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目标设计依据1.课程标准任务群说明

本单元所属任务群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本单元教学需“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劳动光荣”,是该任务群的第一个单元,需要我们阅读两首有关劳动的诗歌,阅读一组报道优秀劳动者的通讯,阅读倡导践行工匠精神的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艰难与欢乐,懂得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感受根植于民族血脉中的劳动基因,领略不同领域岗劳动者的劳动精神,树立在新时代建设中积极投身劳动的意识,培养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2.关注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共三段,分别明确了本单元的研讨主题、选文情况及特点以及核心学习任务。第一段:引出人文主题第二段:介绍选文情况第三段:明确核心任务3.关注单元研习任务:本单元研习任务分成了四个部分,清晰明确。任务一:躬耕百亩可无饥,走进先民们的劳动。任务二:遍地英雄下夕烟,感受平凡人的劳动。任务三:为农为士亦奚异,体悟科学家的劳动。任务四:汝曹何以报名时,学写新闻评论。单元学习目标正是基于以上的单元学习依据的分析,设定了如下单元学习目标:1.鉴赏表现劳动生活的古代诗歌,鉴赏劳动场景,体悟劳动过程,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学习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寻找身边的平凡和感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3.学习通讯报道,学会准确把握新闻信息,能通过典型事例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学习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分理解新闻的倾向性,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4.学习新闻评论,把握新闻评论的严密逻辑性,品读关键论断,体会新闻评论的现实针对性。学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新闻评论直面现实、有的放矢的文体特点。单元学习任务指向根据设定的单元目标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指向。任务一:指向诗歌的“炼字”和“炼句”1.鉴赏诗歌,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2.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理解并思考稼穑之难与劳动之乐。鉴赏诗歌时,要求结合具体的文本,从具体的“字”、“句”的解读入手,感受劳动之难,体会劳动之乐,进一步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任务二:指向人物通讯的“事件”和“人物”1.学会概括典型事件。2.学会从细节中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三篇人物通讯,三位杰出的劳动者,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学会准确把握新闻信息,学典型事件的概括和细节的分析,深入了解文本。任务三:指向新闻评论的阅读和写作1.研究掌握新闻评论的文体特点和一般阅读方法。2.学写新闻评论。新闻评论要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评析社会中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鲜明的意旨和明确的导向,旨在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指导社会实践。由阅读到创作,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了解新闻评论的常见文体特点的基础上,深化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明确表达自己的人生认识,阅读新闻评论,尝试写作新闻评论。单元课时安排根据任务指向和任务群的教学课时要求,本单元共安排7课时。第1课段:1课时第2课段:2课时第3课段:2课时第4课段:2课时单元学习任务课时分解第1课时:躬耕百亩,劳动劲歌——走进先民们的劳动学习目标:鉴赏劳动场景,体悟劳动过程,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学习活动:民以食为天,食以耕为先。以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陆游《示儿子》为导入,用第二单元的课文篇目,以文解诗,解读“熟读周公七月诗”“躬耕百亩可无饥”“为农为士亦奚异”以及“汝曹何以报明时”四句,走进遥远的农耕时代,春种夏耘,躬耕百亩,为农,则躬耕于陇亩,感稼穑之艰难,知收获之愉悦;为士,则劳心于庙堂,哀民生之多艰,济苍生以福祉,为“学”,则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修身立事,法乎先圣,心怀社稷,大济苍生。

第2课时:聚焦劳动场景

——感受平凡人的劳动(一)学习目标:能通过典型事例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学习活动:《感动中国》节目组正在筹备张秉贵的颁奖事宜,需要制作一段背景视频,如果由你担任负责人,你会选取哪些场景片段?理由是什么?这些场景可以体现张秉贵的什么品质?第3课时:探幽凡人微光

——感受平凡人的劳动(二)学习目标:拓展延伸,寻找身边的平凡和感动。学习活动:1.

辩论赛:作家冰心说:“他用这团火,温暖着别人,照亮了别人”,当今时代,我们还需要“一团火”吗?2.

与《王继才夫妇——孤岛的一盏明灯》对比阅读,提炼素材,找出其适用的文题,写作素材段落,认识当今时代的“一团火”。第4课时《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

——体悟科学家的劳动(一)学习目标:选取典型事例,概括人物品质。学习活动:1.

梳理文本内容,自绘人物历程图2.

品悟科研精神第5课时《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

—体悟科学家的劳动(二)学习目标:人物通讯的选材及刻画人物的写作技法。学习活动:1.

体悟写法——描写生动,跃然纸上2.

体悟时代精神

——劳动光荣,奉献伟大3.

学写人物通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6课时:把握时代脉搏,学写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精读课学习目标:理清本文思路,把握新闻评论的严密逻辑性,品读关键论断,体会新闻评论的现实针对性。学习活动:

1.

梳理行文结构,把握评论逻辑(四人小组合作完成);2.品鉴金句论断,联引社会焦点;3.

领悟工匠精神,传承时代气质

第7课时:把握时代脉搏,学写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写作课学习目标:感知新闻特点,掌握论证思路,对焦时事热点,学写新闻评论。学习活动:

1.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2.

