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山西大学附中2023-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12月月考试卷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大学附中2023-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12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或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C.图戊过程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并非都有影响
2.(2023·全国Ⅱ卷)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3.(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图1简要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图2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肾小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以自由扩散方式促进水的重吸收
B.图1中的酶可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C.图2中肾小管管腔中氨基酸→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D.图2中肾小管管腔中Na+→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4.(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
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
C.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液
5.(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①图中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6.(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
B.pH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
C.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
D.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呼吸酶的种类可能存在差异
7.(2023高三下·阳高开学考)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将pH为13的溶液调到pH为7后试管中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
8.(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高温淀粉酶在应用前,需要对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中曲线①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酶最大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而得到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明,当温度为80℃时,该酶活性最高
B.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C.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迅速下降
D.曲线②上35℃数据点是在60~70℃时测得的
9.(2023·深圳模拟)由青霉菌中提取的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淀粉反应1h和2h,其产物麦芽糖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第1h内,酶的最适温度在45-50℃之间
B.第1h到第2h,45℃条件下淀粉酶活性提高
C.第1h到第2h,50℃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明显
D.若只生产1h,45℃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
10.(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充足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中的化学能可直接转化为渗透能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均由ATP直接供能
11.(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如图为人体内合成ATP的简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甲、乙、丙、丁过程的酶肯定属于不同种酶
B.AMP可以作为合成ADP的原料,但不能作为RNA的原料
C.丁过程可能是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D.剧烈运动时甲的速率大于丁的速率
12.(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细胞途径产生(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存在a、b两种方式形成ATP
B.a过程和b过程有[H]的生成
C.蓝藻中与①过程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①②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互逆反应
13.(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②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
⑤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⑥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⑦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
A.①⑤⑥B.①③⑥⑦C.②③④⑦D.②④⑤
14.(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下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来自于氨基而不来自于羧基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脱氢后,经过④过程氧化生成乳酸
C.M物质是丙酮酸,其中的能量经过④过程的去向有三处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15.(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乙中各加等量的经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加等量的酵母菌,乙内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通过有无酒精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
B.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C.乙和甲比较,说明酵母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类型
D.乙为甲的空白对照实验,以排除无关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
16.(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浓度下的吸收量和的释放量,N点后的吸收量大于的释放量,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M点时的浓度最适合储藏该器官,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B.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C.N点时,该器官的吸收量和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D.浓度为0时,该器官产生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17.(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细胞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时间(min)101520253035
液滴移动距离(mm)032.565100130162.5
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
B.在20~30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min
C.如将X换成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18.(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下列有关种子或食物储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晾晒后的种子在贮存时不进行细胞呼吸
B.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C.水果保鲜需要采用低氧、低温和干燥的方法
D.密封罐头瓶盖鼓起是由于微生物乳酸发酵产气导致的
19.(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4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其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均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吸收蓝紫光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Ⅲ
D.发黄的菠菜叶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Ⅲ和Ⅳ
20.(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下图表示了两者之间的部分关系。图中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B.①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C.①~⑤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是②和④
D.将阳光下正常生长的植物迅速移入暗室,X物质含量增加
21.(2023高一上·温州期中)图甲表示某光强度和适宜温度下,该植物光合强度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植物叶肉细胞CO2释放量随光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与F点相比,E点三碳酸的含量较高
