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探析摘要:金融业应当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绿色金融”、“碳金融”,这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绿色金融将会在低碳经济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金融交易市场中低碳经济的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政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金融支持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继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场革命。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金融服务要先行。经济决定金融,低碳经济发展会形成相应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甚至生活方式的变革,这样必然会对我国金融业产生较大影响。金融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不仅能够发挥其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其自身发展,这也是金融业为什么要支持“绿色金融”、“碳金融”的原因,也是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1低碳经济概述
碳经济就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是现阶段发展我国经济的有效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进步。通过低碳模式和低碳生活能够使传统价值观发生改变,使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从而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就是全球变暖,对全球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碳经济致使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从而形成了温室效应,这样的环境变化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气候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能源危机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各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一种全新的、能够缓解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现状的发展模式诞生,即低碳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已经成为一种商品交易,随即产生交易市场和金融市场。鉴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商机和挑战,也将改变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获益。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有什么样的经济,就会有什么样的金融。随着新经济发展模式的诞生,新的金融将会形成——碳金融。所谓碳金融就是与碳排放有关的一切金融活动,它包括许多内容,如碳指标交易、直接投融资等。随着全球碳减排的需求以及碳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碳金融逐渐成为低碳经济的制高点,这对于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都会产生较远的影响。此外,除了金融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相应影响,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这也是低碳经济能够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我国工业的发展对煤炭的依赖性较大,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极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国内企业的发展模式,从而促进我国经济走向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同时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使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3国外发展低碳金融的启示
3.1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是一个财务金融术语,是一套非强制性的自愿性准则,国际上的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用其来衡量、决定和管理社会及环境风险,用来进行专案融资或信用紧缩的管理。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外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国际惯例和项目融资的行动指南。
3.2市场化机制
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要达到一定成效,需要借鉴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具有较为成熟的低碳经济模式,在这方面的经验也比较充足,这些对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符合经济学的内在规律。我们需要在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还要刺激节能减排的自愿行为。控制污染的传统行政手段主要包括禁止排放和排放许可,但这种手段一般成本较高,而且收获的效率低。所以,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市场交易系统。3.3低碳与金融创新互动要实现减排和经济增长并举,就必须把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当作一个整体,不能将二者分裂开来,不断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索一条以金融创新为核心、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外已经开发出许多在环境和金融创新交互作用下而形成的低碳发展模式,国外的一些商业银行在对低碳金融项目的信用评估和贷款方面也会给予极大的支持。
4我国低碳经济现状
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在不断遭到破坏,人们也渐渐意识到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二者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它不仅可以保障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发展经济,更是每个国家和地区良性健康发展必须采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持者,并且做出了实际行动。中国在2007年正式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真正在制度上给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作为节能减排的积极实践者,中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制定了明确的节能和减排标准,以规范企业在发展中做到低碳环保。为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总理于2009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国家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提出了我国在2020年以前在节能减排上应该达到的标准,即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2005年下降40%~45%。会议还指出,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在减少传统能源使用率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创新,提高各种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取得更高的收益。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碳金融行业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银行业中,兴业银行在碳金融行业上的发展成效尤为显著。兴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抓住了低碳经济的商机,该银行在2005年接触碳金融行业,2008年10月份在北京正式公开承诺遵守“赤道原则”。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在随后2009年1月份成立了可持续金融中心,该机构在促进兴业银行的碳经济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业银行的能效金融、碳金融以及环境金融等方面的业务经营和产品营销都由该机构负责。除了兴业银行以外,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也陆续推出了收益率与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挂钩的理财产品;浦发银行也建立起了相应的机构,以推广发展低碳金融的具体方案,大大推动了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实践表明,我国立足于自身国情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真正做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全球环境的改善做出巨大贡献。
