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生物模拟试卷_第1页
【解析】高中生物模拟试卷_第2页
【解析】高中生物模拟试卷_第3页
【解析】高中生物模拟试卷_第4页
【解析】高中生物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高中生物模拟试卷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郑州模拟)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膜和核糖体等细胞结构

B.D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DNA聚合酶与DNA—起进入细胞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或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膜和核糖体等细胞结构,A不符合题意;

B、D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胞,B符合题意;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不符合题意;

D、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故应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或T,然后接种未知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进而判断出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因此,病毒属于寄生生活,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靠自我复制的形式使数量增加。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分DNA型与RNA型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只有核酸分子进入细胞。

2.(2023高三上·德化模拟)[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均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水的光解

B.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C.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

D.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呼吸的概念、方式与意义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既可以来自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A符合题意;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B不符合题意;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如乳酸,C不符合题意;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H]的来源、去路:

来源去路

[H]光合作用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作为碳反应阶段的还原剂,用于还原C3合成有机物等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用于第三阶段还原氧气产生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3.下列是有关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克斯用饥饿处理后的叶片进行有光无光对照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结论

B.摩尔根(T·H·Morgan)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温特用胚芽鞘尖端处理后的琼脂块和空白琼脂块进行对照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是吲哚乙酸

D.蔡斯和赫尔希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后再分别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分析】萨克斯用饥饿处理后的叶片进行有光无光对照实验,得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A错误;摩尔根以萨顿的假说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基础,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温特用胚芽鞘尖端处理后的琼脂块和空白琼脂块进行对照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荷兰科学家郭葛从植物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C错误;噬菌体在侵入大肠杆菌时,DNA注入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需要人为的将DNA和蛋白质分离,D错误。

4.(2023·宁波模拟)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定向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B.生长激素只能作用于体内某些正在生长的器官和细胞

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只有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

D.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答案】D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定向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A不符合题意;生长激素对人体各种组织的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的生长,并不是只作用于体内某些正在生长的器宫和细胞,B不符合题意;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C不符合题意;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激素的分泌调节——反馈调节(以甲状腺激素为例)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此为分级调节。

(2)反馈调节

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特别提醒并非所有激素的分泌调节都符合上面的分级反馈模型。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符合上述模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不符合上述模型,而是受下丘脑发出的有关神经的控制。

5.(2023·南通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生物也可产生可育后代,多倍体生物可能产生不育后代

B.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导致相应基因频率上升

C.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和捕食等均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可遗传变异可改变种群某基因的频率,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植株含有2个染色体组,能产生可育后代。多倍体生物可能产生不育后代,例如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后代是不育的,A不符合题意;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并繁殖后代,会导致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上升,B不符合题意;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和捕食等均能导致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相当于自然选择,所以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不符合题意;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2023·郑州模拟)图1和图2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图像,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细胞中DNA分子数相同,但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不同

B.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有图2细胞、图3中BC时期的细胞、图4中b→a时期的细胞

C.图1和图2所示细胞均处于图3的BC时期,且图1细胞将进入图3所示DE时期

D.有丝分裂的末期可用图4中a时期的数量关系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时期的数量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析】【解答】A、图1和图2细胞都含有8个DNA分子,其中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不符合题意;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2细胞、图3中的BC时期、图4中b时期的细胞,而图4中的b→a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相关变化,该时期的细胞不发生基因重组,B符合题意;

C、图1和图2所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DNA分子,均处于图3的BC时期,且图1细胞将进入图3所示DE时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变为1∶1,C不符合题意;

D、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2n和2n,可用图4中a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表示,但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均不会出现图4中d时期的数量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1图像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DNA分子数为8,图2图像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为8,A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后期,图2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后期对应图3中的BC时期、但不对应图4中b→a时期的细胞,B错误;图1和图2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处于图3所示BC时期,图1细胞进入下一分裂时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变为1∶1,对应图3的DE段,C正确;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2n:2n,对应于图4中的a;图4中d时期的染色体数:DNA数=2:1,不存在此种情况,D正确。.

