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波普诺《社会学》笔记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社会学导言绪论1、
社会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的系统的、客观的研究。2、
与文学、哲学这类学科不同,社会学在其探索中努力要成为一门科学。与自然科学家一样,社会学家经常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然而,仅仅靠自然科学方法,并不能实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充分理解。很多社会学的著作显示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痕迹。3、
社会学被责难为得出的是关于人类行为方式的显而易见的结论。但是,社会学研究已经证明,关于人类行为的许多看起来似乎正确的观点,却是错误的。社会学视角的这种特性被称为“揭穿真相”。4、
社会学家关于一切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是: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环境所塑造。5、
大多数社会学家的主要兴趣是理解社会的本质及其对个人的影响,很多社会学家也关心社会互动过程本身。6、
社会学家试图从社会现象中而不是从心理的或生理的现象中了解社会现象的原因。每一种社会背景都被视为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网络。7、
一门社会科学就是要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与人类行为。社会学与诸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确,这些学科的分界通常是人为的。虽然在研究角度上略有差别,但各种社会科学学科常常研究的是相似的问题。8、
社会学取其现有的形式不过大约一百年的历史,它根源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社会学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心怀革新思想。他发展了“实证哲学”的思想,也就是后来他所称的“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学的目的在于探索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赫波特·斯宾塞是以一位英国的思想家,他将社会比喻成为生物有机体,认为两者都是由简单向复杂形式进化,都受到“适者生存”规律的制约。卡尔·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是一个有秩序的体系,而是阶级冲突之结果。作为一位革命家,马克思通过分析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对于社会学的主要贡献是他强调经济因素和阶级冲突的重要性。埃米尔·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应主要关注于“社会事实”。在迪尔凯姆看来,社会是由诸如法律·习俗·制度等社会事实构成的。这些社会事实在人们以外,但是却对人们施以控制。马克思·韦伯特别对于社会的大的方面感兴趣,比如社会组织·社会制度。他以研究资本主义而著称。他还感到,社会学必须包括对“社会行动”的研究,即研究人们相互之间行为取向的方式。9、
美国早期社会学研究人员与欧洲先行者一样都有改革主义倾向,他们常常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工作目标。2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罗伯特·帕克,乔治·赫波特·米德等社会学家研究了诸如城市化·种族关系等社会问题。在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学家开始用更多的时间发展一般的理论以解释社会运行。塔尔克特·帕森斯寻求运用韦伯和迪尔凯姆的理论去建筑一种“行为的一般理论”。帕森斯的学生罗伯特·默顿以他的越轨行为的理论对社会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做为帕森斯的主要批评者,C·赖特·米尔斯在发展冲突论视角上具有重要影响。米尔斯既批评芝加哥学派的经验论,又批评帕森斯这一类的“总体理论”,认为他们缺少社会关注。10、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社会学仍然在确立其研究范围的过程之中。社会学家观察社会的理论视角是不一样的。功能主义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产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根据这种观点,社会的构成部分(比如家庭·商业机构·政府)以系统的方式结构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着好的作用。社会结构构成单位的功能可以是“显在的”(可以意识到和看见的),也可以是“潜在的”(未意识到和未看到的)。如果社会结构的某一部分阻碍社会满足其需求,则被视为具有反攻能。社会。社会变迁通常被认为是来自系统以外。11、
与功能主义视角形成鲜明对照,冲突论视角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冲突主义者强调社会的流动性,认为社会的各部分处于相互的冲突之中。所谓秩序是强群体对弱群体实施统治之结果。12、
无论功能主义者还是冲突论者,他们首先关注宏观层次的社会:大规模的社会结构,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这两种理论视角,在关于人类社会·人类行为的结构主义观上也是相同的。结构主义者认为,个人的行为是非个人所能决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力量之产物,他们缩小了自由意志的概念。13、
互动论视角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的意义。它关心的是微观层次的社会——社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互动论者强调,人们总处在创造和改变他们的生活世界的过程之中,互动论者倾向于依靠定性研究。14、
虽然很多社会学家在学院和大学工作,但社会学仍大量地应用于实践之中。社会学研究可以分为两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关注的是知识本身,它不考察与该知识相关联的使用与应用。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直接问题提供答案。应用研究的类型包括评估研究·社会试验·政策取向的社会调查·社会预测和社会监测与描述。那些非直接应用研究的应用社会学包括政策咨询·社会批评和诊所社会学。15、
学习社会学可以使我们得到考察世界的技术与方法,这可以有助于与社会无关的职业,有助于做出日常生活中的决策。社会学使我们能够理解那些影响我们的社会力量,有了这种理解,我们就可以对生活有一些控制。C·赖特·米尔斯将这种通过摆正我们自己在社会·社会力量中的位置,来理解我们自己的方式,称做社会学的想象力。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过程1、
方法论。它是帮助我们获得知识的方法体系,在进行调查研究时,社会学家主要使用以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经验方法。这一过程可被别的研究者重复和验证。因此它为获得知识提供了一个合乎情理的客观手段。2、
社会科学家用于经验性研究的两个类型是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概括性地描述了某一群体·活动或事件的主要特征,它是解释性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解释性研究是为了阐述食物发生的原因。3、
调查和解释的基石是概念和变量。概念是对许多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和过程的归纳。社会学研究需要对概念进行严格定义,表示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或从一个人,群体向另一个人,另一个群体的转变的概念就是变量。主要的社会学变量有年龄·性别·收入和社会阶级。为了进行调查,社会科学家必须将概念转化为具体可以进行可以测量的变量。这一过程就是“变量操作化”。假设是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相互联系的尝试性陈述。可经验事实表明一个假设是合理的时候,这个假设就可以称做是经验概括。可是,假设永远也不会被完全证实,因为总能找到可以推翻假设的新证据。理论是对可观测到的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性解释。4、
社会调查一般说来是为了寻求在一个结果与一个或多个原因之间建立因果联系。我们称原因为自变量,结果就是因变量。为了找到存在于变量之间的联系,研究者运用统计相关进行分析。在统计相关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是与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相联系的。然而,统计相关无法保证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不能反映因果关系的相关就是虚假相关,应用统计学控制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虚假相关。许多统计调查都含有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多变量分析。5、
