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小区设计详细说明_第1页
怡园小区设计详细说明_第2页
怡园小区设计详细说明_第3页
怡园小区设计详细说明_第4页
怡园小区设计详细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怡园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一、 概况怡园小区位于潍坊市临胸,小区西侧有沿河公园,小区总面积为38公顷,小区东侧道路为城市主干道盘龙路,红线宽度40米,北侧道路为城市主干道兴隆路,红线宽度为50米,南侧为城市次干道新东路,红线宽度25米,西侧为顺河东路,红线宽度20米。规划要求有机结合现状,在兴隆路西侧、沿河东路北侧不知市级公共建筑,使其具有良好的空间资源开发条件。地块地势较为平坦,小区东北部有一条小河流斜穿。二、 规划设计基本原则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结合基地所处的环境和区位,合理布局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住宅建设--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21世纪新型居住小区。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小区规划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的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形成“田园都市”风貌。注重规划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住宅设计充分考虑到拆迁安置房和商品房的不同开发要求,设计出多系列、多户型住宅,以满足不同的居住需要。引入物业概念提高小区的方便性规划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水电、家政等方面推行规范化服务,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向私划分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渐进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标志性建筑以及组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留有改造余地增强小区的可持续性规划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为小汽车的普及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三、总体规划构思绿地系统规划小区由一条横向的"绿轴"通过步行道绿化系统,把小区中心绿地与各组团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整个小区绿地系统的骨架。小区绿地采用核与轴、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小区中心绿地一一组团绿地宅间绿地三级绿化系统,从而使绿地更均匀地接近居民。小区中心绿地座落在“绿轴”中心处,绿地内布置社区中心,包括各种活动场地、娱乐设施及喷泉、凉亭、架空柱廊等建筑小品,社区中心屋面布置成绿化活动场地,使建筑、绿化、娱乐设施与居民的活动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区居民最适宜地娱乐,休息和交往场所。除小区公共绿地外,各个组团还分别设有组团级的集中绿地,重点为儿童及老年居民服务,内设儿童和老人活动及休憩设施。我们注意到宅间绿地由于更接近于住宅,因而是小区中利用率最高的绿地,所以我们对宅间绿地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使它成为居民便利的娱乐、交往场所充分体现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居住小区赖以建设的基础是基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天然因素,重视这些条件的保护和利用,会为创造优美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奠定基础。努力把有利的环境条件与居民的交往活动结合、与建筑布置结合、与环境的视觉景观结合,满足了居住功能的需要提高了小区的文化品味。对绿地配置与居住环境活动空间的创造做到了以下几点:(1) 小区的公共绿地与公共活动空间的结合,有利于形成和体现居住小区整体的空间效应作为小区居民活动的中心,适当布置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2) 结合住宅组团,配置组团空间的二级绿地,供住宅组团内的居民活动和交往。(3) 宅间绿地是利用住宅的有效间距进行绿化的一种方式,也是组团绿地延续和补充。(4) 结合人行步道布置带状绿地。将小区的带状绿地作为纽带,把小区的集中绿地、住宅组团绿地、半开敞绿地串连在一起,形成小区绿地的体系,丰富了小区和人行步道视觉景观。道路交通组织本小区规划注意协调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种交通方式的关系小区道路分三级:小区级主路(宽14米,车行道8米,人行道各3米) 小区级次路(宽12米,车行道8米,人行道各2米) 组团级道路(宽8米) 宅间路(宽3米),区内道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外界车辆穿越性交通。小区分别设置两个出入口“绿轴”可就近通达居住地,避免人车混行给居民带来的干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设置了残疾人坡道,实现小区无障碍设计。每个组团1-2个出入口,除特殊情况外机动车不进组团。自行车停车主要利用住宅山墙端部、两个院落之间的消极空间或者利用架空平台下部停车。后者造价比地下或半地下车库便宜,维护费用低,同时对住户的干扰比室外停车要少得多,平台还可供居民活动和休息可谓一举多得。公共服务设施本规划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小学、托幼、商业、物业管理等公共设施及变配电、垃圾站、热力等附属配套设施。根据小区靠近市级大型公共建筑设施,个体私营经济活跃的特点,规划侧重于设置与居民日常起居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分为小区和组团两级,小区设有基层商店、24班小学、9班幼托、物业管委会、派出所、银行、邮局等。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老年、青少年、儿童活动场地结合中心绿地布置,以强化小区中心的公共性。