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章节练习题-第三章-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第三节-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_第1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章节练习题-第三章-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第三节-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_第2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章节练习题-第三章-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第三节-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_第3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章节练习题-第三章-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第三节-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_第4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章节练习题-第三章-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第三节-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章节练习题-第三章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第三节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问答题]1.(江南博哥)王女士在出差前接到航班取消的短信,被告知若改签机票需要手续费20元,并留有联系电话。按照“客服”提示,王女士在ATM机上输入密码,结果卡内的钱被转走。因为信息意识薄弱,轻信“客服”,王女士个人财产损失严重。(1)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什么是信息意识。(2)你认为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应该有哪些表现。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信息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换言之,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材料中王女士对个人敏感信息保护意识薄弱,对接收信息的真伪不思考甄别,缺乏基本的信息敏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而这种行为正是信息意识薄弱的表现。(2)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问答题]2.案例:材料1:李老师对初一全体学生进行《表格的制作与数据的处理》课程调查,调查学生对于“Excel”软件的了解程度,结果有20%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软件,50%的学生听说过,但不会使用,只有30%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表格信息处理》,能够使用该软件进行简单数据处理。材料2: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不同,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较多,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相对较少,学生之间存在基础差异。教师可通过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变学生为主动学习,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材料3:信息技术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利用。“合作学习”是由学习个体合作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通过互相交互,同步地解决某些问题。在达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取较高的学习成果,更积极的人际互助,自我调节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合作学习也进一步促进高层次心智活动(分析、推理、比较)的开展。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合作匆忙,合作过程简短,缺乏深思熟虑,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成员分工不明,“合作学习”过程中全员参与性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优等生包揽全场,其他人只是盲从等现象。问题:(1)列举造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出现差异的原因。(2)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差异,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3)如果让你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谈谈你的具体做法。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①不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同。②不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尺度把握不同。③学生家境状况以及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④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爱好不同。(2)如果我是该老师.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课前:摸底、备课。课前了解20%从没听过该软件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调研50%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备好课,准备好助学课件和分层任务。课中:设置分层任务;依靠助学课件;布置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实行异质分组。课后:对少数学困生进行专门辅导。(3)“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解决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分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发言过于集中等问题。在授课开始前,我要进行充分的备课,确定哪些内容可以采用分组的学习方式,设计好应该如何进行分组、分组讨论的时间、组内成员具体的分工、选择哪位组员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等。在授课具体开展时结合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具体情况,综合设置开展合作讨论。在授课结束后,认真总结本节课所开展合作学习的优缺点,以备下次课堂更好地开展。[问答题]3.案例:王老师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经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演示法,展示学生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认识计算机”一课的教学中,她展示了计算机的科学计算、自动控制、辅助教学功能,还让计算机演奏音乐、猜谜语等,通过演示把计算机的优越功能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问题:(1)说说你对演示法的理解。(2)演示法通常用于什么样的教学内容。(3)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用演示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视音频材料或实验,演示、演播教学信息,通过多形式、多通道的教学信息传递,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优化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演示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演示法经常与讲授法结合使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实际操作向学生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演示法常用于以下教学内容:①在操作课中针对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演示;②在理论课中针对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演示。(3)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用演示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②学生能够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演示对象的主要方面;③演示过程当中给予适当的讲解;④有选择地进行演示,比较简单的演示可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究,有一定难度的由教师进行演示。[问答题]4.本学期,姜老师制定了一套积分评价制度,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及小组合作等各方面进行积分量化来综合评定学生一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具体操作如下:学生的个人总积分=课堂积分+作业积分+小组积分。