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件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件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件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件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数与代数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数与代数1前言

“数与代数”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以及探索规律。这些内容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探索数学规律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石。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更准确、更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前言“数与代数”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课程2一、

“数与代数”在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年段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三下数与代数1、20以内数的认识2、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3、认识钟表1、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一)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认识人民币4、认识时间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2、表内乘法3、长度单位1、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一)2、表内除法3、克与千克4、找规律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2、有余数的除法3、时、分秒4、多位数乘一位数5、分数的初步认识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3、年月日4、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学段:一、“数与代数”在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年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3一、

“数与代数”在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第二学段:年段四上四下五上五下六上六下数与代数1、大数的认识2、三位数乘两位数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四则运算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4、小数的加减法1、小数乘除法2、简易方程1、因数和倍数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加减法1、分数乘除法2、百分数1、负数2、比例3、整理与复习一、“数与代数”在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第二学段:年段四上四下4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1、学生学习的指导者(1)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意义(2)帮助学生对某些数学现象作出独立判断(3)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4)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推理(5)帮助学生猜测、创造和解决问题(6)帮助学生发现各部分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7)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1、学生学习的指导者5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2、课堂活动的组织者(1)提出任务或提出问题,以启发、吸引和鼓励学生思考(2)细心倾听学生的见解(3)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把学生的见解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形成数学概念(4)决定何时提供信息、阐明问题、何时把问题模式化,何时给予启发,何时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5)决定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2、课堂活动的组织者6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3、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1)了解学生困难之所在(2)帮助学生排除学习的障碍(3)帮助学生克服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4)引导学生感受发现的快乐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3、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7三、在“数与代数”领域最为重要的转变是

“把数学看做是大量概念的记忆与技能的掌握”转变到“认为数学是一种数感形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数学素养的提高,不是学习一些孤立的概念与技能。三、在“数与代数”领域最为重要的转变是“把8

是使学生能运用符号来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发展符号感,即运用数和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表达);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用数和符号表达的问题(操作);从数和符号运算中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检验(解释)。四、“数与代数”学习的核心目标四、“数与代数”学习的核心目标9

主要内容:数的认识、表示、大小、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等。加强的方面: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代数意义;增强应用意识,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重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减弱的方面: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减少公式的数量,降低对记忆的要求;降低了对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的要求。五、“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与加强、减弱方面五、“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与加强、减弱10六、“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原则

(一)“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过程性原则1、我们应努力体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数与代数”课程学习中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形成初步的数学建模意识;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运用数或符号将其表示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的解决,再加以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

六、“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原则

(一)“数与代数”教学11六、“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原则

(二)“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现实性原则1、现实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备感亲切,进而自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原来积累的生活经验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3、现实情境中的问题需要学生去发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现实中感受数学信息的能力;4、现实情境的信息比较丰富,需要学生进行筛选,在收集信息的同时,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六、“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原则

(二)“数与代数”教学12六、“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原则

(三)“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探索性原则

“数与代数”中存在着大量的规律、公式和法则。学习这些内容,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去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结论、死套公式和法则。所以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规律、公式、法则,并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空间。(1)有利于突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加深对规律、公式、法则等的理解和应用;(2)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3)这种探索活动在第一学段一开始学习时就不断渗透。

六、“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原则

(三)“数与代数”教学13六、“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原则

(四)“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学科整合性原则(1)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大量繁琐、重复的操练得到了简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2)“数与代数”课程的一些重点也发生了变化,许多技巧以及复杂运算问题得到了淡化;(3)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还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猜测、探索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因此,在“数与代数”教学设计中,既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但也要注意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适度性。

六、“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原则

(四)“数与代数”教学14七、数感及其培养示例(一)什么叫数感?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一种数学素养。七、数感及其培养示例15(二)数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理解数的意义;2.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4.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5.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6.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有合理性作出解释。(二)数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6(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小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是经过小学生对具体情境的数量及关系的感觉、感知及情感体验的结果。是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数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小学生数感的形成17(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1、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建立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状态,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定量刻画事物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观察是建立数感的前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发展年幼儿童的思维,首先就要发展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丰富他的思想。”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学生认识数、理解数是从数实物开始,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建立数感的。(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1、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18实例1:

例如: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的中,我让他们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事物,还让他们说说生活中用到的数。如: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自己家的门牌号、自己的学号等,再指导学生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如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本班有多少学生?估计一本数学课本有多少页?每页大约有多少个字?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清楚地表示许多事物和现象。实例1:例如: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的中,我让19实例2:

