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页(共18页)2015年湖北省宜昌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2015•宜昌模拟)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4分)(2015•宜昌模拟)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子、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这说明()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实质D.韩非子与荀子基本主张一致3.(4分)(2015•宜昌模拟)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悲剧作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555年受查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在中国传播景教的教士成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到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A.古欧洲内需 B.中国的强盛 C.中间商牟利 D.张骞通西域4.(4分)(2015•宜昌模拟)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5.(4分)(2015•宜昌模拟)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因为()A.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B.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C.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D.当时的抗战还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6.(4分)(2015•宜昌模拟)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D.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7.(4分)(2015•宜昌模拟)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8.(4分)(2015•宜昌模拟)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这一说法的依据是()A.罗马与希腊相似的国情使二者文化相似B.罗马法的发展体现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C.罗马文化风格与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D.罗马共和国选择了与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9.(4分)(2015•宜昌模拟)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10.(4分)(2015•宜昌模拟)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1.(4分)(2015•宜昌模拟)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12.(4分)(2015•宜昌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2015•宜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2015年湖北省宜昌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2015•宜昌模拟)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考点】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分析】本题以青铜器在西周早晚期与战国中晚期的风格对比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青铜器以及青铜器所反映的政治问题的掌握,并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处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解答】A、青铜器制造业的衰落,在材料中未涉及到,材料中只是说青铜器的风格发生了变化,故排除;B、西周早中期的青铜器,端庄厚重,有贵族化的倾向,而到了战国中晚期,青铜器则风格朴素,有平民化的倾向,这就反映了贵族的经济实力在下降,故此项正确;C、材料中也未细致说明青铜器的需求量在减少,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故排除;D、礼乐制度是封建社会时期非常重要的制度,不会因为改革而被废除,这种说法与常理不符,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青铜器风格的变化为载体,考查了贵族实力的变化,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强化对题干所给材料的准确理解,对不符合常理的选项进行直接的排除;在内容方面要强化对青铜器、铁器等知识的记忆及掌握.2.(4分)(2015•宜昌模拟)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子、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这说明()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实质D.韩非子与荀子基本主张一致【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以荀子的主张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荀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A、荀子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体系,此项错误;B、荀子强调礼学,但没有贬“仁”,因此此项错误;C、荀子认为治国应当以礼教为主,同时他吸收了法家的思想,主张礼法并施,因此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的实质,故正确.D、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其主张是实行法治,与荀子的思想观点并不是一致的,故错误;故选C.【点评】荀子的政治思想是需要重点掌握的;荀子主张统治者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强调民本思想,统治者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性恶论;唯物主义思想,天行有常.3.(4分)(2015•宜昌模拟)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悲剧作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555年受查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在中国传播景教的教士成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到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A.古欧洲内需 B.中国的强盛 C.中间商牟利 D.张骞通西域【考点】丝绸之路.【分析】本题以蚕丝业在欧洲的发展历史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丝绸之路开辟原因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A、材料列举了丝织衣服在欧洲流行普遍,这就说明古欧洲对丝织衣服存在需求,因此,引进中国的蚕丝业,因此有了丝绸之路,故正确;B、材料中只是提到了古欧洲的需求,对于中国强盛的信息未涉及到,因此排除;C、中间商牟利的信息在材料中未出现,因此应当排除;D、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的事件,而不是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故选A.【点评】此题以丝绸之路开辟知识点为载体,注重了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4.(4分)(2015•宜昌模拟)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考点】中西方文化交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袁世凯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历史上上北洋政府时期的开始.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最后结束.【解答】A.北洋军阀是独裁专制统治,没有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故A项错误;B.北洋军阀的政权性质决定不可能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故B项错误;C.北洋军阀名义上还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D.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接受”主要是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化曲折进程的了解.