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育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育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育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育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育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1.搜集文献材料和图片,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结合江南的开发和两宋之际的战乱环境,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3.结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科举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当时社会的变化。1.农业(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____________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

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稻麦复种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和棉花。2.手工业(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青花瓷丝绸东京造纸业1.商业发展(1)特点:面向________的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草市榷场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最早出现,但并非唯一货币。大众2.城市繁荣(1)北宋东京和南宋_____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________,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3)元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出现娱乐场所“瓦子”临安杭州大都1.表现(1)______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__________的格局也已定型。(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______。南宋时最后完成。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南北分卷制度。自南宋起,_______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唐朝南多北少江南江浙1.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2)宋朝

使大批出身于平民的______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3)人们的婚姻择偶也发生了变化: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社会的变化2.发展

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______,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重文轻武”的国策促进了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以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租佃关系士人契约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 (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_______了对社会的控制,__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放松土地买卖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61“史料阅读”:我们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宋代采煤业、冶铁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P63“思考点”: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提示:解决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有明显优势的问题,以维持取士人数的均衡。1.阅读“《夫妻对坐宴饮图》”(见教材P60)信息解读:此画真实地反映了宋代服饰和家具的特点,也表现了当时富裕阶层人们生活享乐的情景。发掘教材·读一读2.阅读“宋朝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见教材P61)信息解读:“五大名窑”集中体现了宋代的制瓷水平,从而也令宋瓷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大高峰。3.阅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见教材P62)信息解读:绘画生动记录了北宋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探究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发展

史论要点角度内容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1)两宋时期,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农产品商品化发展。(2)传统的手工业如瓷器、丝绸各有创新,适应外贸需要的造船业发展很快。(3)城市逐步增多,商业性和工业性逐步加强。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政治中心的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带来大量的劳动力、技术、生产经验。(2)南方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北方多战乱。(3)宋朝海外贸易发达,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4)统治者实行了较为开明的经济政策,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对点训练1.北宋末年的《鸡肋编》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园”。这反映宋代(

) A.跨区域贸易得到长足发展 B.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 C.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D.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

解析材料中的颍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及临安东门外“弥望皆菜园”,主要是满足城市蔬菜的需要,反映出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故D项正确;蔬菜主要是满足当地的需要,不体现跨区域贸易及农业生产区域化,A、B两项错误;C项与本题主旨无关,均排除。

答案D2.唐都长安布局对称、规整宏大、道路宽敞;宋都开封人口众多,但不按唐制,布局灵活,城内拥挤街道较窄、路网密布。引发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宋初加强集权 B.地理位置差异 C.城市商业发展 D.宋朝积贫积弱

解析宋代城市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A、B、D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探究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史论要点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4)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2.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迁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对点训练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最终完成于(

) A.唐朝 B.两宋 C.元朝 D.明朝

答案B2.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南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主要得益于(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两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民族政权并立,排除含④的选项。故答案为A。

答案A探究三(核心素养)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素养解读1.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宋元时期的土地政策史料(宋代)土地买卖和转移加快,中小地主增加,……由于租佃制的经济关系广泛发展起来,典卖制也很盛行。——宋朝的租佃制和典卖制解读:史料反映了宋代土地买卖的加快、租佃关系的发展、典卖制盛行。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角度内容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宋代由于科举制的发展,世家大族已经无法再像唐代以前一样垄断仕途,而布衣入仕的途径则宽广了很多,他们只要能在科举考试中表现才能,就有机会进入仕途,甚至擢升高官,宋代统治阶层的流动性,要比唐代高了很多。租佃关系发展的影响(1)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2)从依附关系逐渐解脱出来的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点训练1.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旧族中选择儿媳。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蔡襄语)。这反映出宋代(

) A.四民平等关系的确立

B.门阀贵族势力的没落 C.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理学的社会影响减弱

解析注意材料中唐宋选择儿媳标准的变化。其原因是宋代门阀贵族势力的没落。A、C、D三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B2.宋太宗995年六月下诏指出:近年以来,民多转徙,应诸道州府军监管内旷土,并许民请佃,便为永业,仍免三年租调,三年外输税十之三。十二月的诏令强调“如将来增添荒土,所纳课税,并依原额,更不增加”。材料信息说明宋朝(

) A.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经济发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解析材料并未提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宋朝给予流民土地的政策和流民现象来自于“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宋朝经济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宋太宗时期战争并不频繁,故D项错误。

答案B【典例1】宋神宗时的都城开封,

据此可知,当时(

) A.工商业者

B.经济政策

C.对外贸易呈现

D.