又比如:在认识数“5”的时候,我不断出示画有5个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学生们通过观察并一一说出了它们分别是5个苹果、5只兔子、5个小朋友。接着让学生观察并寻找身边含有“5”的物,同学们通过观察,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我们每个人一只手有5个手指”、“我文具盒里有5支铅笔”、“我家有5口人”、“我们班教室里贴着5个奖状”等等。学生的数感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的学习与积累中逐步养成。实例2:又比如:在认识数“5”的时候,我不断20(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2、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操作——获得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都集中在手指尖上。”这正符合儿童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到达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因此,我在教学认识数时,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2、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操作21实例1:例如:我在教学“9的组成和加减法”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鸡妈妈生了9个蛋(用9个乒乓代表9蛋),她想要放进两个篮子里(用两个空的纸盒代表两个篮子),可以怎样放?你以帮帮鸡妈妈的忙吗?我请不同的小组上来演示。有的小组分成1和8、有的小组分成2和7、有的小组分成3和6、有的小组分成4和5。再让他们写出了各自对应的算式。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既理解了“9”的组成及加法,并渗透了分与合的思想。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并可以结合“形”来“演示”,从而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实例1:例如:我在教学“9的组成和加减法22实例2:又比如,我在教学“移多补少”的应用题时,我组织学生动手摆圆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当两行的圆片个数相差是双数时,可以移动圆片使两行的个数同样多,而且移动的个数正好是相差个数的一半。相反,当相差的个数是单数时,就没有办法使两行的个数同样多。由此看出,动手操作不仅满足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还促使他们发现了现实问题的多样性和其中的内在规律,在培养学生对数据敏感性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自我判断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实例2:又比如,我在教学“移多补少”的应23(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3、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交流——形成数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3、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交流24实例1:例如:我在讲“米和厘米”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我说:“你们学习了这两个单位以后,你们观察和估计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有的说:“有175厘米”,我说:“高了”;有的说:“有160厘米”,我说:“低了”;有的说:“有168厘米”,我说:“高了一点”;有的说:“165厘米”,我说:“猜中了,你真行!如果用米作单位,老师的身高又是多少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1.65米”。通过这种估计和争论,丰富了学生们对数的认识,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数感。实例1:例如:我在讲“米和厘米”时,练25实例2:又比如:我在上“大数目的认识”一课时,讨论“100万这个数究竟有多大?”我事先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有的学生说:“我在《少儿百科全书》中查到:100万次心脏跳动是一个正常人9.9天心脏跳动的次数”;有的学生说:“100万小时相当于一个114岁的人活的小时数”;有的学生边说边展示:“我爸爸书架上的这本书,书的扉页上注明有100万字,请同学们看一看有多厚,有多少页”。并展示了每页的字数。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100万这个数有一定具体的感受,同时使学生从别人对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还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还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中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这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实例2:又比如:我在上“大数目的认识26实例3:再比如:我在教学实际测量时,我把全班分成了4个学习小组,并提出了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学校长方形花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并进行交流汇报,看哪些小组的方法更有创意并更简便?于是同学们纷纷进行测量,在课堂交流汇报时,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是直接用卷尺进行测量。”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是先测出一块砖的长度,再数长和宽各包含了多少块砖,用每块砖的长度乘砖的块数就得到了长和宽的长度。”有的学生说:“我们是先测出1米长的绳子,再1米1米的量”。有的学生说:“我们是使用步测的方法进行测量。”在交流中,大家将小组的测量方法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也体会到其他小组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长度,发展了距离感,也增进了数感的形成。实例3:再比如:我在教学实际测量时,我把全27(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4、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比较——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4、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比较28实例1: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引导学生把1平方米与10平方米进行比较,再估算出教室的面积,再用教室的面积与10平方米进行比较,想象10平方米的大小,再通过10平方米与1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比较,体会较大的面积,进而估计学校操场的面积、校园的面积、村庄的面积。用这种比较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体会大数目的意义,使学生在比较中,通过能够见到的、感知到的比较小的数感受到大数。数感在这样的比较中得到了发展。实例1: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引导学29实例2:再比如: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游戏活动:多媒体出示彩电、冰箱、空调等,让学生猜测它们的价格:(生1:冰箱价值2000元。生2:高了。生1:1500元,生2:低了,生1:1600元。生2:低了。生1:1700元。生2:低了。生1:1800元。生2:高了。生1:1750元。生2:低了。生1:1780元。生2:正确。)如此猜数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的比较的本领,又渗透了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在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体验时,通过比较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以及辨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实例2:再比如: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30(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5、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应用——强化数感

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继而确立应用数学的信心,是形成良好数感的重要条件。鉴于此,教学就打破从概念到概念,从课堂到课堂的数学应用僵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数感的体验。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5、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应用31实例1:比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这学期我们要与山区小学的小朋友进行“手拉手”活动,在去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能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很多问题,有怎么去的问题,有去多少人的问题,有计算捐赠物品的、有计算需要多少时间到达的、有设计路线的,同学们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做出了解释。学生们解决问题时,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到了每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的意义,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强化了学生的数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数感。所以说,人们只有将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它,才能使数学知识真正有用武之地。这样,学生能够用自己对数的理解去认识了解社会生活。反之,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了解又会强化数感的形成。实例1:比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我创32(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总述