课堂积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果同学能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能主动展示作品等即可获得2分的积分卡。作业积分包括“基本操作”(2分)、“综合运用”(2分)和“露一手”(2分),成为“优秀作业”的额外获得2分奖励。小组积分根据小组的学习作品优劣、个人分工完成情况、成员协作效果进行评定,对小组进行高效的一般等级评定,并将相应得分加入个人积分中。此外,根据本学期Photoshop(魔术师)的学习内容,姜老师还设计了“角色升级”的制度,如达到一定积分会逐渐成为“魔法学徒”“魔法师”“魔法王”“魔界至尊”等。问题:(1)“角色升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什么作用?(2)姜老师的积分评价方法属于什么评价方式?主要功能是什么?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角色升级”一方面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角,对于学生课堂参与感和积极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角色的不断升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此外,角色升级也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及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的需求,体现信息技术学科因材施教、层次教学的理念。(2)姜老师的积分评价方法属于定量评价。通过教学片段可知,姜老师从量化的角度通过积分卡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及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将学生一学期所得积分进行汇总,再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通过积分评价姜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时关注每位学生学习上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和调控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同时通过积分奖励及角色升级等途径可以很好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问答题]5.本学期,周老师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本周应该进行“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这节课的教学。在给(1)班学生上课时,周老师先让同学打开“网易”网站,然后她讲一步,学生按照她的要求操作一步。这个过程出现许多问题,周老师觉得很“累”,学生也感觉“没味道”,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理想,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完成了任务。周老师反思了(1)班的教学情况,在(2)班的教学中改变了思路。上课时,她首先提出一个情境:“你们有想对老师说的话吗?有时候这些话当着大家的面还不好说啊!”很多同学都微微点头,周老师接着说:“看来有不少同学有话想对老师说啊!那今天请大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把这些话告诉我吧!”然后,周老师把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写在了黑板上,同时给同学们提出两个要求:①申请一个免费电子邮箱;②把想要说的话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老师。同学们便纷纷开始上机操作,一些同学较快地完成了任务并且还能帮助其他遇到问题的人。当有同学成功地将邮件发送到周老师的电子邮箱,周老师就高兴地说:“我已经收到了某某同学的邮件了!”于是,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同学在这种不断“刺激”驱使下,更加认真努力。最后,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成功地给周老师发送了电子邮件。周老师在小结后说:“能看到你们想说的话,我真高兴!那么,课后请你们发送一封电子邮件给远方的亲友,送去你们的问候与祝福。”问题:(1)在二班的教学中,周老师不断“刺激”的话语对学生起什么作用?周老师的课后小结对学生起什么作用?(2)请简要回答周老师在两个班分别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在二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周老师这种不断“刺激”的话语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通过比赛给老师发邮件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拉近了老师跟学生的距离,融洽了课堂气氛。周老师的课后小结,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这样既能让学生收获知识,又让他们体验到收获的成就感和快乐,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在课上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与人交往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热爱。(2)在(1)班教学中,周老师采用的是讲授法,周老师通过口述来指导学生操作;在(2)班教学中,周老师采用了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1)班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机械地操作,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限制。比较之下,(2)班的创设情景教学法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创设跟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成功导入新课;而后又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自己申请邮箱并且写出想跟老师说的话,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通过寻求帮助的方式也予以解决,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问答题]6.材料1: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1)班全体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目的是获知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有18%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知识;27%虽然听说过但并不会动手操作;还有22%的学生由于之前有过基础因此对“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非常了解。材料2:由于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来源不同,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较多,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相对较少,学生之间存在基础差异。教师可通过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材料3:信息技术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运用。合作学习是由学习个体合作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通过互相交流,共同解决某些问题。在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取较高的学习成果,更积极的人际互助,形成健康的心理。合作学习也进一步促进高层次心智活动(分析、推理、比较)的开展。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合作匆忙,合作内容简单,缺乏深思熟虑,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成员分工不明,合作学习过程中全员参与度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优等生包揽全场,其他人只是盲从等现象。问题:(1)列举造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出现差异的原因。(2)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差异,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3)如果让你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谈谈你的具体做法。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①不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同。②不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尺度把握不同。③学生家境状况以及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④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爱好不同。(2)如果我是该老师,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课前:摸底、备课。课前了解18%从没听过该知识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调研27%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备好课,准备好助学课件和分层任务。课中:设置分层任务;依靠助学课件;布置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实行异质分组。课后:对少数学困生进行专门辅导。(3)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解决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分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发言过于集中等问题。