二、综合题

7.(2023·郑州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探究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氮素水平(mmol·L-1)叶绿素含量(μg·cm-2)净光合速率(μmol·m-2·s-1)气孔导度(mmol·m-2·s-1)胞间C02浓度(μL·L-1)

5(低氮)8619.40.68308

10(中氮)9920.70.84304

15(偏高)10321.40.85301

20(高氮)10322.00.84295

(1)表中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吸收量。

(2)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主要吸收。

(3)从表中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气孔导度(限制/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4)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5)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应针对每个氮素水平条件下设置。

【答案】(1)CO2的吸收量

(2)红光和蓝紫光

(3)提高;不限制

(4)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数量较多(活性较强)

(5)(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析】【解答】解:根据表格分析可知: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氮素水平升高,叶绿素的含量先增加,后稳定在103,净光合速率不断提高,胞间CO2浓度不断降低;气孔导度在低氮时较小,在中氮、偏高和高氮条件下气孔导度不变。

(1)净光合速率可以用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表示或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是用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内CO2的吸收量表示,此时光照强度、温度等实验条件必须相同。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在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一部分用于水的光解,将水分解为氧气和还原氢,还有一部分用于合成ATP。

(3)据表分析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提高;在中氮、偏高、高氮三种情况下,气孔导度大体相同,而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故气孔导度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4)氮元素是组成细胞中酶和叶绿素的元素之一,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酶数量较多。

(5)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平行重复原则,故应针对每个氮素水平条件下设置多个重复实验。

【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1)在生物学中,常用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或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净光合速率可,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在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得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小用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量表示;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

(3)分析表中的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绿素的含量先增加,后稳定在103,净光合速率不断提高,胞间CO2浓度不断降低;气孔导度在低氮时较小,在中氮、偏高和高氮条件下气孔导度不变,而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故气孔导度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4)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外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和内因(叶绿素的含量、酶等)两个方面。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影响因素不是外因,而是内因,主要原因可能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酶数量较多。

(5)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平行重复原则,故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应针对每个氮素水平条件下设置多个重复实验。

8.(2023·宁波模拟)图甲是某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B为分解者。请回答:

(1)图甲中共有条食物链,北极狐分别处于第营养级。

(2)据图甲回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乙中,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雪兔的种群密度,估算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的数量(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的传递后,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

【答案】(1)5;二、三

(2)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8%

(3)偏大

(4)食物链(网)

【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解:(1)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为植物→雷鸟→北极狐,植物→雷鸟→狼,植物→北极狐,植物→雪兔→北极狐,植物→雪兔→狼。北极狐分别处于第二、三营养级。(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甲中的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图乙中,D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其固定的能量为1.5×106J/(m2·a),C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其固定的能量为2.7×105J/(m2·a);可见,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7×105)÷(1.5×106)×100%=18%。(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雪兔的种群密度,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因雪兔被捕捉一次后,重捕时难度加大,所以估算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的数量偏大。(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会经食物链(网)在生物体内富集。

【分析】利用图解法分析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利用。

9.(2023·南通模拟)某水产动物幼体均为雌性,存在性反转现象。下图表示该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性反转相关的生理机制,下表为有关研究结果。请回答。

组别褪黑激素幼体数中间型数雄性数

对照组(正常饲喂)174.3(n·L-1)18144

实验组(饥饿处理)253.6(n·L-1)18711

(1)图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为,该激素通过运输到垂体。该动物的性别表现直接取决于体内(两种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

(2)脊髓胸段含有反射弧结构中的,反射弧内信息传导和传递的形式为。该种动物性反转的调节方式为。

(3)表中数据表明,饥饿处理使该种动物雄性反转率提高了。雄性个体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结合图表分析水产养殖提高该种动物产量的方法是。