小学生良好的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深钻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数感的情境,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和作为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用活教材,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这样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这也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三)小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途径

总33

八、符号感及其培养示例(一)什么叫符号感?符号感是一种自觉地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意识。八、符号感及其培养示例(一)什么叫符号感?34

(二)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2、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3、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4、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二)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从具体情景35

(三)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

1、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和变化规律

无论在哪个学段,都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比如,某场地有标志“P”,表示可以停车;还有地图上的各种标识,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然而,数学教学中,学会“符号运算”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原因何在?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以往的教学不承认学生经验中的“符号世界”,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从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三)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符号36实例1: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统计”这一教学内容时做得很好,首先用动画的形式创设了几种动物赛跑的情景,然后问学生:“有哪几种动物参加比赛?各有几只?哪种动物最先跑到终点?”学生回答:“跑得太快了,跑得太乱了。”这时,这位老师问学生:“你打算用什么办法将结果记录下来呢?”有的学生说:“跑过一只打个‘√’”;有的说:“用‘★’表示狗,‘▲’表示兔,‘■’表示猫。”有的说:“可以画‘正’字”小朋友思维积极、发言踊跃。这位老师在学生充分讨论、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想法归纳为一句话:“小朋友都想到了用记号把他们记下来。”使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体会了表达和表示数据的不同方式。

实例1: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37实例2:

又如,有这样一个案例:按照1只小白兔,2只小黑兔,2只小白兔,3只小黑兔的顺序排列,第41只兔子是什么颜色?学生利用经验,可以给出多种解题策略。策略一:白黑黑白白黑黑黑白黑黑白白黑黑黑…策略二:A表示小白兔,B表示小黑兔,ABBAABBBABBAABBB…策略三:1表示小白兔,2表示小黑兔,1221122212211222………实例2:又如,有这样一个案例:按照1只小38实例3:

又如,在解决“小朋友在一段路旁种了5棵树,这5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若每个间隔长1米,这段路有多长?”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实际“模拟栽树”找到答案;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尺表示这一段路,用铅笔表示树,然后通过操作找到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在白纸上画出下图给出答案。当然,也有的学生会通过列算式求得结果。间隔间隔间隔间隔1米1米1米1米

实例3:又如,在解决“小朋友在一段路旁种39小结

上述案例表明,“符号感”的发展需要有坚实的经验基础。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丰富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小结上述案例表明,“符号感”的发展40(三)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

2、引进字母表示,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

引进字母表示,是学习数学符号、学会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一步。字母作为数学符号有两种作用。首先,字母可作为专用名词,如л是个完全确定的数,或用A表示两条直线交点。显然,特定集合需要使用标准的专用名词,如Z,N。其次,字母可作为不确定的名词,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人’,可以表示所有的人。”用符号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像普通的语言一样,首先需要引进基本的字母。从研究一个个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初学时学生往往会感到困难,或者是形式地死记硬背,而不理解其意义。要尽可能从实际问题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三)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

2、引进字母表示412、引进字母表示,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基础。

(1)用字母表示运算法则、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

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数学化主要是指形式化。形式化就是把数学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抽象,用数学语言、图形或模式表达出来,建立数学模型。如人们用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表示乘法交换律等,在这里,字母a,b表示任意的实数,这些都属于形式化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抽象性。用符号表示数也是学生学习一般化、形式化地认识和表示研究对象的开始。

2、引进字母表示,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基础。422、引进字母表示,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基础。

(2)用字母表示现实世界和各门学科中的各种数量关系。

例如,如果橘子每千克a元,那么b千克橘子的价格是ab元;匀速运动中的速度v、时间t和路程s的关系是s=vt;圆柱体体积公式是V=sh(s表示圆柱体的底面积,h表示该圆柱体的高)等等。2、引进字母表示,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基础。432、引进字母表示,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基础。

(3)用字母表示数,便于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确切地表示出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我们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未知量,利用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用字母(例如x,y)表示某一变化过程中相关联的两个变量,利用给出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列出函数表达式等等。2、引进字母表示,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基础。443、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如,代数式7n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以解释为:当n表示一件衣服的价钱,7n可以表示7件衣服的价钱;当n表示正七边形的边长时,7n可以表示正七边形的周长;7n也可以表示一只羊的体重是一只鹅的体重的7倍;如果早操排队时,一列站7个小朋友,那么7n表示n列小朋友的个数。又如,a和b分别表示矩形的长和宽,S表示矩形的面积,那么,S=ab表示计算矩形面积的公式,同时也表示矩形面积随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3、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454、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这里所说的符号间的转换,主要指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表格法、关系式法、图象法和语言表示之间的转换。如,研究虫子沿着水沟行进时的时间(分钟)和移动的距离(cm)的表格中的数据:时间(分钟)1234567距离(cm)12243648607284

