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植肉苁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人工驯养繁殖大鲵暨娃娃鱼经营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人工种植肉苁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人工驯养繁殖大鲵暨娃娃鱼经营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人工种植肉苁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人工驯养繁殖大鲵暨娃娃鱼经营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人工种植肉苁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人工驯养繁殖大鲵暨娃娃鱼经营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人工种植肉苁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人工驯养繁殖大鲵暨娃娃鱼经营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沙日扎嘎查人工种植肉苁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政府项目建设地点:乌力吉苏木沙日扎嘎查可研报告编制时间:目录第一章总论 VI期。因此养殖条件使得大鲵性成熟的同步性增强,均表现为春末夏初性腺生长,夏季达到成熟高峰,秋季繁殖过程结束后性腺退化吸收。2.7.4怀卵量与体重的关系一般认为,大鲵是一年一次产卵。怀卵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大鲵的繁殖力大小,大鲵的怀卵量一般不大,怀卵量与年龄、营养条件关系密切,变化很大。据陕西省城固县大鲵研究所的结果表明,1.5~2.5kg的大鲵怀卵300~500枚。卞伟的观察结果表明,大鲵绝对怀卵量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而相对怀卵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少;体重在615~1000g2.7.5繁殖行为野外观察,大鲵产卵前,两条亲鲵口与口咬在一起,雄鲵主动咬住雌鲵的上唇,雌鲵咬住雄鲵的下唇,两鲵身体大致成一直线,不停地左右摆动,摆动频率约为35~40次/min,即使用手电光照射亦不分开。声响或振动使其分开后,会立即咬上,此时会激烈地扭动身体,可维持3~4h才松开。松开后唇上并未见伤痕,可排除争斗的可能,初步认定为产卵前性行为。大鲵产卵前,由雄鲵游到雌性栖息地,选择水深1m左右的隧道状洞穴,清水可以从洞口流入其中。雄鲵进入洞穴,用足尾及头部将洞口内打扫清洁。周定刚观察到,大鲵产卵时,雌鲵将卵带的一端粘附在岩石或木块等附着物上,边爬行边产卵。此时,雄鲵前往受精后将卵带缠于其身孵化,或仍留守洞内保护受精卵。大鲵有护卵行为,亲鲵在洞中护卵,遇到敌害即出来攻击,比平时警惕凶恶许多。野外曾见到1kg左右的亲鲵攻击比它大1倍的个体。护卵期间若用饵(青蛙或小鱼)向外钓拉,大鲵立即松口而不会被拉出洞外,这和非繁殖期截然不同。另一亲鲵在产卵附近洞中居住,有时也有护卵行为。野外大鲵卵孵化期35~42d,同窝卵的孵出日期也不同,可相差数天。当年幼鲵长到4~5cm即进入冬眠,同一洞中可见数十尾幼鲵群居,有时可见亲鲵与幼鲵在一起冬眠。3大鲵的保护现状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目前在国际上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手段: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3.1就地保护(in-situconservation)所谓就地保护就是在该动物原有的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对该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全面保护,最终达到保护该动物物种、种质资源及栖息环境的目的。我国在保护大鲵方面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一致的,同样开展了大鲵的就地保护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批准建立的大鲵自然保护区共有22个(表2)。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对于大鲵这一珍稀自然资源表2我国已经建立的大鲵自然保护区序号保护区名称级别建立时间1湖南省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国家级19952陕西省太白胥水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省级20013陕西省略阳大鲵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省级20074陕西省洛南大鲵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省级19985河南省西峡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省级19826湖北省竹溪县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省级19867河南省新安县青要山大鲵自然保护区省级19878湖北省咸丰县忠建河大鲵自然保护区省级19949河南省栾川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省级199610河南省嵩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省级199811四川省通江县诺水河大鲵自然保护区省级199812甘肃省文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省级200413河南省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市级198314广东省河源桂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市级200115江西省靖安县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县级198016湖南省桑植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县级198317湖南省辰溪县龙门大鲵自然保护区县级198418贵州省黔西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县级198619湖南省娄底市大乘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县级198720湖南省永顺县两岔大鲵自然保护区县级198821重庆市酉阳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县级198922四川省大邑县川溪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县级2004的保护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我国在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上投入不足,使得保护工作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设施及设备严重缺乏,再加上许多保护区目前还没有落实人员编制,也没有保护与管理规划,因此,我国许多大鲵保护区事实上是名存实亡,这种现状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3.2迁地保护(ex-situconservation)所谓迁地保护就是在野生动物的适生区开展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通过繁殖该物种的后代,最终达到保存该濒危动物的目的。在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方面,我国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对大鲵基础生物学资料尤其是生殖生物学资料掌握不够,因此,直到近年来大鲵的人工繁殖工作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大鲵的资源保护与恢复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就全国而言,大鲵的人工驯养形式除了动物园圈养、水族馆圈养、农家庭院驯养与生态旅游园驯养外,目前大鲵的人工繁育技术归纳总结为如下3种模式。3.2.1全人工繁育模式在大鲵原分布区的省区,首先建设房屋、地下室或开挖隧道,再在其内建造不同规格的大鲵饲养池。饲养用水可以是自己抽取的地下水(平原地带),也可以是附近的河水或泉水(山区地带)。因此,该模式全部是在人造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是完全脱离了大鲵原始生态环境而进行的繁育模式。该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大鲵原分布区的13个省区均开展了此项工作,由于当时对野生大鲵生境中的自然生态因子、生活习性、生殖生理与行为等基础生物学资料了解不足,因此在人工繁殖方面一直没有取得突破。