【答案】(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促黄体素和卵泡刺激素

(2)神经中枢;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一体液调节

(3)38.9%;幼体时适当减少营养(幼体饥饿处理使其性反转成雄性个体),成体时增加营养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1)分析图形可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能通过作用于垂体最终影响生殖腺的发育,所以激素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图中显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既能促进精巢发育也能促进卵巢发育,幼体性反转直接取决于体内促黄体素和卵泡刺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2)脊髓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反射活动中兴奋既要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要通过突触传递,所以反射弧内信息传导和传递的形式为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图中显示该动物性反转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饥饿处理使该种动物雄性反转率提高了11/18-4/18=38.9%;雄性个体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结合图表分析可知,水产养殖时幼体适当减少营养(即幼体饥饿处理使其性反转成雄性个体),成体时增加营养可提高该种动物产量。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以及激素的功能,题图为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激素随血液运输到性腺,促使性腺增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据题干可知,该动物的性别表现直接取决于体内促黄体素和卵泡刺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表中数据表明,饥饿处理使该种动物雄性反转率提高;故水产养殖提高该种动物产量的方法幼体饥饿处理使其性反转成雄性个体,成体时增加营养。

10.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用X射线照射紫株A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732株、绿株2株(绿株B)。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1的基因型为;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

(2)假设二: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H的片段缺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正确,则绿株B能产生种配子,F1的表现型为;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

(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规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植株,在显微镜下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

【答案】(1)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或基因结构的改变;Hh;

(2)2;全部为紫株;

(3)基因的分离

(4)绿株B;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态,可以观察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自由组合;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如果假设一正确,绿株B的基因型为hh,紫株的基因型为HH,则F1的基因型为Hh;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HH、Hh):绿株(hh)=3:1,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2)如果假设二正确,则绿株B能产生2种配子,即一种配子含有基因h,另一种配子6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含H基因的片段(-),因此F1有两种基因型:Hh和H-(且各占),表现型均为紫株。F1中由1/2Hh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株(HH、Hh):绿株(hh)=3:1,由H-中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株(HH、H-):致死株(--)=3:1,则F2中紫株共计×+×=6/8,致死株为×=,则F2中(除去死亡个体)紫株占÷(1-)=。(3)本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绿色B植株,在显微镜下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态,可以观察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11.(2023·揭阳模拟)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手段越来越倾向于添加高效降解微生物进行腐熟堆肥。为了寻求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某科研团队进行了纤维素优势分解菌的筛选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制备培养基。

②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纯化。取富集培养后的土样培养液,经适当稀释后,移取培养液各0.1mL分别接种到能分别筛选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培养。

③纤维素分解菌的初筛。将已经纯化的菌株接种到同一个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使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培养基平板上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的大小,初步筛选出纤维素优势分解菌。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制成固体培养基,除了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基本配方以外,培养基中通常还需加入。微生物吸收的无机盐的作用是(答出两点即可)。

(2)步骤②、③中,若将稀释后且富含多种类型微生物的土样培养液直接涂布于同一个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可能导致错过优势纤维素分解菌的发现,原因是。某研究人员将1mL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在4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的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15、151、155、159,据此可得出1L培养液中的活菌数是个。

(3)步骤③中,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接种在培养基上初筛分离得到的4个菌株的观察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哪号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或其纤维素酶量最大?理由是什么?

