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单元概述
“微小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让学生看
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物体,这个陌生的微小世界能引起学
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视野从宏观的物体及现象拓宽到微观的细胞、微生物
等,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探索科学的道路越来越有挑战性。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
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
历程,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
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知,同时体会到观察工具
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涉及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发展史等多个方面。教学时
要把握单元学习主线,紧紧围绕利用工具观察各种微小物体的探究活动,串联起多领域
的学习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观察多种多样的微小物体的过程中,感悟使用
工具观察的好处,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同时,本单
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学生能把观察延续到课
外,继续利用观察工具,拓展到更多方面。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
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涉及分子、原子和电子及其以下尺度,将重点介绍利用放大镜和
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如较小的昆虫及其器官、生物细胞和常见的微小生物
等。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7.4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7.5.1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5.2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本单元共7课。
第1课“放大镜”,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中将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了解放大镜
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学生将在经历组合凸透镜观察微小物体的过程中了解显
微镜的来龙去脉,认识到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
细的物体及结构,至此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这一课学生将通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
观察微小物体,知道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初步感知科学
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认识洋葱表
皮细胞。本课既是对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训练,也是对新奇生物细胞的初次探索,
能够激发学生去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了解生命的多姿多彩。
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标本,在教
师的引导和资料的支持下,发现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
的基本组成单位。
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将带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
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同时了解人
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所取得的成果。
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是本单元的拓展和总结课。学生将在查阅资料和研讨交
流中,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诸多成果。本课还
将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观察祝野的拓展进行梳
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一步探索微小世界。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
度有关。
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祝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更多的自然奥秘。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生物和微生物。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微小生物。
运用绘画、文字、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研究,交流分享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
科学态度目标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微小世界的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结果,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观察信息。
养成积极参与观察讨论、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
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用于解决目常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词汇
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光学器件。它是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具
有放大、聚光、成像的功能。放大镜的焦距越小(曲率越大,凸度也越大),放大率越大。
光学显微镜:由一个或多个透镜组合构成的、用于放大微小物体使人眼能看到的一
种光学仪器。除了光学显微镜,还有放大和分辨能力更高的X射线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
细胞: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
组成的。
玻片标本:经过一定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的、固定在载玻片上的整体或局部生物
组织或细胞,用于显微观测的标本,也指为显微镜观察所制作的生物和矿物标本。
微生物:通常将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包括细菌、病
毒、古菌、真菌和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类生物群体。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密切,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领域。
材料清单(视学生人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凹透镜)、手持
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花粉、灰尘、洋葱表皮
细胞、植物、动物、人体的细胞装片、水中的微小生物(例如草履虫、鼓藻、变形虫、
钟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等。
其他工具或材料:滴管、载玻片、玻璃杯、烧杯、薄膜、铁丝、标有竖直刻度的卡
纸(或者纵切出一条缝的塑料管且标有竖直刻度)、洋葱、镜子、碘酒、吸水纸、盖玻片、
培养皿、脱脂棉。
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和细胞作用图片、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简•施旺麦丹、安
东尼•列文虎克、袁隆平)图片、电子显微镜图片。
1.L放大镜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眼睛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最多的感觉器官,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约01毫
米的微小物体。自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
不断追求。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将透明水晶或宝石磨成“透镜”,发明了放大镜放大图
像。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科研工作中被广泛使用。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
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带着
新的问题,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
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科学概念目标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
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直径相同但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片(凹
透镜)、滴管、载玻片、玻璃杯、烧杯、圆底烧瓶、水、塑料薄膜、铁丝。
教师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教学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1.教师引导:在我们的世界里,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动植物和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
有的很大很大,有的却很小很小,甚至用我们的眼睛都无法看到。据科学家研究,在我
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觉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
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那么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他们能告诉我们哪些自然界的奥
秘?他们与我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微小世界,探索微小世界的奥秘。
4.这一课我们先学习第1课,了解放大镜的有关知识。
5.板书课题:1.1.放大镜
二、聚焦
L出示放大镜,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放大镜的外形特点。
2.教师引导: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那么放
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
三、探索
活动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1.出示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提出要求:
2.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把观察结
果记录下来。
预设:
相同之处:他们都是由玻璃制成,都是透明的。
不同之处: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玻璃片是中央和边缘一样厚薄
的透明物体,近视眼镜是中央薄边缘厚的透明物体。
3.出示资料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活动二: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1.教师引导:放大镜具有将图像放大的作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放大镜都能够将图像放
的一样大呢?显然不是的,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将图像放大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教师分别出示两倍放大镜、四倍放大镜以及六倍放大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三种放
大镜的镜片,看一看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学生分小组观察,体会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并且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预设:
放大镜倍数越高,中间越厚,两边则不变,但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形的。六倍的放大
镜中间比四倍的放大镜中间要厚,四倍放大镜要比二倍放大镜中间要厚一些。两边都是
一样的,而且形状也都是圆形的。
5.教师引导: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系呢?