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对大鲵繁育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深入,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亲鲵的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孵化、稚鲵和幼鲵饲养等人工繁育技术。大鲵的全人工繁育场已遍布陕西、河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目前,广东和江西各有1个全人工繁育场已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此外,广东与浙江的某养殖公司已达规模化繁育,每年人工繁殖大鲵幼苗均已突破10,000尾;湖南全人工繁育成功单位已有6个,亲鲵与幼苗的比在1:15-20;陕西省目前也有3个大鲵全人工繁育场连续7年繁殖成功,其中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原城固县特种养殖场﹚1998年繁殖子一代293尾;2003年繁殖子二代2347尾;截止2008年起连续六年繁殖出了子二代55405尾见表4。大鲵的全人工繁育具有如下优点:①管理方便,观察直接。通过不同大小规格大鲵的分池饲养,可以避免相互捕食及残杀;可以随时对亲鲵的性腺发育、产卵、受精、孵化出苗与疾病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及时监控和记录,有利于掌握大鲵繁殖生物学资料,提高人工繁育的技术水平。②没有自然与人为灾害的风险。该模式整个过程均在室内进行,基本不受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饲养用水大多是地下水,水质及其安全有保障。大鲵的全人工繁育具有如下缺点:①亲鲵生殖寿命比较短,需要不断补充种鲵。该繁育模式所创造的养殖条件全部是人造环境,很难完全满足大鲵性腺发育的各种条件及要求,在亲鲵发育到一定时期后,必须通过注射激素、挤压(雄鲵)等强制性措施才能获得卵带和精液。技术水平较好者,亲鲵在经过5-6年的激素催产、繁殖能力就会逐渐下降;而技术水平较差者,由于激素用量或注射时间不当,导致亲鲵死亡或畸形。基于以上原因,该模式必须不断补充种鲵,对珍贵的野生大鲵资源消耗比较严重。②对繁殖技术要求高。该模式对驯养繁殖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人工催产、受精与孵化等环节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为一般养殖场所不及③养殖设施造价高,运行成本大。费用主要包括建设养殖设施、引进种鲵、上缴资源费、购置调温设备、聘请技术人员、水电费等。④技术相互封锁严重。综上所述,大鲵的全人工繁育技术虽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目前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技术瓶颈,制约着大鲵人工驯养繁殖事业的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3.2.2原生态繁育模式选择大鲵原产地山区的一段自然河道,对其给予适当改造并添加防护设施后,按雌雄1:1投入种鲵。通过精心看护、定期投喂饵料,让种鲵自然繁殖,定时捞取大鲵幼苗的繁育模式。该模式是原陕西省城固县特种养殖场——陕西省城固县大鲵研究所,现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于1996年在全国首创的,戴铭恒同志为汉中在大鲵的原生态繁育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为大鲵的苗种繁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与方法,尤其在大鲵原产地山区,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是步入人工控制下实现大鲵自然繁殖苗种的新阶段,值得借鉴与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加以提高与推广。该场利用原生态繁育模式从1997年起已经连续11年亲鲵自然成熟、产卵、受精、孵化出苗。例如,在1996年3月向土垣村(城固县双溪镇)河道内投入2♀3♂共5尾亲鲵,1997年4月捞苗124尾。戴铭恒同志在野外状态下,繁殖出娃娃鱼苗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了,城固县水产站和科技局给开了现场会,推广了该场的经验。在该场的示范与带动下,陕西汉中的城固、留坝、勉县、宁强、略阳等县其他大鲵养殖户纷纷效仿原生态繁育模式,在大鲵的繁殖出苗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4月8日CCTV-7《致富经》栏目以题“进山挖洞靠娃娃鱼赚钱”及2009年2月3日以题“神秘山洞的娃娃鱼财富”《致富经》栏目两次报道了他的致富经验,同年3月11日CCTV-7《科技苑》栏目报道戴铭恒的“娃娃鱼小区”大鲵养殖技术大鲵原生态繁育模式具有如下优点:①亲鲵自然繁殖,生殖寿命长。该模式选择在大鲵的原栖息地和自然繁殖地,各种生态因子(主要是水质和水温)均适宜大鲵的生理生态习性,亲鲵无需人工注射激素催产,就能自然成熟、产卵、受精、孵化出苗,并延长了亲鲵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②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易掌握。该模式只需承包一段大鲵原栖息地的自然河道,建防逃设施、看护房屋并有专人看管即可。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今年放置亲鲵,当年孵化出苗。大鲵原生态繁育模式具有如下缺点:①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养殖过程中,如遇干旱少雨、气温过高、山洪爆发等极端恶劣天气,该模式在当年可能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很难作到每年出苗。②天敌危害严重。在养殖的自然河道内,水老鼠、水蛇、螃蟹、水蜘蛛、野杂鱼等天敌无法根除,对大鲵受精卵、稚鲵、幼鲵的危害严重。③管理不便,水质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在养殖过程中,很难做到对亲鲵的性腺发育、产卵受精、孵化出苗、疾病等现象进行及时监控和治疗。一旦河道上游施用化肥或农药,甚至向河道内投毒,水质将会受到严重污染。3.2.3仿生态繁育模式在大鲵的适生区选择一块台地或缓坡地,建造人工小溪流和洞穴,在洞穴上方覆盖土壤并种植草本植物,以营造大鲵的适生环境。饲养用水主要引自附近的山泉水或河水,使用河水前要经过建在人工小溪流上游2-3个阶梯式的过滤水池,以保证饲养水的水质安全。该模式还需要在小溪流周围建设室内稚鲵和幼鲵饲养池、防逃设施、看护设施、饵料生产设施等。按雌雄1:1向人工小溪流内投入种鲵,通过定期投喂食料、精心管护,定时捞取大鲵幼苗的繁育模式。大鲵仿生态繁育模式除具备原生态繁育模式2个优点之外,它还克服了原生态模式的一些不足:①创造并优化了大鲵生长繁育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亲鲵的生长发育。②可以避免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③可以有效防止天敌的危害。④便于管护,大鲵安全、水质及其安全均能得到有效保证。大鲵仿生态繁育模式具有如下缺点:①大鲵个体之间有时存在相互捕食和残杀现象。②将来要实现规模化养殖,养殖场占地面积较大。③该模式主要适合亲鲵的培育及幼苗生产,不宜进行商品大鲵的饲养。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3种大鲵繁育模式各自优缺点的分析比较后不难看出,目前每一种模式并非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作为新兴水生动物的养殖业,尤其要把一种濒危野生动物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特色养殖业,在目前大鲵繁育技术水平和条件下,建议各个大鲵驯养繁殖场依据自身实际,通过仿生态或原生态模式进行大鲵的繁殖,再通过全人工模式进行大鲵的饲养。3.3大鲵的增殖放流现状近年来,随着大鲵迁地保护事业的不断成熟与发展,随着大鲵人工繁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工育苗总量不断增加,大鲵的种群数量也急剧增加,从而为开展大鲵增殖放流活动提供了有力而充足的苗种支持,同时大鲵向商品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也已经成为趋势。为了使大鲵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了使大鲵野生种群数量得到尽快恢复,也为了大鲵利用事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大鲵的增殖放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12月到2008年5月,陕西、湖南、江西、广东、北京等省市在当地渔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相关大鲵人工驯养繁殖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共进行了10次大鲵增殖放流活动(表3),共放流大鲵2766尾。