菌株编号菌落直径d(cm)透明圈直径D(cm)D/d

10.30.93.00

20.30.62.00

30.31.34.33

40.62.03.33

【答案】(1)琼脂;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组成化合物

(2)不同种类型的微生物之间的生长会相互影响;1.55×108

(3)红;3号。3号菌株D/d的值较大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

【解析】【解答】解:(1)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微生物吸收的无机盐可以参与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组成,也可以参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

(2)多种类型微生物直接接种在同一个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各种微生物之间产生竞争关系,生长相互影响,不利于优势纤维素分解菌的发现。分离、计数微生物时,应选择菌落数为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各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151+155+159)/3=155个,则1L培养液中的活菌数是155÷0.1×100×1000=1.55×108个。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产生的二糖或葡萄糖不能与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形成透明斑。据表可知,3号菌株D/d的值较大,说明其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或其纤维素酶量最大。

【分析】(1)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等;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等方面。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而呈半固体状态,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鉴定菌种和测定噬菌体的效价等方面。液体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凝固剂。这种培养基的成分均匀,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培养基中的养料,适于作生理等研究,由于发酵率高,操作方便,也常用于发酵工业。

(2)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多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竞争,不利于优势纤维菌的发现。因为菌落数超过300的是很难计数的,而不足30时,会造成巨大的统计偏差,所以,微生物计数采用稀释倒平板法要选择30~300之间菌落的平板计数。

(3)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再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被利用。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刚果红也不与纤维素酶或者与纤维素分解菌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越大,纤维素酶的量越大或活性越高。

12.(2023·南通模拟)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实现了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猪肠道野生酵母菌中的表达,使原来不能被猪利用的粗纤维在猪肠道内被分解成了可直接吸收的单糖。下图为构建工程菌的部分过程,其中介导序列能引导载体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上。请回答。

(1)①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②、③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

(2)同尾酶是指切割DNA分子后能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图中4种限制酶中属于同尾酶的是。

(3)重组表达载体中的介导序列引导目的基因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上,其意义在于。

(4)①过程从野生酵母菌染色体DNA中PCR扩增介导序列时,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一对引物:GACCTCAAATCAGGTAGG和TTGCATTGACTTACA,其中下划线部分序列的设计依据是,方框部分序列的设计目的是。

(5)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鉴定,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若使用EcoRⅠ和SaⅠ酶切,可得到种DNA片段。若使用EcoRⅠ和BamHⅠ酶切,可得到种DNA片段。

【答案】(1)热稳定DNA聚合酶(“Tag酶”或“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NA连接酶

(2)BamHⅠ和BglⅡ

(3)使目的基因能随工程菌染色体稳定遗传和表达

(4)介导序列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使扩增出的介导序列两端含有限制酶EcoRⅠ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

(5)3;2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分析题图:图示为构建工程菌的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采用PCR技术扩增介导序列的过程;②是用DNA连接酶将质粒载体与介导序列连接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③表示用DNA连接酶将质粒载体、介导序列质粒载体和克隆载体重新组成形成重组表达载体。(1)图中①表示采用PCR技术扩增介导序列的过程,该过程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需要热稳定性DNA聚合酶;②③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除了图中的限制酶外,该过程中还需要DNA连接酶。(2)表中限制酶BamHⅠ和BglⅡ的识别序列不同,但两者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属于同尾酶。(3)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是目的基因能否在真核生物中稳定遗传的关键,重组表达载体中的介导序列引导目的基因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上,这可使目的基因能随工程菌染色体稳定遗传和表达。(4)①过程从野生酵母菌染色体DNA中PCR扩增介导序列时,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一对引物:GAATTCGACCTCAAATCAGGTAGG和TTGCATTGACTTACACCTAGG,引物是根据已知核苷酸序列设计的,因此其中下划线部分序列的设计依据是介导序列两端的部分DNA序列;GAATTC是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而CCTAGG是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因此方框部分序列的设计目的是使扩增出的介导序列两端含有限制酶EcoRⅠ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5)由图可知,重组的基因表达载体含有2个EcoRⅠ酶割位点,含有1个SalⅠ酶切位点,因此使用EcoRⅠ和SalⅠ酶切重组质粒可以得到3种DNA片段;重组的基因表达载体含有2个EcoRⅠ酶割位点,但不再含有BamHⅠ酶割位点,因此用EcoRⅠ和BamHⅠ酶切重组质粒可以得到2种DNA片段。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和操作步骤,能根据图表中信息答题,需要注意的是第(5)题,考生可以将重组表达载体上的酶切位点标出,明确BamHⅠ和BglⅡ切割后的黏性末端能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起来,但重组序列不能被BamHⅠ或BglⅡ酶割。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郑州模拟)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膜和核糖体等细胞结构