社会研究中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仔细陈述研究问题并形成假设。第二阶段产生研究计划——用于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计划。第三阶段,就是收集资料,随后是分析资料,检验假设。资料分析和假设验证完成之后,研究者可以得出研究结论,最后一个阶段是公开出版调查结果。调查结果的准确和意义总是用效度和信度来评估。效度即测量工具或研究对要测量的事物所实际测量的程度,信度就是测量工具能否提供一致的准确结果的程度。6、
用于社会调查的方法有定量法和定性法。定量方法用于能够用数量来测量的变量。例如,收入和年龄;定性方法是设法用准确的言词来描述社会现实,它经常是从参与者而不是从外部观察者的角度来理解世界。7、
调查研究是社会学中最经常使用的定量方法,即要研究的全体样本,第二步是抽取样本,样本是能代表总体的有限个案。样本离总体特征越近,调查结果就会更精确。抽取样本有几种常用方法。在随机抽样中,选取样本有一特定的具体方案。在分层随机抽取中,首先对调查总体分组或分层,然后从各层中抽取随机样本。在第三阶段,设计调查工具——问卷·测试·访谈。在第四阶段对被调查者进行问卷式提问·测试或访谈,最后,列表·分析数据。8、
找出因果关系的经典做法是控制试验。试验通常用来检验存在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理想的控制试验是通过控制其他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而将某一自变量的特殊影响分离出来。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自变量引入试验组,而不引入控制组,然后将两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看它们是否对因变量的影响有所不同。社会学家总是在家庭·操场和办公室等实地场合作自然试验,自然试验虽然缺少实验室控制,但是它更接近于真实生活的社会情境。9、
观察是社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重要方法。在实验室中,不露面的观察者能够对小群体的行为进行观察。在实地研究中,他们可能研究人们在某一特定地点如街角的活动。许多研究都使用参与观察,即观察者为了用群体成员的眼光来理解他们的世界,他成为了正在研究的群体中的一员。参与观察既可以公开也可以隐蔽进行。参与观察的最常用形式是个案研究,它对事件·人或社会群体进行详细记录。在非参与观察中,研究者观察被研究对象的社会活动情况,但不参与到他所研究的群体之中。10、
第二手分析是社会研究的另一重要方法,它是对以前所收集资料的重新解释。这类资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人口普查。内容分析在第二手分析中极其频繁,为了找出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它对各种信息交流的形式进行考察,并且使用了系统的编码方案。11、
社会学家经常进行比较分析,这种研究指的是多种社会体系的比较,或者同种社会体系在两个或多个时点的比较。主要的比较分析有跨国研究(两个或者多个国家的比较性研究)·纵贯研究(在一段时间内追踪同一被试进行研究)和横剖研究(在某一时点上对不同年龄·教育·经济状况和种族背景的人进行比较)。为了检查研究的精确性,社会学家认为重复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学家有时为了保证自己不对所研究的行为造成影响,他们运用物质痕迹测量法进行研究。最后,为了增加研究的效度他们经常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这在社区研究中尤为常见。社区研究是为了对整个社区的社会生活提出整体看法的研究方法。12、
社会研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保持客观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偏见,社会调查几乎总是公开报道,以便别的学者对它进行检查。另一基本问题是人作为被研究的对象可能会与研究过程本身发生互动。就这一问题而言,著名的就是霍桑效应,被试了解到他们正在被研究,因而改变他们的行为。13、
在和被研究对象交往时社会学家总是面临道德的困境。现在社会科学协会和政府研究机构一致认为,研究者必须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尊重他们的隐私。最后,社会研究中的道德中立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有人持韦伯的观点,认为研究者应该保持道德中立。然而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持有自己的立场。第二部分
社会组织与个体第三章
文化1、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产品,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和物质对象等。文化中无形的这一部分——信仰系统·互动模式·政治程序等——构成了非物质文化。文化中物质部分——机器·工具·书籍及其他——构成了物质文化。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学习社会文化。社会取决于同一文化中互动的人们;文化是互动的结果。人类社会和文化不能独立存在;文化是通过人类互动而产生的;但是人类互动只能在文化的范畴内确定其具体形式。2、
动物主要依赖于本能而不是文化,本能是动物所固有的复杂的遗传性行为模式。人类受本能的影响相对较弱,但和其他高等动物一样,人类也具有生理冲动。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都有某种形式的社会。3、
人类文化的最早证据可追溯到大约三百万年前,它包括简单的工具。关键的社会适应性变化大约发生在其后的两百万年间,这其中包括家庭和集体狩猎的发展。文化使人类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比仅依靠生物进化加快了许多。大约在四万年前,人类在世界的大部分都出现了,他们开始穿起衣服,建造房屋。大约一万年前,农业的出现使定居生活成为可能。约5000年前出现了国家。18世纪晚期的工业革命为我们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生活开启了一轮新的巨变。4、
人类依靠符号,特别是语言——最复杂的符号系统——来创造·学习和交换其文化。符号是某一群体所认可的具有其自身以外的象征意义的任何东西。人们使用符号的方式决定了他们对现实的理解。语言指人类所使用的口头和书面的言说方式,它是我们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并反映了言说者的文化。根据萨皮尔-沃夫假说,一种语言决定且限制着言说者认识现实的方式。价值观是一种由社会成员所共有的关于好与坏·对与错·值得追求和不值得追求的观念。价值观既决定着人类行为,也为人类行为所形塑。5、
规范是一种确定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应如何行动·思想和感受的准则和标准。规范比价值观更具体,更受条件限制。约束力相对较弱的规范叫民俗。民俗是指不被认为具有道德重要且不具有严格约束力的社会习惯。约束力较强·要求严格遵守的,反映一个社会系统核心道德观的规范叫民德。法律也是一种规范,通常属于民德的范畴,是由国家颁布的用来管理人们行为的规范。一个社会要想正常运转,就必须有实施其规范的手段。这就需要通过使用约制——包括奖励(正向约制)和惩罚(负向约制)——来鼓励和强化对社会规范的遵守。6、
一个社会的物质文化反映了其技术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及其社会需求。同一种物质的意义在不同文化间是不一样的。7、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分析文化,包括功能主义方法·冲突论方法和生态分析法。功能主义者把文化视为一个大系统,其中的不同要素履行不同的重要功能而存在。这一理论试图探讨一个特定的文化特征在整个系统中的功能。从冲突理论的视角来看,不同的文化特征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或促进某一群体的利益。这一理论视角最重要的概念是意识形态,即一系列与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和阶级的利益相关的·且有助于维护此种利益的文化信念。文化生态论者认为文化特性是资源或社会环境局限性的产物。8、
因为每种独立的文化都要适应一种特定的环境和社会条件,因此世界上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相同的基本信仰和习惯,即所谓文化共性,这是由于每个社会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面临着同样的物质限制性。9、
社会科学家们试图避免种族中心主义,即认为本土文化高于其他文化,并试图用自己的规范去评价其他社会的倾向。文化分析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每个文化都应用其自身的观念体系加以评价,这一原则被称为文化相对性。10、
当一个社会中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既包括主流文化的特征,又包括某些独有的不为其他群体所共有的文化特性时,这种群体文化就叫亚文化。直接挑战主文化的价值观·信仰·理想·制度和其他方面的亚文化,我们称之为反文化。11、
文化要素间在不同程度上是一致的。当文化要素间在逻辑上互相一致时,我们就说存在一个较高层次的文化整合。文化变迁既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革新和文化传播时文化变迁的两个重要手段。12、
虽然美国社会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某些基本的价值观模式还是存在的。这些价值观包括个人成就·勤奋工作·道德关怀·人道主义·注重效率·实用主义·强调进步和物质增长·平等·自由·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等。第四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1、