这项活动的实施,不仅使大鲵野生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恢复,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极大地反响,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表3我国目前已经开展的大鲵人工放流活动时间放流地点放流数量(尾)2002.12.18湖南省张家界市1502003.09.16广东省河源市2502004.12.22湖南省张家界市3502005.05.23江西省靖安县10002005.12.10湖南省张家界市1202006.05.14陕西省汉中市1302006.07.19陕西省镇安县1262007.0417北京市怀柔县2002007.05.10湖南省新化县1602007.07.23陕西省汉中市2802008.04.22陕西省汉中市1,700合计全国4,4664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简介4.1公司基本情况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原名为陕西省城固县特种养殖场。陕西省城固县特种养殖场成立于1996年4月(见附件1),法人代表是戴铭恒;于2001年3月又成立“陕西省城固县大鲵研究所”(见附件2),法人代表是戴铭恒;2002年注册“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法人是戴铭恒同志,公司地址在陕西省城固文化中段,注册号为612300100001765,注册资金300万元。公司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利用﹑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培训;矿产﹑加工﹑利用;园林﹑牧业﹑绿化工程;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法人代表是戴铭恒(见附件3)。公司于2000年3月开始申请《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见附件4);2003年陕西渔业渔业管理局批准建设大鲵驯养繁殖设施的批复文发陕渔发[2003]18号(见附件5);2004年经陕西省渔业管理局批准并获得了大鲵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证书编号为(陕)水野驯繁字[2004]5号(见附件6)。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员工70人,其中陕西省城固县大鲵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11人。为进一步推进大鲵繁育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该公司“中国大鲵湑水原生区繁育示范基地”建于2002年3月,公司基地内的城固县大鲵研究所,专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大鲵的保护及其子二代全人工繁养生长和技术研究工作。2005年8月,注册了“秦岭”牌大鲵商标;同年,被汉中市科技局列为“汉中市十大科技示范园”;2006年底,公司被汉中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08公司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08西部强省·陕西经济先锋单位”;2009年被陕西省消费者协会、陕西3·15博览会组委会列为“质量明星企业”、“质量信誉保障承诺单位”、国家AAA级文明诚信单位。现有总资产9800万元,办公建筑面积460m2,人工开挖570多米山洞总面积约3223m2,建有80m3自行供水塔一座,蓄水池592m3;流水亲鲵池209个,仿生态亲鲵池36个、幼鲵喂养池13个,孵化池13个,总面积2427m2。公司池“十一五”期间,为加速大鲵养殖飞速的发展,公司将继续走“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积极与陕西省水产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旨在为大鲵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事业增添活力和发展后劲。此外,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先后投资3,800多万元,开展大鲵的保护与人工繁育工作,并于1998年人工繁殖出子一代大鲵,于2003年人工繁殖出子二代大鲵,为大鲵的资源保护与恢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该公司为了走出陕西,于2008年3月1日在四川省旺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签订了“关于建设珍稀濒危物种大鲵养殖项目”的投资协议(见附件8)。赵县长亲自到场与我公司法人代表戴铭恒签订协议。4.2管理与技术情况4.1.1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戴铭恒,男,淡水养殖高级工程师,1963年4月25日出生城固县人;1984年毕业于湖北华中农业大学水产专业;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城固县大鲵研究所所长;陕商会会员、陕西省经済促进会会员。戴铭恒同志长期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与人工驯养繁育研究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特种养殖与经营经验,先后从事甲鱼、虹鳟、蛇等经济动物的繁殖。从1996年开始,戴铭恒同志利用自己所学的水产养殖专业,从事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研究,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已经对大鲵的全人工繁育技术有很深的研究,并掌握了亲鲵培育、人工催产受精,人工孵化、幼鲵饲养与管理等大鲵人工驯养繁殖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是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事业带头人。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带头人,他在大鲵保护与养殖上首创了“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民保护大鲵并使农民脱贫致富,受到汉中市与城固县人民政府的多次表扬与鼓励,公司董事长戴铭恒同志被当选为城固县十六届政协代表、“城固县劳模”,等殊荣。4.1.2主要技术研究人员张红星,男,副研究员,出生于1967.10,西安临潼人,199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特种水产专业。曾在陕西省水产研究所从事特种水产品的引种、养殖试验研究。1997年5月至今在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从水生动物保护和养殖技术的科研工作。2006年起在华中农业大学读“渔业资源环境与管理”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第一线工作,有丰富的水产养殖知识及养鲵经验,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和组织能力。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专著撰写3部。主持《秦岭山区大鲵生境及繁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2007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大鲵生态繁殖及种苗培育研究》项目获2007年度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秦岭山区大鲵规模化高效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2008年度安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公司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概况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从1996年开始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于1998年人工成功地繁殖出子一代大鲵,于2003年人工繁殖出子二代大鲵。目前大鲵人工驯养繁殖事业及大鲵幼苗生产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开始大规模地饲养大鲵,形成了“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模式,为大鲵的资源保护与恢复,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5.1公司的亲鲵来源前已述及,陕西省的秦巴山区是我国大鲵的主要自然分布区,大鲵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极其丰富,这也就造成了不法分子在秦巴山区非法捕捉与倒卖大鲵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保护有效地大鲵资源,陕西省各级渔政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了大鲵保护的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了非法贩运大鲵案件,并将查扣的大鲵交给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城固县大鲵研究所进行饲养与救治。截止到2000年底,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收治大鲵成体共32尾,作为公司驯养繁殖的亲鲵。亲鲵详细来源情况(见附件9)。