B.D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DNA聚合酶与DNA—起进入细胞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或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

2.(2023高三上·德化模拟)[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均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水的光解

B.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C.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

D.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

3.下列是有关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克斯用饥饿处理后的叶片进行有光无光对照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结论

B.摩尔根(T·H·Morgan)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温特用胚芽鞘尖端处理后的琼脂块和空白琼脂块进行对照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是吲哚乙酸

D.蔡斯和赫尔希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后再分别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2023·宁波模拟)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定向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B.生长激素只能作用于体内某些正在生长的器官和细胞

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只有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

D.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5.(2023·南通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生物也可产生可育后代,多倍体生物可能产生不育后代

B.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导致相应基因频率上升

C.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和捕食等均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可遗传变异可改变种群某基因的频率,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6.(2023·郑州模拟)图1和图2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图像,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细胞中DNA分子数相同,但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不同

B.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有图2细胞、图3中BC时期的细胞、图4中b→a时期的细胞

C.图1和图2所示细胞均处于图3的BC时期,且图1细胞将进入图3所示DE时期

D.有丝分裂的末期可用图4中a时期的数量关系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时期的数量变化

二、综合题

7.(2023·郑州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探究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氮素水平(mmol·L-1)叶绿素含量(μg·cm-2)净光合速率(μmol·m-2·s-1)气孔导度(mmol·m-2·s-1)胞间C02浓度(μL·L-1)

5(低氮)8619.40.68308

10(中氮)9920.70.84304

15(偏高)10321.40.85301

20(高氮)10322.00.84295

(1)表中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吸收量。

(2)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主要吸收。

(3)从表中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气孔导度(限制/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4)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5)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应针对每个氮素水平条件下设置。

8.(2023·宁波模拟)图甲是某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B为分解者。请回答:

(1)图甲中共有条食物链,北极狐分别处于第营养级。

(2)据图甲回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乙中,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雪兔的种群密度,估算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的数量(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的传递后,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

9.(2023·南通模拟)某水产动物幼体均为雌性,存在性反转现象。下图表示该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性反转相关的生理机制,下表为有关研究结果。请回答。

组别褪黑激素幼体数中间型数雄性数

对照组(正常饲喂)174.3(n·L-1)18144

实验组(饥饿处理)253.6(n·L-1)18711

(1)图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为,该激素通过运输到垂体。该动物的性别表现直接取决于体内(两种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

(2)脊髓胸段含有反射弧结构中的,反射弧内信息传导和传递的形式为。该种动物性反转的调节方式为。

(3)表中数据表明,饥饿处理使该种动物雄性反转率提高了。雄性个体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结合图表分析水产养殖提高该种动物产量的方法是。

10.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用X射线照射紫株A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732株、绿株2株(绿株B)。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1的基因型为;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

(2)假设二: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H的片段缺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正确,则绿株B能产生种配子,F1的表现型为;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

(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规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植株,在显微镜下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

11.(2023·揭阳模拟)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手段越来越倾向于添加高效降解微生物进行腐熟堆肥。为了寻求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某科研团队进行了纤维素优势分解菌的筛选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制备培养基。

②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纯化。取富集培养后的土样培养液,经适当稀释后,移取培养液各0.1mL分别接种到能分别筛选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培养。

③纤维素分解菌的初筛。将已经纯化的菌株接种到同一个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使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培养基平板上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的大小,初步筛选出纤维素优势分解菌。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制成固体培养基,除了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基本配方以外,培养基中通常还需加入。微生物吸收的无机盐的作用是(答出两点即可)。

(2)步骤②、③中,若将稀释后且富含多种类型微生物的土样培养液直接涂布于同一个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可能导致错过优势纤维素分解菌的发现,原因是。某研究人员将1mL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在4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的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15、151、155、159,据此可得出1L培养液中的活菌数是个。

(3)步骤③中,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接种在培养基上初筛分离得到的4个菌株的观察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哪号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或其纤维素酶量最大?理由是什么?