绝大多数的社会学家认为人类行为是由社会结构所形塑的。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组成一个群体的成员可能会不断改变,但是群体的结构却能够保持稳定。社会结构会限制个人的自由,然而通过有效地组织日常事务,社会结构给群体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
地位和角色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一个人的地位指的是他(她)在群体或社会中被社会性地定义地位置。通过某人直接地努力(或不努力)而获得地社会地位被称为自致地位。按照超出某人控制能力之外地一些标准而分配给某人地社会地位被称为先赋地位。一个人可以拥有许多不同的地位。用来决定一个人的综合社会地位的一个主要地位被称为首要地位。3、
角色是指对群体或社会中拥有某一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一个人可能拥有许多身份,而每一个身份都可能要涉及到扮演几种角色。与某一身份地位相联系的所有角色的集合称为角色集。当某一新的身份诞生时,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来产生与其相配的角色。4、
角色扮演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一角色中的实际表现,它常常与角色期待不相匹配,而后者指的是社会对某个角色扮演的定义。一个人有时候不得不去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当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身份相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对某个人提出了相对独立的要求时,这种情形就称为角色冲突。而由某一单个的角色的对立要求而引发的个人的压力被称为角色紧张。角色期待通常影响着个人认同,从而使人们按照需要他们扮演的角色去塑造自己。5、
一个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有着共同的认同和团结感·一定共同目标和期望的人组成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地位和角色所构成。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可以被当作一个社会系统来分析。按照结构的水平·亲密程度·社会不平等和人的差异之起源这三种性质可对群体进行分类。6、
一个社会类属不具有结构。它是一个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集合。类别不是社会群体。共同使用公交工具的人们或者是在商店排队买东西的人们被定义为一个集合,它同样不是真正的社会群体。像人群和集会等自发性的聚会是另一类社会集合。这种结构松散的互动类型被称为集合行为。像家庭和朋友圈等面对面交往的群体比集合行为更具有结构性。而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创建的组织(如学校·医院·企业等)则有复杂程度很高的结构。7、
群体可以依据其亲密程度进行分类。例如,家庭这样的初级群体规模较小,在心理上亲近,没有正式的目标。一个企业则是次级群体的例子:规模较大,具有特定目标的非人格化的群体。8、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根据社会等级对人进行严格分类的一个例子。基于社会等级的较为松散的分类方式包括中世纪的社会等级制度以及后来的社会阶级。少数民族群体是由具有共同文化背景和相互认同的人组成的群体。9、
为了分析较大规模的社会单位,社会学家运用了社会设置·社区·社会和世界体系等术语。社会设置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而被设计出来的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的一簇要素。家庭·宗教团体·教育体制·政治和经济系统都属于社会设置。10、
集中于某一居住地和工作场所并以社会互动的日常形式为特征的人的集合叫做社区。一个包含了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所有社会设置的综合性的·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集合被称为社会。11、
由于社会之间日益相互依赖,社会学家最近使用了世界体系这一术语。它指的是将世界上的所有社会联系起来的关系体系。12、
用来给社会分类的两种常用方式是依据社会生存方式和依据社会结构的总体类型来分类。生存方式的分类方法是考察一个社会是如何为其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的。狩猎和采集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等是以这种方式确定的主要社会类型。13、
费迪南德·腾尼斯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社会:公社和社会。公社或社区,是社会关系主要建立在朋友和亲属等个人纽带基础上的社会。社会或社团,其绝大多数社会关系是正式的·契约化的·非人格化的·专业化的社会。迪尔凯姆区分了建立在机械团结基础上的社会因为其成员承担着非常相似的经济角色,并由此共享相同的价值观念而被整合在了一起。以有机团结为基础的社会由于社会成员承担着非常专门化的经济角色,并由此高度相互依赖而被整合在一起。14、
社会学中最频繁使用的社会分类方法也许是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的划分。公社社会的专门化程度较低,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位,社会关系通常是高度人格化的,习俗规范着绝大多数的行为。在社团社会中,人们承担着非常专业化的任务,家庭的重要性相对降低,社会关系是非个人的。是法律而非习俗,规范着绝大多数的行为。15、
关于社会的最主要的两大理论视角是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功能主义建立在将社会与有机体进行类比的基础之上。一个复杂社会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保持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如果一个社会能够满足其成员的需要,并且使他们继续共享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社会秩序就能得以维持。有时,社会中的某一组成部分会发挥反攻能,它起着颠覆而非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同样,某一社会结构单位的显功能(被认识到的和预期的结果)也许会与它的潜功能(未意识到的和未预料到的后果)有所不同。16、
冲突论者眼中的社会处于对稀有资源的争夺状态之中。按照许多冲突者的看法,社会中的统治集团是靠强力来维持统治的。冲突理论的一个主要关注点就是对这些统治群体(或精英)的认同问题。冲突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然而他们并不总是像马克思那样强调经济斗争。第五章
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1、
社会互动,指人们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对别人采取行动,或对别人的行动作出回应,它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互动相反,人类互动是有意义的。2、
作为早期人类互动的研究者,乔治·H·米德的研究重点是行动——某个人在某种情境下的全部反应。按照米德的观点,人类反应与动物反应不同,我们在作出反应之前要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而且,人类拥有自我——一个我们与之“交流”的内在的“人”,就像我们与别人说话一样。米德把与我们自己“交流”的行动看作人类意识的最重要的特征。他强调人类互动是以为文化所定义的符号为中介的。我们在理解那些符号的基础上彼此互动。3、
符号互动论是指强调符号和意义在人类互动中之最重要性的一种社会学理论。H·布鲁默(米德的学生)总结了互动论的三个原则:(1)根据我们对于事物所赋予的意义,我们对之采取行动;(2)我们对于事物所赋予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3)在任何情境下,为了赋予情境某种意义并决定怎样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在特定社会情境下,这一阐释过程通常包括米德所说的角色借用,即假定承担别人的角色并试图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情感。4、
许多活动是常规性的,并涉及我们无意识中获得的且想当然的许多定义。我们的共享定义指导着人类活动,甚至当这些定义与客观现实不一致时也是如此。5、
拟剧论和本土方法论时理解社会互动的两种特殊的理论视角。艾文·戈夫曼关于人类互动的研究被称为拟剧论,这种理论把人们看成是戏剧中的演员,它宣称人们是在按照社会剧本的要求扮演各种角色,并且人们的表演要接受观众的评判,观众对于可能揭示演员真实性格的某些过失非常警惕。这种角色表演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即向别人表现我们自己,以便他们能够我们的愿望看待我们。人们的行为既包括“前台”行为,又包括“后台”行为。“前台”行为针对的是他们并不熟悉的一般观众,“后台”行为则是针对亲密朋友的。在有些情况下,人们组成剧班以表现某种印象。当印象或形象遭遇别人挑战时,通常会导致尴尬。本土方法论是分析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的一种社会学方法。按照本土方法论者的观点,所有日常社会互动都遵循着某些背景假定或“规则”,这些假定或“规则”形成了有序沟通的基础。违规试验已经表明了各种背景假定在人类互动中的重要性。在这种试验中,实验者假装并不明白谈话背后没有明说的一些假定。6、
