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文化的核心层面高职理念与高职精神
高等教育的内涵是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机构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环节。高职文化生成于高职教育实践活动,是高职人的“行为规范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的集合体,体现着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高职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高职文化建设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充分认识高职文化的科学内涵、全面把握高职文化建设的规律是高职文化建设具有科学性的基本保证。然而,当前学界对高职文化的理论研究还不充分,严重制约着高职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本文拟对高职文化的科学内涵进行粗浅的探讨,并对三明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的高职文化建设实践活动进行初步的总结,希望能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份素材。一、高职文化的内涵“高职文化”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概念,还未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对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发现,以“高职文化”为篇名的精确检索记录为81篇,除去“高职文化产业”、“高职文化基础课”等与“高职文化”相去甚远的篇目后仅剩下26条记录。当前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是“高职校园文化”这一概念。石芬芳和胡类明对以“高职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为篇名的论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研究者语境前提大致分为四种情形:一是认为高职文化和普通大学的文化没有区别;二是认为高职文化根本就不属于大学文化范畴;三是不讨论高职文化的类型与层级,只探讨如何建设高职院校的特色文化;四是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高职文化就是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11由此可见,当前学术界对什么是高职文化、高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等基础性的问题还没有界定清楚,研究成果还难以适应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因此,厘清什么是“高职文化”是高职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一)高职文化的内涵大学文化与高职文化的逻辑关系问题与文化的外延分类相关联。以不同的标准或尺度可以对文化作不同的分类。以“群体”或“组织”为视角,我们可以把文化具体地区分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等等。高职文化属于学校文化的范畴。学校具有层级性,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层次结构可以区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因此,学校文化这一系统就包含了学前教育学校文化、初等学校文化、中等学校文化和高等学校文化四个子系统。在我国,承担高等教育的学校被统称为“大学”,因此,高等学校的学校文化被称为“大学文化”。高职院校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因此,“高职文化”属于“大学文化”的范畴。大学文化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学术教育类大学文化和职业教育类大学文化,高职文化是从属技术文化体系的大学文化,属于职业教育类大学文化。12(二)两种概念的比较我们注意到,以“高职校园文化”为题的研究在数量上远远多于以“高职文化”为题的研究,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对高职院校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有些研究者并未区分“高职校园文化”与“高职文化”这两个概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这两个概念做个简单的比较。“高职校园文化”的概念与“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是相伴相生的,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内容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大学文化”概念开始出现,并且在内涵上与“大学校园文化”相区别。由于对“高职文化”的研究远远晚于对“大学文化”的研究,在高职文化研究领域,这两个概念被混用的现象比较常见。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从属于学校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高职文化属于学校文化的范畴,高职校园文化从属于高职文化。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文化的组成部分,处于高职文化的表层,还难以触及高职文化的核心内容。(三)文化的生成:特殊环境的考察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内生的,因此,对文化的考察离不开文化生成的特殊环境。高职文化生成于高职院校这一特定的组织体中,高职文化与高职院校特定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1.级教育组织的文化传统学校不是孤立的存在物,学校从它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时时刻刻处在一个浩大的历史空间中,其当下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价值观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对学校这一组织中的人产生直接的作用力,并规范和主导着其组织文化的发展方向。作为当下社会中的一级教育组织,其文化传统在深层次上必然体现着当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和行为规范的体系。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高职院校中生成的高职文化必然是以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高职文化个性特征的形成是由高职院校特定的生存空间决定的。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任务是由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了的,这一规定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的基本面。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性,技能的获得必然要依赖于实践,而实践的最好场所就是企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合作,更是文化层面上的合作,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不断地渗透到高职教育中,其间不乏有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冲突,但冲突之后必然要整合,最终使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达成一种默契,生成具有独特个性的高职文化。因此,从文化的生成角度看,高职文化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四)高职文化是高职精神的内涵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复杂社会现象,“文化”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克拉克洪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中列举了161种关于文化的定义。然而,不同的定义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文化的内涵,因此,每一个关于文化的定义都是有价值的,而我们也只能从某个方面来探讨文化的本质规定性。我们都会承认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行为的差异大都可以归结为文化的差异。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才说每个人无不是处于特定的文化中,其行为无不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这种语境下,文化是“内在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影响人、制约人、左右人的行为方式的深层的机理性的东西”,15是“历史地凝结成的,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定民族或特定人群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方式”。21而这种生存方式内在地包含着行为规范的体系和价值观的体系。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来描述高职文化。所以,我们认为,高职文化就是高职院校这一特定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方式,是高职人的行为规范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的集合体。文化学界关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争议由来已久。由于“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是不相容的两个概念,7立论者只能取其一,否则便陷入逻辑上的自相矛盾。我们坚持狭义的文化观,认为文化只是观念形态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所谓的“物质文化”只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7物质本身不是文化,例如,依“广义文化”论的观点,高职院校中的大楼当属“物质文化”的范畴,然而,大楼本身不是文化,大楼中彰显的人类的精神和价值追求才是文化。因此,本文不把高职文化区分“高职物质文化”、“高职精神文化”和“高职制度文化”。既然高职文化就是高职院校这一特定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方式,是高职人的“行为规范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的集合体,那么,高职文化的核心部分就是高职理念和高职精神。当然,我们并不否认除了高职理念和高职精神外还有以其他形式存在的高职文化,如高职校园文化就是高职文化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高职理念和高职精神决定了高职文化的基本面。高职理念是高职人办学理想的体现,表现为高职人对高职办学规律的认识和办学目标的设定、实现办学目标的途径设计等等。