预设:
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中心厚度越大的
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
6.学生再次观察二倍放大镜、四倍放大镜和六倍放大镜的镜片,进一步感受不同放大倍
数的镜片的不同之处,了解放大镜的镜片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四、研讨
刚刚我们观察了放大镜,了解了放大镜的镜片特点,下面我们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放大镜的镜片是由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玻璃制作而成。
问题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放大倍数越高的镜片,中间越厚;放大倍数越低的镜片,中间越薄。
问题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放大镜是运用了凸透镜的原理,放大倍数和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中心厚度越大,
其放大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小。
五、拓展
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了解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其实我们可以运用适当的材料根据放
大镜镜片的特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放大镜。
全班交流
2.制作放大镜的时候,我们要选择什么材料?
塑料杯子、热熔胶枪、注射器、水等等。
3.利用这些材料怎样制作放大镜呢?
制作方法:
①从塑料杯壁上裁剪两片凹陷的塑料片。
②用热熔胶枪将两片塑料片粘在一起,使之呈现中间凸起、四周扁平的形状。
③然后用注射器往里面灌满水,再密封,一个简易的放大镜就制作成功了。
4.制作成功的放大镜是否具有放大的功能呢?我们还要对其进行检验。
5.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恰当的材料,运用恰当的方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
的放大镜,并且检验一下自己制作的放大镜是否具有放大的作用。
1.2.怎样放得更大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在使用放大镜的过程中,学生都希望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
物体看得更清楚,甚至看到肉眼都不可见的微小物体,这也是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一
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在17世纪以前,即便磨制镜片的技术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因
为标准焦距的限制,单片放大镜做到放大30倍已是近乎极限,所以人们一直无法使观
察的视角进入到一个更小的领域。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有
效地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至此,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怎样放得更大?用
两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观察物体,这是学生能想到的方法,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
课将指导学生用两个放大镜组合来制作组合凸透镜(简易显微镜),旨在让学生体验显微
镜发明的历程,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感受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
用。
科学概念目标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
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徵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
发展。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两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卡纸一张(或者纵切出一条缝的塑料管段)、
剪刀、透明胶、供自制组合凸透镜下观察的物体(如头发、花蕊、纸纤维、棉线、昆虫
标本等)
教师准备: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谁来说一说放大镜镜片的特
点。
预设: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
2.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预设: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中心厚度越大,其放大倍数越
大;中心厚度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小。
3.大家都知道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
大呢?
4.出示课本第4页放大的人体皮肤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将图像放得更大之后的
样子。
5.我们怎样做才能将图片放大到这个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6.板书课题:1.2.怎样放得更大
二、探索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呢,我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看看能否把物体
放得更大?
活动一: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
1.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在保证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看一看一个放大镜究竟能将书上的文字放到多大?