非语言沟通,即通过符号而不是语言所进行的沟通,是人类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是体态语言和个人空间。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动态体语和静态体语。人际距离是个人空间的一个方面。按照爱德华·T·霍尔的观点,美国人之间的交往有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7、
社会互动有几种主要形式。交换关系是指某个人或群体采取某种方式,与别的人或群体交往,这种交往的目的在于获得酬赏或回报。互惠是交换关系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每次让渡都包含着获得相应回报的预期。作为社会学解释互动的一种理论视角,交换理论部分地基于行为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合作是指人们或群体为了满足共同利益或达到共同目标而一起行动,这些利益或目标单靠一方是难以实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合作可以是自发的·传统的·被指导的,也可以是契约的。冲突是合作的对立面,指的是针对有价值物或价值观的斗争;这里,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打败对手被认为是重要的。竞争是一种合作性冲突,它受一些规则约束,达到目标比打败任何对手更重要。竞争规则防止竞争演变为冲突。强制是指某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加给别人的一种倾向。尽管它最终依赖于使用暴力或体罚的威胁,但是,它通常所采取的是一些更为微妙的约制手段,如爱国主义·爱情·信仰或恐惧等。8、
社会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复杂的联系网。网络在帮助个人形成意见和作出决定·获得信息和建议以及找到同伴等方面是很重要的。这些网络或密或疏,或者卷入多重关系或者只是单向交往,并且表现出或强或弱的联系。小世界研究表明,那些大规模的·看上去毫无组织的人口中心,实际上充满着社会网络,人们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网络分析为社会学研究增加了一个重要维度,它侧重探讨个人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关注个人或群体的特性。第六章
社会化1、
社会化:是人们获得人格·学习社会和群体方式的社会互动过程,它从出生就开始了,并持续一个人的整整一生。人类相对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使得社会化成为可能,而我们在本能方面的缺陷使得延长社会学习的时间至关重要。2、
基因与社会影响共同形塑人类行为,但哪一因素相对更为重要,争议颇多。社会学家认为,像利他主义·攻击性及性别角色差异等社会行为,都有一种生物基础。3、
与他人早期接触是婴儿的基本生理需求,对婴儿的智力和情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有证据表明,人类情感的发展有一固定顺序。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互动,为儿童的人格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做准备。人格是构成特殊个体鲜明特征的思想·感觉与自我关照的特殊模式。自我即指一个人对他或她的个人认同或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自我是人格的一方面,社会学家对此有浓厚的兴趣。4、
查尔斯·库里的理论认为,人们对自己的意识(他们的意义,他们的自我),反映了他们所考虑到的别人对他们的思考。库里称此概念为“镜中我”。5、
按照乔治·赫波特·米德的观点,自我包括两个部分:自发的·冲动的·独一无二的“主我”,以及“客我”,即对社会要求的内化与个体对这些要求的意识。自我的发展依赖于参与角色借用的能力。角色借用指人们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位置的角色活动。米德社会化三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即模仿阶段,其行为是基于重要他人的要求的。重要他人,指对一个人自我发展影响最大的人,尤其指在儿童时期。在嬉戏阶段,儿童装扮角色,但并不理解所借用的角色意义。就是在这个阶段,“客我”才真正地开始发展。在后来群体游戏阶段,“客我”才基于一般他人中的非个人期望而形成。一般他人指儿童所想象的较大社会的整体形象。这样自我的发展就包括“客我”与“主我”之间的连续对话。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强调社会化过程德生理基础和情感维度,而不是社会化过程。他认为人格包括三个部分:(1)本我,一个无意识的生理冲动王国;(2)自我,在本我和内化了的社会要求之间的调节者;(3)超我指在社会学中学到的“应该如何”与“应当如何”的内化,它是人格审查者和社会监控者。要使一个人保持正常和健康,这三部分必须在人的发展的各阶段都是协调均衡的。7、
艾里克·艾里克逊,一个新弗洛伊德主义者,他把分析焦点从本能冲动转向了自我的理性世界。在他所划分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种认同危机产生。对每个认同危机的积极处理,就会产生稳定的认同。8、
让·皮亚杰研究了儿童的认知发展,即儿童认知和感知事物的能力的增长。这种发展有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及正式操作阶段。9、
在复杂社会之间,培育孩子的实践很不一样。极权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放纵型的父母对孩子更为开放和灵活。最有效的也许是权威型的父母,也即根据孩子的成熟程度来调整和扩大孩子应负的责任。10、
一种社会化主体是对社会化作出贡献的一个群体或机构。主要的社会化主体一直都是家庭。家庭以外的社会化主体如学校和日托中心,同辈群体以及大众传媒,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在传播文化技能与知识遗产·灌输以广大社会为取向的新的角色行为·教育个体以非个人的规则和权威来调整自己等方面,学校是重要的。儿童同时也受到了同辈群体的重要影响。同辈群体由拥有相同社会地位·年龄相仿的人构成。大众传播,尤其是电视,近来已成为社会化的主体。电视既可能强化·也可能抵触其他社会化主体所教导的观念与价值。儿童在花费大量的时间观看电视。有些研究表明,这可能助长了暴力行为的产生,并使他们以此刻板印象来思考人和社会设置。11、
在青春期,年轻人不断地摆脱家庭的影响并更多地接受同辈群体的影响。由于孩子与父母在感情上不断取得独立,同时又继续接受父母的经济支持,这种冲突就会使他们产生很强烈的·甚至是很烦恼的感觉。许多青春期的社会化是以预期社会化的形式出现的。预期社会化就是为扮演未来角色做准备的社会学习过程。12、
在成年期,初级社会化已经完成,但仍然有许多新的角色需要学习。以后生活中的角色变化可能会出现自我认同的问题。初级社会化指导早年为各种成人角色所做的基本准备。13、
成人在态度和行为方面最为困难的一些变化发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许多老人当他们退休·丧偶或者孩子离开家庭的时候,就遇到了自我认同的问题。14、
传统上,在美国对死亡的社会化很不充分。根据库布勒罗斯的研究,就身患绝症的病人而言,濒临死亡的体验通常包括五个反应阶段:拒绝和与世隔绝·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这些阶段并不一定是必须连续有序的,但可能当病人走向死亡并试图接受它的时候再现出来。因死亡的悲痛通常在死亡事件发生之前就开始了。(亲人)死后,活着的人的悲痛可能经历几个阶段,包括震惊·拒斥死亡事实·绝望与适应。15、
再社会化指生产与以前的价值和行动不同的新价值观与行为的社会化形式。它通常发生在全面控制机构中。全面控制机构是为了从根本上改造一个人的人格·价值观与自我认同,而将其一天24小时都完全置于管理人员之控制下的地方。16、
尽管我们的人格主要由社会来塑造,但社会化并未排除个人自由。所有的社会化形式都要求个体的合作,而成人可自由地拒绝社会化的某些方面,或者力图改变社会。第七章
群体和组织1、
社会群体可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小群体就是小到能够允许其成员以个体为基础进行相互的交往联系的群体。2、
社会学家明确区分了社会群体两个一般类型。初级群体是一个相对较小,有多重目的的群体,在那里互动是亲密无间的,并存在一种强烈的群体认同感。它是社会群体的最基本形式。初级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情感的·不容易置换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多重角色,具有多种利益。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而广泛的交流,全部人格都会参与到其中的互动。次级群体是为了达到特殊设计的群体,其成员主要以次级关系来相互联系。与次级关系相比,次级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缺乏感情深度的关系,它所包含的只是一个人人格的某些有限方面。次级关系常见于现代社会之中。3、
社会学家认为我们结成社会群体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有些群体的形成主要是满足工具性(任务)需要,它们有助于成员完成单个人所不易完成的工作。有些群体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满足表意性(情感性)需要。事实上,大多数社会群体可能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4、
所有群体都有社会结构。群体规模是决定其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两人群体,或者说是由两个成员所构成的群体,它可以发展出强烈的团结感,但是对群体成员有很高的要求。三人群体,有三个成员的群体,它常常不如两人群体稳定,因为它很有可能会产生二人对一人的一种结合,当群体越大,群体结构就会越复杂。5、
社会群体与聚集的人群(有时称为聚合体)的一个区别是前者具有一整套规定成员怎样行为的共享规范。6、