高职理念是高职人的一种理想追求,其能否成为现实还依赖于诸多的客观因素。高职精神是高职人践行高职理念,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经过一定历史时期积淀而成的精神成果,是高职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高职理念与高职精神是相互联系的,高职理念是高职人的一种追求,但追求未必都能结成果实;高职精神是贯彻落实高职理念的结果,是实现了的高职理念。高职理念与高职精神是高职文化的两个核心层面。二、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文化高职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灵魂,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也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然而,高职文化建设并不是靠几句口号、几张标语就能完成的。人类文化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这是文化产生的基本机理。因此,高职文化建设实质上是高职教育实践问题,通过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实践才可能生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文化。三明职业技术学院自创办之日起就十分重高职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学院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职理念创新为先导,积极探索和实践,建设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文化。学院确立了以“树德、砺能”为核心的高职理念,经过数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敬业精神和技术上精益求精为特色的高职精神。(一)树立了高职办学理念高职理念反映着高职人的办学理想,是高职人对高职的办学目标、办学规律的基本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因此,正确的高职理念对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以“树德、砺能”为核心的高职办学理念。以“树德”彰显了教育的本质,以“砺能”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1.树德:高职教育的根本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双重属性。然而,高职教育如何体现其高等教育的属性又不失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们要摒弃两种观念:一个是摒弃那种在发展高职教育中片面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以应知应会为度,片面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职业性的短视观念,把高等教育办成技能培训。另一个是片面彰显所谓的高教性,沿袭普通的本科模式,照搬学科性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实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和谐统一,我们必须回归到教育自身的根本目的上来,以人的解放为根本出发点,确立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就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指除了技术教育之外的所有有助于学生“德性”发展的学校教育应当给予的所有方面。我们认为“德”至少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公德、职业素养、法律意识等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和品质。近些年人们广泛讨论的人文精神教育问题实质上与“树德”是一致的,因此,“树德”与人文教育是一致的。从教育自身的目的出发,高职教育应当以育人为根本,塑造学生的“德性”,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从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出发,高职教育应当使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高等教育的专科水平。所以,“树德”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丢失了“树德”这一根本理念,高职教育必将沦落为职业培训机构,成为工匠的培训所。为了实现“树德”目标,我们确立了多元化的育人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树德”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设相关的人文课程,课程以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人文知识的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公德、职业素养和法律素养等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2)通过行为示范“树德”就道德教育而言,道德理论的灌输尽管是必要的,但是其作用是有限的,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者希望在学生身上养成的品格教育者自身必须具备,否则教育就无从谈起。因此,教育者身体力行的示范对学生品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院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整个学院的道德风尚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通过校企合作“树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办学的基本模式,然而,当前校企合作还难以在深层次上展开,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还不能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我们认为,企业不仅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场所,企业还应当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场所;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不仅仅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指导教师,还同时应当成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指导教师。因此,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引领企业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发挥企业在职业精神培育上的优势,从而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进而推动校企合作在更深层次上展开。2.职高学生技能能力提升的途径实现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高职应当“高举技术教育的大旗”,突出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一种崇尚技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风气,使高职教育成为培养各行各业中“状元”的摇篮,充分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理念,并最终积淀成一种精神。“砺能”的目标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通过课堂教学“砺能”高职教育常常面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又常常会走向两个极端。然而,无论是偏重理论教学还是偏重实践教学都可能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落空。因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相应的理论素养,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理论素养才可能具备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才能真正使高职学生成为高端技术人才。因此,课堂理论教育是技术教育的前提,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2)通过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砺能”高超职业技能绝对不是仅靠纸上谈兵式的课堂理论教学所能获得的,技能的获得依赖于实践,因此,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扎实的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为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的获得提供了基本保证。(3)通过技能竞赛“砺能”技能竞赛是造就技术能手的绝好途径。学院积极开展学生的技能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二)高职精神的内涵澄清高职精神属于大学精神的范畴,因此,从逻辑上说,大学精神的最基本的内核也是高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学精神”的内涵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因此,我们想说清什么是“高职精神”显然也是困难的。但是,高职精神是确实存在的东西,正如董云川所言,“大学精神就是在冥冥之中引导我们前进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是什么不一定说得清道得明,但是它的确存在,是真实的存在”。61高职精神也是如此。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温度计数电课程设计
- 2024人事代理合同(标准版)
- 电子时钟单片机课程设计
- 电子抢答器课程设计
- 禁止在商铺内给电动车充电合同(2篇)
- 电子商务 课程设计
- 电子信息类全套课程设计
- 电子仪器课程设计
- 电大本科毕业课程设计
- 电基础综合课程设计
- 吸收放散实验课件
- 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质课件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
- 《基于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 行政人事部工作分析表
- 英语漫谈胶东海洋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 航空母舰优秀课件
- 2023年芒果TV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共享中国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课件
- 202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可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