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学案学生姓名授课教师班主任上课时间月日时一时主任审批授课标题碳和碳的氧化物学习目标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重点难点碳的计算
【命题趋势】中考试题将进一步加强本单元知道与社会、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考查,如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碳单质的性能和用作主要考查各物质间的区别,利用碳的性质说明一些变化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碳的还原性实验也是常考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常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考点探究】考点一、单质碳【例I】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60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C是一种新型的单质60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考点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例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COB.COC.OD.CuO22方法总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可燃性和还原性,燃烧时若氧气不足,则生成一氧化碳,与氧化碳或氧化铁反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物为二氧化碳.考点三、二氧化碳的性质【例3】取一支100mL医用注射器,抽入50mL常温常压下干燥的二氧化碳,再迅速抽入50mL蒸馏水,立即用橡胶塞塞紧注射器。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TOC\o"1-5"\h\z该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实验过程中,该生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该实验,该生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根据题给信息50mL水和50mL二氧化碳混合联想到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考点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例4】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取探究”的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些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请你一起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利用装置A或B可以制取氧气,试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利用此装置还能制取的气体是 ,检验集气瓶中收集满该气体的方法是 。⑵利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到 ,以免气体逸出;利用A、B两套装置制备气体时,装置B与装置A相比,其优点是。⑶用E装置收集CO2时,导管口位置应在 (填“a”或“b”)处;收集CO2不能用C装置的原因是 ;检验所得气体是否为co2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D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若要收集80mLCO?,应选用 (“10”或“100”或“500”)mL量筒。方法总结:本题是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及实验装置评价等多个方面考查的综合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制取气体应遵循的原则,根据实验装置特点来比较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行归纳总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考点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例5】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中国政府关于减排的承诺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目前,“低碳”正成为国民的共识。(1)CO2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增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①3月28日经常会有市民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晚上熄灯一小时。下列说法与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符合的是 。&大成培训—DACHIENGPEIXUN节约能源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欣赏城市夜景D.关注全球气候②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 。方法总结:本题以减缓“温室效应”为命题背景,从不同角度采取措施,以及处理过程中引发的新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社会的决策意识有积极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致使两极冰山融化,淹没沿海城市,由于气温升高,水分过度蒸发导致土壤沙漠化,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可以从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两个方面入手,如大量植树造林、提倡使用新能源、对工厂排放的废气净化处理等。考点六、一氧化碳【例6】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氧化碳B.尼古丁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方法总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结构不同。【经典考题】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金刚石 B.石墨 C.碳60 D.一氧化碳答案:D“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碳海绵有吸附作用 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 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的中海水吸收二氧化碳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 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5.最近新闻报道,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A.O B.N C.SO D.CO22226.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下列获取电能的途径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C.风力发电 D.核能发电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盐酸验证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已变质用盐酸除去石灰水中的少量CaCO3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来~源:%中教*&网@]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BC0和CO2都具有还原性C.CO和CO2都能用于灭火 D.CO2可作为气体肥料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盐酸验证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已变质用盐酸除去石灰水中的少量CaCO3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
&大成培训DACHIENGPEIXUN12.下表中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活性炭净水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BCO和CO的性质不同2CO比CO中的氧原子多C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铜比铝活泼D25m3的氧气可以转入0.024m3的钢瓶中氧气分子的体积变小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在化学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14.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中,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试剂A铁粉铜粉稀盐酸BNaClNaCO23稀HSO24CCO2CO灼热的CuODKClKNO3HO215.下图是实验室依次制备、收集、验证、验满CO2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B C D16.下列有关玻璃导气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A,制制锻集气17.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制制锻集气17.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分离木炭粉和CuO:在空气中充分灼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比较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制备Fe(OH):向Fe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33除去CO2中的HCl和水蒸气:依次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模拟预测】1•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O2不能支持燃烧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纳米材料是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材料碳纳米管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碳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关于单质碳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时单质碳跟二氧化碳不能反应高温时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对于H2,C,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均需加热 B.实验装置完全相同C.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后均有红色固体生成5.某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步骤现象分析①点燃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石灰水变浑浊且(5)。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②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B处(7) ,D中石灰水变浑浊,液面下降。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火焰C中(9)7.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课题组同学为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装置:①利用上述装置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依次顺序是(填气体的化学式);装置C的目的是,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A B C D E F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⑵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为;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⑶小丫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讨论】小丫认为易拉罐变瘪,说明CO?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小敏认为此结论不合理,还需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是;易拉罐为什么又后鼓起来?是不是反应又产生了气体,该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a.可能是COb.可能是。2【查阅资料】①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货款担保合同范本
- cso公司合同范本
- 专题一第2课五、《软件系统》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15《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修房子木材出售合同范本
- 冻库工程销售合同范本
- 公装合同范本
- 个人郊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个人餐厅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新乡市长垣市公益性岗位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上半年赣州市于都县招聘城管协管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广东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及答案【易错题】
-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第3课时二次根式课件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2025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货物学基础 课件 项目一 任务一 货物的基本概念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空域管理
- 我的小学生活
- 团会:纪念一二九运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