5.2公司的资金来源陕西湑水生物开发公司目前驯养繁育大鲵所需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公司矿产、食用菌、服装等行业收入200多万元。此外,为了弥补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工作中的资金不足,公司在陕西省渔业管理局的批准与监督下,将人工繁殖的部分大鲵有偿转让给周边有饲养大鲵积极性的农户以及外省的大鲵驯养繁殖企业,采取“以鱼养渔”的经营策略,平均每年为公司筹措资金约30万元。公司将以上两部分收入(共计约230余万元)用于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事业上。5.3大鲵人工繁育技术工艺流程(图2)引种引种培育后备亲鲵后备亲鲵培育成熟亲鲵成熟亲鲵人工受精自然产卵人工受精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孵化池孵化池扩大繁育稚鲵培育扩大繁育稚鲵培育放流天然河流幼鲵成鲵养殖增加大鲵种群放流天然河流幼鲵成鲵养殖增加大鲵种群市场市场陕西湑水生物开发公司目前人工驯养繁育大鲵主要采用大鲵全人工繁育和大鲵仿生态人工繁育两种繁育模式。大鲵全人工繁育技术路线。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是从1996年开始从事大鲵全人工繁育的,并于2003年成功繁殖出子二代大鲵幼苗。此后,通过不断完善该项技术,使得该项技术日趋成熟。5.4公司历年来人工繁殖子代大鲵情况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法人戴铭恒从1986年开始家庭养鲵;1996年开始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于1998年通过全人工技术已经连续11年成功地繁殖出子代大鲵幼苗,公司累计人工繁殖大鲵幼鲵68,185余尾,其中繁殖子一代大鲵6,568余尾,繁殖子二代大鲵61,742余尾。在2009年6月23日农业部组织的专家评估会上,专家组成员一致确认该公司已经达到了规模化生产、连续多年成功繁殖出大鲵子二代个体,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目前饲养性成熟的大鲵个体共计846尾,培育的3-5龄后备亲鲵约3,623尾,在自然生态沟中饲养,3龄以下的幼鲵约29,556尾,转让给了有养殖大鲵积极性的农户来进行饲养。目前,在公司标准化养殖基地的雌性大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绝大多数个体性腺能够自然成熟并且自行排卵,大多数雄性个体性腺也能够自然成熟,但目前仍然需要在人工催情后才能完成排精。综上所述,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在城固、及四川旺苍仿生态繁育基地主要进行大鲵的自然繁殖,而在标准化养殖基地大鲵还需要采取人工催青与人工授精方式才能完成繁殖。因此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大鲵的繁殖方式采用的是自然繁殖和人工催产相结合的繁殖方式。表4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历年人工大鲵繁殖数量统计单位:尾年份亲体子一代子二代幼苗合计野生亲体子一代亲体子二代亲体仿生态人工199612000019971212412419983629329319993643043020003251051020013256056020023215491549200329293480234228222004282933603995435520052629367458096483200620292720128761359720071229286814880157462008636326218402184020096846共计65686174212468185此外,从表4可以看出,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大鲵子一代及子二代的生产能力在逐年增长,从2003年子一代480尾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868尾;2003年子二代2342增长到2007年的14880尾,已经实现了大鲵子二代的规模化生产。就繁殖的子代比例而言,该公司1998年繁殖子代293尾,2003年繁殖子一代2342尾、2006年繁殖的子二代数量在12876尾占公司大鲵繁殖总量的37.6%,而这一比例在2008年达到了51.2%说明公司目前繁殖的子二代大鲵已经成为人工繁殖的大鲵后代主体。5.5“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大鲵养殖特色由于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人工繁殖的大鲵数量急剧增加,饲养设施不能完全满足饲养大鲵的需要,因此,为了大鲵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了促进公司周边区域农民保护与养殖大鲵的积极性,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从2005年开始采取了“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大鲵养殖模式,带动了周边地区具有大鲵养殖积极性的农户开展幼鲵的饲养。此外,由于“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大鲵养殖模式具有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该模式也极大地引起各级政府与兄弟省区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通过3年多来实践证明,“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大鲵养殖模式具有如下6个优点:①降低了养殖风险。大鲵养殖是一个风险比较大的新兴特种养殖行业,不仅投入资金巨大,而且由于政策、疾病、安全等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造成该行业目前具有比较大的风险。将人工繁殖的大鲵幼苗转让给其他农户饲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养殖风险。②解决了公司的资金周转问题,可以扩大再生产。前已述及,公司矿产、食用菌、服装等行业收入全部用于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上,但这些资金还不能完全满足公司的日常支出,更无法满足公司扩大再生产的需求。将少部分大鲵幼苗转让给周边农户饲养,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可以使饲养农户为公司提供一部分资金,这样就解决了公司的资金周转问题,可以扩大再生产。③解决了养殖大鲵的饵料问题。大鲵养殖需要大量的鲜活饵料,公司主要精力是解决大鲵的人工繁殖问题,不可能将太多的精力放在大鲵饵料上,将一部分大鲵转让给周边农户,使得大鲵饵料问题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④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了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秦巴山区虽然目前是我国境内大鲵的四大产区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由于汉中秦巴山区又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因此受到我国产业发展政策的许多限制,无法大规模地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工业项目。大鲵人工驯养繁殖项目是一个没有任何污染的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在汉中市的秦巴山区开展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不仅将秦巴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而且还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地建设能够起到促进作用。⑤保护大鲵等野生动物不仅仅是政府或少数企业的行为,应该要有当地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有效保护了大鲵野生资源。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的“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大鲵养殖模式正好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而且也满足了当地群众养殖大鲵的爱好,利用人工繁殖的大鲵幼苗来养殖,在极大程度上就减少了群众到野外捕捉野生大鲵的现象,有效地保护了大鲵野生资源。⑥野生动物尤其是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应该采取积极主动地保护方式与策略,通过开展迁地保护(人工驯养繁殖),首先使该物种种群数量扩大,以达到保护该物种的最终目的。当然,任何野生动物及濒危野生动物并不是不能利用的,而是在人工繁殖成功并达到一定数量后(“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大鲵养殖模式是解决大鲵种群数量的一个可靠而有效的途径),我们应该作到有序的并且是可持续地经营利用,以达到我们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最终目——为人类服务。5.6大鲵养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遵纪守法情况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在城固及四川旺苍大鲵仿生态繁育基地,目前,周边环境植被茂盛、水量充沛、水质清澈,大鲵驯养繁殖项目对周围自然环境和水生野生动物没有造成任何影响。