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牛羊、酒、茶、瓷器等,还有来自日本、阿拉伯等国的货物。说明商店较多,商品种类丰富,来源地多样社会地位提高相对宽松社会地位始终低下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水陆并进传统经济结构裂变材料未体现鸦片战争后明立意以宋代开封的经济现象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宋代的经济政策。抓关键材料“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说明宋代商业繁荣,同时也说明传统的抑商政策较为松弛。排干扰题干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非对外贸易,更不是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B【典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世科举之柄,

谓之“通

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

亦或——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5《韩文公荐士》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体现唐代科举制的弊端多公而审。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力求公正和审慎体现唐代科举制的弊端材料二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欧阳修《文忠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说明宋代科举选拔人才的范围更加广泛。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宋代科举更加公平、公正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科举制的主要区别。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审读关键审读通则引导词“根据材料”说明答案完全来自材料。提示词概括——简明扼要。限制词时空限定——唐宋;内容限定——科举制。核心词主要区别第二步读材料·提信息根据材料信息“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等,从人才选拔范围、选拔程序等角度归纳。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宋代科举选拔人才的范围更加广泛;更加公平、公正,考试程序更加严格,增加了“糊名”、“誊录”等。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二三四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宋朝的农业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②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③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2)辽夏金元的农业: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一二三四知识拓展棉花种植范围的推广我国云南大理一带的少数民族和海南岛的黎族,很早就会种棉织布。北宋时,棉花已在两广、福建南部和四川等地普遍种植。南宋时,已扩展至江南广大地区。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业逐渐普遍起来。南宋时棉纺织业有了新的发展。一二三四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②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③宋元时期的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①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一二三四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宋朝商业的繁荣(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易错提醒宋辽榷场贸易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澶渊之盟后,双方达成协议,恢复了和平关系。北宋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进行贸易。辽宋贸易主要通过榷场完成。一二三四2.货币量的增加(1)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3.海外贸易的繁荣(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3)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4.城市的兴盛(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恢复临安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一二三四三、经济重心南移1.南移的进程(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5)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一二三四2.南方文化的进步(1)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归纳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一二三四四、社会的变化1.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1)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2)宋朝门第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科举制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2.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贱民阶层。(2)宋朝贱民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多来自雇佣。(3)宋朝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一二三四3.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1)宋朝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易错提醒宋代“不抑兼并”政策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小农经济的正常存在以确保国家的赋税收入,一般会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但北宋统治者则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所谓“不抑兼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授田制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这一土地政策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二三四4.金元时期的社会变化金元时期,女真、蒙古族因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社会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两宋农业与商业的发展

史料实证史料一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史料二(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读史技巧史料一介绍的主要是两宋时期南北方的物种交流。史料二介绍的是北宋东京的商业活动。要注意抓住关键词“余皆居民或茶坊”“五更点灯”“鬼市子”“夜游”,从中得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1)南北物种交融;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复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历史解释1.两宋商业空前发展(1)两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2)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宋朝开始允许商人参加科举考试,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转变。(3)货币形式与种类丰富发展。北宋在四川地区民间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钱币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质量上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4)两宋时期在边境设立榷场发展与少数民族的贸易。(5)对外贸易相当发达,两宋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两宋城市商业的发展特征(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2)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题1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1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瓷器国内市场狭小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海外商运业的发展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题目立意本题以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为依托,从贸易发展的表现上考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分析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