3.教师小结:一般来讲,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10倍以下。我们通常用来阅读报纸、
杂志、书籍等等阅读的放大镜,倍率大概在2-5倍左右,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用于文
物鉴定等方面使用的放大镜倍率在10倍到20倍之间。
活动二:使用两个放大镜观察书上的文字
1.活动要求:
在第1个放大镜下面增加一个放大镜,并且跟第1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2个
放大镜,看看能不能使课本上文字的图像放得更大。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看一看使用两个放大镜能不能将书本上的文字放得更大。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操作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
4.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本小组的活动操作情况及活动结果。
预设:使用两个放大镜可以使课本上的文字放的更大一些。
活动三:保持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反复移进和移出第2个凸透镜,比较所看到的图
像
1.教师提示:当我们发现图像放到最大并且非常清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测量两个凸透
镜之间的距离,看一看是不是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一定时,书上的文字就会放得更大,
并且清晰。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反复测试,比较看到的图像。
3.全班交流,预设:保持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当移进第2个凸透镜时,看到的图像
非常清晰,并且很大,当移出第2个凸透镜时,我们看到的图像比较小,并且不够清晰。
活动四:用这样的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
1.提出要求:
用这样的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看看是否能把所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
2.教师提示:为了观察的方便,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起来,如课
本第5页上面的图片所示。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参考上面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3.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的图片。
4.学生按照要求用纸筒组合凸透镜,并且利用组合的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看看
是否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
5.全班交流,预设:使用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也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
大。
6.出示课本第5页肉眼看到的蚊虫和组合凸透镜下的蚊虫,学生观察比较这两幅图片,
进一步体会组合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活动五:认识显微镜
1.教师引导:其实把两面凸透镜进行组合起来观察周围的物体,结果使图像放得更大,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的制作原理。
2.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病毒和大肠杆菌的图片,
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有关知识。
全班交流
3.显微镜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
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的制作原理。
4.显微镜的分类、作用、特点
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
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200万倍。
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显微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体会显微
镜的神奇。
6.观察显微镜
教师出示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显微镜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
分的作用。
(1)目镜,作用:放大物像
(2)镜筒,作用:连接目镜与物镜
(3)转换器,作用:物镜的连接处,用来转换物镜
(4)物镜,放大物像
(5)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上面还有压片夹
(6)通光孔,通过光线
(7)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8)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9)粗准焦螺旋,调焦距,用低倍镜观看的时候用,高倍镜不能使用
(10)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现在显微镜一般都没有这个结构了,都是有电源的,
比较方便)
(11)细准焦螺旋,调焦距,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时候使用
(12)镜臂:连接镜座与镜身的,提握镜身,使用时一般右手握镜臂
(13)镜柱,支持镜身
三、研讨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及显微镜的组成结构和
各部分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将两面凸透镜上下相互平行摆放,固定在纸筒中,并且使两面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处在一
个固定值中。
问题2: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看看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
么?
(1)目镜,作用:放大物像
(2)镜筒,作用:连接目镜与物镜
(3)转换器,作用:物镜的连接处,用来转换物镜
(4)物镜,放大物像
(5)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上面还有压片夹
(6)通光孔,通过光线
(7)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8)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9)粗准焦螺旋,调焦距,用低倍镜观看的时候用,高倍镜不能使用
(10)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现在显微镜一般都没有这个结构了,都是有电源的,
比较方便)
(11)细准焦螺旋,调焦距,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时候使用
(12)镜臂:连接镜座与镜身的,提握镜身,使用时一般右手握镜臂
(13)镜柱,支持镜身
问题3: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
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和物镜。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活动组合了两个凸透镜,用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还了解了
显微镜的制作原理以及结构组成和作用。关于显微镜,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进一步使
用到。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显微镜的知识,为下面的学
习做好铺垫。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微小的物体,用肉眼很难观察清楚。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
经知道借助一定的工具一一凸透镜和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得清晰。
其中凸透镜在前面的科学观察中己经运用过多次,而显微镜是绝大多数学生未曾体验过
的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我们身边微小的物体。
六年级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耳闻,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显微镜等工具
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身边微小物体的探索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要细
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微小物体的探索中。学生通过用肉
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微小物体,知道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越来
越开阔和深人,初步感知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科学概念目标
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
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
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蝴蝶标本、放大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表或
学习单(由教师自行设计)。
教师准备: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显微镜的组成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今天这节课
我们继续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了解显微镜的作用。
2.板书课题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周围有许多微小的物体,如有些昆虫非常非常小,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
用人的肉眼都无法看清楚。那么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之下,这些微小昆虫的身体又是怎样
的呢?