在公司基地——城固县双溪镇土垣村“中国大鲵原生区繁育基地”大鲵标准化养殖区,区内无厂矿企业,人迹稀少,周围植被茂密,绿树成荫,具有适宜大鲵生存繁衍的小区气候特征,是大鲵的自然栖息地,是驯养繁殖大鲵最佳理想场所之一。此外项目区内有天然溶洞水源,确保了区域正常引水。总之,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在大鲵人工驯养繁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没有造成任何不利影响,是一项既环保又绿色的朝阳产业。根据汉中市以及陕西省渔业管理局多年来对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的监督检查情况来看,公司自2004年6月获得“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自觉带头遵守有关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与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并且始终能够自觉接受当地及陕西省渔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是一个具有良好诚信度的现代养殖企业。此外,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把大鲵资源的保护与资源数量的恢复作为工作的主要任务,并始终把生态与社会效益作为公司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基于以上良好的信誉与业绩,公司法人戴铭恒受到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的好评。5.7公司大鲵养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在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大鲵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而且掌握了全人工与仿生态繁育大鲵的核心技术,但是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以下4个主要问题。①在驯养繁殖大鲵的过程中,有些大鲵因性腺退化或年龄较大而失去了繁殖能力。个体需要提供给市场来进行消费,以补充人工驯养繁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困难。②公司目前饲养大鲵数量较多,规模较大,每年最少需要160万元的流动资金,主要用于饵料、水、电、药品、交通等日常开资和员工的工资;再加之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工作目前仍然属于公益性事业,银行不予贷款,要维持公司的正常生产与运行,资金目前存在较大的缺口,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公司的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不利于大鲵资源保护与恢复事业。③公司目前饲养及繁殖的大鲵数量较多,再加之经费缺口较大,使得饲养池的数量目前明显满足人工繁殖的大鲵数量需要。公司为了解决此方面的矛盾,将自己近年来繁殖的一部分大鲵幼体转租给周围农户进行饲养,才创立了“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大鲵养殖模式。尽管该模式对于促进当地居民大鲵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带动了当地农户脱贫制富的步伐,但也给公司的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工作量。5.8大鲵繁殖与生产规划由于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全面地掌握了大鲵全人工繁育和仿生态繁育技术,已经形成了大鲵幼苗的规模化生产,再加之公司还有约3,623尾的后备亲鲵贮备,因此公司计划在5年内繁殖大鲵幼苗共计30万尾,具体目标如下:2009年生产大鲵幼苗2万尾,2011年达到商品成鲵规格;2009年生产大鲵幼苗4万尾,2012年达到商品成鲵规格;2010年生产大鲵幼苗6万尾,2013年达到商品成鲵规格;2011年生产大鲵幼苗8万尾,2014年达到商品成鲵规格;2012年生产大鲵幼苗10万尾,2015年达到商品成鲵规格。6人工繁殖的大鲵经营利用可行性分析6.1大鲵经营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据1988年,我国将大鲵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她从法律上明确表明,在我国境内一切从事大鲵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等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相应的法律进行。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在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在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在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对白鳍豚等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防止其灭绝。禁止捕杀、伤害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执行。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而制定的实施条例。该条例在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驯养繁殖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驯养繁殖许可证;驯养繁殖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驯养繁殖许可证。在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其签署意见后,报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其批准。⑷《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国家生态建设,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新阶段、新时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工作的要求而制定的养护行动纲要。在该纲要第四部分“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行动”中的第三条——“濒危物种驯养繁殖”明确规定,对中华鲟、大鲵、海龟和淡水龟鳖类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建立遗传资源基因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强化对水生野生动植物遗传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设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基地,进行珍稀濒危物种驯养繁育核心技术攻关。在该部分中的第四条——“经营利用管理”明确规定,调整和完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名录。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植物经营利用管理制度,对捕捉、驯养繁殖、运输、经营利用、进出口等各环节进行规范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植物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完善水生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审批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水生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活动。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物种识别和产品鉴定工作,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持。⑸《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是为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规范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证件的发放及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实施办法。在第四条中明确规定,农业部组织国家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科学委员会,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提供咨询和评估。