B.图甲中,与G点相比,F点植物光饱和点较高
C.图乙中若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下降则A点将向右移动
D.若图乙中的B点骤变为C点时,短时间内NADpH含量将下降
22.(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若干个)开展了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验研究,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开关,使水柱液面平齐,然后关闭活塞开关,8小时后,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以上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植物部位光质(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温度(C)两侧水柱高度差(=L/8h)
1天竺葵叶红25240
2天竺葵叶黄2530
3紫罗兰叶红25160
4紫罗兰叶黄2520
A.上表探究性实验课题中的自变量是有3个
B.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最好选择的容器标号是1和3
C.若容器1的烧杯中加入的是CO2的缓冲液,U型管左侧液面的变化是上升,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是30mL/h
D.为了更准确的测定,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排除非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3.(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若干个)开展了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将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大豆植株分为两组,Ⅰ组用遮光网处理以降低光照强度,Ⅱ组不做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叶肉细胞合成[H]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e点时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C.一天中有机物总量最少的是f点
D.在dg对应的时间段进行遮光处理,可提高大棚栽种作物的产量
24.(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黑暗和5klx、10klx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时间,单位:小时)。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时的4倍
B.在10℃、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mg
C.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
D.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量是5.625mg
25.(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早6h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持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两条曲线在20h前沿水平虚线上下对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8h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B.在9~16h之间,光合速率>呼吸速率,O2浓度不断上升
C.该植物体内17h有机物积累量<19h有机物积累量
D.该植物从20h后仍只进行有氧呼吸
二、非选择题
26.(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等多种转运载体)。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如图所示为不同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随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当葡萄糖浓度为10mmol/L时,影响红细胞摄入速率增加的因素是,影响肝脏细胞摄入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有。当细胞膜上缺少G蛋白时,可能会导致血糖(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填升高或降低)。
(2)若人体骨骼中的钙大量流失,临床上常补充来辅助治疗,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临床上补充的此物质能以的方式进入细胞。
27.(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将适量的小麦种子置于密封的、有适量水的广口瓶内,在25℃条件下,瓶内CO2和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O~t1期间,种子进行的呼吸作用方式是,判断依据是。在此期间,广口瓶内还生成,可通过向培养液中滴加溶有的浓硫酸溶液加以鉴定,其颜色变化为。CO2可以使用BTB检测,其名称为。
(2)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细胞进行引起的,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此时期小麦种子吸收18O2,一段时间后,会在(产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3)若测得t1~t2期间,广口瓶内O2和CO2含量变化比例为3∶5,则此时种子细胞内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假设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4)若t3后,广口瓶内O2含量开始增加,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28.(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沙棘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力强,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如图表示在光照下沙棘叶肉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反应。科研人员利用“间隙光”(光照20秒、黑暗20秒交替进行)处理沙棘叶肉细胞12小时,并用灵敏传感器记录环境中O2和CO2的变化,部分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进行②过程的场所为,产生[H]的过程有(填数字),消耗[H]的过程有(填数字)。干旱缺水初期,首先影响的过程是(填数字)。
(2)给叶肉细胞提供14CO2,则暗反应过程中放射性依次出现的物质是(用“→”表示)。当图1中②的速率等于③的速率时,单位时间光合作用产生ATP的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产生ATP的量。
(3)据图2可知,黑暗开始后CO2吸收速率保持短时间稳定再迅速下降,CO2吸收速率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4)B点光反应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暗反应速率;D点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速率。与连续光照6小时,再连续暗处理6小时相比,“间隙光”处理12小时的光合产物(填较多、相等或较少)。推测BC段出现的原因是暗反应提供的限制了光反应。
29.(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下图甲为适宜温度下小球藻的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为适宜温度下,将小球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所得的相对值(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判断,光照强度相对值为4时,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的CO2来自(填场所)。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7时,要使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适当提高(填CO2浓度、光照强度或温度)。
(2)图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判断的依据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A、图甲和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正确;
B、方式丁中,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是主动运输,可用图丁表示,B正确;
C、方式戊是胞吞作用,不需要载体,C错误;
D、氧气浓度会影响能量的供应,因此可能会影响方式乙、丁和戊,但不影响方式甲和丙,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甲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图乙中,物质的运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分析曲线图:图丙中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丁中,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戊中,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属于胞吐。
2.【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氢离子,又知将某植物气孔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的H+浓度小于溶液,至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降低,即溶液的H+浓度增大,可见保卫细胞内的H+被转运到了溶液中,H+是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了高浓度一侧,可见保卫细胞膜上有H+-ATPase,A不符合题意;