菌株编号菌落直径d(cm)透明圈直径D(cm)D/d

10.30.93.00

20.30.62.00

30.31.34.33

40.62.03.33

12.(2023·南通模拟)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实现了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猪肠道野生酵母菌中的表达,使原来不能被猪利用的粗纤维在猪肠道内被分解成了可直接吸收的单糖。下图为构建工程菌的部分过程,其中介导序列能引导载体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上。请回答。

(1)①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②、③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

(2)同尾酶是指切割DNA分子后能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图中4种限制酶中属于同尾酶的是。

(3)重组表达载体中的介导序列引导目的基因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上,其意义在于。

(4)①过程从野生酵母菌染色体DNA中PCR扩增介导序列时,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一对引物:GACCTCAAATCAGGTAGG和TTGCATTGACTTACA,其中下划线部分序列的设计依据是,方框部分序列的设计目的是。

(5)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鉴定,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若使用EcoRⅠ和SaⅠ酶切,可得到种DNA片段。若使用EcoRⅠ和BamHⅠ酶切,可得到种DNA片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膜和核糖体等细胞结构,A不符合题意;

B、D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胞,B符合题意;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不符合题意;

D、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故应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或T,然后接种未知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进而判断出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因此,病毒属于寄生生活,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靠自我复制的形式使数量增加。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分DNA型与RNA型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只有核酸分子进入细胞。

2.【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呼吸的概念、方式与意义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既可以来自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A符合题意;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B不符合题意;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如乳酸,C不符合题意;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H]的来源、去路:

来源去路

[H]光合作用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作为碳反应阶段的还原剂,用于还原C3合成有机物等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用于第三阶段还原氧气产生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3.【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分析】萨克斯用饥饿处理后的叶片进行有光无光对照实验,得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A错误;摩尔根以萨顿的假说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基础,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温特用胚芽鞘尖端处理后的琼脂块和空白琼脂块进行对照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荷兰科学家郭葛从植物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C错误;噬菌体在侵入大肠杆菌时,DNA注入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需要人为的将DNA和蛋白质分离,D错误。

4.【答案】D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定向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A不符合题意;生长激素对人体各种组织的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的生长,并不是只作用于体内某些正在生长的器宫和细胞,B不符合题意;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C不符合题意;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激素的分泌调节——反馈调节(以甲状腺激素为例)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此为分级调节。

(2)反馈调节

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特别提醒并非所有激素的分泌调节都符合上面的分级反馈模型。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符合上述模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不符合上述模型,而是受下丘脑发出的有关神经的控制。

5.【答案】D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植株含有2个染色体组,能产生可育后代。多倍体生物可能产生不育后代,例如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后代是不育的,A不符合题意;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并繁殖后代,会导致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上升,B不符合题意;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和捕食等均能导致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相当于自然选择,所以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不符合题意;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答案】B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析】【解答】A、图1和图2细胞都含有8个DNA分子,其中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不符合题意;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2细胞、图3中的BC时期、图4中b时期的细胞,而图4中的b→a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相关变化,该时期的细胞不发生基因重组,B符合题意;

C、图1和图2所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DNA分子,均处于图3的BC时期,且图1细胞将进入图3所示DE时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变为1∶1,C不符合题意;

D、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2n和2n,可用图4中a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表示,但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均不会出现图4中d时期的数量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1图像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DNA分子数为8,图2图像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为8,A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后期,图2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后期对应图3中的BC时期、但不对应图4中b→a时期的细胞,B错误;图1和图2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处于图3所示BC时期,图1细胞进入下一分裂时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变为1∶1,对应图3的DE段,C正确;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2n:2n,对应于图4中的a;图4中d时期的染色体数:DNA数=2:1,不存在此种情况,D正确。.