审批机关在批准驯养繁殖、经营利用以及重要的进出口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等特许申请前,应当委托国家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科学委员会对特许申请进行评估。在第二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医药保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所生产药物及保健品中需用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证明;利用驯养繁殖的水生野生动物子代或其产品的,必须具备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科研单位出具的属人工繁殖的水生野生动物子代或其产品的证明。⑹《陕西省实施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管理的意见》是为了保护和拯救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合理开发和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加强对经营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陕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并结合陕西省实际而提出的具体实施意见。该意见在第六条明确规定,申请办理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中的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经营利用,申请人应将《申请表》和证明材料报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农业部审批;申请办理国家二级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Ⅲ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经营利用,申请人应将《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证件申请表》和证明材料报经申请人所在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上报市级渔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6.2开展利用与保护并举,才能有效解决大鲵保护问题⑴大鲵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大鲵在内的野生动物资源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只要我们大鲵保护与经营利用之间的矛盾,不仅可以使大鲵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可以使这一珍稀的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⑵目前被人类利用的生物全部来源于野生生物。野生生物尤其是野生动物,通过人工驯化与改良,逐渐成为我们农牧业生产的种质资源。在有关大鲵前期人工驯养繁殖的基础上,野生大鲵通过驯化养殖,已经能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已经在我国的陕西、湖南、广东、浙江、贵州、云南、湖北、甘肃、河南、四川、山西、江西等12个省区开展,而且陕西、湖南、广东、浙江等省已经成功人工繁殖出了子二代大鲵。这些成绩表明了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措施,让大鲵能够完成全部生活史,这对于人类经营利用大鲵资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⑶大鲵人工繁殖完全取得了成功。前已述及,我国人民通过多年的不懈研究与探索,不仅已经对大鲵的基础生物学尤其是生殖生物学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还依据大鲵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创立了大鲵的全人工繁育、大鲵的原生态繁育和大鲵的仿生态繁育3种基本繁育模式,其中,陕西、湖南、广东、浙江等省已经成功人工繁殖出了子二代大鲵。这些成就为大鲵的经营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⑷利用人工繁殖的大鲵,可以有效减轻社会对野生大鲵资源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养殖产品容易获得,可以遏止或有效缓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继续捕捉。适当发展商品性大鲵养殖项目,有限制地进行经过特许的商业活动并向市场提供人工养殖的子代大鲵产品,将极大地降低大鲵黑市的价格,这对于有效遏止非法捕捉野生大鲵、减轻社会对大鲵资源需求是非常有利的。⑸全国大鲵的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加,主要是人工驯养繁殖的成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野生大鲵的数量极其丰富,由于大鲵的经济价值巨大,不法分子采取掠夺的方式大量捕捉大鲵用做食用,再加之大鲵生境的破坏与丧失,使得大鲵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使其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为了有效保护大鲵这一珍稀的自然资源,我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积极地保护措施,利用民间驯养繁殖大鲵的积极性,开展大鲵的迁地保护事业并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就,使大鲵的种群数量在近10年来又快速得到恢复。⑹只有开展大鲵利用与保护并举的措施,才能有效缓解大鲵的保护难题。目前,我国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工作几乎全部是民营企业与大鲵原分布区的农户来开展,他们为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政府部门为此投入很少,大量的大鲵养殖产品存在也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如果我们不允许这些养殖企业开展大鲵的经营利用,如果我们将他们人工繁殖的子代大鲵全部放流到大自然,这些养殖企业或农户到不到回报,这势必会挫伤他们开展大鲵科学研究与养殖大鲵的积极性,不利于大鲵养殖也的健康发展,市场将又会回到对野生大鲵资源采取掠夺捕捉的恶性轨道上去,最终会影响大鲵保护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事业。⑺在经营利用大鲵的同时,可以为大鲵的保护事业筹措一定数量的补充资金。依据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经营利用大鲵的同时,必须向国家上缴一定数量的资源费。将政府收缴的这部分资源费作为大鲵保护的经费补充,不仅可以加大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而且也可以为大鲵的科学研究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支出。⑻通过放流人工繁殖的大鲵,可以使野生大鲵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恢复。依据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经营利用大鲵的同时,还必须将一部分大鲵放流到自然界,以达到野生大鲵种群数量得到恢复的目的。我国绝大部分大鲵养殖企业的领导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使大鲵养殖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将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与恢复要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有将人工繁殖的大鲵一部分放归自然,才能保护大鲵这一珍稀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才能使大鲵产业走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因此,在经营利用大鲵的同时,大鲵养殖企业对人工放流大鲵政策的态度是积极的,也是主动的。