B、蓝光照射保卫细胞后,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有机物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产生ATP,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催化ATP水解并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到溶液中,B不符合题意;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是由保卫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ATP直接提供,蓝光的作用是使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C符合题意;
D、通过题意可知H+的转运需要载体和能量,且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所以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pH与氢离子的浓度有关,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
(2)能量代谢过程和ATP的利用:
3.【答案】B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解析】【解答】A、肾小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吸收水分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从图中看出,图1中的酶可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
C、图2中肾小管管腔中氨基酸→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低浓度→高浓度,所以消耗能量,C错误;
D、图2中肾小管管腔中Na+→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高浓度→低浓度,有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图1示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最终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2、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4.【答案】C
【知识点】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这避免了物理性消化,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A错误;
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为避免试剂之间的混淆,所以不能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B错误;
C、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淀粉和蔗糖都不是还原糖,而其分解产物都是还原糖,所以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C正确;
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和酶在相应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在将其混合,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19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将肉块放入小金笼内让鹰吞下,一段时间后,发现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胃内存在化学性消化;2、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3、酶具有高效性,可以用肝脏研磨液和FeCl3进行比较鉴定。
5.【答案】D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①图中的乙酶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降低,说明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分解(分子结构改变),A正确;
B、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①图中的甲酶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则说明甲酶的化学本质是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即核酶,B正确;
C、人体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在一定范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C正确;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该酶是恒温动物体内的酶或该酶已经失活,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4、分析题图:
题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由图知用蛋白酶处理后,乙酶活性降低,甲酶活性不变,说明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甲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核酶)。
题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由图知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该酶的活性不变,说明该酶是恒温动物体内的酶或该酶已经失活。
6.【答案】D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糖体,而RNA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A错误;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因此pH较低时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反而可能升高酶的活性,如胃蛋白酶,B错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因此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C错误;酵母菌和乳酸菌中无氧呼吸酶的种类不同,因此,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呼吸酶的种类可能存在差异,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酶的本质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特异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7.【答案】B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实验时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A不符合题意;在pH为3和9时两只试管中的淀粉剩余量相同,但pH为3时,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酸也会促进淀粉水解,而pH为9时只有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两种pH下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是不同的,即pH为3和9时酶的活性不同,B符合题意;pH为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再将pH调为7时,反应速率不变,即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不符合题意;pH为1的时候淀粉酶失活,此时只有酸在促进淀粉水解,而此时的水解效果比在pH是7时淀粉酶降低的活化能要低,因此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D选项,要知道酶和无机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8.【答案】D
【知识点】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曲线①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A正确;
B、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因为此温度下不仅酶活性较强,且残余活性也强,B正确;
C、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C正确;
D、曲线②上35℃数据点是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即80℃)测得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每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到达最适温度前),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若温度继续升高,酶的活性反而下降,甚至会引起酶蛋白的变性而失活。
9.【答案】D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由图分析可知,不管是第1h还是2h内,酶的最适温度都应在45-50℃之间,A不符合题意;第1h到第2h,45℃条件下淀粉酶活性并未提高,只是因为1h的时间并未将所有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麦芽糖会在1h的基础上有所增加,B不符合题意;第1h到第2h,50℃条件下,麦芽糖含量相对较低,并且酶的催化作用相较于低于50℃条件下而言不明显,C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若只生产1h,45℃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D项。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柱形图:第1h内,温度为45℃时产物的量最多,但不能说明该温度就是最适温度,因为温度梯度太大;第1h到第2h,35℃、40℃、45℃产物的量都有所增加,说明反应在继续进行,而50℃条件下产物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已经停止。
10.【答案】B
【知识点】ATP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光照充足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中的化学能只能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B正确;
C、ATP分子是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构成,其中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C错误;
D、光合作用过程中,NADpH也可以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直接提供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1.【答案】A
【知识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作用与意义