活动一: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膀、足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
1.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出示课本第6页的5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及步骤。
教师示范使用显微镜并详细讲解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及步骤。
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师巡视,相机纠正不正确的使用方法。
2.出示蝴蝶的标本,提出要求:
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对比观察蝴蝶的触角、翅膀、足,把我们观察到的画成图
并用文字标注出来。
3.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活动。因为时间关系一个小组选择观察蝴蝶的一个器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比较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
观察蝴蝶器官的结果。
有关蝴蝶足的观察记录
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
©
很大很清楚可以看到蝴蝶足
很小能看清轮廓,看到全部,放大了能看到全部,但还是
上有很多毛,但只能看到足
但看不清细节看不清细节
的一部分,不能够看到全部。
有关蝴蝶翅膀的观察记录
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
©
很大,很清晰,看不到翅膀
图像变大能看到蝴蝶翅膀发
很小,看不清细节。的全部只能看到翅脉的一小
光,上面有清晰的翅脉。
部分。
5.讨论: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预设:用肉眼观察不到昆虫器官的细节,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昆虫器官的全部,但看的并
不是很清楚,细节仍然看不清楚。用显微镜观察,看上去很大很清楚,能够看清楚细节,
但是看不到昆虫器官的全部只能看见很小的一部分放大了的图像。用显微镜观察显然可
以看的更清晰,能够看清细节。
6.下面请大家再次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片树叶,看看图像的大小和看
到的范围大小有什么不同?
7.学生继续使用刚才的方法,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片树叶,并且进行
适当的记录。
8.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的同一片树叶,图像的大小
以及看到的范围大小有什么不同?
肉眼观察下的树叶,看到的范围最大,但不清晰,看不清树叶的叶脉。
放大镜下的树叶范围较小,但是看得比较清楚,可以看清楚部分叶脉。
显微镜下的树叶范围最小,看得最清楚,可以很清晰的看清楚每一根叶脉。
9.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对比观察,我们发现使用显微镜看到的范围最小,不过看到的
图像很大,很清楚,可以看清楚整个细节。所以我们想要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可以选
择使用显微镜。
活动二:使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
1.出示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结构。
2.教师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特点:体积小、易携带
使用方法:教师示范操作。
3.出示课本第7页显微镜下的花粉和显微镜下的灰尘两张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激发
学生的观察兴趣。
4.教师引导:下面请大家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且用示意
图画下来。
5.学生自主选择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使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画出示意图。
6.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7.出示课本第7页的范例,学生观察放大镜下的蝴蝶的触角、蝗虫的触角、蚕蛾的触角、
天牛的触角,明白在放大镜下面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8.教师相机出示一些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使用显微镜
观察,能看得更清晰,体会显微镜在观察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
三、研讨
刚刚我们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以及肉眼分别对比观察了一些物体,下面我们来讨论以下
问题:
问题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问题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有什么不一样?
用肉眼观察物体,图像最小,观察的范围最大。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图像最大,观察的范围最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无论是图像的大小和视野都处在两者之间。
四、拓展
1.教师引导:在科学发展史上,人类根据昆虫发明、制造出了非常多的东西。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第8页“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这一段文字,初步了解人类受
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有哪些?又是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3.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人类受到昆虫的什么启发?有哪些发明创造?
预设:
模仿昆虫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将它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密封舱里,不仅可
以净化空气,而且在有空气泄漏时,能立即发出警报。这种仪器还可以安装在矿井里监
视瓦斯的浓度。
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
测系统,用来探测高能宇宙射线,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变。
根据蝴蝶翅膀上的鳞片,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调节
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
4.教师引导:其实,像这样的受昆虫启发而进行的发明创造,还有很多,人们往往称呼
大自然的动植物为“人类的老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这方面的资料,进一
步了解人类的老师还有哪些?
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我们的周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着自己的形态和生活
习性,同时它们(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除病毒等少数种
类以外,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自从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软木是由细胞构成的以后,许
多学者在显微镜下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含
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德国学者施莱登对植物细胞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另一位德国学者施旺对动物
细胞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指出,细胞是一切动物共有的结构特征。他还指出了动物和
植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不论动物还是植物,其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9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的著名论断,认为个体的
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来细胞分裂产生的,从而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生命自然发生说的观点。
至此,细胞学说真正建立起来。细胞学说将植物学和动物学联系在一起,论证了整个生
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有共同的起源,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向微观领域
的发展。从以上研究过程可以看出,细胞学说是建立在大量研究事实的基础上的,细胞
学说的建立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学生在五年多的科学课学习中,已经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认识了许多生物的特征。
本课和下面两课的教学活动将再次扩大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
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本课主要由“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两个活动组成,重点活动是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科学概念目标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能够对比洋葱表皮细胞与死亡的软木细胞,认识植物细胞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过程。
发展观察生物细胞、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人,发现了更多的自然奥秘。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洋葱、小刀、清水、滴管、保子、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教师准备:制作洋葱表皮和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微课、教学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知道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更微
小的物体,大家知道哪些是更微小的物体吗?
