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中的悲剧_第1页
《悲欢》中的悲剧_第2页
《悲欢》中的悲剧_第3页
《悲欢》中的悲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悲欢》中的悲剧

一、新权力中的人性与神秘性尤金奥尔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美国剧作家。他严肃地对待戏剧事业,作品多取材于他所熟悉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海上生活和美国新英格兰的生活;他又深入研究了美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对它们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但他看不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途径,处于深深的烦恼、痛苦和失望中。同时,他深受古希腊悲剧“神秘主义”的影响,使他的作品涂上了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他曾公开声称,作为一个作家,他的创作目标就是写出“生命背后推动一切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奥尼尔称自己是一个“坚定的神秘主义者”,因为他一直敏锐地意识到生活背后有着“一股力量”在驱使人们的行动。他的《悲悼》三部曲由《归家》《追猎》《闹鬼》三部分组成。故事发生在位于新英格兰一座海滨小城主人公孟南的家中,时值南北战争刚刚结束。艾滋拉·孟南的妻子克里斯蒂因为忍受不了沉闷窒息的婚姻生活而发生了婚外情,并与情人卜兰特阴谋毒死了艾滋拉·孟南。孟南的儿子奥林与女儿莱维尼亚又枪杀了卜兰特,逼死了克里斯蒂。而奥林因恋母情结深深自责而不能自拔,最终开枪自杀。莱维尼亚最终也未能摆脱孟南家族阴魂的纠缠,把自己关进孟宅,终其一生。这部复仇剧情节紧张、恐怖,再加上奥尼尔运用了有关鬼魂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使这部作品读起来阴魂霍霍、神秘莫测。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该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于该剧中的神秘主义的研究却不多见,笔者选取这一视角对该剧进行赏析,以企对尤金·奥尼尔的戏剧研究增加一点别样的色彩。二、孟家的立法和神秘主义在许多伟大的剧作中,鬼魂、巫术、预言等超自然主义成分在剧中的运用屡见不鲜,它拓展了读者(观众)的想象空间,塑造了一种神秘主义氛围,增强了悲剧感,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关鬼魂的一场,《麦克白》中有关女巫的一场等。奥尼尔在剧中虽然也运用了鬼魂这一神秘主义成分表现方式,但他不是通过有形体鬼魂,而是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神态、感觉来表现鬼魂的。既通过主人公与死去的人的言谈举止的相似性,或者通过活着的人与死了的人之间的感应来达到一种近似鬼魂附体的神秘主义效果,这种方式增强了作品的表现深度。在《悲悼》中,奥尼尔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其作品中的神秘主义,其中最为鲜明的是鬼魂的运用。孟南死后,莱维尼亚的言谈举止酷似其父,俨然就像一个军官,这使得奥林本能地服从她的命令,就像服从他父亲的命令一样。莱维尼亚没有参过军,而此时举止像军人一样,显然是孟南的鬼魂转移到了她的身上。