【解析】【解答】A、酶具有专一性,催化甲、乙、丙、丁过程的酶属于不同种酶,A正确;
B、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作为合成ADP的原料,也能作为RNA的原料,B错误;
C、丁过程为合成ATP的过程,人体内只能由呼吸作用合成ATP,C错误;
D、人体中ATP和ADP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在剧烈运动的条件下,甲的速率等于丁的速率,只是和正常情况比较,二者转化的速度更快,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转化过程中①酶不同:酶甲是水解酶,酶丁是合成酶;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12.【答案】B
【知识点】ATP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表示光合作用,而绿色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表示细胞呼吸,b表示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B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表示ATP的水解,②表示ATP的合成,两者在物质上是可逆的,而能量上是不可逆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ATP的水解,②表示ATP的合成,a表示细胞呼吸,b表示光合作用。
13.【答案】A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①正确;②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②错误;③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水,③错误;④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阶段产生10分子[H],经过(三)阶段可产生5分子水,④错误;⑤图示过程为有氧呼吸,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⑤正确;⑥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⑥正确;⑦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由于缺少相关的酶,不能发生反应,⑦错误.所以①⑤⑥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图中(一)、(二)、(三)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图中a表示H2O,b表示O2。
14.【答案】C
【知识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①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生成的水中的氢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A错误;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脱氢后,经过④过程还原生成乳酸,B错误;
C、M是丙酮酸,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中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部分储存于ATP中,还有部分能量没有被释放出来,储存在乳酸中,C正确;
D、②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人体内的氢元素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其中①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③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了乳酸。物质N是葡萄糖,M是丙酮酸。
15.【答案】D
【知识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解答】A、酵母菌只有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所以可以通过有无酒精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A正确;
B、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可以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的影响,B正确;
C、乙是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甲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所以乙和甲比较,可以说明酵母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类型,C正确;
D、这两个实验是对比实验,都是实验组,不存在对照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装置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装置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16.【答案】B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M点时释放量最低,最适合储藏该器官,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较低,但无氧呼吸强度不是最低,A错误。
B、N点后,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B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N点时,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故的吸收量和的释放量虽然相等,但此时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浓度为0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N点前,的释放量大于的吸收量,说明该植物器官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N点后,的吸收量大于的释放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17.【答案】B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图中X为NaOH溶液,用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A错误;
B.在20~30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130-65)/10=6.5mm3/min,B正确;
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无法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因为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液滴不会移动,无法观察,C错误;
D.增设的对照实验应该将果蝇加热变成死果蝇,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需要催化剂、酶、O2)。
2、细胞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
3、据图分析可知,若X为NaOH溶液,用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若X换为清水,液滴不会移动。据此答题。
18.【答案】B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种子库中贮存的晾晒后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低,代谢较弱,但仍能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真空环境中缺少氧气,所以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B正确;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C错误;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19.【答案】C
【知识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析】【解答】A、依据图中显示的4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其与滤液细线的距离,可推知:Ⅰ、Ⅱ、Ⅲ、Ⅳ分别表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体中的4种色素均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
B、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正确;
C、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Ⅰ,C错误;
D、菠菜叶发黄,是因为叶绿素a(呈蓝绿色)和叶绿素b(呈黄绿色)含量减少,使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和叶黄素(呈黄色)的颜色显现出来,因此,发黄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Ⅲ和Ⅳ,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0.【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图中③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进行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图中①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而不是稳定的化学能,B错误;
C、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也就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图中①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能产生ATP;②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C3的还原,需要ATP供能;③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ATP;⑤过程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过程,不产生也不消耗ATP,所以①~⑤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是②,C错误;
