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3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3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3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3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3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语气助词无实义,只是加重语气。安逸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语气助词连用,增强语气。靠近,接近谨慎对于勤勉【翻译】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孔子一个基本的主张。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如果,表示假设仁,仁德如何,对……怎么办?礼,礼仪制度乐,音乐

yì,古时乐舞的行列。八人一行为一佾。

【翻译】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解读】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解读】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懂得,明白仁义之道值得介词,引出谓语涉及的对象知晓,明白大义小利懂得,明白贤:贤人,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齐:看齐焉:兼词,于之,向他内:名词作状语,在心里省:反省,检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翻译】孔子说:“早晨明白了仁义之道,即使当晚死去,也是值得的。”【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翻译】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解读】

这一段话在后世常常被追求仁道的人所引用。仁义之道,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闻道”很重要。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宇宙中的真理,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否则纵然高寿八百年,不得闻道,亦枉然为人。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解读】

本章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解读】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论语·学而》篇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的修养方法,就是为了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质朴、朴实华美、文采粗野、鄙俗超过虚饰、浮夸文质兼备这样才能【翻译】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了质朴又会流于浮夸,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解读】

这是孔子的传世名言。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

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成为中国人“君子”形象最为鲜明的写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有抱负的人广、大,指志向远大强而能忍把……当做重大停止【翻译】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不是遥远吗?”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解读】

本章中曾子所言,是在我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名言。后世无数的仁人君子,无不以此言激励自己,投身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追求中。曾子的这番话,表达了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堆土成山盛土的筐子坚持下去倾倒语气词,表判断迷惑同“智”,明智填平洼地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翻译】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继续坚持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解读】贵在坚持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不管是学习也好,修养也罢,抑或是追求成功,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还要懂得坚持。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积土成山,最终达于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翻译】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解读】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三个重要的范畴,也是仁之精神境界的不同体现,是君子的基本品质。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约束依靠使……归复一旦称赞,称许实行仁德条目,细则聪敏实践,从事代词,这,这些

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翻译】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翻译】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细则。”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解读】

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仁”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核心。要在生活中行“仁”,按孔子的说法,就要克己复礼,加强自我约束。也就是说,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约束自我的行为。“仁”是用来实践的,不是把“仁”挂到嘴边就可以做到“仁”了。

孔子告诉颜回的只是一个入门的方法,但并不是说靠着孔子的四句箴言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了。我们应该从一些小事入手逐步去约束自我,同时注重使内心修为逐步达到庄严、诚敬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到达孔子所说“仁”境界。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言:字而:表顺承行:做,实践其:副词,大概于:介词,表对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翻译】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应有仁德之心,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莫过于“忠”“恕”二字。“忠”则能得到朋友的信任,“恕”则能处理好与朋友的矛盾、过失。如何贯彻“忠”“恕”二字,行事之前还需要常常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侍奉近讽刺时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激发情志【翻译】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时政。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