利用表格我们可以直接看到行进时的时间和移动的距离,但如果我们恰好要研究虫子行进15分钟时移动的距离,那么就需要把表格表示的关系转化为关系式表示。4、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这里所说的符号间的转464、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用关系式表示:设行进的时间为t分钟,移动的距离为S厘米。从表中可以看出,距离总是成为时间的12倍。由此可知S可能是t的一次函数。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S=12t利用关系式我们可以方便地求出表格中没有给出的数值,如当t=12分钟时,S=12×12=144(厘米)。不论是从表格表示还是关系式表示,我们都可以容易地转化为图象表示。这几种表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种表示的改变会影响到另一种表示的改变。4、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用关系式表示:设475、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将问题用符号进行表示,也就是进行符号化。第二步是选择算法,进行符号运算。比如,刚才我们将一个实际问题表示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根据方程我们选择用公式法去求解。会运用符号运算也是很重要的。5、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48九、估算意识及其培养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感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九、估算意识及其培养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发展49(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由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同时,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兴趣。如我在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中,给学生一大盒巧克力让学生估计一下盒中巧克力的数目。于是学生讨论开了,有的先数一下盒中每一小包巧克力的数目,然后设法找出每一小包与整盒的关系来估算,有的建议用称出20颗巧克力的重量,然后称出整盒的重量,利用两个重量间的关系,估计盒子里巧克力的数目;有的学生拿出小尺子测量出5颗巧克力的长、高、宽各是多少,再量出整个盒子的长、高、宽,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估算……。显然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亲身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可以由他们去掌握,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产生了极大的乐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在充分表达交流各自的想法过程中,既发展发散性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学好估算的求知欲望。(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50(二)"以人为本",培养良好的估算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创造性也开发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1、在解答计算题时要求估算。如,计算5.94×4.1,可以要求学生从两方面进行估算:一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看因数接近整数几,5.94接近6,4.1接近4,所以积一定在24左右。2、在解答应用题时也要求估算。如:在解答工程应用题"筑路队要修一条公路,甲队独修要50天,乙队独修要4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成?"时,教师启发学生根据"两者合作完成的时间,在两者分别单独完成所需时间的一半之间",很快就确定此题,结果是在20天与25天之间。然后列式进行解答就可提高准确率。数学教学中,如果长期这样坚持,学生就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自主的意识,进而形成一种习惯。(二)"以人为本",培养良好的估算习惯。51(三)尊重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知识容量各有不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思考角度,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让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形成较熟练的估算技能。1、化整估算法。在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保留到整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如3.14×7.21,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计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进而算出准确结果。

(三)尊重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

52(三)尊重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

2、数位估算法。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计积或商是几位数。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456×64,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是4-5位数。(三)尊重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253(三)尊重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

3、循规估算法。根据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零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的规律进行估算。(三)尊重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354(三)尊重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

4、联系实际,估算法。在解答应用题时,根据题意估计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果,或者列出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结果。如例1:学校2月份用电824度,比1月份少用了五分之一,1月份用电多少度?从题中可知,1月份比2月份用电多,因此,结果应比824度多。例2:爸爸今年36岁,是爷爷岁数的一半,是儿子年龄的4倍,爷爷和儿子今年各几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很快就可以判断出爷爷年龄不会少于36岁,儿子则不可能多于36岁,从而为解答结果的正确性埋下伏笔。(三)尊重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55小结

这样,学生在解题,估算中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不是枯燥、刻板的东西,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气的,同时也是有用的数学,进而激发出自主学习的兴趣。

估算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在每一个教学内容之中。要让学生在心理体验中感受估算的实际应用价值,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从而主动探索估算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如在口算教学中,可设计一组数字相近的对比题,如13×4和4×13,比较积的大小,估计13×4的积是五十多,14×3的积是四十多,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提高口算准确性上的作用,避免了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计算错误;笔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估计积、商可能是几位数,是几十多或几百多;解答应用题时,可根据题意对解答结果进行估算。计算前先引导学生估算解答结果应在怎样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对合理性作出解释,这样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计算后再对结果进行估算,还可使学生获得一种有价值的检验方法。小结这样,学生在56十、关于算法多样化问题

(一)算法多样化的概念理解

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不同于一题多解,不需要同一个学生有许多种解法,而是希望每个学生能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算法多样化是群体学习能力的表现,而不是学生个体的多种算法。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学生的方法,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十、关于算法多样化问题

(一)算57案例1:教学35+9法1:摆小棒算;法2:用计算器算;法3:列竖式算;法4:从35起连加9个1;法5:把35看成40,40+9=49,49-5=44;法6:5+9=14,30+14=44;法7:把9看成10,35+10=45,45-1=44;法8:35+9=35+5+4=40+4=44;法9:从35里拿出个1变成34,1+9=10,10+34=44。……案例1:教学35+9法1:摆小棒算;58生1:5+9=1430+14=44。