D、已知图中X物质是三碳化合物,Y物质是丙酮酸,如果将阳光下正常生长的植物迅速移入暗室,则图中①过程产生的还原氢以及ATP不足,导致C3还原生成C5和有机物的过程受阻,而C5生成C3的速度不变,所以C3增加,C5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图形可知图示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过程分别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C3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过程,X物质是三碳化合物,Y物质是丙酮酸。
21.【答案】C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析】【解答】图甲中,与F点相比,E点CO2浓度低,CO2与C5结合生成三碳酸的CO2固定过程较弱,因此三碳酸的含量较低,A不符合题意;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增强而加快时的光照强度,就是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图甲中,与G点相比,F点CO2浓度低,光合作用强度较弱,植物光饱和点较低,B不符合题意;图乙中A点时CO2释放量为零,说明(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若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下降,则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则A点将向右移动,C符合题意;图乙中B点的光照强度低于C点,若图乙中的B点骤变为C点即光照强度突然增强时,光反应加快,产生NADpH和ATP增多,短时间内NADpH含量将上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2.【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和光质,A错误;
B、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植物种类是无关变量,所以可以选择①和②,③和④,B错误;
C、若容器1的烧杯中加入的是CO2的缓冲液,U型管两侧的高等差是由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引起的,左侧液面升高,右侧液面降低;两侧水柱高度差240mL/8h,氧气释放量为120mL/8h,因此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是120÷8=15mL/h,C错误;
D、由于装置是根据液面的变化测定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校正,以排除非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装置中两侧水柱高度差可以表示装置内气体的变化量,当研究植物光合速率时,装置的烧杯中放置CO2的缓冲液,以保证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装置中的气体变化主要是产生的氧气量;又由于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变化量只能表示净光合速率。
23.【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分析曲线可知,Ⅰ组植株ab段净光合速率为负值,光合作用的速率小于呼吸作用的速率,且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说明此时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项正确;Ⅱ组植株e点是净光合速率大于0,此时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的ADP可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所以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B项正确;一天内,Ⅰ组植株在c点对应时刻净光合速率相对值为0,还没有进行有机物的积累,所以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故C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dg区段,遮光的Ⅰ组植株净光合速率大于不遮光的Ⅱ组植株净光合速率,因此,在dg对应的时间段进行遮光处理,可提高大棚栽种作物的产量,D项正确。
【分析】1、植物的表观(净)光合速率=实际(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的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当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有机物的总量积累;当净光合速率小于0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有机物总量减少。
2、题图表示植物的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其中Ⅰ组用遮光网处理以降低光照强度,Ⅱ组不做处理,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据此答题。
24.【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由左图可知,该叶片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时的2倍,A错误;
B、该叶片在10℃、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是6÷2=3mg,该条件下每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是1÷2=0.5mg,因此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5mg,B错误;
C、由右图纵坐标“氧气的释放量”可代表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因此该叶片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多,C错误;
D、该叶片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是10÷2=5mg,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为2÷2=1mg,所以每小时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的量为5+1=6mg,因此产生的葡萄糖=(30×6)÷32=5.625mg,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据图分析:左侧表示呼吸作用,20℃下细胞呼吸速率大于10℃;右图表示光合作用,总坐标中“氧气的释放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其中10klx光照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5klx光照,且10klx光照下,20℃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10℃,而在5klx光照下,10℃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20℃。
25.【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点是氧气增加为0(或二氧化碳减少为0)点,8时、17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A错误;
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9-16时之间,氧气浓度不断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正确;
C、分析题图曲线知,17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19时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C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知,20时以后,氧气浓度继续减少,说明植物仍旧进行有氧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此时是否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据图分析:6-8时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氧气浓度下降,说明此阶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8-17时,CO2浓度一直下降,氧气浓度一直上升,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超过17时,CO2浓度开始上升,氧气浓度开始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6.【答案】(1)G1载体的数量;G1载体的数量、能量、细胞外葡萄糖的浓度;升高
(2)维生素D;自由扩散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1)从图中看出当葡萄糖浓度为10mmol/L时,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达到最大,同时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G1蛋白的协助,所以影响红细胞摄入速率增加的因素是G1载体的数量;而肝脏细胞摄入速率还未达到饱和,肝脏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影响因素有G1载体的数量、能量和细胞外葡萄糖的浓度。当细胞膜上缺少G蛋白时,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减慢,则可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临床上补充维生素D治疗钙的吸收,维生素D的本质是脂质,所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分析】图中肝细胞和红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比对照组自由扩散高,说明与蛋白质载体G1、G2有关,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27.【答案】(1)无氧呼吸;此时容器内O2含量不变,但CO2含量在上升;酒精;重铬酸钾;橙色变为灰绿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2)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水和CO2
(3)2∶1
(4)种子萌发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1)分析题图可知,O~t1期间,氧气含量没有变化,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所以细胞不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此时种子进行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
此外无氧呼吸还产生了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因此可以用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鉴定;
