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反思《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反思武钢三中陈辉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当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旧哲学的根本特点。所以学好该框题为后面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并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知识服务于实践。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教学重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由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正确理解该知识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正确的人生观,学好下一阶段的知识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是: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这块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初步接触,需要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在导入新课部分,通过多媒体投影戴嵩<斗牛图>,配合文言文《戴嵩画牛》,引导学生思索认识的来源,通过创设情境,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本框题的学习和对“实践”概念的介绍。在本节课难点的教学“1、实践的定义”的突破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系统讲授,有助于学生系统科学把握含义,并通过当堂判断练习,强化和巩固概念知识的理解。在另一个难点知识“2、实践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则运用活动探究法,通过一个课堂小游戏(折纸飞机),共同体验一下实践的特点。把生动有趣的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知识,在游戏中轻松得出结论。通过折飞机这个小游戏,可以将抽象的哲学原理具体化,使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与掌握。最后教师课堂小结,学生强化跟踪记忆、通过课堂演练选择题1—2,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在本节课重点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漫画《孰是孰非》,引出探究问题:“实践和认识有何关系?”,再创设情境,通过四组镜头,合作探究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通过镜头一:走进军事,材料1华佗和麻沸散;镜头二:走进科学,材料2冥王星“降级”;镜头三:走进自然,材料3蜜蜂的叫声;镜头四:走进社会,材料4陶行知改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升华,依次得出四个个结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每组材料探讨后都配合问题探究:列举相关名言名句。通过运用教学资源,尤其是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层层创设情景提问,启迪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视野,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经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沟通的良好品质,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语言组织归纳表达能力。在本节课课堂总结部分,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知识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图,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性认识,达到巩固的目的。课后作业,精选部分典型例题,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不足自出:1、本节课采用“学案引导——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运用恰当的生活实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但仍感觉有不足的地方:“小组合作”中因所举生活实例,贴近实际,学生兴趣浓,讨论热情高,出现时间把握的不是太好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在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我会尽量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把握好时间。2、教师应该主动收集学生能够感受到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创设出一个"高效乐学"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其中,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敏锐,形成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和信心,培养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复合能力。3、作为教师自身素质也要不断提高,尽快向复合型、方向转变,不仅要精通政治学科知识,而且对中学其他学科的知识亦要有所了解和掌握,注意各学科间的相关性和融合性,借鉴其它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来充实完善政治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第二篇: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实录陈辉4600字《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实录武钢三中陈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并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知识服务于实践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难点: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教学设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正确理解该知识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正确的人生观,学好下一阶段的知识都具有重要作用。这块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初步接触,需要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教学工具:多媒体、A4纸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应该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第六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投影戴嵩<斗牛图>,配合文言文《戴嵩画牛》,引导学生思索认识的来源。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与?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学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教师】:本课的学习就与实践和认识有关展示学习目标: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2、实践有哪些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学生】:结合教材完成学案相关填空【教师】:第一环节:一、实践及其特点(板书)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设问探究:这里的“行”是指什么?【学生】:做、实践【教师】:进一步设问汉语中还有哪些词与实践的意思相近?教师再进一步设问:那么什么是实践呢?接下来呢运用讲授法,让学生准确理解1、实践的含义(板书)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人们”实践的主体(区别于动物行为)“客观世界”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性活动”(区别于纯主观思维活动,是直接现实性活动)【教师】:配合相关图片,设置观点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学生】:1不是,实践主体是人;2不是实践客体是客观世界;3、4、5是【教师】:知识拓展: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P43专家点评思考判断::3生产实践,4变革社会的实践,5科学实验(这里教师的讲授有助于学生系统科学把握含义,当堂练习有助于知识的强化)【教师】:2、实践的特点(板书)了解了什么是实践,下面我们在通过一个课堂小游戏共同体验一下实践的特点活动探究:(折纸飞机)A4纸若干,学生分组折叠纸飞机,比较数量和款式【学生】:A4纸若干,学生分组折叠纸飞机,比较数量和款式对获胜小组给与表扬。成果展示,引导分析,从游戏中体验实践的三个特点。【教师】:设置问题分组探讨:1、在折纸飞机的活动中,活动的主体是人,客观对象和工具都是纸张,折纸过程及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折纸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想好了再去做,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3、折飞机的纸是别人生产出来的,一起合作折纸体现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4、折出的飞机是现实中飞机的反映,现实中飞机是历史的发展着的,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1、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的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社会性);实践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历史性)。(设计意图:把生动有趣的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知识,在游戏中轻松得出结论。通过折飞机这个小游戏,可以将抽象的哲学原理具体化,使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小结: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3、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学生】:跟踪记忆、课堂演练。选择题1—2【教师】:我们明确了实践的含义及特点,那么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第二环节: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板书)【教师】:多媒体展示漫画《孰是孰非》,你赞成谁?甲:“不会游泳怎么下水?”乙:“不下水怎么掌握游泳技能?”【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出探究问题:实践和认识有何关系?下面我们将通过四组镜头走进生活,探究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镜头一:走进军事材料1华佗和麻沸散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减轻痛苦。可有的大手术,光用酒来麻醉不能解决问题。后来华佗听说吃了洋金花会人事不省。他亲自冒死尝试,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问题探究: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从亲身实践中总结而来【教师】:总结升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教师】:问题探究:列举一些实践是认识来源的名言名句。【学生】:讨论回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教师】:引出探究问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那又应该如何理解"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这给我们什么现实的启示呢?【学生】: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镜头二:走进科学材料2冥王星“降级”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问题探究: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结合材料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师】:总结升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1.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2.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经验材料和新的认识工具.3.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教师】:问题探究:列举一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名言名句。【学生】:讨论回答: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教师】:镜头三:走进自然材料3蜜蜂的叫声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12岁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翅膀不振动也能发声。经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问题探究: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学生】:结合材料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师】:如何检验认识真理性?引出探究问题:1、认识本身能否回答?2、客观事物自身能否回答?3、实践为何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讨论,得出结论:(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3)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教师】总结升华: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师】:问题探究:列举一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名言名句。【学生】:讨论回答: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教师】:镜头四:走进社会材料4陶行知改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