生2:列竖式算。生3:35+9=35+5+4=40+4=44。

生4:从35里拿出个1变成了34,1+9=10,10+34=44。生5:把9看作10,35+10=45,45-1=44。

生6:把35看成40,40+9=49,49-5=44。生1:5+9=1430+14=44。59案例2:9加几教学片断(1)数小棒。先数出9根小棒放一堆,再数出5根小棒放另一堆,从9开始,继续数出5个数来而得到14。(2)摆小棒。把9根小棒、5根小棒各放一堆,从5根一堆中拿出1根和9根放在一起。9+1=10,10+4=14。(3)摆小棒。把9根小棒、5根小棒各放一堆,从9根里一堆中拿出5根和5根放在一起。5+5=10,10+4=14。(4)推理。10+5=15,9+5=14。案例2:9加几教学片断(1)数小棒。先数出9根小棒放一60案例3:教学23-8(1)23-1-1-1-1-1-1-1-1=15(2)23-3=20,20-5=15(3)23-10=13,13+2=15(4)13-8=5,10+5=15(5)10-8=2,13+2=15(6)23-13=10,10+5=15(7)23-5=18,18-3=15案例3:教学23-8(1)23-1-1-1-1-1-161

(二)算法多样化的实施建议

算法多样化提倡的是一种探索、一种思维的创新、一种思想方法。我们期望算法多样,首先要改造“教”,通过“教”为小学生提供有利于算法多样的环境条件。我们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计算愿望。这是产生算法多样化的前提;

2、根据问题自动寻找可能有关的知识,为选择计算策略作好知识准备。这是产生算法多样的基础;

3、培养小学生根据自身认知方式与水平,决定计算策略的能力,并按策略进行计算。这是产生算法多样化的途径;

4、组织小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算法。这是算法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5、允许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适当、适时地引导算法优化,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使学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这是算法多样化的结晶。

(二)算法多样化的实施建议

62算法优化要适时、适当地处理。实施算法多样化要注意不要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

一、是要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找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是要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小学生比较各种方法、发现其特点的能力,让小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优化方法;

三、是要尊重小学生采用的方法,但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教师不必“索要”多样化的算法,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有时教材编排的算法在教学时学生没有出现,学生已经超越了的“低层次算法”,教师可以不再出示,没有必要走回头路。当然对学习有困难的小学生要注重培养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是强调小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互相尊重、换位思考、实事求是等品质的培养比掌握方法更重要。算法优化要适时、适当地处理。实施算法多样化要注意不要为“算法63小结

总之,算法多样化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崭新平台;同时也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一个新举措。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小结总之,算法多样化是此次课64十一、“数与代数”的教学案例及其评析案例1: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主题背景:

让孩子们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落实知识技能,忽视学生对数学现实价值的体会;学科教学界限分明,忽视知识间的联系、迁移、促进与渗透整合……种种“数学与生活分离,知识与实践脱轨”的现象或做法仍普遍存在。下面就新课程一年级第一册(人教版)“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开放性?”“如何在数学的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十一、“数与代数”的教学案例及其评析案例1:生活中的“数65理念: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生活的缩影

实践过程:

[课前小调查]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数宝宝,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宝宝,请小朋友们从家里、教室里、学校里和平时的生活中看一看、找一找、问一问、想一想、记一记,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到过数宝宝?

理念: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生活的缩影

实践过程:

[课前66

数学王国里的数宝宝为了迎接国庆,进行了一场比赛。每位数宝宝都要夸夸自己的本领高,夸自己在生活中的用处大,同学们想参加吗?【出示1、2、3、4、5、6、7、8、9、10这些数的卡通形象】比一比,哪一位小朋友夸数宝宝夸得好,数宝宝就和它交朋友。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王国里的数宝宝为了迎接国庆,进行了一场比67二、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比赛开始了,2宝宝最着急,它说:“我的本领最大,小朋友的家里、教室里、学校里的好多事物都要请我帮忙。”其它宝宝着急了,也叫道:“我也一样)小朋友你想夸谁呢?

生1:我家有2台电视。

生2:我家有5个人,有4个房间,有6把椅子。

生3:我家房子在4层,有3台彩电,1个空调。

生4:我有2个小辫子。

生5:教室里有8盏灯,有4个电扇。

生6:眼保健操有4节。

……

师:数宝宝听了真高兴,你们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可是0宝宝,为什么在伤心的哭呀?

生1:我家有0只小猫。

生2:妈妈给我买了5个苹果,我吃了5个,一个都没有了,是0个。

师:你的例子举得真好,0宝宝开心的笑了。对啊,数宝宝可以帮助我们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二、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比赛开始了,268

1、数宝宝听了小朋友的夸奖,它想来看看大家,谁来告诉它我们的学校在哪儿,教室在哪儿?

生:我们是一(1)班的学生。

师:可是它们不知道你们的教室在哪里啊?