许多群体规范都以角色期望的形式表现出来。处于领导地位的角色尤其重要。工具型领导设法指导群体朝向群体目标。表意型领导是为了寻求群体团结或者维持群体和谐。有些研究认为民主型领导比权威型领导和个人魅力型领导更具有效率。领导虽然没有固定不变的特征,但是它有赖于群体价值观·群体需求和群体目标。7、
研究者发现群体决策有四个阶段:定向·评估·实际决策和恢复平衡。遵从指与习惯·规则或普遍意见一致的行动。遵从群体期待的压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模仿群体成员的态度和感觉。遵从的三种类型是信息遵从·规范遵从和服从。群体集体决策常常比由个人单个决策要冒更大的风险,这一现象叫做“风险转移”。“群体意见”是遵从的一个类型,达成一致的群体意见的需要压倒了其批判性思考的能力。8、
群体界定定义了内群体与外群体之间的关系,内群体是人们所属的群体,外群体是他们所不属于的群体。群体界线常常由符号和代码来强化。群体之间的冲突常常强化了群体界限。9、
参照群体是指对个人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形成特别重要的群体。参照群体为人们评判自己提供了一种模型,它可以是某人所设法追求的群体,而不仅仅是他或她已经所属的群体。10、
组织是人们构建出来的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组织除了具有明确规定的特定目标以外,一般说来组织还典型地具有劳动分工·权力的集中·成员关系经常变化的特征。11、
组织结构有两个方面: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结构是明确规定了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程序,正是它们指导着组织成员开展活动。组织中的制裁,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它保证了组织成员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正式结构居于支配地位的组织就是正式组织。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互相补充。非正式结构由成员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所组成。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作出回应,它有利于组织适应各种变化的环境,常常有助于组织获得更高的效率。12、
科层制是运作于明确的规章和程序之基础上的等级权威结构。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存在着科层制取代不太正式的组织的趋势,工业革命加速了这一趋势。科层制的经典性研究是马克思·韦伯进行的。他称理性化是现代世界的主要社会潮流——经由这一过程,陈旧的·传统的社会组织方法被大量明确·抽象·正式的规则和程序所逐渐替代。韦伯将科层制当作是理性化的最大威胁之一。他对科层制所做的著名研究集中表现在他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思想——它描述了科层制现象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科层制具有一下显著特征:它将全体员工分成较小的单位,称之为办公室或局;权威和责任的明显分离;人员聘用主要根据其技术和专业资格来确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工作方式进行了严格规定;科层晋级制度的确立。科层制可能极有效率,但是它也会僵化死板,因而这又窒息了主动性和创造性。13、
当组织发展起来并趋于成熟时,它就具备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目标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制度化了。虽然制度化可能会产生良好效应,但是它也会导致非弹性化,不能适应变迁中的环境。另一个制度化效应是目标置换,当组织成员更关注于组织本身的存续和他们在组织中的位置,而不去关系是否与组织的实际目标符合时,目标置换就会发生。14、
每个组织内部本身就蕴涵着组织变迁的种子。但是许多组织变迁源于组织环境,包括了来自于与之竞争的组织的压力·顾客的要求·技术革新的突破·新市场的开发·组织服务对象的利益·态度和价值观的变迁。15、
埃斯欧尼认为有三种基本类型的组织:强制型组织主要依赖于实际的或潜在的物质性力量来确保其成员的服从;功利型组织,它主要依赖于金钱刺激;规范型组织,也称志愿者协会,它允许员工自由的追寻某些共同利益。志愿者协会几乎没有正式控制机制,志愿者协会有利于在个人和大型科层组织之间构建桥梁。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工业部门中的发展趋势是远离严密的科层制结构,趋向于更具弹性的组织形式。16、
日本组织中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跟西方国家很不同。日本组织的主要特征是发展公司取向的通才管理者而不是专业取向的专家,同时,公司关系雇员的康乐幸福的共同责任,在日本公司中强调全员决策·缓慢而又稳步晋升以及组织的长远规划。17、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大型而复杂的组织已经成为每个现代城市——工业社会占支配性地位的特征。最近,人们开始对科层制做出了多种形式的消极反应,他们反对巨型政府·组织化的宗教和大型公司。尽管类似的抵制性态度不断增加,但是人们仍然称赞科层制所带来的社会效率。第八章
越轨·犯罪和社会控制1、
社会越轨是违反群体或社会的重要社会规范的行为。越轨概念不同于统计异常,而且,该定义依越轨行为的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不同。2、
越轨行为未必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反常的越轨者与不遵从者不同。前者接受社会规范的有效性但为个人目的去破坏它。后者相信打破的是坏的并且必须改变的规则。同样,当被破坏的规则并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成员的感觉和需要时,越轨可能得到社会的赞同。患精神病的·有障碍的或生理上有病的人,可能破坏乐规则而不必为他们的行动承担全部责任,因为他们不能够遵从。但是那些虽然能够遵从却未能遵从的人,通常必须为他们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反之亦然。越轨是一个文化的一般概念。一个越轨行为可能是由一个人单独所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所为,例如一个公司或者政府机构。3、
为使人们愿意遵从社会规范,每个社会必须限制他们的行为。这就是说要有社会控制机制。一个社会控制机制是内在控制。内化是指将群体或社会规范作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加以接受。社会控制的另一种类型由通过应用正式或非正式的制裁迫使人们遵从的外在压力组成。初级群体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实施非正式的社会制裁。特定的组织和机构是正式社会制裁。4、
越轨也有正功能,它有助于澄清和界定社会规范,增进群体团结,刺激所需的变化,并使人们更愿意遵从。5、
持续的或广泛传播的越轨能产生功能失调,它可能弱化了人们遵从的动机,使生活不可预测并充满危险。大量的越轨者能导致社会解组,即社会设置的崩溃。6、
关于越轨行为的解释有生物学的·心理学的和社会学的。虽然生物学因素已经被研究过,但没有一个因素可以确定为越轨的主要原因。研究越轨的心理学方法集中于个体的人格。有些人试图想找出与越轨相关的人格类型。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强调行为模式的社会习得的重要性。一个流行的心理学解释是挫折——攻击假设,认为越轨暴力是由挫折产生的一种攻击性为。7、
社会学解释强调文化和社会环境如何造成越轨。默顿的结构性紧张理论基于迪尔凯姆的失范概念。失范是指一致规范·价值相互冲突·脆弱或者阙如的社会状态。罗伯特·默顿的结构性紧张理论指出,越轨很可能是由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某些紧张引起的,即由于文化描述的目的和社会赞同的达到或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之间的紧张引起的。文化传递理论指出,如同遵从一样,越轨是习得的行为。越轨是以文化传递和通过社会化学来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机构本身是为矫正越轨而设计的,但实际上在教授越轨行为。萨瑟兰的差异性联合理论坚持认为,尽管一个人的社会化是通过不同的群体来完成的,但是他们只接受那些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和群体的规范。社会控制理论的解释是,越轨是对越轨者的冲动和诱惑未能加以充分的内在控制或外在控制的后果。8、
冲突论者对默顿的功能主义的假设——社会的所有成员共享一套单一的价值观——提出了挑战。两种基本的冲突理论学派分别是,重视对抗的亚文化的文化冲突学说;强调社会阶级结构的马克思主义冲突理论。这两个学派都同意,社会中最强大的群体能把弱势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定义为越轨,而且,多数越轨源于冲突和不平等。两派理论家也都相信,法律不是为保护社会的全体成员而制定的,而且也无须反映全社会的道德观。9、
标签理论集中讨论变成越轨者的过程。在偶犯一两次越轨行为的人和开始越轨生涯的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越轨生涯指的是接受越轨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和生活方式。一个职业越轨者的形成典型地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某人犯规一次并被其他重要的人看到。第二,这个人被标签为越轨者。有时这一称号成为其主要身份。一个污名——社会耻辱的标志——也可能暂时贴在越轨者身上。第三,这种人加入和认同,由其他越轨者组成的群体,以获得感情的和社会的支持。典型的是,这些群体基于同大社会打交道的共同经验而拥有一整套非常发达的亚文化。第九章