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①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②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③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5.(4分)(2015•宜昌模拟)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因为()A.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B.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C.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D.当时的抗战还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考点】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了解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两个战场的抗战等重要史实,认识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及其伟大历史意义.【解答】根据所学,毛泽东认为的全面抗战指的是把全国民众动员起来进行抗战.所以中共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是因为当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单纯靠政府军队进行的大规模会战,人民群众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中共才开始着手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故人民群众还未得到充分动员,故D项符合;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错误,当时还处于防御阶段,故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准确判断的能力.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人民族的抗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阴谋,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共开辟了敌后战场,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人民战争路线,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抗战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结果.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6.(4分)(2015•宜昌模拟)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D.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考点】万隆会议.【分析】题主要考查亚非会议.亚非会议的召开是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为了保障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反殖、反霸,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参加的亚非国家会议.在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体现了我国外交上的又一次成功.【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可知,中日邦交正常化是1972年,因此亚非会议主要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故本题选D;A、B说法与史实不符,C说法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因此外交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由于国家利益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外交政策的调整是一个常态.7.(4分)(2015•宜昌模拟)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考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本题考查了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重大变革或调整,这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解答】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依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A项错误;1978年中国的经济并未从“文革”中恢复发展,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的改造集中了农民的力量,都满足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故C项正确;1953年的改造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变革或调整:(1)土地改革.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结果是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核心内容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其核心内容是扩大规模和提高公有化程度;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其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其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8.(4分)(2015•宜昌模拟)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这一说法的依据是()A.罗马与希腊相似的国情使二者文化相似B.罗马法的发展体现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C.罗马文化风格与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D.罗马共和国选择了与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考点】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而古代罗马则是忠实的继承者,并使古希腊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从而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解答】材料中表明,希腊在政治上成为罗马的俘虏,但在文化上却是胜利者.罗马文化继承了希腊文化中大量的人文精神、理性精神、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并进一步发展繁荣.故B项符合;罗马与希腊处于不同发展时期,之间文化上是继承关系,故不存在国情相似之说,故A排除;C项中“文化风格完全契合”太绝对化,错误,故C排除;罗马共和国时期是由贵族集团掌权,实质是贵族专制,与雅典民主政治不同,故D排除.故选B.【点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起源,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文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像历史长河中两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不管她们有哪些瑕疵,她们为西方文明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9.(4分)(2015•宜昌模拟)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考点】宗教改革.【分析】本题考查了宗教改革.公元1517~公元1546年,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解答】路德教派主张因信称义,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保罗三世不可能支持自己的对立者,故A项错误;“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表明,天主教会采取了措施以缓解危机,故B项正确;天主教与新教是互相独立的教派,不可能融合,故C项错误;在新教的反对声中,天主教才逐渐禁止出售赎罪券,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材料“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分析.10.(4分)(2015•宜昌模拟)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取消机器出口禁令的意义.