生:教室就在第一排楼的第1间,门口不是写着一(1)班呢。

师:哦,我明白了,你说的就是教学楼的第1幢的第1层的东面第1间,是吗?(教师把第字念得很重。)那谁能这样清楚完整的介绍呢?(生模仿老师的说法来介绍)

师:数宝宝已经到我们门口了,它不知道你坐在哪儿呀,请你告诉它,好吗?

生1:我的位置在第3组的第1桌。

生2:我的位置在第1组的最后一桌。

师:也就是第几桌?

生:第6桌。

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在班级的座位。

师指导学生在新发的本子上写上组号、座号。

三、生活中的序数。

1、数宝宝听了小朋友的夸奖,它想来看看大家,谁来告诉它我们69

2、师:数宝宝还想去小朋友的家里参观,小朋友欢迎吗?(欢迎)

那好介绍一下你的家住在哪儿,要说得详细些,数宝宝才能找得到啊!谁先来?

生1:我家住在教师新村4号楼201室。

师:你们能听懂杨伟的家住在哪里吗?给数字宝宝解释一下,

生(几名学生逐步补充完整):我想告诉数字宝宝,杨伟的家住在教师新村,他家是第4幢,201就是2楼的第1间。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数宝宝全听明白了?

师:谁也能像刚才那样再来介绍自己的家在哪儿?

生:……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范老师的家住在哪儿?(想)

师:告诉你们,我家在教师新村3号楼302室。你们看我的家怎么走?请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学生同桌互相说。反馈,请2个学生说。

2、师:数宝宝还想去小朋友的家里参观,小朋友欢迎吗?(欢迎703、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数宝宝也喜欢过生日,它们也很想参加小朋友的生日,想叫范老师帮忙问一下你们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生:我的生日是9月9号,我今年7岁。

……

师:范老师的生日你们知道吗?谁来猜一猜?(生非常涌跃)

师:范老师告诉你们吧,我的生日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的第15号,大家一起说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生大声:12月15日。)

师:那你们和同桌说一说你的生日就是一年中的第几个月的第几天?(同桌互相说)

师:数宝宝听了,太高兴了,它们说:“我们的本领真大,小朋友的班级、座位、家庭住址、生日都要用到我们数宝宝。”(学生都会心的笑了)

3、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数宝宝也喜欢过生日,它们也很71四、生活中的号码。

1、数宝宝想到你家过生日,怕万一迷路了,想请小朋友给它们留下联系电话。谁先来说说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

生:我家的电话是8475698,我爸爸的手机……

师:如果数宝宝在路上碰到坏人,她应该打什么电话?(生:报警电话110)

师: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常用的电话号码呢?

【生说(师同时介绍)火警电话、急救电话、天气咨询电话等】

师:我们的电话号码里都是数宝宝,数宝宝觉得自己本领大,能为人们做好事可高兴了。本来啊它们老是说自己的本领大,有时还会吵起来,可是自从它们一起组成了电话号码后,就觉得团结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表扬数宝宝的团结,好吗?(师生鼓掌)

四、生活中的号码。

1、数宝宝想到你家过生日,怕万一迷路了,72

2、数宝宝想给我们买生日礼物,一路上看到了好多自己的照片,你们看到过吗?

生1:我和妈妈去买菜,看见有数宝宝的照片,告诉我们多少钱1千克。

生2:我和妈妈一起买衣服,看见也有数宝宝的照片,告诉我们多少钱1件。

生3:钱上面也有数宝宝的照片。

生4:红绿灯上面有数宝宝,红灯不能走,绿灯可以走。

师:你说得真好!红灯停,绿灯行。我们一起来过马路,现在是红灯,10、9、……1、0,好,可以走了。(学生开心的笑了)

师:数宝宝买好了礼物,看时间还比较早,想从车站去县建工大厦28层大楼看看,该坐哪辆车?

生大声:4路。

2、数宝宝想给我们买生日礼物,一路上看到了好多自己73

师:那你们回家乘几路车?

生:2路、5路……

师:是啊,车上也有数宝宝的照片,在哪儿呢?

生:在驾驶员的前面,就是车的号码。

生:还有车后面也有号码。

师:这是我校张老师的摩托车车牌号(出示一辆车和后面的车牌号为苏F-B729),你觉得车牌号有什么作用呢?

生1:我觉得给车编号,便于警察叔叔管理。

生2:如果不给车编号,那丢了怎么办呀?

……

师:车牌号的学问可多啦,大家可以回家去问爸爸妈妈。现在我们也来是试试怎么编号。师:那你们回家乘几路车?

生:2路、5路……

师:是啊74五、用数字编码。

1、数宝宝听说我们学校要举行体育节,也想来为大家加油。出示学校跑道:我们先请数宝宝帮忙给跑道编上号。(师生编号)

2、每个运动员都有号码布,下面我们就为自己编运动号。

师指导:我们是一(1)班,先写上11,然后请1号小朋友站起来,你的号码是1101,前面是班级,后面01是1号。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0吗?