社会分层1、
所有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分层体系。所谓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得社会需求物品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研究表明社会分层有三个主要的方面:财富·权力和声望。2、
财富是由个人或群体的全部经济财产所构成,不仅包括货币还包括物品·土地·自然资源以及生产性劳动服务。收入是使用人力或物质资源所得到的经济收益。在我们的社会里收入和财富的分配都非常不平等,后者比前者更为严重。像宗教·种族·教育·职业·性别之类的因素都影响着财富和收入的分配。3、
权力是指称个人或者群体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合作。社会学家在美国权力性质方面没有一致的意见。米尔斯认为权力集中在少数人(即“权力精英”)手中,其他人认为权力为许多人和许多群体所分割。权力和财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财富有时能够买到权力,而权力往往可以用来获得财富。4、
声望,是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获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是社会分层比较主观的方面。声望源于像名誉·尊重·荣誉与敬意之类的形式。尽管金钱可以买到声望,权力可以控制它,但是一个人的声望通常来自对一个高级职位的占据。5、
社会经济地位是一种对社会地位的测量方法,它考虑到个人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等内容。正确识别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靠的是两个东西:一是公认的·用于划分地位等级的等级序列,另一个是人们普遍理解的评价个人地位的符号,以便我们据此来评估个体的地位水平。6、
尽管肤色·宗教·婚姻地位·年龄与性别以及其他许多因素对人们的社会地位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最重要因素是职业。职业的声望等级相对稳定。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的地位较高,在其他地位等级序列中他也会处于较高地位,表现出地位一致。一个人在一个方面地位较高而在另一个方面地位较低,这就出现了地位不一致。7、
历史上有四种主要的分层类型:奴隶制·种姓·等级和阶级制度。奴隶制是一种极端不平等的分层体系,在这种制度里社会中的一群人属于另一群人所有,他们没有自由,可能不被当人看待。种姓制度是一种复杂而严格的分层制度,在这种制度里人们的社会地位是由出生决定的,一般不能改变。等级制度是与封建主义农业社会类型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分层制度中贵族因拥有土地而拥有权力,农民以依附身份被束缚在土地上。8、
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分层制度是阶级制度。这是一种主要以经济地位为基础的相对开放的分层形式。根据马克思的理论,阶级是按照对生产资料或财富的占有方式来划分的,资本主义两大主要社会阶级是工人(无产阶级)和资本家(资产阶级)。马克思认为这两大阶级总是处于不断阶级冲突或阶级斗争的状态中。与马克思不同,韦伯认为阶级制度除了经济以外还有两个其他的分层维度:权力与声望。9、
阶级分化是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的·感知上的以及真实的差别。社会学家用来划分阶级的方法有三种:客观法·声望法和主观法。社会阶级成员对他们共同处境和共同利益的共同意识,叫阶级意识,这种意识在美国相对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一部分原因是虚假意识,即一个人对现实的主观理解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状况。10、
社会流动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从一个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一个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这种流动既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地位直接通过个人的努力就有可能获得。在一个封闭的社会,地位是与生俱来的,或到一定年龄就有的,几乎不可能改变。尽管没有社会是完全开放或者完全封闭的,但是工业社会一般较为开放,而农业社会一般较为封闭。11、
社会学家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流动:一是代际流动,即用子女或孙子女获得的社会地位与其(祖)父母的社会地位进行比较;二是代内流动,即指一个人一生中社会地位的变化。工业发展与教育普及促进了全国性的向上社会流动。由于社会或经济制度变迁(而不是个人成就)所导致向上流动,叫结构性流动。向上流动一般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向下流动的人往往是出身在大家庭的人,未受过教育的人,很早就结婚的人,要养活众多家庭人口的人。12、
关于职业在声望·财富和权力方面巨大差异的原因有几种理论。功能主义认为职业地位的差异对于社会的有效运转是必要的。没有这样的差异,人们就不会需要未社会从事需要接受长期正规教育的重要工作。冲突理论认为,上层人士对于下层人士的剥削产生了不平等,缺少平等对于社会来说既不是必要的也不是有益的。格尔哈特·伦斯基试图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他认为在现代社会,形成分层制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权力,而不是经济。同时认为有些不平等实际上可能有助于社会功能的发挥。第十章
社会阶级与贫困问题1、
社会阶级地位对人们的生活机会有着深刻影响。所谓生活机会是指一生中获得一些重要目标的可能性。与社会上其他人相比,地位较低的人可能寿命短健康差,享受不到平等的法律,接受教育的机会少,社会参与的机会有限。2、
贫困是指在物质资源方面处于匮乏或遭受剥夺的一种状况,其典型特征是不能满足基本生活之所需。按照相对贫困的定义,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如果一个人物质上比正常水平少得多,那么他就是穷人。与此相对,绝对贫困的定义确定一个收入线,低于这条线,个人或家庭就不能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3、
“责怪受害者”是一个通常用来描述认为穷人的穷困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这样一种倾向的词语。社会科学家提出了几种解释持续贫困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存在一种贫困文化,即一套穷人共有的规范和价值观。根据这种观点,穷人由于接受了包括无能的意识和不愿规划未来在内的一套价值观,从而适应了贫困。这些价值观抑制了他们利用已有机会的能力。许多社会科学家不同意贫困文化的观点,他们转向贫困的结构性解释,这种解释是认为贫困是社会中持续的不平等造成的,例如权力·财富和其他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实际上迫使一些人处于贫困状态。4、
广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为了促使个人的功能发挥和使之获得最低的社会生活水平而提供的一系列项目·好处和服务。第十一章1、
少数民族群体是指在一个社会中,那些可以通过某些生理的·社会的或文化的特征识别出来的·被这个社会当作偏见和歧视对象的人所组成的任何群体。民族群体被定义为任何与其他群体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区别,并且有自己的亚文化,有共同意识的群体。种族是指共同具有某种遗传意义上的身体特征的一群人。因为不可能研究纯粹的种族类型,又因为区别后天学习的行为与先天遗传的行为以及不带偏见地测量智力与感情特征有困难,所以很难对智力和情感构成方面的种族变化作出评价。然而,有一点似乎也很清楚,即民族或种族群体内部个体间的差异大大超过了群体间的差异。2、
尽管每一个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经验,但是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受过偏见和歧视。偏见指采取先入为主的方式判断某些人·事情或者状况,当事实证明作出的判断是错误的时候,它仍然坚持不变,这时偏见就成为一个问题。刻板印象是指关于某类人群的一种简单化的或未经证实的概括。偏见是通过社会化学习形成的,在专制型人格的人身上可能更常见。3、
歧视是指针对某些群体或类别之成员的不公平或不平等的待遇。偏见和歧视未必一起出现,但是二者往往相互加强。偏见和非正式歧视通过法律并不能轻易地得到改变。4、
一个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得到的待遇取决于社会的价值系统与社会组织类型,取决于少数民族群体的性质以及其他的反应。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接受和排斥。5、
接受的一种形式是同化,即指主流社会对新成员的吸纳。同化既可能是文化上的,也可能是结构上的。为了同化,少数民族群体可能改变其社会结构以与主流模式相一致,或者主导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可能混合以产生一种独特的新文化(熔炉模式)。当少数民族群体在文化上与体格上与主导群体相近时,同化就更有可能容易而快速地发生。6、
另一种接受模式是混合,即某一民族或种族群体与主流人口在生物意义上的结合。还有另外一种模式是文化多元论,这是指这样一种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中少数民族群体完全参与主流社会,但是仍然保持许多他们自己的社会和文化差异。7、
