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时刻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他以理智犀利地笔锋剖析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他逝世时,他的友人埃德加·斯诺写下了这样的挽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相信同学们已经从这副挽联中得知了他的姓名,他就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一位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的呐喊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曲赞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悲壮战歌,一支激励仁人志士“更奋然而前行”的进军号角,一篇声讨反动势力的战斗檄文。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鲁迅的相关常识,把握时代背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为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散文写人记事的语言。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鲁迅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态度。【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难点】品味散文写人记事的语言。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语言描写,把握刘和珍人物形象。通过关键词句,明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理清文章思路。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搜集“大沽口事件”“三·一八惨案”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3.审美鉴赏与创造: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和鉴赏,完善刘和珍形象,了解黑暗腐朽的社会环境。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感受并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意识。三、预习检测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屠戮(lù)寥落(liáo)长歌当哭(dàng)殒身不恤(yǔn)(xù)菲薄(fěi)踌躇(chóu)(chú)桀骜(jié)(ào)立仆(pū)租赁(lìn)黯然(àn)噩耗(è)惩创(chénɡ)(chuànɡ)攒射(cuán)不惮(dàn)喋血(dié)尸骸(hái)浸渍(zì)四、作者介绍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4.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5.散文集:《朝花夕拾》6.散文诗集:《野草》7.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共16本。8.其中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五、写作背景1.大沽口事件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祺瑞执政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2.三·一八惨案3月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于18日午前作出答复。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约五千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各界人士在天安门前集会并在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请愿群众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3.刘和珍刘和珍(1904年-1926年3月18日),号素予,\t"/item/%E5%88%98%E5%92%8C%E7%8F%8D/_blank"江西\t"/item/%E5%88%98%E5%92%8C%E7%8F%8D/_blank"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t"/item/%E5%88%98%E5%92%8C%E7%8F%8D/_blank"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t"/item/%E5%88%98%E5%92%8C%E7%8F%8D/_blank"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刘和珍积极参加\t"/item/%E5%88%98%E5%92%8C%E7%8F%8D/_blank"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t"/item/%E5%88%98%E5%92%8C%E7%8F%8D/_blank"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t"/item/%E5%88%98%E5%92%8C%E7%8F%8D/_blank"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t"/item/%E5%88%98%E5%92%8C%E7%8F%8D/_blank"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t"/item/%E5%88%98%E5%92%8C%E7%8F%8D/_blank"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赞扬她是一位具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争取民族解放、独立、自由的诗篇。她的英名将永垂北京妇女运动的史册。在北京158中学校园西侧的庭院中,矗立着一座方柱尖顶汉白玉纪念碑,碑的正面刻着16个大字: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每年3月,当碑两侧松柏遍染新绿,玉兰花重吐芳芽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来到碑前讲述先烈的革命事迹,敬献上亲手制作的花圈,表达他们对先烈的敬仰和纪念。刘和珍烈士的斗争精神将永远鼓励后来者为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六、整体感知(一)通读课文,了解题目《记念刘和珍君》的含义,理清课文结构并概括层意。1.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它和一般的传记文是否一样?明确:不一样。①一般的传记文是记述一个人。《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借纪念刘和珍来描写一群心系国家、爱憎分明、见义勇为的爱国青年。②一般的传记文是记述某人的某性格、品格、才能、事迹等,而并非是《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主要内容。2.从题目《记念刘和珍君》中,我们可以得知哪些信息?明确:①记念:记念即纪念,表明这是一篇抒情的文章。“念”,还有悼念的意思。②刘和珍:刘和珍是本文的线索人物,本文即为纪念刘和珍而写下这篇文章。③君:对刘和珍的尊称。