5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金融问题
5.1相关法律和政府政策的支持较少
无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交易市场,碳金融行业也一样。基于此,碳金融市场合理发展便不能脱离政府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支持。在2008年,国家对整个交易市场发布了“四万亿”的项目指标,但其中只有2100亿投资于低碳经济,只有总投资的5%,这表明,政府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在发展低碳经济上起到有效指导作用。此外,缺乏适当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碳交易市场,同时,政府在低碳项目上的投资也是不够的,相关技术的缺乏和对低碳产业的鼓励与支持也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2碳交易市场不成熟
一直以来,碳交易市场都比较繁荣,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一直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碳交易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这次巨大的经济发展机会,在碳排放权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金融体系,这些金融体系保障了低碳经济下发达国家的利益最大化。目前,全球碳交易所总共有四个,全部由发达国家主导,他们自身的碳交易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在中国,碳金融行业发展也存在相应的优势,但碳金融的发展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还较为落后,缺乏成熟的碳排放交易系统以及碳交易平台,国内的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价值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对其的操作方式也不合理。
5.3融资不足
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是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997年12月在日本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其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机制,即“联合执行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和“国际排放权交易”。首先是联合执法机制(JI),该机制是一个发达国家通过项目合作,将已经达到标准的排放量转移到其他发达国家,同时,在转移数量上也会有相应扣除;其次是清洁发展机制(CDM),该机制主要内容表现在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手段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方面;国际排放权交易(IET)指的是一个发达国家在其国家减排目标完成后,将多余的份额以贸易方式转移到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受到多方面规则的制约,各种有关碳经济的交易事务都要遵守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碳金融交易体系的规则,低碳经济发展阻力较大。另一方面,由于碳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一些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内容缺乏了解,因此,很多企业都错过了这次巨大的发展机遇。此外,CDM项目由于开发时间较长,其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金融机构不愿向其提供资金支持。
5.4碳金融衍生品缺乏
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碳金融衍生品比较缺乏。在之前的碳交易市场上,排放权是主要的交易产品。金融机构参与后,排放权已经不是唯一的交易产品,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更加繁荣了碳交易市场。在国外的碳交易市场上,碳金融衍生产品较丰富,例如,碳排放期权交易、碳证券、期货、碳基金和其他金融衍生品的碳金融衍生品,但在中国的碳金融市场上很少出现这些衍生产品。这种金融创新产品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碳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相关企业的经济增长,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朝向多元化发展。
6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策略
6.1银行的低碳路径
6.1.1绿色信贷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银行业在业务扩展方面也是大有可为,金融机构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改造、升级,不仅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开发新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为生态农业的企业发展提供信贷倾斜。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对低碳经济金融倾斜,同时对高碳项目进行相应限制,这样就能够正确引导资金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7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与金融业联手推出了三项绿色环保政策,分别是“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绿色信贷”,这三项政策对于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国金融业挺进环保战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贷款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信贷指导目标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促进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通用的绿色信贷标准,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对绿色信贷进行约束,进而促进了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降低信贷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推动我国银行相关业务的发展。为了促进银行实行绿色信贷,发展低碳经济,银监会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督促银行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为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应当积极探索节能环保的发展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有效促进商业银行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6.1.2碳金融创新
一是在排放权交易基础上的各种金融创新。由于环境所容纳的二氧化碳量有限,所以为了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限制,便有了相应的排放权,相应的排放权通过转让能够产生相应的效益,所以商业银行可以将这种排放权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同时也可以尝试推出与“绿色信贷”和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结构性产品,这样就能够为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规避相应的风险,也能够为个人或者企业提供便利。二是贷款管理机制的创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贷款是其重要的业务之一,为了能够降低贷款所带来的风险,必须加强贷款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保证相应的项目能够低风险进行,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资金,同时还能够为项目的实施者提供贷款。由于节能项目的提供者多数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不具备抵押贷款的条件,也很难获得银行满意的信用评级,这些企业就很难获得贷款,如果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这种新的贷款方式,这些企业就能够获得相应的贷款支持。
6.1.3拓展绿色中间业务