12号小朋友的号码怎么编?(讨论:1112)

3、请小朋友把自己的运动号码编在发到的白纸上。生编后,先指名交流,再同桌互检。

五、用数字编码。

1、数宝宝听说我们学校要举行体育节,也想来75

六、课堂作业

:用数宝宝画一幅图画。(略)

七、课外作业

:编数宝宝的故事,让爸爸或妈妈记录下来。

六、课堂作业

:用数宝宝画一幅图画。(略)

七、课外作76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等。在“生活中的数”的学习中,我们根据学生课前的小调查所得的信息和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信息,使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其特色主要表现在: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77

1、延伸课堂空间,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联系。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已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主动地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来表示身边的事物,说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生日、车牌号……”;运用数简明地表示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用数给路道编号、给自已编运动号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正是在与数的“对话、沟通、交流”中,学生的数感得以有效地发展。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一个小小的教室里,学生所交流的信息既有来自家里、教室里、学校里的亲身经历过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中的数;更有在菜场里、马路上、超市里、体育运动中等各种生活经历中感受过、观察过的数,从而把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广阔的世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无处不在,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1、延伸课堂空间,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是一78

2、展开情节想象,体现人文特色

数学严谨、简明、抽象而缺乏情趣和人文色彩。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就必须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特色。

表现一:数字不再是抽象的数,而是活泼可爱、有鼻有眼的、有自己本领的、有自己个性的卡通形象。

表现二:纵观整节课,把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数表示事物的数量、生活中序数、生活中数码,以一种富有趣味的故事情节加以串联,贴近学生心理和生活,从而使数学展现出多彩的、富有情感的面貌。

2、展开情节想象,体现人文特色

数学严79

表现三: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有情趣:如小朋友都来夸夸0宝宝,0宝宝伤心的哭了;自从数宝宝一起做人们的电话号码后,他们就再也不争吵了,变得很团结,让我们用掌声来表扬数宝宝。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角色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味、有情。

表现四:学习的真正需要来自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有如此重要广泛的使用价值,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被激发,学习的欲望不断强烈,这是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是最显著的。表现三: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有情趣:如小朋803、解决生活问题,发展综合能力

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发展综合应用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字既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序数,还可作为一种符号代码,更有在生活中的其它广泛用处,虽然此前学生已有一定的接触和学习体会,但在本节课中把数字各方面知识加以综合,交织一起展现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应用性,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更能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课堂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给自己编运动号码这一富有现实性的题材,让学生在即将召开学校第十一届体育节之际解决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机会,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件兴奋的、新奇的事。一个号码既是运动员的代号,又是班级同学号次(序数),还可看出班级学生的人数,孩子们在体验“编运动号码”的成功的喜悦中,实现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的有机综合。

3、解决生活问题,发展综合能力

81

建立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有助于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作业

中,根据一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和想像力丰富的思维特点,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数宝宝画一幅画。一支画笔,一张白纸,给学生提供了创造和表达对数字情感的机会。“美丽的花园”“花”“树”“蝴蝶”“小鸡”“小河”“小鱼”……都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数宝宝。课后让学生运用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情感意蕴的文学语言编写(孩子说,父母写)数宝宝的故事,以孩子童真的想像,天真的语言给数字赋予生命的活力。学生作品中(限于篇幅,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鲜活生动、个性鲜明的数字宝宝,讲述的是一个个充满想像魅力的故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穷的想像力得以充分的展现和发挥,孩子们对数学的理解更为深刻,对数学的情感更为深厚。

建立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有助于82

综观整节课,情节跌荡,一气呵成,使人回味无穷,学生在小小课堂的数学学习中,体会到了在大社会遨游的无穷乐趣,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方法在交流中领悟,情感在交流中升华,课堂已真正成为了他们交流的场所、展示的舞台、生活的缩影!综观整节课,情节跌荡,一气呵成,使人回味83案例2:《数豆子》教学片断与评析课前,老师准备了一袋红豆,每组分一小袋,让学生在课堂动手数豆子。