BTB的名称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2)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减少的氧气主要用于种子的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小麦种子吸收的O2转移到生成物水中,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生成CO2,所以小麦种子吸收18O2,一段时间后,会在水和CO2中找到放射性。(3)若测得t1~t2期间广口瓶内O2和CO2含量变化比例为3:5,设种子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列出关系式:6Y∶2X+6Y)=3∶5,解得:X∶Y=2∶1,则此时种子细胞内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2∶1。(4)广口瓶内O2含量开始增加,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
【分析】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幼苗形成以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因此有机物的总量会减少;
小麦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时消耗1mol葡萄糖需要吸收6mol氧气,产生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根据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可以计算出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
28.【答案】(1)叶绿体基质;①③;②③;②
(2)CO2→C3→(CH2O);大于
(3)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
(4)大于;大于;较高;ADP和Pi(NADP+)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②表示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图中①光反应和③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可以产生[H];②暗反应和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都需要消耗[H];在干旱缺水初期,植物关闭气孔,降低了对CO2的吸收,所以要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②。(2)给叶肉细胞提供14CO2,CO2参与光合作用首先进行CO2的固定生成C3,再参与C3的还原生成(CH2O),所以放射性依次出现的物质是CO2→C3→(CH2O);由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所以当②光合作用暗反应的速率等于③呼吸的速率时,单位时间光合作用产生ATP的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ATP的量。(3)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在黑暗开始后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暗反应,所以黑暗开始后CO2吸收速率保持短时间稳定。(4)B点刚刚开始光照,O2的释放速率大于CO2的吸收速率,所以光反应速率大于暗反应速率;D点植物在释放O2,吸收CO2,所以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由图可知,净光合速率一瞬间为8单位,随即变成3单位,呼吸作用速率为3单位,而如果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就不会出现光合速率突然增大的情况,所以“间隙光”处理的光合产量大于连续处理的光合产量,光合产物较多;
BC段光反应降低,说明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ADP和Pi(NADP+)的数量有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光反应过程中ATP的形成过程;②表示暗反应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产生ATP的过程,④表示需要消耗能量的各项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9.【答案】(1)外界环境和线粒体;CO2浓度
(2)小于;两时间段内细胞呼吸强度相等,即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但是容器内4~6hCO2浓度较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1)光照强度相对值为4时,O2释放速率大于零,此时,衣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其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外界环境和线粒体;
光照强度相对值为7时,O2释放速率达到最大值,说明限制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CO2浓度,所以要使衣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适当提高CO2浓度。(2)4~6h内密闭玻璃容器中CO2浓度保持恒定,说明此时间段内呼吸作用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同理8~10h时间段内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也相等,但由于4~6h内密闭玻璃容器中CO2较大,说明其光合作用强度较低,进而推知:4~6h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
【分析】O2释放速率和密闭玻璃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均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而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据此分析柱形图中O2释放速率或CO2浓度的变化并结合题意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大学附中2023-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12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或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C.图戊过程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并非都有影响
【答案】C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A、图甲和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正确;
B、方式丁中,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是主动运输,可用图丁表示,B正确;
C、方式戊是胞吞作用,不需要载体,C错误;
D、氧气浓度会影响能量的供应,因此可能会影响方式乙、丁和戊,但不影响方式甲和丙,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甲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图乙中,物质的运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分析曲线图:图丙中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丁中,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戊中,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属于胞吐。
2.(2023·全国Ⅱ卷)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氢离子,又知将某植物气孔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的H+浓度小于溶液,至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降低,即溶液的H+浓度增大,可见保卫细胞内的H+被转运到了溶液中,H+是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了高浓度一侧,可见保卫细胞膜上有H+-ATPase,A不符合题意;
B、蓝光照射保卫细胞后,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有机物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产生ATP,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催化ATP水解并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到溶液中,B不符合题意;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是由保卫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ATP直接提供,蓝光的作用是使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C符合题意;
D、通过题意可知H+的转运需要载体和能量,且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所以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pH与氢离子的浓度有关,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
(2)能量代谢过程和ATP的利用:
3.(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图1简要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图2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肾小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以自由扩散方式促进水的重吸收
B.图1中的酶可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C.图2中肾小管管腔中氨基酸→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D.图2中肾小管管腔中Na+→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答案】B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解析】【解答】A、肾小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吸收水分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从图中看出,图1中的酶可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