2.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更微小的物体。
3.教师引导:大家听说过细胞吗?关于细胞我们知道些什么呢?细胞又是怎样子的?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细胞。
4.板书课题: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二、探索
活动一:提出要求
1.让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看看它的细胞是怎样的。
2.出示显微镜,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活动二:制作玻片标本
1.教师引导:要想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首先我们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制
作玻片标本。
2.学生观察第9页的下面一张图片以及第10页上面的6张圆形图片,初步了解制作洋
葱玻片标本所需的材料、方法及步骤。
全班交流
3.所需材料: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纱布、洋葱、镜子、水等等。
4.师生共同观察课本第10页上面6幅圆形图片,了解制作洋葱玻片标本的方法及步骤。
预设:
①找一块干净的小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用准备好的滴管在载玻片上滴1-2滴清水。
③用镀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块表皮,大约一厘米左右就可以。
⑤将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解剖针或者小镶子将其展开。
④用镜子夹住盖玻片,然后将一边慢慢放入水滴中,在水中放平,然后慢慢放下另外一
边,使盖玻片完全进入水滴中不要有气泡。
5.注意事项:
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两片玻璃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玻璃划伤皮肤。
②制作标本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③不要用摸过洋葱的手来揉眼睛。
6.学生分小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
导。
7.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说一说自己制作玻片标
本的感受。
活动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用图和文字将我们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
上
各小组按要求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且用图和文字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三、研讨
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制作了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并用图和文字记录下了我们的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的发现。
2.展示同学们的记录,并描述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结构。
3.教师出示同学们记录的洋葱表皮结构图片,并且请同学们介绍描述洋葱表皮结构。
预设:
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几部分组成。
洋葱表皮细胞看上去扁平的,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细胞的外侧往往还形成具有防
水性的角质层。
4.刚刚我们展示了自己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片。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
共同的特点呢?
预设:
尽管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因为观察方法等各方面的原因,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
别,但是洋葱表皮的细胞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这几个部分。
5.•出示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引导: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这是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图片。
6.出示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资料,
初步了解有关罗伯特・胡克的资料。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
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7.学生再次观察胡克观察到的细胞图片,再次了解人类初次发现细胞的样子。
8.讨论交流: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跟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之处呢?
预设:
相同之处:细胞的形状基本能够清楚的看出来。
不同之处: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细节不是太清楚,不能够看到细胞的细胞壁、细
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而我们现在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能够清楚的看到
细胞的整个结构。
9.教师小结:尽管罗伯特•胡克看到的细胞不是太清楚,但是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
大的进步,从此,人类走进了微观世界。这也感谢显微镜的发明,正是由于显微镜,人
类才能够进行微观世界的探索。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细胞方面的知识,了解更
多的有关细胞的知识。
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在前一课,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对细胞有了最浅显的认识。本课
继续指导学生观察多种生物细胞,从而建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概念。
细胞学说是很多科学家对各种生物做了大量的观察,获得了许多事实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
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
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的。要让学生
建立这一概念,仅仅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不够的,还需要观察大量其他生物细胞。因此,
课堂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生物细胞作为观察素材,在大量观察中推理出自然界
中的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初步了解生物体与细胞的关系及细胞在生物体中的
作用。
科学概念目标
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
也是不同的。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斗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细致观察和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多种动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师准备:多种生物细胞及呈现细胞作用的图片、教学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那么洋葱的其他部分以及其
他生物体是不是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呢?其他生物体的细胞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这
节课我们来了解更多的生物细胞的特点。
2.板书课题: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二、探索
1.出示人体血液红细胞,引导: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细胞吗?