6.3经营利用人工繁殖的大鲵是可行的基于我国目前对大鲵经营利用的现状及社会需求,基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基于大鲵保护与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基于目前我国在人工繁育大鲵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基于汉中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现实,也基于汉中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等,我们认为大鲵的保护应该采取积极地保护措施,在我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严格评估与监管下,将失去繁育能力及人工繁殖的一部分子二代大鲵给予利用,这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大鲵的需求而造福于人类,而且还能够回收一部分资金再用于大鲵的保护事业,使大鲵养殖企业能够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最终为我国野生大鲵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做出贡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经营利用人工繁殖的大鲵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6.4经营利用大鲵的制度保障措施及公司承诺6.4.1经营利用大鲵的制度保障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出售、收购、利用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利用的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来源符合国家规定;(三)建立出售、收购、利用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档案;(四)接受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按照《陕西省实施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管理的意见》第七条的规定,经营利用大鲵、水獭、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或其产品的,其驯养繁殖技术必须过关,并经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派的科研机构对其连续两年的繁殖进行验收鉴定。其中大鲵、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年繁殖生产幼苗需达到5,000尾以上。第十条规定,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必须按照批准的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经营方式,在核定的年度经营利用限额指标内从事经营利用活动。并遵守下列规定:①遵守保护管理水生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擅自收购、出售、加工水生野生动物产品或其产品;②接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照《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费收费标准及其有关事项的通知》(计价格[2000]393号)要求及时交纳资源保护费;③建立健全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档案、统计和报表制度;④每季度应向发证机关报送统计报表,如实反映经营情况。6.4.2公司承诺为了大鲵经营利用工作在阳光透明条件下进行,为了保证大鲵利用项目的顺利实施,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郑重承诺如下:⑴公司将把大鲵生产与经营利用的所有活动纳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模范遵守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无条件地接受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⑵经营利用的大鲵产品范围与数量,严格按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进行,决不超出批准经营利用的范围与数量。⑶配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开展大鲵等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宣传,提高群众对野生动物及环境的保护意识。⑷继续加大对大鲵人工驯养繁殖研究与大鲵深加工研究的资金投入力度,以保证大鲵产业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⑸做好大鲵生产与经营利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记录,建立健全档案,便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与检查。⑹继续促进“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大鲵养殖工作,带动周边养殖户提高大鲵饲养技术水平,做大做强汉中大鲵养殖业,为进一步经营利用大鲵提供保障。⑺时刻保持公司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积极承担政府组织的大鲵增殖放流工作,并积极做好放流后的效果评估工作。公司不仅要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追求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⑻按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觉汇报大鲵生产与经营利用情况。7公司大鲵生产、保护与利用计划7.1大鲵生产计划7.1.1亲鲵交流计划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目前主要开展的是大鲵全人工繁育和大鲵仿生态人工繁育技术。其中,由于大鲵仿生态人工繁育技术所创造的驯养繁育生活环境,能够完全满足亲鲵性腺发育、产卵排精、受精、孵化等繁殖过程中的要求,因此,大鲵整个繁育过程中不需要采取人工强制性的措施(例如,注射催产激素、人工挤压排精等),而且生产出的大鲵子代由于没有注射激素而是其生殖寿命大大延长,可以为公司将来大鲵的可持续生产提供充足的后备种鲵。所以,在近5-10年内本公司不需要补充大鲵亲体,通过大鲵仿生态人工繁育技术生产的子代完全可以满足公司正常的生产需求。但是,为了保护大鲵的遗传多样性,为了使其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持,公司计划在陕西省渔业主管部门的特许下,每年拿出参与繁殖亲鲵的20%个体,与兄弟省区大鲵养殖企业或陕西境内其他的大鲵养殖企业进行交流,主要目的是避免因近亲繁殖而引起大鲵的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退化。7.1.2大鲵幼苗及商品成鲵生产计划公司计划在2009至2013年5年时间内,通过大鲵全人工发育及大鲵仿生态人工繁育两种技术,继续抓好大鲵幼苗及商品成鲵的生产。未来5年公司生产大鲵幼苗及商品成鲵计划见表5。表5大鲵幼苗及商品成鲵生产计划年份幼苗(万尾)达到商品成鲵年份商品成鲵规格(kg)2009220112-32010420122-32011620132-32012820142-320131020152-37.2大鲵保护与增殖放流计划为了使大鲵人工驯养繁殖事业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在驯养繁殖成功以及经营利用的同时,必须承担大鲵保护与增殖放流义务。在未来5年时间内,公司计划以义务放流与有偿放流两种方式实施大鲵的保护。放流工作在有关专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与统一安排下进行。义务放流是公司为了承担大鲵养殖起步阶段种鲵来源于自然界而实施的补偿义务,不需要国家给予资金补偿。有偿放流是公司参与政府为了保护与恢复野生大鲵资源而进行的放流行为。由于大鲵人工驯养繁殖需要付出比较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公司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成本补偿。公司计划放流大鲵的规格在50-200g范围内,未来5年公司计划放流大鲵39,000尾,计划放流的大鲵数量详见表6。表6放流大鲵数量计划年份幼苗生产数量(万尾)义务放流比例(%)义务放流数量(尾)有偿放流比例(%)有偿放流数量(尾)200923600102000201043120010400020116318001060002012832400108000201310330001010000合计309000300007.3大鲵经营利用计划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在大鲵经营利用方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公司在大鲵餐饮利用方面也处于停滞状态。为了弥补大鲵人工驯养繁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现实,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大鲵在人工驯养繁殖过程中出现性腺退化一部分子二代大鲵作为商品来服务于人类。未来5年公司具体的大鲵利用计划如下。⑴每年为社会上其他养殖大鲵企业或饲养农户提供3-4龄的后备亲鲵,提供的数量计划占公司实际饲养后备亲鲵数量的10%左右。⑵每年为社会上其他养殖大鲵企业或饲养农户提供3龄以下的幼鲵,提供数量计划控制在公司近3年繁殖大鲵幼苗总数量的30%左右。⑶将大鲵在人工驯养繁殖过程中出现性腺退化、子二代大鲵作为商品来服务于人类。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与监管下,计划将公司饲养的子二代大鲵也作为商品鱼出售利用,出售利用的数量控制在总饲养量的35%左右,出售利用的子二代大鲵规格一般控制在2-3kg。8小结⑴大鲵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有尾两栖动物,20世纪80年代前广泛分布于我国17个省区。