在授课开始前,我会进行充分地备课,确定哪些内容可以采用分组的学习方式,设计好应该如何进行分组、分组讨论的时间、组内成员具体的分工、选择哪位组员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等。在授课具体开展时结合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具体情况,综合开展合作讨论。在授课结束后,认真总结本节课开展合作学习的优缺点,以备下次课堂更好地开展。[问答题]7.请阅读下列材料:《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技巧》是《电子表格的应用》中的第2节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区域的概念,学会在选中的区域内输入有规律的数据,并掌握公式的编写和运用公式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以及学会公式的复制方法,达到快速输入数据。本节是学习数据处理的重要基础。学生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Excel的窗口和窗口的组成,了解工作表、工作簿、单元格的概念,已经基本掌握Excel工作表的建立,输入与修改单元格的数据以及保存文件的操作,学生对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兴趣逐渐加深。本节学习内容是对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输入操作加深练习,重点在编辑技巧技能训练上,实现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3)试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拖曳填充的方法输入有规律的数据,能使用公式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使用拖曳填充的方法快速输入有规律的数据,体验Excel在数据处理中带来的便利。初步掌握数据输入与编辑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提升使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意识,初步培养数据处理能力。(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用拖曳填充的方法输入有规律的数据;②公式的编写、计算和复制。教学难点:公式的编写、计算和复制。(3)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任务活动为主线,重视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事先思考、观看演示、模仿操作三者结合来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实践应用解决其他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掌握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与编辑技巧,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创设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为背景,统计中国参加的历届奥运会和历届奥运会举行的时间的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输入有规律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有规律数据的快速输入方法。通过计算历届奥运会中国取得的奖牌总数。引导学生归纳出公式的编写规律,学生通过观看教学演示,能够模仿解决实际问题,再让学生运用公式去实践应用解决其他问题。本节课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分散学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完成各个知识点的学习。[问答题]8.请阅读下列材料:《编排文稿:制作电子小报》是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图文处理与编排》的第3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Word这一种文字处理工具软件来制作电子小报和设计电子小报的技巧。教学对象: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的操作能力,能够进行插入剪贴画、艺术字、文本框等基本操作。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名学生一台计算机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请写出该课的教材分析和学生特征。(2)写出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并且为上述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板书。(3)利用所提供的资料,请设计学生协作部分的教与学活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①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图文处理与编排》的第3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Word这一种文字处理工具软件来制作电子小报。在制作电子小报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前面课程所学知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能够再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知识制作电子作品和修饰对象的操作能力。②学生特征:作为刚升入七年级不久的学生而言,他们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并且想象力比较丰富。从知识上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的操作能力。能够进行插入剪贴画、艺术字、文本框等基本操作。但是他们在小报的版面设计和美化、修饰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这也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2)重点和难点重点:制作电子小报的一般过程以及电子小报的基本要素及设计技巧。难点:根据已经获取的信息适当取舍制作出电子小报作品,并合理地运用艺术字、文本框、插入图片等技术使电子小报整体和谐美观。板书制作电子小报一、电子小报制作流程: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二、电子小报制作技巧(3)[问答题]9.请阅读下列材料: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阳升起——动作补间动画》,是教材中真正开始“动画”创作的第一课。是继学生熟悉了Flash软件的界面组成、工具的简单使用以及元件创建之后的一节新授课,主要任务是讲解动作补间动画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Flash动画制作原理以及掌握Flash基本动画类型之一——动作补间动画,并通过作品的创作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作灵感,体验成功喜悦,为Flash动画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动作补间动画是Flash动画制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动画类型,它是整个Flash程序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Flash的操作界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在Flash中绘制图形、创建图形元件等,但这些知识只是为制作动画做准备,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真正的动画制作。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教学用时:1课时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撰写本节课教学目标。(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3)根据材料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帧、关键帧、帧频率等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基础知识,会制作基本的动作补间动画.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层之间的顺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太阳升起”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总结出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Flash动画的学习,体验动画制作带来的乐趣,提升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意识。(2)教学方法:教法:任务驱动法:设置多个任务,由易到难,深入学习动作补间动画操作方法。启发教学法: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都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的.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法:探究合作式学习:通过教师的启发,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学习,从学习中培养探究意识、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问答题]10.请阅读下列材料:课题介绍:《声音的录入与编辑》是某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的内容。