孟南要通过莱维尼亚向克里斯蒂复仇。而克里斯蒂死后她的鬼魂又转给了莱维尼亚,孟南的鬼魂又转给了奥林。在此笔者以舞台说明部分来揭示这一点。“她(莱维尼亚)的身体本来是很瘦的,不曾发育完全的,现在已经丰满了。她的动作失去了那种四平八稳的平衡性,现在各方面都酷似她的妈妈,甚至在衣着上,她穿着她妈妈所喜欢的绿色的衣服。他(奥林)的动作和态度有他父亲特有的那种雕像的性质,现在除了他的小之外,还蓄了一副剪了很短的胡须,这使得他更像一个法官。孟家的那种面具式的面孔比以前更为醒目。(荒芜,210页,1982)这里莱维尼亚的动作神态又变得像她的母亲,而奥林的动作神态外貌则像他的父亲。这表明克里斯蒂的鬼魂转给了莱维尼亚,孟南的鬼魂转给了奥林。那么为什么克里斯蒂要把鬼魂附在逼死她的仇人莱维尼亚身上呢?因为克里斯蒂附魂于莱维尼亚,使之与自己相似,必然引起恋母的奥林对莱维尼亚的爱恋。而奥林对她的爱恋又必然成为莱维尼亚追求幸福爱情的障碍,二人必然发生冲突,这也正是克里斯蒂的复仇方式。既然克里斯蒂附灵于莱维尼亚,孟南转魂于奥林,那么奥林试图阻止莱维尼亚与彼得的爱情的斗争又照应了孟南与克里斯蒂之间压抑与反抗的斗争。然而,必须指出,这种鬼魂附体不是始终如一的,而是时断时续的,这就使得人物的表现更加复杂,使作品的神秘主义色彩愈加浓厚。当奥林质问莱维尼亚是否与海岛上那个土人发生不正常关系时:莱维尼亚:有别的又怎么样?我又不是你的财产,我有恋爱的权利!奥林(他的反应和他爸爸一样)——他的脸变青了——粗声吼叫着,捏着她的脖子)你——你这个婊子!我要杀死你!(于是突然又软了,并且变得软弱可怜),不!你这是说谎,是不是?上帝呀,告诉我,你是在说谎,维妮!莱维尼亚(奇怪地战栗着)是的——是说谎——你怎么能够相信我——奥林,我气不过才向你说这番话的,不是出于我的本心——有个什么东西突然涌上了我的心头——像魔鬼似的!(荒芜,216页,1982)这里两人分别被鬼魂暂时控制,但随后又返回了本性,使他们的行为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由于两个鬼魂交替控制他们的躯体,这就使得双方的关系非常复杂。奥林因为爱克里斯蒂而爱莱维尼亚,奥林因致使其母自杀自责而自杀,实际上等于杀死了附在他身上的孟南的鬼魂,而在孟南活着的时候,奥林也是很恨他的。奥林因爱莱维尼亚而尽力阻止她追求彼得。莱维尼亚因想得到彼得而听任奥林自杀,实际上对应了克里斯蒂为了得到卜兰特而杀死孟南。莱维尼亚最后把自己关在孟南家族鬼魂萦绕的房子里,也等于把克里斯蒂这个活泼而有激情的女人的鬼魂永远的囚禁在孟南家族的坟墓中。在戏剧这种独特的舞台艺术中,场景(环境)描写非常重要,它为情节的展开塑造了一种特定氛围。尤其是在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戏剧中,场景(环境)的烘托渲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悲悼》中,奥尼尔很善于用象征手法描述剧作中的场景(环境),为该剧塑造一种神秘主义氛围。在《悲悼》《归家》中的第一幕,奥尼尔是这样描述孟南家的庭院的:白色的希腊庙宇式的门廊以及六根高高的柱子横列在舞台上,屋子右角前面,车道边的草地上有一棵松树,树干是一个黑色的圆柱体和门廊的白色柱子形成鲜明的对照。左前方,车道边有一丛密密的紫丁香和山梅花……落日的柔光直接照在屋子上面,……白色的园柱在它们后面的灰墙上投了一条条的黑影。下层的窗户把太阳光反映成一种可恨的炫光。那门廊就像是为了遮掩屋子的暗灰色的丑恶而钉在屋子上的一个不相称的面具。(荒芜,197页,1982)在这里,带着白色的希腊庙宇式的门廊的房子象征着一座坟墓,它注定要埋葬所有孟南家的人。它的窗户像“一颗要报复的眼睛”,它的百叶窗就像眼皮,它们经常是关着的,拒绝接受阳光。象征着孟南家族的极端清教主义压抑人性的本质。松树是一种不开花的常年植物,它的阴沉色调,形单影孤,表达了一种肃杀的气氛。它的柱形树干很像廊柱,投影在房子上有如监狱的一道道黑栏。