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四校(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湖北省襄阳市四校(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答题时请将第一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00分。★祝考试顺利★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克盉和克罍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盉与克罍也由此得名。对克盉、克罍两件历史文物认识不准确的是A.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B.说明受封贵族须在都城辅助天子C.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水平D.能够印证古代史籍的相关记载2.“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下列突出商业诚信的是A.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B.战国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C.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粮食税D.春秋范蠡“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3.史学研究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史实结论A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那么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B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C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D明朝实施“海禁”政策是中国难以推进工业化的根本原因4.1840年,澳门的葡萄牙人、美国领事等告诉林那么徐,英国即将对广东发动战争,林那么徐认为这是“谣言”、“虚张”。上述史实反映了A.美国为取得在华优势地位而抵抗英国B.林那么徐以天朝上国观念判断中英关系C.英国国力不及中国而采取的恫吓策略D.葡萄牙排斥英国而力图垄断东方贸易5.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1903年清政府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转向时务。同年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已纷纷赴汴乡试,所存学生不过30余人……设诸公乡试得意,似略学堂出身为优。”新式教育困境的出现说明A.废除科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首要途径B.新旧教育体制的矛盾不可调和C.教育改革缺乏社会共识及国家支持D.科举制阻碍学堂的推进和开展6.小说《药》中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B.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C.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D.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惧7.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B.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C.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D.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开展8.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如果碰巧有时机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忧‘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时机”。这表达了英国在国际关系中A.

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B.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C.

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那么D.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9.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展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展了的工作。”这说明A.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B.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C.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D.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10.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A.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C.

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D.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11.近代有人在谈到某一企业时说“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注: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该企业是A.福州船政局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D.开平煤矿12.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假设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国人逐渐承受新型经营方式C.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开展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13.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到达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穿插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以下外交事件中,明显地表达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B.支持联合国的工作C.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D.中美关系缓和

14.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生产方案方面:全国工农业的主要局部是按方案生产,局部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方案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这说明一些共产党人A.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需要改革B.主张彻底变革方案经济开展模式C.决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D.初步进展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15.“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展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明显“侵犯所有制”的是A.鼓励开展工商业B.建立四百人会议C.实行财产等级制度D.规定占有土地最高限额16.《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A.表达了理性原那么和平衡观念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D.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17.《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他(威廉二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一)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A.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B.德国的代议制不完善C.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D.君主立宪制之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1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为维护三权分立的体制B.为调和地方各州的矛盾C.为防止邦联体制的弊端D.为表达民主共和的原那么19.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那么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A.古巴导弹危机B.柏林墙修筑C.朝鲜战争D.华约组织建立20.有学者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乏早期运作资金的背景下,马歇尔方案通过欧洲主动申请、美国提供有条件援助的方式,使美元全面介入西欧各国的经济结算环节,实际占据了世界货币的制高点。”这说明马歇尔方案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B.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局部C.推动了美元霸权地位确实立D.推动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21.“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展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与这种经济情况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罗斯福新政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模式确实立22.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为了发动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根本建立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方案任务的根底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这些措施A.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要内容B.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C.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根本框架D.阻碍苏联经济的开展23.1970年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方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这一做法旨在A.采用市场经济B.扩大企业管理权C.开展资本主义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4.1997年,美国正式发表了第一份关于环境问题的年度报告《环境外交—环境与美国对外政策》,说明环境问题成为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主流。推动美国实施“环境外交”的因素不包括A.新经济的出现B.国际生态环境的恶化C.国际局势的变化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二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第25题19分,第26题17分,第27题16分。)25.(19分)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古今中外人类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视权,其下属御史申丞专门负责监视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那么负责监视政府,不管中央、地方都在内。……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视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视皇帝,反过来监视宰相。——《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材料二1967年英国通过《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规定议会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直到退休年龄。只在行政监察专员有严重不法行为时,由议会两院弹劾才能免职。监察专员的职责是监视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办公,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保证对受到政府不当活动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补偿。监察专员管辖范围,限于公民因中央行政机关的不良行政(包括行政人员偏见、疏忽、缓慢、不作为及其他)而使利益受到侵害时的申诉。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17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承受群众的监视。第18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效劳。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7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不得摘抄原文)。并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进步之处。(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为防止出现绝对权力作了哪些规定?(4分)26.(17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0年来,通过庆祝“世界母语日”来宣传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从孟子时代开场,“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材料二1637年,有记载的英国最早来华的商人,通过一位懂得中葡语言的通事,与中国人打交道。169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英国致力于翻开中国市场。18世纪上半叶,随着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增加,广州英语开场“稳步而迅速地取代澳门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广州英语在中国南方口岸发挥着贸易通用语的主导作用。19世纪前期,以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本或手册商务英语教材纷纷出现。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华英贸易字汇》等。——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全国范围内兴起“俄语热”。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1978年后,外语教育出现全面、持续的高潮。外语教育成为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桥梁工程”。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英语”流行的历史原因。(6分)(3)指出材料三中所反映的的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原因。(6分)27.(16分)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近几年的重要外交战略。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以下图为宋朝海上贸易和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海上贸易图材料二奥巴马上任之初对中国推行以接触为主的G2战略,无效后改而奉行“接触加防范”的战略,而且防范的力度明显加大。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开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需要为下一步的开展营造国际经济空间,改善外交环境……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外交拓展方向有两个:陆地上,主要向西扩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带动中亚、外高加索,从而贯穿欧洲;海洋上,主要向南拓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带动东盟,进而链接南亚与中东以非洲,拉美和欧洲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终点。其中,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用于弥补亚欧路上大通道的缺乏。——摘编自《世界知识》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世界影响两个角度分析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海上贸易的不同。(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快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6分)曾都一中枣阳一中2023——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襄州一中宜城一中历史答案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牵头学校:枣阳一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2345678910BDBBDBCDCD11121314151617181920BBDADCBCAC21222324DC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第25题19分,第26题17分,第27题16分)25、(1)趋势:由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只监察宰相与政府;监察制、谏官制相配合。(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