这是人体血液红细胞,是由科学家简•施旺麦丹发现的。
2.出示科学家简•施旺麦丹的图片,学生了解科学家简•施旺麦丹。
3.再出示其他生物体的细胞,引导学生看一看,激发学生观察细胞的兴趣。
4.下面我们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标本。
5.提出要求:
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标本,把我们看到的细胞用图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6.出示不同种类的细胞玻片标本,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细胞玻片标本分别是什么
生物体的细胞。
预设:树叶叶肉、青蛙、小白鼠、植物的根、树叶表皮、人体口腔上皮等等。
7.出示显微镜,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操作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一一对光一一上片一一调焦一一观察记录。
8.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使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玻片标本,并且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
记录下来。
9.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全班交流
10.学生展示本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的细胞玻片标本图片,并且用文字描述这些细胞玻
片标本的特点。
全班交流,预设:
(1)出示课本11页的叶肉细胞图片。
叶肉细胞一般体积较大,内含叶绿体呈绿色,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靠近上
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特别是靠近气孔
处,细胞排列有空隙。
(2)出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图片。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上皮细胞是
位于皮肤或腔道表层的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是一种上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
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则。
(3)出示叶表皮细胞图片。
叶表皮细胞中不能看见叶绿体,但是,叶的上下表皮上有形成气孔的保卫细胞,保卫细
胞中有叶绿体。植物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但不是正方形、圆柱形,具保护内部组织的功
能,一般不含叶绿体;但在蕨类和水生植物中则含有叶绿体。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
特点: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胞核大,具大型液泡,一般不含叶绿体。
(4)教师继续出示课本12页有关蛙的细胞、小白鼠的细胞、人体神经细胞、人体骨骼
细胞等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初步了解这些细胞的特点。
11.我们刚才使用显微镜观察也各种生物体的细胞,又观察了课本中12页的一些细胞图
片。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
我发现细胞具有多样性,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态结构是不一样的。
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也是不一样的。
12.教师小结:各种生物体的细胞是不一样的,首先是细胞形态不一样,然后细胞的组
成成分也不一样,比如人的红细胞里特有血红蛋白,而其他的细胞则没有。细胞的多样
性是因为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只有分化,才能执行它所特定的功能,细胞分化的结果
就是细胞发生了定向的改变,所以同一个生物体内的细胞也是不一样的。
三、研讨
刚刚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各种生物体的细胞,并且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了这些生
物体的细胞。下面我们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我们观察到了哪些生物体的细胞?有什么新发现?
我们观察了叶肉细胞、植物的根尖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叶表皮上的细胞等等。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细胞具有多样性,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态结构是不一样的。同一生
物,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也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知识一一有关细胞的发现历史和细胞的作用
学生仔细阅读课本13页有关细胞的作用这段文字资料,初步了解人类发现细胞的历史
以及细胞的作用。
全班交流,预设:
大量研究事实说明,除了病毒之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自然界的大多
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他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出示课本13页的喇叭虫和变形虫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单细胞生物。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更多生物体的细胞,懂得了生物的细胞具有多样性,不
同生物体的细胞形态结构是不一样的。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
也是不一样的。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细胞的知识。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身边许多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很
小很小的生物,在自然水体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微小生物。人们习惯把这类微小的生物叫
作微生物。其实,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古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
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是肉眼看见的,如属于真菌的蘑
菇、灵芝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
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它们大多数虽然个体微小,却
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将指导学生观察水中微小的生
物的形态和行为,继续丰富学生对微小世界的认识,充盈对生命世界的感知。当然认识
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必须借助显微镜,学生还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熟练使用显微镜
的技能,同时明确先进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科学概念目标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
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科学探究目标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特征。
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显微镜、观察用的草履虫(或其他微小生物)的培养液、烧杯、滴管、
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纤维、吸水纸、镣子、学习单。
教师演示器材:常见水中微小的生物卡片、教学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
2.出示池塘、河流的图片,引导:在这些河流、池塘中,就有不少微小的生物。他们是
什么样子的呢?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探究水中微小的生物。
3.板书课题: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二、探索
活动一: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提出要求:让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2.出示课本14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本次活动所需的材料。
预设:
3.活动材料:滴管、烧杯、镜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水等等。
4.活动方法:
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5.出示课本15页制作玻片标本的三幅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这三幅图片,了解制作玻片
标本的方法和步骤。
①用纱布擦净载玻片、盖玻片
②用滴管吸取一滴烧杯中的水样,水量尽量少些,滴在载玻片上;
③为了避免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跑来跑去不便于观察,用手捏几根脱脂棉纤维,散开
交叉放置在载玻片水滴上,一定不要太多。
④盖上盖玻片。
⑤用吸水纸吸走多余水分,起到限制微小生物活动的作用。
6.我们还可以不必直接利用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来观察,而是自己提前一个星期利用干草
培养微小的生活。
7.出示课本15页,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
文字,初步了解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的方法及步骤。
活动二:制作池塘水玻片标本
1.学生分小组制作池塘水玻片标本,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玻片标本制作情况,并加以适
当的指导。
2.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制作好的池塘水玻片标本。
活动二:利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玻片标本
1.教师引导:池塘水玻片标本已经制作好,下面我们就可以利用显微镜来进行观察了,
2.不过在观察之前,老师先做一个友情提示,微生物是有生命的,它会在水中运动,如
果微生物运动过于迅速,不便于观察该怎么办?