学情分析:学生对电脑音频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同时有个别学生掌握了声音录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声音的录制技巧、基本条件(硬件和软件)、编辑能力(对声音文件进行选取、删除、降噪、插入等操作)却知之甚少;而学生对灵活运用数字音频的能力具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掌握编辑音频文件的几种常用方法和技术,并希望知道有哪些常见的编辑声音工具软件(如录音机、GoldWave、CoolEdit等)。根据上述学情.赵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拟采用的教学形式:活动课——创建“我的绕口令”(音频文件),集体参与评价与挑战。拟采用的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设置任务—学习实践—交流评价—实践创新—总结引导。拟采用的评价形式:自评、他评、互评、点评。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简要说明需要准备哪些教学资源。(3)为本节课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描述录制声音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能通过选取、删除、降噪、插入等操作编辑声音文件。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选择适当的编辑声音工具软件(如录音机、GoldWave、CoolEdit等)进行声音的录入与保存;能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与合理运用编辑声音工具,体会并遵守与声音录制和编辑有关的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等。(2)所需教学资源为:①硬件环境——多媒体电脑教室。②软件资源——相关工具软件,如录音机、GoldWave、CoolEdit、“绕口令”素材等。(3)教学活动设计如下:[问答题]11.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电子表格的制作”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Excel的启动与退出;Excel的窗口组成;工作簿、工作表的概念及其关系;单元格的概念及表示;数据的输入和修改等内容。Excel与word属于同一家族,本身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已学会的Word知识来对Excel的基本操作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3)设计本节课教与学的活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复述制作电子表格并输入数据的基本方法,掌握Excel的启动与退出,Excel的窗口组成,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及关系,能够完成电子表格的建立并准确输入数据,解决日常表格建立的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总结电子表格输入数据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信息素养,感受学习计算机的乐趣。(2)学习者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小学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因此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他们学习积极性较高且乐于探索,有争强好胜心理。另外,由于个人知识结构、兴趣、家庭环境等不同,他们在信息技术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较适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师展示某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成绩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教师小结:如果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计算,应用word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学习新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学生听教师介绍,分组讨论。)二、学习与探究1.启动Excel。教师介绍:Excel和word一样,是Office家族的成员,启动方法与Word相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启动Excel。2.认识窗口。教师提出要求:观察Excel窗口与Word窗口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Excel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3.要求学生讨论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关系。4.建立简单的工作表,教师演示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教师布置任务:在软件中制作一张初一班级成绩统计表。5.保存文件。教师引导学生借鉴在word中保存文件的方法,把新建的表格以成绩表为文件名保存。三、课堂小结与作业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查阅报纸、期刊等方法制订一张组装电脑的报价表,根据要求写清楚各种配件的名称以及价格,最好给出多种方案。四、板书设计(略)[问答题]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模块强调学生在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的策略与方法。教材着重要求学生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归纳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这将为本模块其他内容和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奠定重要基础。本节学习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该部分设置了任务,要求小组协作,借助网络检索自己想获取的信息,初步了解学生的网络检索水平,并通过比较这几种方法的差异性及各自的优缺点,得出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学会根据遇到的具体问题来选择适当的方法。第二部分学习使用搜索引擎。在众多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中,利用搜索引擎使网络信息高效检索成为可能,但是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及搜索引擎的不同使用技巧均会影响检索的结果和效率。该部分设置了搜索小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材料2: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初中学生原本应该具备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地区的差异,只有少数学生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历史和感性经验,大多数学生对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如家长担心子女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影响学习,排斥子女上网)从未接触信息网络,给课堂的教学实施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分组协作(在新学期第一课已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协作方式,每五位学生为一组),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原动力”。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3)请简要概述本节课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4)设计一个导入活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网络能够检索自己想获取的信息,体验和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借助网络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2)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3)①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任务。在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设置目标,多留给学生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如教师可请学生将信息检索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在搜索过程记录卡中。②讨论法:所谓小组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互相讨论、辩论,对问题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个人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检索的方法和选择该方法的理由。③创设情境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在情境中有机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体验、教学效果在情境中不断提升。如教师导入时可创设情境: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大地震和海啸发生核泄漏,这次核泄漏事件引起全世界恐慌,因为核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伤害,那么核辐射的危害到底有多大?④分层教学法:强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着眼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把学生分层,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