C、图2中肾小管管腔中氨基酸→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低浓度→高浓度,所以消耗能量,C错误;
D、图2中肾小管管腔中Na+→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高浓度→低浓度,有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图1示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最终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2、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4.(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
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
C.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液
【答案】C
【知识点】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这避免了物理性消化,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A错误;
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为避免试剂之间的混淆,所以不能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B错误;
C、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淀粉和蔗糖都不是还原糖,而其分解产物都是还原糖,所以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C正确;
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和酶在相应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在将其混合,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19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将肉块放入小金笼内让鹰吞下,一段时间后,发现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胃内存在化学性消化;2、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3、酶具有高效性,可以用肝脏研磨液和FeCl3进行比较鉴定。
5.(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①图中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答案】D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①图中的乙酶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降低,说明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分解(分子结构改变),A正确;
B、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①图中的甲酶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则说明甲酶的化学本质是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即核酶,B正确;
C、人体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在一定范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C正确;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该酶是恒温动物体内的酶或该酶已经失活,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4、分析题图:
题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由图知用蛋白酶处理后,乙酶活性降低,甲酶活性不变,说明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甲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核酶)。
题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由图知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该酶的活性不变,说明该酶是恒温动物体内的酶或该酶已经失活。
6.(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
B.pH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
C.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
D.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呼吸酶的种类可能存在差异
【答案】D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糖体,而RNA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A错误;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因此pH较低时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反而可能升高酶的活性,如胃蛋白酶,B错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因此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C错误;酵母菌和乳酸菌中无氧呼吸酶的种类不同,因此,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呼吸酶的种类可能存在差异,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酶的本质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特异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7.(2023高三下·阳高开学考)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将pH为13的溶液调到pH为7后试管中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
【答案】B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实验时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A不符合题意;在pH为3和9时两只试管中的淀粉剩余量相同,但pH为3时,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酸也会促进淀粉水解,而pH为9时只有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两种pH下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是不同的,即pH为3和9时酶的活性不同,B符合题意;pH为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再将pH调为7时,反应速率不变,即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不符合题意;pH为1的时候淀粉酶失活,此时只有酸在促进淀粉水解,而此时的水解效果比在pH是7时淀粉酶降低的活化能要低,因此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D选项,要知道酶和无机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8.(2023高一上·山西月考)高温淀粉酶在应用前,需要对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中曲线①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酶最大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而得到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明,当温度为80℃时,该酶活性最高
B.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C.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迅速下降
D.曲线②上35℃数据点是在60~70℃时测得的
【答案】D
【知识点】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曲线①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A正确;
B、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因为此温度下不仅酶活性较强,且残余活性也强,B正确;
C、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C正确;
D、曲线②上35℃数据点是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即80℃)测得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每种酶都有一个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垃圾清运服务合同报价
- 预制构件购买协议书
- 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
-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制取氧气 氧气的制取教案2 (新版)粤教版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快乐的六一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高中信息技术《走近人工智能》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8单元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政治 11.1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必修1)
- 2024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 Unit 3 Language in use教学设计(新版)外研版
- 租赁空窗期合同(2篇)
- 材料成型工艺pdf
- 胃溃疡伴出血的护理查房
- 产品质量不良原因分析表
- 银行客户结构分析报告
- 邮政行测题库2024
- 《纪念白求恩》专题探究课件(叙议结合理思路)
- 小企业会计实务(第三版)课件:负债的核算
- 2023年医院骨科手术统计报告
- 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
- 品牌矿泉水物质表
- 佛教协会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