当歧视和偏见高度组织化与集中时——经常是作为主导群体的一种有意政策——结果就会产生这样一些排斥模式:(1)消灭,指主导群体导致大量少数成员死亡的过程;这种类型有时采取种族灭绝的形式,即指对某一民族或种族群体在整体上蓄意加以摧毁;(2)驱逐,即强制人们离开某一区域或某一社会;(3)政治区划,即指某个国家为了使行政区域边界与某些民族或种族区域更加一致的政治重组过程;(4)隔离,即指基于使用者的民族或种族特征而将居住地·社会服务或其他设施隔离开来。隔离使少数民族成员服务于某些目的,例如当作劳动力,但是不承认他们有充分的权利获得许多社会机会。8、
少数民族群体成员对他们从属地位的一种反应方式是被动接受或者屈从于统治。这样的接受可能成为一种自证预言,即指某种信仰或者预测由于本身所导致的行为而变成真实。少数民族群体成员的另一种反应是攻击行为——对主导群体的仇恨或者用身体攻击或者用语言表达出来。9、
自我隔离指少数民族群体自愿与主流社会相分离的过程。最极端的形式是分离主义,即通过这种形式少数民族群体渴望建立他们自己的完全独立的社会。少数民族也可能通过完全自愿同化作出反应,这是个人试图把其文化特征混合进主流社会的过程。第十二章
社会中的年龄和健康问题
略第十三章
性别1、
攻击型行为在男孩中较为常见,而感觉型行为在女孩子中更普遍。2、
在前工业化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女性从属于男性,性别角色经常强调男女之间的相似性。工业革命以后,强调的是男女之间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3、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性别角色期望就开始传递并通过社会化过程得到加强。其中有两种机制起了很大的作用:区别对待和角色认同。4、
性别是社会不平等的一个主要源泉;男人和女人获得社会报酬的机会是不平等的。性别分层反映了男性统治——权力和声望更多地赋予了男性而不是女性——的社会现实。男性统治根植于每一种文化中,并体现在语言和大众媒体上。5、
社会学家通过功能论和冲突论两种视角来研究性别问题,试图解释性别不平等和男性统治的社会现实。早期人类社会按照性别进行分工,男人承担需要体力的工作,女人复杂照顾孩子等活动。这种分工后来变成一种制度化安排。功能论者研究家庭这种工具型和表意型领导的分工在社会制度中应用。工具型领导是目标导向型的,而表意型的领导维持着社会的道德规范。这两种类型在一个运行良好的群体中都是必需的。根据功能论的观点,在家庭里,妇女通常承担表意型的角色,男人承担工具型的角色。传统的功能主义者认为,这种性别角色结构对于核心家庭的顺利运转是重要的。6、
冲突论强调经济和技术力量给性别角色带来的明显变化,它也强调我们社会里的性别歧视和男性统治。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者把性别不平等看成是更广泛的社会不平等系统的延伸,认为只有推翻经济资源的私人所有制,才能改变这一状况。7、
性别歧视是一种赞同性别不平等,使男性统治合法化的意识形态。它的依据是(无论这一依据与事实有多大的出入):男人与女人本质的不同决定了他们是不平等的。第十四章
家庭1、
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一直是历史上的普遍的社会设置。在小的传统社会里,家庭大多自给自足,并为多数成员提供物质的和情感的需要。在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家庭的功能要少一些,但是在四个领域里仍很重要:社会化·情感和陪护·性规范和经济合作。2、
家庭在许多方面都很合适承担社会化的任务,它是一个亲密的小群体,父母通常都很积极,有动力。可是,家庭并不总能很有效果·有效率地完成这一功能。于是人们尝试了许多替代家庭的儿童社会化方式,但没有一项成功。在现代社会,对于孩子和成人来说,家庭是感情和陪护的主要源泉。性规范用于确保能有人对子女抚养负责,以及保证种的繁衍。家庭还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单位。在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社会,家庭通常是生产主要单元。在现代社会,家庭的主要经济行为是消费。3、
冲突论者认为家庭是性别不平等的主要场所,因而是社会中许多别的不平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如果资本主义制度不推翻,性别不平等就不可能减弱。4、
世界上家庭结构中有许多变化形式。在描述家庭结构时,社会学家注意到亲属群体和家庭的区别。亲属,是指一些有着共同的祖先或血缘·或是有姻亲关系或养育关系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网络。虽然亲属并不总是生活在一起,以群体的形式发挥功能,但是,他们承认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责任和义务。家庭是亲属关系中(或类亲属关系中)相对较小的户内群体,是一个相互合作而发挥作用的单位。在我们一生中,大部分人都属于两种不同的家庭:出生·并进行大部分社会化的家庭叫做出身家庭,因结婚生子而建立的家庭叫做生育家庭。不同的社会对两种家庭的重视程度不同。5、
核心家庭,即一个两代人的家庭,包括夫妇俩和子女,通常和别的亲属分开住,扩展家庭是一个包括了三代或更多代的成员的家庭群体。家庭结构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全世界的家庭结构正在逐渐朝核心家庭的方向转变。这种趋势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相关联。6、
纵观西方历史,家庭权威一直由男性执掌。父权家庭是大部分权威由最年长的男性拥有的一种家庭结构。而母权家庭则是大部分权威掌握在最年长女性手中的一种家庭结构;这种模式并不是任何社会都具有的特征。在现代社会,出现了朝平权家庭发展的趋势,即丈夫和妻子在权力和特权上基本平等。第十五章
教育1、
学习是一生中的社会和个人经历,它将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教育是社会中指导许多这样的学习经历的正式设置。2、
教育设置有几个主要的社会功能。最普遍的功能就是社会化,即传递技术·知识·价值观和规范。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社会控制,即学校帮助规范人们行为的方式。教育设置还试图保证为需要人员的岗位提供足够的经过训练的人。教育还有同化的作用。教育的广泛性也能提供社会流动的渠道。教育组织是现代社会革新的主要来源。3、
冲突论者认为教育主要是统治者永久保持自己特权的工具。按照这种观点,贫穷的学生不大可能受到鼓励去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而且往往支付不起继续上大学的钱。教育保持不平等的两个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分班,依据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班级,但事实上经常是根据阶级和种族分班。另一个手段是文凭主义,指某一职位要求申请者必须拥有高学历。文凭主义是确保最有能力的人受雇于重要岗位的一种办法。因此,较低阶层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往往无法竞争获得高薪水·高声望的工作。这样,贫穷和不平等的循环通过教育体系得到了强化。4、
教育普及导致保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信仰之间的冲突。第十六章
宗教1、
宗教是一种信仰和实践的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某群人对其感受到的神圣之物·通常还包括超自然的东西,进行阐释并作出反应。所有社会中都有宗教存在,只是表现方式和制度化形式上存在差异。有神论是对一神或多神的信仰。在世界的主要的宗教中,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是一神教的例子,即这些宗教只信仰一个神。而印度教,则信仰多个神,是多神教的例子。当今世界中的其他一些主要宗教并不是以神为中心,而是以超验唯心主义的抽象原则为中心,从而致力于获得道德和精神上的德行。一些传统社会施行的是图腾崇拜。前工业社会中的其他宗教形式还包括简单的超自然崇拜和泛灵论。作为一种宗教类型,前者是指该宗教没有确切特殊的神或精灵,但是相信有影响人们生活的超自然力的存在;后者则认为有活生生的精灵在操纵着这个世界。2、
宗教与人类境况中的一些基本方面相联系。它能够给人类提供支持和慰藉;为人类的存在赋予意义和目的;提供给人类一种认同感;使人类超越日常的现实生活,并且使人类在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能够顺利过渡。围绕这些重要的人生转折阶段而发展出来的一系列仪式就被称为通过仪式。3、
宗教设置既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力量,又是实现社会变迁的手段。宗教从一下几个方面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它通过神圣仪式将人类共同体团结在一起。它把一个社会的基本规范和价值变得更加重要,并辅之以超自然惩罚的威胁,从而有助于控制社会越轨。宗教还能使政府的权威合法化,使人们妥协于艰苦的生活和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宗教可能阻挠必要的社会变革,或者使政治冲突更加难以解决。4、
宗教的稳定效应在家庭这种设置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宗教最初是作为一种家庭活动出现的,在一些社会中,家庭仍然和宗教信仰与实践紧密相连。宗教信仰影响着家庭生活的许多方面,包括道德态度·婚姻稳定性以及社会化。5、
社会学家较多关注宗教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的作用。但它同样可以作为一种引发纷争的力量。例如,新教将社会中的不同要素团结起来,并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推动了16世纪欧洲的变迁。6、