预设:
在显微镜下看到在水滴中运动着的就是微小的生物。如果这些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
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上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水,盖上盖玻片,也
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这些生物的运动速度。
3.学生分小组利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玻片标本,并且把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画下来。
4.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观察到并且画下来的微小的生物。
5.出示课本15页下面的两幅图片以及课本16页上面的6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
步了解水中有哪些微小的生物,了解他们的名称以及外形特点。
预设:水蚤、钟形虫、草履虫、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
6.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水中有哪些微小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
水蚤: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水蚤体小,长约2毫米,浅肉红色,生活在淡水中。
钟形虫:钟形或圆筒形,口端有一圈明显的纤毛环,反口端有一根能伸缩而不分枝的柄,
通常在口端与反口端间没有纤毛。以细菌和微小的原生动物为食。常附于淡水或咸水的
水生植物、水面浮膜、淹没物或各种水生动物上。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原生动
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180至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
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大草履虫的寿命可达五昼夜以上。)因为
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观察它需要用显微镜
才能观察仔细。
变形虫(阿米巴):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线虫: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它们在淡水、海水、陆地上随处可见,不论
是个体数或物种数都往往超越其他动物,并在极端的环境如南极和海沟都可发现。此外,
有许多种的线虫是寄生性的。
新月藻:新月藻是单细胞生物,是藻类。细胞为新月形,中央有一核,核两边各有一个
叶绿体。叶绿体的表面有纵的条状突起,横切面呈芒状;叶绿体中有1列造粉核。
衣藻:亦称“单衣藻”。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鞭毛基部有伸缩泡两个;另在细胞的近前端,有红色眼点一个。在不利的生活条件下,
细胞停止游动,并进行多次分裂,环境好转时,群体中的细胞产生鞭毛,破鞘逸出。广
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
7.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了解了一些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
了解更多的水中微小生物的知识。
三、研讨
刚刚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一些水中的微小生物,下面我们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我们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的生物?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水蚤、钟形虫、草履虫、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水中有哪些微小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
水蚤: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水蚤体小,长约2毫米,浅肉红色,生活在淡水中。
钟形虫:钟形或圆筒形,口端有一圈明显的纤毛环,反口端有一根能伸缩而不分枝的柄,
通常在口端与反口端间没有纤毛。以细菌和微小的原生动物为食。常附于淡水或咸水的
水生植物、水面浮膜、淹没物或各种水生动物上。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原生动
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180至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
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大草履虫的寿命可达五昼夜以上。)因为
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观察它需要用显微镜
才能观察仔细。
变形虫(阿米巴):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线虫: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它们在淡水、海水、陆地上随处可见,不论
是个体数或物种数都往往超越其他动物,并在极端的环境如南极和海沟都可发现。此外,
有许多种的线虫是寄生性的。
新月藻:新月藻是单细胞生物,是藻类。细胞为新月形,中央有一核,核两边各有一个
叶绿体。叶绿体的表面有纵的条状突起,横切面呈芒状;叶绿体中有1列造粉核。
衣藻:亦称“单衣藻”。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鞭毛基部有伸缩泡两个;另在细胞的近前端,有红色眼点一个。在不利的生活条件下,
细胞停止游动,并进行多次分裂,环境好转时,群体中的细胞产生鞭毛,破鞘逸出。广
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
问题2: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他们是生物的?