目前,在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碳金融的了解都不够深入,对一些与碳金融相关的金融机制更是解读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去拓展绿色中间业务。由于《京都议定书》引入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一种新的交易市场诞生。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的商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流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抓住这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为一些国家提供碳金融项目开发的经验和资金。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金融机构会评估金融风险,并在合理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找到最好的合作者。此外,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咨询、信用评估以及资金清算等方面的中介业务。如荷兰银行,该银行拥有极大的碳交易客户群,并为他们提供代理服务,赚取中间业务收入。
6.2直接融资的低碳路径
6.2.1绿色通道制度
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低碳企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可以安排公开发行上市公司走“绿色通道”,这样就能够优先使具备一定资产规模和技术力量、运作规范的低碳企业上市,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鼓励主板上市公司利用重组并购的方法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这对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环保、新能源等新兴行业也是一种鼓励,为这些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此外,还应当对所有上市公司进行约束,增加能耗和碳排放标准,使其成为公司上市的硬性条件。
6.2.2低碳金融工具创新
为了促进低碳经济模式在中国的应用,应大力支持一些秉持低碳环保发展理念的企业发展,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设立减少碳排放的环境产业基金和面向节能减排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这样就能够为这些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使其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可靠力量。此外,还应适时推出由具有“绿色信贷”资格的银行发行相应的碳基金、碳企业债券等,同时为了保证银行利益,应当完善相应的低碳项目风险投资机制,这样就能够快速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相应资金不断产生,使这些资金能够为企业所用,并能保证资金安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应当加大对低碳金融工具的创新力度,研发推出适合的低碳金融产品,并建立完善相应的机制,降低风险,促进低碳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6.3开发碳金融衍生品
为了防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相应的金融机构获得更高的利润,应当多开发一些基于金融的保险产品。现阶段,碳排放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金融工具,它是低碳经济的载体,这种碳排放经济模式催生出的排放权市场能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进行。在我国,拥有巨大的碳减排资源,如CDM项目的主要供应者,这样的交易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构建我国碳交易市场中,应当进行碳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同时还应当对这些产品进行不断创新,使其能够适应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需求,进而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丰富市场结构,扩大市场规模。
6.4完善排放权交易市场排污交易制度
从经济学观点看来,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刺激手段,排污权卖方将自身已经达到排污标准的剩余份额出售给买方,以获得经济回报,最终将外部经济转化为内部经济。排污权交易源自于美国,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政府将该理论运用在对水污染和二氧化硫的控制方面,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府文件,例如:1992年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应文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文件在生效后成为国际社会认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起点。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全球环境质量也进一步恶化,因此《京都议定书》第一次将排污权交易这个市场机制合法化,对联合国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实际意义上的约束力,此后,排污权也随之作为一个产品流通在国际资本市场。排污权交易制度就是在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计算出整个环境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将整个排放总量合理的分配到各个单位之间,各个单位的排放量可以自由买卖。该机制的确立对全球环境的改善有着明显效果。该机制下企业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幅度提高,环境治理成本也相应下降。中国拥有相当大的碳排放资源,是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的主要供给国家。中国始终是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和实施者,并相应地在国内建立了以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污权交易所为主体的碳金融交易体系,但同时中国还是处于碳交易产业链的低端,只是单纯的碳排放权供应者,而非排放标准的制定者,这些弊端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在排放权上的话语权,碳交易价格也被迫降低。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借鉴碳交易机制先进的经验,在国内建立比较完善的碳交易机制,并不断发展创新,逐步提高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层次化以及国际化水平,使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并使中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获得定价权。
6.5政府加强宏观政策扶持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也应当发挥相应作用。低碳经济在政府部门的宏观扶持下,能够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税、外汇等,这些资金上的支持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只要政府部门能够为这些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就能够有力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当更好地发挥人行、银监会等部门宏观指导作用,建立相应的信贷规模指导政策。我国实行低碳经济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不能够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专业实习日记集合7篇
- 书本《背影》读后感
- DB12T 444.1-2011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第1部分:清洗
- 人生大事观后感范文
- 个人打印收入证明(6篇)
- 高等数学教程 上册 第4版 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一-答案
- 黔西南州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模拟试卷(三)(1-4单元)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继承工龄用工协议书(2篇)
- 中南大学RFID实验报告讲解
- 国开(电大)《岩土力学》形考任务1-12参考答案
- 监护仪常规操作流程
- 物业公司消防维保质量检查内容及考核评分表
- 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勘查检验技术及案例分析
- 螺栓检测报告
- 腐蚀测量及技术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应用
- 氯化钠与氯化铵分离解析
-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孩子的人格培养与家庭教育
- 个案面谈技巧(2016.6.1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