7.【答案】(1)CO2的吸收量

(2)红光和蓝紫光

(3)提高;不限制

(4)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数量较多(活性较强)

(5)(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析】【解答】解:根据表格分析可知: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氮素水平升高,叶绿素的含量先增加,后稳定在103,净光合速率不断提高,胞间CO2浓度不断降低;气孔导度在低氮时较小,在中氮、偏高和高氮条件下气孔导度不变。

(1)净光合速率可以用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表示或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是用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内CO2的吸收量表示,此时光照强度、温度等实验条件必须相同。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在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一部分用于水的光解,将水分解为氧气和还原氢,还有一部分用于合成ATP。

(3)据表分析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提高;在中氮、偏高、高氮三种情况下,气孔导度大体相同,而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故气孔导度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4)氮元素是组成细胞中酶和叶绿素的元素之一,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酶数量较多。

(5)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平行重复原则,故应针对每个氮素水平条件下设置多个重复实验。

【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1)在生物学中,常用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或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净光合速率可,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在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得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小用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量表示;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

(3)分析表中的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绿素的含量先增加,后稳定在103,净光合速率不断提高,胞间CO2浓度不断降低;气孔导度在低氮时较小,在中氮、偏高和高氮条件下气孔导度不变,而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故气孔导度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4)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外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和内因(叶绿素的含量、酶等)两个方面。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影响因素不是外因,而是内因,主要原因可能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酶数量较多。

(5)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平行重复原则,故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应针对每个氮素水平条件下设置多个重复实验。

8.【答案】(1)5;二、三

(2)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8%

(3)偏大

(4)食物链(网)

【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解:(1)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为植物→雷鸟→北极狐,植物→雷鸟→狼,植物→北极狐,植物→雪兔→北极狐,植物→雪兔→狼。北极狐分别处于第二、三营养级。(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甲中的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图乙中,D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其固定的能量为1.5×106J/(m2·a),C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其固定的能量为2.7×105J/(m2·a);可见,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7×105)÷(1.5×106)×100%=18%。(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雪兔的种群密度,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因雪兔被捕捉一次后,重捕时难度加大,所以估算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的数量偏大。(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会经食物链(网)在生物体内富集。

【分析】利用图解法分析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利用。

9.【答案】(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促黄体素和卵泡刺激素

(2)神经中枢;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一体液调节

(3)38.9%;幼体时适当减少营养(幼体饥饿处理使其性反转成雄性个体),成体时增加营养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1)分析图形可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能通过作用于垂体最终影响生殖腺的发育,所以激素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图中显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既能促进精巢发育也能促进卵巢发育,幼体性反转直接取决于体内促黄体素和卵泡刺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2)脊髓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反射活动中兴奋既要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要通过突触传递,所以反射弧内信息传导和传递的形式为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图中显示该动物性反转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饥饿处理使该种动物雄性反转率提高了11/18-4/18=38.9%;雄性个体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结合图表分析可知,水产养殖时幼体适当减少营养(即幼体饥饿处理使其性反转成雄性个体),成体时增加营养可提高该种动物产量。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以及激素的功能,题图为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激素随血液运输到性腺,促使性腺增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据题干可知,该动物的性别表现直接取决于体内促黄体素和卵泡刺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表中数据表明,饥饿处理使该种动物雄性反转率提高;故水产养殖提高该种动物产量的方法幼体饥饿处理使其性反转成雄性个体,成体时增加营养。

10.【答案】(1)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或基因结构的改变;Hh;

(2)2;全部为紫株;

(3)基因的分离

(4)绿株B;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态,可以观察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自由组合;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如果假设一正确,绿株B的基因型为hh,紫株的基因型为HH,则F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