3.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概括层意(1)第一节:悼念逝者(2)第二节:唤醒生者(3)第三节:交往始末(4)第四节:遇害事实(5)第五节:殉难经过(6)第六节:经验教训(7)第七节:死难意义划分层次(1)第一部分(纪念的目的):第一节,第二节。(2)第二部分(纪念的内容):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3)第三部分(纪念的意义):第六节,第七节。4.请找出本文中三个重要的时间点。明确:第一小节第1段“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这是开追悼会的那天。第四小节第1段“十八日”早晨,这是刘和珍遇害的那天。在课文结尾处,“四月一日”是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日期。在这整个过程中,围绕“一事”写“三人”,抒发“一情”,贯穿“一思”,“一事”即“三一八”惨案,“三人”即本文涉及到的三类人,“一情”则是贯穿本课全文的作者的感情,“一思”即对“三一八”惨案的理智思考,意义的总结。(二)分析第一部分(纪念的目的)1.本文不是一般的纪传文,不只为刘和珍立传,但在文章开头,鲁迅为什么会如此郑重其事地说明本文的写作时间是“中华民国十五年”,这其中是否有深意?明确:①“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民国应该是为民的,而政府却在屠杀人民,因此写明时间有揭露和讽刺的意味,点明这时的中华民国并非人民的民国,而是屠杀人民的民国。②写明时间还蕴含着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号召人们对中华民国不能抱幻想,必须正视现实,起来斗争。2.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明确: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了鲁迅对烈士的悲痛回忆,也让读者感同身受,认为“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是在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3.“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感情?明确:“我”因不忍接受刘和珍遇害的事实,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这表现了鲁迅痛悼死者,痛恨反动派的悲愤之情。4.课文第一节第二段中,鲁迅写到:“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鲁迅为什么说“生活艰难”?“毅然”表现了刘和珍怎样的特征?明确:“生活艰难”并不仅指生活,还包括社会黑暗和政治腐朽。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和珍仍然预定了《莽原》全年,这表明刘和珍是一个坚定地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青年学生。5.鲁迅为什么一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如何理解这句话?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明确:文中三次写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其一是要悼念、祭奠遇害者刘和珍君:“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其二则在于揭露暴行,唤醒庸人:“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鲁迅先生为了让世人牢记这笔血债,唤醒国人打破这“非人的世界”,因此“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其三在于总结教训,警醒世人:“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三·一八”惨案。这句话三次出现,实际上是强调鲁迅的写作目的有三:悲痛的悼念,愤怒的揭露,沉痛的总结。6.品析“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是“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三)分析第二部分(纪念的内容)1.鲁迅在听到噩耗后的最初心情是怀疑,他为什么怀疑呢?明确:“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这里用“居然”一词表示听到噩耗后的惊诧,用“而”“即”把这种种惊诧之情又推进了一步,下面用“但”字一转表示怀疑,用“颇”表示怀疑之深,因为这种残暴的屠杀“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而后,鲁迅写到:“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鲁迅一向把敌人看得很坏,认为“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他们都不会错。“向来”一词强调了这种认识的深刻和一贯。但他“不料”和“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这说明现实的黑暗远远超出了作者的想象,以“不惮”和“不料”写认识和事实、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了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凶残下劣比作者想象的更甚,因此鲁迅先生惊诧了,怀疑了。鲁迅将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也是这个意思。后文再用“况且”“更何至于无端”等词把怀疑之情再推进一步。这样从正反两方面把怀疑的理由写得十分充分,句末的反问表示了极端愤慨的心情。然而事实终究是事实,是不能否定和怀疑的。面对这样的事实,鲁迅用自己手中的笔揭露敌人超出想象的凶残下劣,抒发了悲愤的感情,发出了战斗的号召。2.“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苟活到现在的我”是鲁迅在自谦吗?
明确:对刘和珍这位杰出女性在请愿中的表现,鲁迅满含赞美、钦佩和尊敬,同时在与她的比较中,鲁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难以企及她的地方,表现了鲁迅严于剖析自己。3.鲁迅为什么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明确:“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根据上文,“默无声息的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下,人们怎么敢说话呢?但沉默后的结果将不言而喻。鲁迅列举不同的前途,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号召人们奋起反抗。
4.如何理解“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的“伟大”一词?
明确:(1)赞颂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沉勇友爱、临危不惧的精神,另外在此句中“当……时候”这一介宾短语使句子失去主语,如果删去就不难理解“这”指代前一句,侧重点是“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惊心动魄的伟大”是赞颂主和珍等人的勇敢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2)讽刺执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这样也就能与下文的伟绩、武功等反语相协调。对“伟大”一词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5.鲁迅花了大量笔墨来写刘和珍遇难,其中为什么要详写府门喋血?明确:(1)喋血过程:请愿——中弹——未死——头胸被猛击两棍——死掉。(2)作用:一是揭露了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xx亚光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说明)
- 消防安全月知识培训
-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它们一样多吗
-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数学广角-搭配(1)-人教版
- 护理跌倒坠床的护理
- 胸痛应急护理培训
- 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6课时 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 17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题
-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
- 建筑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承包酒店鲜榨果汁合同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无菌注射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 第七章-应聘应试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