松树很容易让人想起莱维尼亚,她的黑色衣服很像树干的颜色。道旁的花象征着青春、幸福、爱情。它生长于这种阴沉、肃杀的环境中,与周围环境极不相称,它注定要枯萎而死。通过运用象征手法进行景物描写,奥尼尔一开始就为剧情的开展奠定了阴森、萧条的基调,暗示了孟南一家注定要走向死亡的命运,体现了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而且随着剧情的展开,白色希腊庙宇式的门廊、月照门廊映在墙上的影子、紧闭的百叶窗等景象在剧中多次出现,使该剧的气氛愈加神秘、恐怖。它暗示着孟家的仇恨代代相传。如果一个事物总是与消极恐怖事件相伴出现,就容易使人把两者联系起来,或者把前者看成后者的预兆,就像人们总是把乌鸦看成死亡的预兆一样。奥尼尔就很善于运用这一手法来表现其作品的神秘主义。即某一消极事件发生时用一事物来兆示它的出现,从而使人觉得该事物就是一种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化身,是它在控制和支配着剧中人物的命运。在《悲悼》中,《申纳杜》这首歌在剧中多次被吟唱,这里奥尼尔明显受到古希腊悲剧歌队叙事手段的影响。在这里歌队叙事起到了预示情节发展的作用。每次当《申纳杜》被唱起,就有一个孟家的人死去。这在无形中渲染了神秘主义气氛。在《归家》的第三幕开始,孟南家的老花匠萨斯唱起《申纳杜》,孟南正是在这一幕中被毒死了。在《追猎》中的第四幕开始,船上的水手歌者唱起了《申纳杜》之后卜兰特就被奥林枪杀了。第五幕中,在克里斯蒂自杀前,萨斯唱起了这首歌。在《闹鬼》中,当奥林自杀之后,萨斯唱起了这首歌。最后,当莱维尼亚决定要自闭于孟宅时,萨斯又唱起了这首歌。这首歌无形之中就和孟南家人的死亡联系在了一起,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向孟南家的人索命,这首歌几乎就是孟南家族的索命曲。这首歌也为该剧作抹上浓浓的神秘主义色彩。神秘主义通常难以用常识和理性逻辑加以判断。因此,奥尼尔常借助于剧中人物的直觉与预感来描述神秘主义。在《悲悼》中,剧中人物对即将到来的死亡都有一种直觉和预感。当孟南与家人谈起南北战争中总统被刺时,他突然停顿了一下,阴郁地说:“所有的胜利结果都失败在死亡的手里,那是千真万确的,但是失败也能在死亡的胜利中结束吗?那正是我所怀疑的!”当与克里斯蒂独处时,他说,“因为在战争中老是看见死亡,所以我才想起生命来,奇怪,是不是?死使我想起了生。而在战前呢,生却使我想起了死!”(荒芜,206页,1982)夫妻久别重逢,他却总是谈起死亡的话题,表明他已预感到了某种不祥之兆。他一改往日清教徒的冷漠、自私,与妻子交流的愿望突然变得特别强烈。颇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意味。他与妻子谈及自己在战争中的感想,谈及两人之间的感情生活,并且说要拆去两人之间感情上的那堵墙,还说要和克里斯蒂去游某一海岛。这预示着他的死亡的到来。最后,当他马上要被妻子毒死时,他说,“……那是某种东西在苦恼着我的神经。——就好像我内心里的什么东西在倾听着,注视着,期待着某种将要发生的事情似的”。(荒芜,199页,1982)这种人物的直觉和预感使剧作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另外,奥尼尔还使用了面具似的表情这一表现手法。孟家的人表情都很相似,宛如带着面具一样。这暗示了孟家的清教主义罪恶代代相传,活着的人生活在死去的人的阴影之下,死去的人在继续禁锢着活着的人的灵魂。孟南一家人注定难逃死亡的命运。作为一个严肃的剧作家,奥尼尔关心的是人与上帝的关系。这里的“上帝”一词显然不是指狭义的基督教意义的“上帝”,而是指影响或控制人们生活的终极力量,是生活背后那股强劲而又无形的神秘力量。奥尼尔坚信人的背后有一种强大的,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