所有的宗教形式都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神圣是由与日常生活相分离的,能够唤起由衷的敬意和敬畏的事物。作为神圣的对立面,世俗是由日常生活中看成是普通物质(自然)世界组成部分的一切要素所构成的。宗教的第二个要素是仪式,是与对神圣事物的体验密切相关·已确定的行为模式。仪式将信徒们结合为一个群体。宗教的第三个要素是宗教信仰体系。信仰有助于解释神圣事物和仪式的意义和目的。最后,为了保证宗教经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建立起由信徒组成的社会组织也是十分必要的。7、
社会学家区别宗教组织的四种主要类型。国教是一种宣称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是其成员的宗教组织。教会是一种由宗教信徒组成的相对稳定·制度化·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教义或教条的宗教组织。在宗教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教会也被称为宗派。宗教组织的另一种类型是教派,这是一种在正规组织化程度上比教会较低的宗教组织。第四种类型是膜拜团体,这种团体拒绝现有宗教中的一个方面,致力于帮助其信徒能够获得所渴望的精神体验。膜拜团体不是为了改革已经存在的宗教,而是提供崇拜的新方式,或提供新的启示。教派和膜拜团体常常源自于人们的剥夺感。8、
宗教和国家的分离以及宗教宽容性的传统促进了宗教的多元化。9、
社会学家分析了社会阶级对宗教参与的影响。在新教徒中,下层阶级和上层阶级的宗教参与率比其他阶级要低。关于宗教虔诚,或者说个人宗教体验,已经有了许多细致的研究,至今仍是争论的焦点。10、
宗教起初是作为其他社会设置的内在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开始是家庭,而后是部落或村庄。它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有其独立组织和角色的社会设置。专业化的专职神职人员体系得以发展,随后便是神圣活动与世俗活动的分离。至此,是否参与宗教活动就变成了一种自愿性的活动。11、
宗教作为一个宗教组织,在当今世界中已经在衰退,宗教规范和价值观也失去了存在的根基。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都在日益从宗教的联系和影响中摆脱出来,这个趋势被称之为世俗化。第十七章
权力·政治和政府1、
政治活动是指人们和群体取得权力以及对他人运用权力的过程。它也是人们作出并实施那些影响整个社会的决定的方法。权力是指人们或群体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不管他人是否愿意服从,这种权力都可以通过提供报酬和惩罚,或操纵信息等方式而得到实施。合法权力的使用一般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而非法权力是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权力。权威是一种制度性的合法权力。韦伯将权威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传统型权威是得到社会风俗及已接受习俗认可的;魅力型权威来自领袖和他(或她)的追随者之间的特殊关系;法理型权威是以理性地建立的规则为基础的。2、
国家是在社会中拥有最高权力并对武力的合法使用享有垄断权的机构。在现代的民族国家之前还存在过其他的不太复杂的政治组织,如城市国家。3、
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可以用来分析社会形态中的国家权力及政治权力分配问题。多元主义观点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的,这些利益群体都试图影响政府,使其按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行动。国家的作用就是调解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并达成共识,从而按照共识来行动。精英主义观点认为,政府是由社会主要机构的领导人统治的。经典的冲突论社会学家包括罗伯特·米歇尔在内,确定了组织中(包括官僚国家)产生寡头统治或杰出的少数人统治所需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大部分组织成员的冷漠和缺乏主动参与性。阶级冲突论观点把政府权力看作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加强自身地位的工具。4、
现代政府形式主要有三种:民主主义·极权主义和独裁主义。民主政府是指:政府的权力源于被统治者的正式认可,而且公民有权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决策过程。在西方绝大多数社会中形成的民主类型包括美国在内都是自由民主国家。自由民主国家是指政治上而非经济上的民主。重要的是商业决定都是商业领导人作出的,而与普通民众的意愿无关。极权主义是指由某个政党所统治的政府形式,政府对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和控制。独裁主义是指一个人集所有权力于一身进行统治的政府形式。统治者要么可能是君主,要么是一个独裁者。5、
美国人是现代人中最具个人主义特征的。这种强烈的个人主义已使美国成为发达国家中政治最保守的国家之一。个人主义有可能使人们更多关注私人的利益追求,而不顾公共事务。最近有关美国的分析认为,公民的那种不介入与自己直接利益无关事情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普遍。6、
一般来说,政治参与可以分为三类。斗争活动,包括对某项运动投入时间甚至担任公共职务,这都要求最大程度的公众参与。过渡性活动,包括与公共官员接触甚至参加政治会议或集会,要求较小程度的参与。旁观者活动,如投票选举或从事政治讨论,要求最小程度的参与。政治参与受到如性别·年龄·种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一个人在等级体制中上升得越高,他的政治参与水平也会越高。在社会经济地位所有因素中的教育因素对政治事件的兴趣和参与度的影响最深。7、
政治群体中的弃权派,弃权者主要集中于国家中最穷的人及最不利的群体。不同的学派把选举人数的下降趋势归因于复杂的投票程序·人口因素·态度变迁·政党的削弱等。8、
政党通常是由具有类似态度和利益的人形成的一个组织,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并控制政府。9、
正当政党的组织力量受到削弱时,他们曾经为追求政治权力而依赖的资源(包括党派工人和动员选举支持的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被昂贵的·新型的政治技术所取代,这些新技术包括:民意测验·广播媒介·电话银行·直接邮寄和专业化的公共关系。10、
当成本和效率问题突出时,公众就支持保守政治,而当保守政治产生普遍的不公正·不平等时又去支持自由政治。11、
利益群体是指代表其成员利益的·并试图影响政府政策和法律的组织及社会运动。他们通常以院外活动的方式进行。院外活动一般包括:与立法委员及其工作人员的直接沟通·动员一般人民的支持·捐钱给政治行动委员会,政治委员会收集这些捐款后再把这笔钱捐给政治候选人。有些学者认为,对民主进程来说,利益群体的存在是最基本的;其他一些学者则认为,利益群体的存在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12、
为回答“谁统治美国”及“被选举和被任命的官员该对谁复杂”这两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四种不同的观点。根据多元主义者的观点,政治是国家监督下处于竞争状态中的各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当需要时,国家就以中立调停者·裁判员或调节员的身份介入政治竞争,为制定对有组织的公民群体的要求负责的政策而努力。精英主义者的观点认为,相对较小的权力精英集团是国家和政府行为的主要决定者。阶级冲突论观点则认为,国家和政府的行动是以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需要及利益为依据的。而主张中央集权下实行经济统制者的观点认为,美国是一个有权威的·资源丰富的强大组织,它有着自己的特殊利益,即使在违背其他的群体·精英或其他阶级利益时,它也有采取行动的能力。13、
在所有现代自由民主社会里,包括美国在内,国家的规模·范围·权力和权威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大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双基考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4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合同
- 2025年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工程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合作场地推广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年度艺术品运输保险及保全服务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大米加工企业节能降耗改造工程合同3篇
- 2024牌照租赁附带车辆年检及环保检测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XX电子商务与XX人力资源公司客服团队派遣及运营支持协议2篇
- 农业合作社章程范本
- 痛风性关节炎 课件
- 2休闲食品市场营销策划案1
- 全国高校第三轮学科评估按大学汇总
- 酒店砌体专项施工方案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GF—2017—0201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单元分析
- 进水口快速闸门液压启闭机安装施工方案
- 法道(FADAL)机床设备维修知识讲座
- 职校生个人简历自荐信范文模板
- 双电源STS静态换转开关输入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