全县的300多名农技人员进行为期2天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氮肥后移技术”、“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小麦品质状况和改善技术”、“小麦生产和产业发展趋势”等,对普及新技术新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深受影响的农技推广队伍的战斗力有所恢复,为提高技术到位率,实现高产攻关目标作出了贡献。4.3.3施肥在造林规程指明了品种布局要合理,种植实行区域化;增施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为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应在播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足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5重、轻、中小型企业的重、难以实现生态目的(1)种植小麦效益低,在具体项目实施时农民不愿投入。(2)农户小规模生产,制约土壤深松轮耕培肥体系建立实施。(3)忽视小麦生产田的后期管理,使其在不利的条件下(低温、干旱、干热风、病虫害等)早衰严重,产量提高的速度太慢。(4)田间水利设施缺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高,难以实现大面积的高产稳产优质。(5)有些地块土壤肥力下降,保水、保肥能力差,小麦新品种增产潜力发挥受限制。2.5.1不同养分的提取总施肥量要求亩施有机肥3000~5000kg或腐熟的鸡粪1000kg,纯氮16~18kg(折合尿素35~40kg),磷(P2O5)8~10kg(折合过磷酸钙60~80kg),钾(K2O)7.5~10kg(折合氯化钾15~20kg),锌、硼肥各1kg。选用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2.5.3种子生产集约化采用机耕,耕深23~25cm,要耕透耙透,足墒播种。在品种引进上,改多渠道引种示范为直接引进育种家种子。我们每年一经考察评选,从苗头品种中直接引进高纯度的育种家种子,保证了品种的真实性。种子生产改分散繁殖为集约化繁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