商业服务、金融邮电、行政管理设施布置在小区主入口,既能内外兼顾提高其效益和效率,又不干扰小区内部的居住环境。住宅组团采用整体式设计手法每个组团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形态和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如老年、青少年、儿童活动设施、组团绿地、自行车、汽车停车场(库)、居委会等,不仅利于邻里间相互熟悉和交往而且有利于实行封闭式物业管理。小区住宅楼内不设垃圾道,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组团设垃圾收集点,小区设垃圾转运站。环境景观规划我们把小区建设提升到景观艺术的高度来进行综合规划,规划尊重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力图体现小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运用对景、借故景手法将公共建筑、住宅、绿地、道路广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田园”风貌。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合理布置商贸建筑。规划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中心绿地通过富有传统特色的凉亭、拱桥、码头、柱廊、路灯、广场等形成一个有历史文化内涵。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设计中,我们通过临水码头和踏步的处理,广场的过渡,活动中心的映衬把美景引向小区。空间的对比、转折、收放,直到高潮。小区规划设计,处处突出“绿”的特色,从而创造出富于浓郁江南特色的居住环境。小区景观环境以中心绿地为核心,以十字相交的“绿轴”为骨架,形成贯穿小区的步行绿带。从主入口通过社区广场、绿地、儿童乐园、小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架空平台绿化等不同层次的景观,组成丰富的构图,两岸建筑高低错落,绿树掩映,亭台楼阁穿插其中,形成一幅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韵的风景长廊。景观环境是形成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小区主入口都有标性建筑小区级道路都有对景,纵贯小区南北的主干道弯迤曲折,即能让大量的人流欣赏到小区的精华,又能避免一览无余,从而创造出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组团绿地由建筑围合成不规整几何形,布置草坪、灌木、柱廊、坐凳、花坛及凉亭,令居民享有稳定、平和、高雅的休闲环境。在住宅单体设计中我们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利用坡顶的大小不同,长短变化或互相穿插的组合,并结合顶层北向退台处理等形式,错落有致地勾勒出丰富的“天际轮廓线”。本规划拟运用中国园林手法规划出景观控制点,在小区的绿带和广场上设置景观通廊,运用借景手法加强小区空间环境特征。物业管理住宅建设能否成为优秀产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应该使物业管理观念提前介入规划。根据先进的物业管理经验,规模为300户左右的组团,便于服务、保安和管理。因此,在设计中我们以300户左右大小的组团为单位,每个组团入口处设一个30—5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负责组团的管理、保安、传达、收发、信报、小卖等功能每个组团采取全封闭管理出入登记,给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布局结构也有利于小区未来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通过智能化管理技术将可视对讲系统、无线防盗报警系统、周界防越安全系统、三表远传计量系统、小区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钥匙管理系统、物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使小区既能在住宅使用与管理功能上得到进一步完善,又能适应21世纪电子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住宅设计住宅设计力求做到平面布置合理、功能实用、外部环境优美。根据淄博气候属温带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等特点,住宅设计重视满足日照、通风和采光要求做到“三明设计”。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设计了多种套型。每一系列做到了基本间的定型化体现了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统一。住宅平面布置注意功能分区、内外分区、动静分区既考虑了各个空间的独立性,又保证了它们之间的合理联系。住宅入户设有过渡空间,满足进出户时换鞋、更衣、放置雨具、手提物品等需要。我们将客厅朝向阳台的窗子做成整面落地玻璃,把客厅良好的视线、采光的优势发挥到极限。厨房依顺序安排洗、切、烧流程配置相应的厨房设备,废气、油烟通过竖并排出,合理安排餐桌、冰箱位置。卫生间设计将洗浴、便溺、洗衣合理分设使用,内设排风竖井排除异味潮气。水、电、气三表卡控,物业计量统一管理在住宅底层设来访对讲电话、遥控电子门,确保住宅安全。为了扩大视野,处于凹口里的起居室对外开口面宽保证不小于1.8m,并设置了落地窗,以获得较宽敞的视野。建筑造型设

计整体反映了“南北交融”特色,充分融入地域文化内涵。屋顶造型一改以往单一的线条,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山墙起翘的优美曲线造型和山墙压顶线条、线脚,配以富有传统地方特色的桔红色波形瓦斜坡屋面。考虑外轮廓与背景天空的关系,将坡屋顶、露台、大窗、老虎窗和部分屋顶装饰融为一体,形成曲折变化、大小不一、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造型效果。建筑群墙面色彩淡雅和谐,立面明快大方,建筑在传统和现代感上得到有机的统一。用地平衡表项目单位数量所占比例(%)规划总用地ha36.21100居住区用地ha30.1883住宅用地ha15.6952公建用地ha6.0420公共绿地ha4.8316道路用地ha3.6212其它用地ha6.03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数量居住总户数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