判断生物的依据:一是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二是具有新陈代谢特征,三是能够对刺激作
出反应,四是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五是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六是一方面要适
应环境,一方面还要影响环境。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有繁殖、遗传等生命特征,具备
了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可以判断他们是生物。
四、拓展
1.出示课本16页列文虎克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有关列文虎克的知识。
预设: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后来许
多科学家发现,在空气中、土壤中、水中都生活着微生物,他们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不过蘑菇、木
耳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2.出示蘑菇、木耳等等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微生物。
3.教师引导:蘑菇、木耳等都是微生物。蘑菇、木耳等虽然很大,但是那不是一个细胞,
而是很多细胞共同组成的子实体,几乎每一个单独的细胞在适应的条件下都可以逐渐发
育成为一个新的子实体。是否是微生物不仅是从大小来区分。从生物学分类说,所有真
菌都属于微生物。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了水中的微小生物,初步了解了水中微小生物有哪些,
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课后,大家可以查阅这方面的资料,了解
更多的关于微生物的知识。
1.7.微生物与健康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是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由于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在不断
拓展,看到了越来越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微观层面取得了许多发明成果。
这些发明成果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已广泛地享受到这些发明成果带来
的好处,尤其是人类的健康生活更与微生物息息相关。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了解人类在研究微生物和细胞技术方面
取得的丰硕成果。本课重点回顾总结了本单元学习的要点,并对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
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科学概念目标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
多秘密。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
间的关系。
能够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懈追求的精神。
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
质世界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
养成积极参与交流、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
改善。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各组学生按自己选择的主题整理好资料(照片、图表、实物等),如需
用多媒体汇报交流,要自己准备好课件。
教师准备:课前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设备对教
室做一定的环境布置,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资料的场所。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以及作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预设: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细菌、病毒和生物细菌等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那时候人们能够发现的最小的动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人们
走进了微观世界,探索更广阔的领域。
2.大家知道吗,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1.7.微生物与健康
二、探索
活动一:微生物和医学
1.教师引导: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导致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
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出示课本17页肺炎球菌和伤寒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初步了解伤寒杆菌
和肺炎球菌的外形特点,再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伤寒杆菌和肺炎球菌的发现
对人类健康的意义。
预设:
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四处肆虐,人类对此束手无策,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
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于是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
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了遏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3.出示新冠病毒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引导:同学们你们认识新冠病毒吗?从哪里
认识的?(认识。电视、手机、网络上面都有介绍。)
是的,新冠病毒是这两年肆虐世界的新冠疫情元凶,医学家们通过显微镜发现并认识了
新冠病毒,知道了它的外形特点,并且研制出了新冠疫苗,使新官病毒的流行得到了有
效遏制。
出示各种各样的新冠疫苗图片。
4.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大家知道感冒、痢疾是怎么引起的吗?
6.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初步解释感冒和痢疾是怎样引起的?
7.教师出示感冒和痢疾发病的元凶,并且作出解释。
百姓所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一
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发
热、咳嗽、头痛等,多呈自限性。大多散发,冬、春季节多发,季节交替时多发。
痢疾,中医病证名。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
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
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
活动二:微生物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1.不仅在医学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微生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出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泥工分包合同格式
- 长期供暖服务合同
- 项目融资策划合同
- 技术优化委托服务合同
- 借款保证合同书样本
- 工作保证书承诺严谨工作
- 试用阶段责任保证函
- 奶制品买卖协议模板
- 电商合作方供应商协议范本
- 品牌年度服务合同法规
- 企业安全生产顾问聘用合同
- 《饮料对人体的危害》课件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MOOC 电工学(电气工程学概论)-天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示范表
- 低压配电室巡检记录表
- 诗词大会训练题库(九宫格)课件
- (完整)三年级数学简单分数练习题
-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完整版)
- 小学语文《日月明》评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