活动一:学生在活动中估一估、数一数板书:数豆子。没等说明要求学生就已经数了起来。师:既然小朋友们对数豆子这么感兴趣,下面,就由大家自由数豆子,想怎么数就怎么数,想数多少就数多少。5分钟过去了。老师:怎么数的?数了多少粒?生:一粒一粒数的,数了50粒;是两粒两粒数的,数了100粒;是5粒5粒数的,数了一大堆……老师表扬小朋友们后,捏了一小撮豆子放在投影仪上师:现在不数了,我们大家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豆子,看谁估计的数最接近实际数。学生把手举得很高。生:约7粒;约10粒;约13粒……估计的数都没超过15粒。案例2:《数豆子》教学片断与评析84师:现在我们一粒一粒地数。共32粒。师:大家再估计一下豆子大约有多少粒生:30粒、大约25粒、大约28粒……师:下面进行估数比赛。每人轮流捏一小撮豆子放在文具盒的盖子里,让同组其他小朋友估一估有多少粒,再数一数。谁估计的数与实际数最接近谁就获胜了。小朋友们估得很认真。数得很仔细,只听得教室里1、2、3……的数豆子声。获胜的小朋友兴奋得叫起来。……活动二:10粒、100粒豆子有多少实物投影:放豆子的小盒(事先已放进数好200粒豆子)师:请小朋友们估一估盒里有几百粒。学生又开始凭空乱猜。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数出10粒豆子,感觉一下10粒豆子有多少。每组数出100粒豆子。有的很聪明,5个人都把自己数的10粒拿出来合在一起,就是50粒,每个小朋友再数10粒与前面的50粒合起来就是100粒了。师:小朋友们把数好的100粒豆子放在手里看一看,掂一掂,再估计刚才出示的豆子时。师:现在我们一粒一粒地数。85生:约200粒。接下来分组活动。师:现在小朋友任意抓出一把豆子,估一估有多少粒,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有的组以100粒为份,看能分几份,那么就是几百粒。有的组把数好的100粒豆子放在学具里面,再用学具作为量器来量要估计的豆子约有多少粒。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中掌握了估计的方法。活动三:估一估生活中物体的数师:谁能说出自己身边的物体或事物的数目?很多小手举了起来。生1:我们班有43个小朋友这个43是一个确定的数字,不是估计出来的。生2:校园里大约停了10辆车。生3:花坛里大约开了20朵花。生4:校园里大约有50棵树。生5:老师大约40岁。师:40岁?老师有这么老吗?你妈妈多大?生5:50岁!生:约200粒。86师:你爸爸今年多少岁?生5:70岁!小朋友们都笑了起来。老师又让另一小朋友说,回答更令人吃惊。生6:我妈妈今年20岁,爸爸今年30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课后,老师了解了两位学生的情况,原来其父母都是30多岁。请各位老师看了这个教学案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师:你爸爸今年多少岁?87专家评析:学生虽然能读、写数100以内的数,但像数豆子这样的操作还是很有必要的。课堂上,前几次估计豆子的粒数时,学生估计的豆子数与实际数相差很远。经过练习,学生在数与物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估数的能力明显提高。说明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是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呢?专家评析:88

应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数学活动,只有通过类似数豆子这样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感,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才能做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不像是在上数学课,而是像在玩游戏,在边玩边学,边学边玩。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来解决问题,同时,估算也有利于把握结果的合理性。因此,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估数意识的建立、数感的形成,在教学中是常常被忽略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通过数豆子的活动,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从而抽象出数的模型,体验数的实际意义。本节课从教师不准备组织小朋友们数豆子,到后来认识到数豆子的必要性,以及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必要性这么一个过程,让人感受到师生在动手操作、交流、感悟中分享着成功和快乐。应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数学活动,89案例3:

《千克和克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与评析

……( 投影显示各种各样的秤)师:这些工具大家认识吗?谁能上来介绍一下?生1:这是天平,是称较小的东西。生2:这是电子秤,我在超市里看到,它秤出的重量比较精确。师:说得真好!生3:它叫弹簧秤,妈妈用它来称菜,看看菜农是不是短斤向缺两。师:真有自我保护意识,很好!生4:这个秤,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道它是用来称很重的东西。师:哪些东西呢?生4:它用来称大米,我还看到过称黄沙。师:这个称,我们把它叫做磅秤。案例3:90生5:这个秤常在菜场里看到,妈妈告诉我,这叫台秤。生6:这个称我见那些挑担卖水果的阿姨用,叫杆称。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工具,虽然名称不一样,但都有相同的作用,那是什么呢?生:都能称东西的重量。师:很好,物体的重量,科学地说是物体的质量。要精确地称出物体的质量,除了看工具上的刻度之外,还要有合适的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质量单位。板书:质量单位。师:根据这个课题你们想了解哪些知识?师:大家通过看书研究了很多问题,下面再一起研究一个问题:西瓜用什么称称合适呢?师:台称。教师介绍台称和质量单位——千克,围绕同学们感兴趣的台称,分小组开展操作活动。生5:这个秤常在菜场里看到,妈妈告诉我,这叫台秤。91称一称:学生动手称苹果(1千克)、盐(500克、2袋)、洗衣粉(250克、4袋),看看是否重1千克。数一数:1千克的盐有几袋?1千克的洗衣粉有几袋?1千克的苹果有几个?汇报结果是:每组1千克苹果的个数不同。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有的挠着头,有的皱着眉。教师拿起学生称的1千克但个数不同的苹果,同学们一看马上就明白了,纷纷抢答。)生:苹果有大有小,大的称得少,小的称得多。师:现在大家掂一掂,用手掂称的1千克物品,再在组内交换物品掂,边掂边闭上眼睛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