由于其经济价值巨大,非法捕捉现象极其严重,再加之栖息地的破坏与丧失,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这以珍稀自然资源,我国将大鲵列入国家Ⅱ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均将其列为极危(CR)等级,《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大鲵列在附录I中。⑵在国际上,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目前采取两种保护方式: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进行全面的保护。迁地保护就是开展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殖,通过繁殖子代,使得该野生动物得以保存,从而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物种的目的。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经过企业与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大鲵人工繁殖工作在全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目前我国大鲵的人工繁育技术主要包括全人工繁育、原生态繁育和仿生态繁育3种模式。通过这3种繁育技术,使大鲵的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恢复,为大鲵资源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⑷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工作是一个无任何污染的新兴绿色特种养殖业。陕西省的秦巴山区是我国大鲵四大原产区,又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包括汉中市在内的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限制。汉中市人民政府为了将“一江清水”献给国家大局,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把资源优势合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2008年初颁布了《汉中市大鲵繁育与保护十一五规划》,鼓励社会企业与个人开展大鲵的保护与繁育研究,为将来大鲵的经营利用奠定基础。⑸目前,我国合法经营利用大鲵的分布在北京、浙江、长沙、青岛和张家界等12家酒店,主要由浙江永强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大鲵人工驯养繁殖企业为上述酒店提供的大鲵。除了上述合法经营利用的外,国内目前还存在比较广泛地非法经营利用大鲵的现象,而且此非法现象目前难以统计且难以完全制止。⑹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大鲵人工驯养繁殖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大鲵的驯养、繁殖、保护、开发与销售业务。从1998年起通过全人工繁育技术已经连续11年成功地繁殖出子一代大鲵幼苗,从2003年起通过全人工技术连续7年人工繁殖出子二代。公司累计人工繁殖大鲵幼苗68310尾,其中繁殖子一代大鲵6568尾,繁殖子二代大鲵61742尾。⑺为了促进汉中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还创立了“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大鲵养殖特色,为大鲵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公司周边区域农民保护意识与养殖大鲵的积极性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⑻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把大鲵资源的保护与资源数量的恢复作为工作的主要任务,并始终把生态与社会效益作为公司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公司还追求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公司一直能够自觉带头遵守有关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与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并且始终能够自觉接受当地及陕西省渔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是一个具有良好诚信度的现代养殖企业。基于以上良好的信誉与业绩,公司总经理戴铭恒同志连续两届被当选为城固县第十五、十六届政协代表、城固县劳模,公司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08西部强省·陕西经济先锋单位”、2009年被陕西省消费者协会、陕西3·15博览会组委会列为“质量明星企业”、“质量信誉保障承诺单位”、国家AAA级文明诚信单位。⑼尽管公司在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大鲵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而且全面掌握了全人工与仿生态繁育大鲵的核心技术,但是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在驯养繁殖大鲵的过程中,有一些不育的大鲵个体被淘汰而无法正常处理。②维持公司正常生产的资金不足。这些问题比较严重地制约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⑽基于我国目前对大鲵经营利用的现状及社会需求,基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基于大鲵保护与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基于目前我国在人工繁育大鲵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基于汉中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现实,也基于汉中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等,我们认为大鲵的保护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保护措施,在我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严格评估与监管下,将失去繁育能力及人工繁殖的一部分子二代大鲵给予利用,这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大鲵的需求而造福于人类,而且还能够回收一部分资金再用于大鲵的保护事业,使大鲵养殖企业能够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最终为我国野生大鲵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做出贡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经营利用人工繁殖的大鲵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⑾为了保护大鲵的遗传多样性,为了使其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持,公司计划在陕西省渔业主管部门的特许下,每年拿出参与繁殖亲鲵的20%个体,与兄弟省区大鲵养殖企业或陕西境内其他的大鲵养殖企业进行交流,主要目的是避免因近亲繁殖而引起大鲵的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退化。⑿为了大鲵野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公司在未来5年内继续开展大鲵的增殖放流计划。5年计划义务放流大鲵9,000尾,有偿放流大鲵30,000尾,放流大鲵的规格在300-500g范围内。⒀未来5年公司大鲵利用计划如下:①每年为社会上其他养殖大鲵企业或饲养农户提供3-4龄的后备亲鲵,提供的数量计划占公司实际饲养后备亲鲵数量的10%左右。②每年为社会上其他养殖大鲵企业或饲养农户提供3龄以下的幼鲵,提供数量计划控制在公司近3年繁殖大鲵幼苗总数量的30%左右。③计划将性腺退化大鲵个体全部作为商品鱼出售利用;并计划将公司繁殖的子二代大鲵也作为商品鱼出售利用,利用数量控制在总饲养量的35%左右,出售利用的子二代大鲵规格一般控制在2-3kg。⒁为了大鲵经营利用工作在阳光透明条件下进行,为了保证大鲵利用项目的顺利实施,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还做出了八项郑重承诺。附件目录1.原陕西湑水公司陕西城固县特种养殖场营业执照2.原陕西湑水公司陕西省城固县大鲵研究所科技证书3.陕西湑水公司营业执照4.2000年开始申请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文件5.2003年批准建设大鲵驯养繁殖设施的批复6.2004年获准的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7.秦岭山区大鲵生境及繁育关键技术研究获奖证书8.陕西湑水公司在四川投资大鲵情况9.陕西湑水公司亲鲵来源档案10.陕西湑水公司专家考察评审结论11.陕西湑水公司2005-2008人工繁殖档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