撰写新闻评论的一般方法;新闻评论三步走:第一步——“一句话”写作;第二步——“三句话”写作;第三步——“N句话”写作第一课时《躬耕百亩劳动劲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鉴赏劳动场景,体悟劳动过程,感受根植于民族血脉中的劳动基因;2.理解劳动创造价值,领略不同领域岗劳动者的劳动精神;3.树立在新时代建设中积极投身劳动的意识,培养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重难点车前当道,体会采采芣苢之“难”,躬耕百亩、体会插秧之“乐”,以及对“创造性”劳动的认识。教学过程导入

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陆游《示儿子》: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本课时教学拟尝试用第二单元的课文篇目,以文解诗,解读“熟读周公七月诗”“躬耕百亩可无饥”“为农为士亦奚异”以及“汝曹何以报明时”四句。

民以食为天,食以耕为先。下面,我们先从“熟读周公七月诗”这一句入手,走进遥远的农耕时代,春种夏耘,躬耕百亩。一、熟读周公七月诗译文: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分发食物。活动1:自由诵读《豳风七月》(第一章),你有什么体会,请你简单描述一下。

明确:《豳风·七月》写的是劳动者一年四季的辛苦劳累。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晁错《论贵粟疏》中也有相关描述: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士大夫讲究“学而优则仕”,也注重“耕读传家”,正所谓:勤学,则知大道之广漠;躬耕,则知稼穑之艰难。种地的辛苦,没有躬耕就没有深刻的认识。二、躬耕百亩可无饥活动2:

诵读诗歌,再现劳动场景

他们躬耕百亩,插秧插禾,她们采采芣苢,车前当道,以其食能果腹,衣能蔽体,无饥无寒。学生齐诵《插秧歌》,老师范读《芣苢》,师生唱和,初步感知先民们劳动的场面。

活动3:品读诗歌,体会稼穑之艰难劳动的辛苦,稼穑的艰难体现在何处?请同学们仔细品读《插秧歌》和《芣苢》两首诗,思考后回答。明确:《插秧歌》中,“唤渠朝餐歇半霎”,他们朝餐未食;“雨从头上湿到胛”,他们顶风冒雨;“小儿拔秧大儿插”,他们儿童上阵。为养家糊口,躬耕面积需广,为赶农时,插秧任务很重。杨万里用实录的方式,记录了农人生活的不易,农事的紧张与繁忙,他们胼手砥足,汗流浃背,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雨从头上湿到胛。

《芣苢》中,采采芣苢,车前当道。芣苢,车前草,是穷人用来充饥的食物。东北人叫车轱辘菜,广西人叫猪肚菜,青海人叫猪耳草,上海人叫癞蛤蟆草。朝鲜族以“车前草”为食,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芣苢和荠菜一样,作为一种野菜,是很多穷苦百姓的食物来源,从中,我们读出了生活的艰难。一切形式的劳动,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自然是辛苦的,但是,躬耕百亩,方可无饥,唯有劳动,才能生存!活动4:讨论交流,分享躬耕之快乐劳动,是辛苦的,但不是痛苦的;劳动不仅能使人生存,还能使人快乐。请你找出两首诗中你认为最快乐的词或句子,小组内讨论,班级汇报交流。明确:《芣苢》:

“采采二字”,或“采而又采”,或“各种各样”,或“生长茂盛”,都给人一种有芣苢可采,有菜可食的激动和愉悦。一手一木,形象地展现了采摘的动作;

袺、襭,左边都是衣,用衣襟兜住。那么,是没有盛芣苢的工具吗?恐怕早已芣苢盈筐了,但又不想辜负这茂盛的芣苢,只好用衣服来装,满载而归了。

6个动词,从采,到有,从采获到盛取,越来越多满载而归。三章,12句,6个动词,形成了简洁明快的节奏,切合写劳动的动作节拍,重章复沓,回环往复,劳动者的声声歌唱,让我们看到了采摘的愉悦,丰收的欢乐,也看到了旷野平原上、风和日丽中女子的风采。《插秧歌》:

“笠是兜鍪簔是甲”,以战斗的场面做比,火药味十足,为我们展示了热火朝天的干劲和劳动的乐趣。

先民们在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下,勤恳朴实地劳动着,他们如呼吸一般习惯劳动、陶醉于劳动,劳动,辛苦,但不痛苦;生活不易,也要笑着面对,这是先民们带给我们的启示。三、为农为士亦奚异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第15题: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正确吗?明确:为农为士亦奚异。活动5:结合第二单元其他篇目标题,谈一下你对“为农为士亦奚异”这一句话的思考,说一说劳动精神还有那些内涵。

明确:为农,则躬耕于陇亩,感稼穑之艰难,知收获之愉悦;为士,则劳心于庙堂,哀民生之多艰,济苍生以福祉,正如袁隆平、钟扬以及为祖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国工匠。先民们的劳动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来源于付出、收获,更来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今天,即便劳作的方式不同,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同的。

“蚕食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劳动亦然,智能时代到来,更需要我们在探索未知的实践中,在破解各种难题的思索中、逐梦新时代的征程中,脚踏实地、用双手创造财富,用劳动创造价值。

关于这一问题,后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