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有利于欧美国家引进机器设备,采用机器打生产,从而推动经济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故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D两项明显不属于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的意义,故BD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英国“日不落帝国”早已经建立,故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有利于欧美国家引进机器设备,采用机器打生产,从而推动经济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11.(4分)(2015•宜昌模拟)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解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故A错误;二战后两大阵营形成,故B错误;大国之间由同盟转为对抗,故C错误;二战后全球化在主要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这些组织是战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主要维护者,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①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12.(4分)(2015•宜昌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考点】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了冷战.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解答】结合所学,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故A项错误;美苏双方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采取了除军事外其他一切对抗形势.对抗有直接对抗和间接对抗,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苏联试图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故C项正确;美苏之间从1947年至1991年都采取了冷战政策,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冷战,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材料“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以及结合冷战的时间分析.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2015•宜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材料一:“二战”后,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扩大社会福利保险,制止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对农民提供津贴。修改反托拉斯立法,控制资产合并,为企业混合合并敞开大门。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策代言人拉森宣称:政府主要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而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材料二:1981年里根说:“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全国人均免税额减少了6.4%.政府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通货膨胀率。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提出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实现‘美国梦’”。克林顿削减联邦财政赤字,把增税压力较多地放在富人身上。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资金投入和指导;推动以高速互联网为基础的“超级信息公路”建设。(1)根据材料,指出上述四届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精神,并分析美国政府在实现“美国梦”中的作用。【考点】材料解析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查四届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精神以及美国政府的作用.【解答】(1)本小问的异同,仔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四届政府的政策相同点有两个,一是国家干预经济;二是关注民生;依据材料“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说明杜鲁门政府注重解决就业问题;依据材料“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说明艾森豪威尔政府重视发挥地方、私人作用;保障黑人和其它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据材料“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说明里根政府限制中央政府权力;推行大规模减税;依据材料“克林顿总统提出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资金投入和指导”说明克林顿政府重视中产阶级;重视新技术、新经济.(2)第一小问的基本精神,由四届政府的共同点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精神是最大限度保障美国民众利益.第二小问的作用,依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敦促国会立法;努力减轻社会和人民负担;“简政放权”;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加大政府基础性和风险性投资力度.故答案为:(1)相同:国家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异:杜鲁门政府注重解决就业问题.艾森豪威尔政府重视发挥地方、私人作用;保障黑人和其它公民的合法权利.里根政府限制中央政府权力;推行大规模减税.克林顿政府重视中产阶级;重视新技术、新经济.(2)基本精神:最大限度保障美国民众利益.作用:敦促国会立法;努力减轻社会和人民负担;“简政放权”;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加大政府基础性和风险性投资力度.【点评】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2)资本主义国家结合自己的国情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3)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得到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4)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5)“新经济”时代出现.14.(12分)(2016•陕西模拟)民意测验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测验方法,中国较为规范的民意测验发端于民国时期.1926年1月4日,当时有较大影响、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体的《京报副刊》在新年第一期头版刊登了主编孙伏园向读者征求关于“新中国柱石十人”的倡议书.该民意测验前后进行了55天,收到有效投票791份.附《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测验评选结果:排名姓名备注排名姓名备注1蔡元培1916年始任北京大学校长6王宠惠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2汪精卫广州国民政府主席7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代表人,中共中央总书记3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8李烈钧国民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4吴稚晖新文化运动代表人,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9于右任国民党员,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参加过二次革命、国民大革命5冯玉祥北洋军将领,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组建国民军10徐谦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参加过反袁斗争和国民大革命结合“新中国柱石十人”测评结果,评点一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观念.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论结合,评点有据.【考点】阐述见解题;新文化运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想.考查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民主和科学思想.【解答】本题是开放型题,作答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材料时间“20世纪20年代”,“新中国柱石十人”实际上是代表不同时期有影响的重要思想.然后联系所学回顾当时中国的主要思想,可从民主共和思想、爱国主义思想、近代法制观念等方面分析均可,要求结合材料中的史实,有理有据.故答案为: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盛行进步的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思想,陈独秀、蔡元培、吴稚晖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的入选反映了人们对新文化运动的重视.国民大革命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汪精卫、蒋介石、冯玉祥等国民革命的重要领导人和参与者受到人们的推崇.民主共和思想是进步的社会潮流,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点评】民主共和思想:共和就是国家没有君主,民主就是人人平等,国家没有专制,国家政治由人民参与.民主和科学思想:“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三、选做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15.(15分)(2015•宜昌模拟)仁宗是元朝第四位皇帝。他支持将汉文著作翻译成蒙古文,如《尚书》、《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帝范》、《资治通鉴》等。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他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仁宗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蒙古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元仁宗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但一些“郡县并缘以厉民”、“考核多失其实”,百姓苦不堪言。(1)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仁宗改革的主要影响。【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元仁宗改革.考查元仁宗改革的主要特点、主要影响.【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支持将汉文著作翻译成蒙古文”表明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依据材料“考试一经一史,可见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依据材料“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可见他通过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养;依据材料“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表明其政策注重实用.(2)本小问的影响,结合材料“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百姓苦不堪言”,所学知识可知,元仁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蒙古族封建化;同时也促进蒙汉之间的交流,但是他也加重了人民负担.故答案为:(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挥儒家思想作用;通过考试(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注重实用性.(2)促进了蒙古族的进步(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增加了政府收入;但加重了人民负担.【点评】元仁宗(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元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是对元朝一个较有贡献和有一番作为的一位皇帝.四、选做题【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共1小题,满分0分)16.(2015•宜昌模拟)麦迪逊1787年4月给华盛顿写信说“鉴于各州的个别独立地位是与它的合决主权是极端不相容的,而若要把各州并合成一个单一的共和国则又操之过急且无法达到,所以我择取了某种中间的立场”。麦迪逊认为政府的产生必须来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而不是一小部分人,或者社会上某个幸运阶级。但也要防止一般民众做出损害少数人的决定。他认为直接民主是多数人的私权,间接民主则体现了所有人的利益。“人类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不等于在财产、意见和情感上就完全平等。只有代议制的共和政体才能对这种政体(指纯粹民主的政府)进行矫正工作”。(1)根据材料,概括麦迪逊的主要思想(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迪逊思想的实践效果。【考点】材料解析题;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麦迪逊的思想.考查麦迪逊的主要思想、麦迪逊思想的实践效果.【解答】(1)本小问的思想,依据材料“要把各州并合成一个单一的共和国则又操之过急且无法达到,所以我择取了某种中间的立场”表明他主张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实行联邦制;依据材料“政府的产生必须来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也要防止一般民众做出损害少数人的决定”可见他主张政府要平衡民众与少数人权利;依据材料“间接民主则体现了所有人的利益”可以得出他主张的是间接民主;依据材料“只有代议制的共和政体才能对这种政体进行矫正工作”可以得出他主张建立共和政体.(2)本小问的实践效果,根据所学知识,麦迪逊的这些思想运用到了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如《1787年宪法》、联邦制、三权分立、共和制、维护统一、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故答案为:(1)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建立能平衡民众与少数人权利的政府;实行间接民主的代议制;建立共和政体.(2)美国通过了《1787年宪法》;建立了先进的政治体制(联邦制、三权分立、共和制);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点评】詹姆士•麦迪逊是美国“国父群”中的一位,他主张建立强而有力的中央詹姆斯•麦迪逊纪念硬币政府,并且全盘修改邦联条款,是一位联邦主义者.麦迪逊等联邦党人论文集思想,一直贯穿美国的政治思想和宪政思想,该论文集的主要谈论外部制约限制的民主、权利的分立,对宗教控制等辩论均充满洛克、孟德斯鸠的自由学说.同时麦迪逊相当重视社会利益和团体的多样性,认为民主社会应适能使每个团体均有发言的管道,以求其社会之稳定性和利益均衡,主要的方式有权力分立、两院制和联邦体制等.五、选做题【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7.(2015•宜昌模拟)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这种形势与人们所熟悉的19世纪和20世纪初欧洲全球霸权的格局实在是惊人的相反。当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已习惯于欧洲列强对整块整块的大陆进行瓜分,甚至认为这就是国际事务正常秩序的一部分。二战后,无论欧洲的大国还是小国愿意与否,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时候,都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历史传统,也必须考虑东西方对峙这一重要因素,而且其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与此同时,伴随着欧洲世界霸权的消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从而使争取主权平等,政治独立,种族平等,经济公正和文化解放这五大主题为基本内容的非殖民化进程,终于以始料不及且无法控制的速度席卷了所有殖民帝国,并进而引发了“全球大分裂”。(1)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生的主要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考点】材料解析题;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生的主要变化、“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涉及的知识有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解答】(1)本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可以得出欧洲分裂,东欧与西欧互相对抗;依据材料“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可以得出欧洲丧失了世界霸权;依据材料“其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表明欧洲依附于美苏两国;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