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长城建筑的历史演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178b557f7f9aa1a718119d1fe46840/a0178b557f7f9aa1a718119d1fe468401.gif)
![山东齐长城建筑的历史演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178b557f7f9aa1a718119d1fe46840/a0178b557f7f9aa1a718119d1fe468402.gif)
![山东齐长城建筑的历史演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178b557f7f9aa1a718119d1fe46840/a0178b557f7f9aa1a718119d1fe468403.gif)
![山东齐长城建筑的历史演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178b557f7f9aa1a718119d1fe46840/a0178b557f7f9aa1a718119d1fe468404.gif)
![山东齐长城建筑的历史演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178b557f7f9aa1a718119d1fe46840/a0178b557f7f9aa1a718119d1fe4684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齐长城建筑的历史演变
说到长城,我想到了秦始皇建造的万里昌城。实际上,中国早在秦朝以前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据历史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如赵国、燕国、秦国等为了自身的安全,纷纷修筑长城,甚至远在南方的楚国在汉水中部至淮河上游也修筑了长城。然而,位于山东境内的齐长城就是这些长城中最古老的,它比秦始皇修筑的长城要早400多年,因而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修筑时间最早的一条长城,曾被史学界誉为“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因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一、街边建筑年代齐长城是齐国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而修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天下的产物。当时诸侯雄起,各国之间相互攻伐,相互兼并,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连绵不断,各地均发动了多次为掠夺财富为目的的大规模战争。在这种形势下,各诸侯国为了抵御别国的侵袭,各自修筑长城,齐长城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正如山东大学张维华先生所指出的,春秋间,列国诸侯竞相争伐,或因河为堤防,或沿山置障守,其所谋以自立之求,愈之且密。至于战国,车战之制渐息,徒骑之用渐广,战争范围,益为扩大,于是有长城之兴筑矣;齐国因设齐长城,当与此相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一个由大分裂到大统一的历史时期,据史载,在不到300年的时间内,就发生过不同规模的战争达480余次。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扩大领土,增强势力。当时鲁国相当强盛,而齐国并不像后来那么强大,其疆域如《管子》所说:“方五百里……阴雍长城之地,其于齐国三分之一,非谷物之所生也。”当时齐国修筑长城最早是用来防御鲁国的,之所以先修筑西段,主要因为那里和鲁国接壤,而齐长城就成了齐国与鲁国的边界线,《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到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楚国势力得到很大发展,其疆域包括现在好几个省。先后灭掉莒、杞、邾等小国,又把越国的势力赶了出去,接着又灭掉了鲁国。在山东境内,只剩下齐、楚两个大国,楚国成为北部领土的一部分,由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此之前,在齐国南境,尚有一些小诸侯国,作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现在这些小国先后被兼并,齐国直接受到了楚国的威胁,因此,不得不把原来防鲁国的西段长城继续向东修筑,用来防御楚国。《山东省志·文物志》曾介绍:从筑城的客观条件需要和地理条件分析,整个城垣并不是成于同一时代,而是分期分段筑成。首先筑的应是泰山以西地段……泰山至穆陵关的中段亦当为早期防鲁国而建。东部从穆陵关至海滨一段,当成于楚灭莒,威胁到齐国安危之际。据考,齐长城系由西而东逐步修成的,最早修筑的是西端建于平原上的“锯防”,建筑年代约在春秋后期,主要是防御鲁与中原各国的入侵。东段建于战国时期,旨在防楚。《战国策·秦策》:“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强兵,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足以为限,长城锯防,足以为塞。”可见长城的修筑对巩固齐国的国防,以至后来称霸诸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齐明、齐宣王、齐天国之明:齐编的修建史横贯于山东大地上的齐长城,作为齐国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大致说来,它始建于公元前555年以前,后经齐灵公、齐威王增修,至齐宣王时已经基本完成,齐湣王又进行了全面整修。河南洛阳出土的一套编钟上刻有铭文,其中一段说:“征齐,入长城,先会于平阴。”说明齐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关于齐长城修建的具体年代,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根据《管子·轻重篇》记载,齐长城建于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5年之间。《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中有:“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竹书纪年》中则出现齐威王“筑防以为长城”的记载。据众多专家学者考证,这条长城修筑时间始于春秋齐桓公时期,完成于战国齐宣王时期。张维华先生经过考证后提出了齐长城西南之一段始因于防,其后因军事上之需要,故首先筑为长城。其南界之长城,当建筑于齐宣王之时。王献唐先生则认为,齐长城从春秋时期开始修筑西段,在鲁襄公十八年早已完成;战国齐又向东展修一段,齐宣王时复向东修至海滨,全部完工,使1000多里的长城衔接起来,作为齐国南境国防线。学术界还有一些学者提出齐长城为分段修建的观点,即泰山以西在公元前557年已建成,中段泰山以东至穆陵关,建于公元前356~公元前320年,东段建于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齐长城的修建前后持续250多年。由此来看,齐长城西段的修建年代要比其他各诸侯国修筑的长城要早200多年,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也是理所当然的。三、齐鲁大地的明确条件关于齐长城的走向问题,就整体而言,基本是自西向东,但并不是笔直的,根据军事防御的需要,随山就势,有时向南,有时转北,迂回曲折。大部分长城以泰沂山脉为主线,修筑在鲁中丘陵与泰沂山脉的南北分水岭上,故而该山脊线又称为长城岭或大横岭。(图一)这条山脊线高度基本近似,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一般高度为600~800米,相对高度在400米以上,所以齐长城多修筑在上面。作为齐国的防御工程,长城岭无疑为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章丘县志说,长城岭“俗名长林岭,有古长城遗址,相传齐所筑以御楚”。齐长城巍峨壮观,尤如一条巨龙,自西向东贯穿山东省全境,绵延起伏,蜿蜒曲折千余里,起点在黄河之畔的长清西南孝里镇西南广里村东北50米处,由西向东,夯土城墙,当地群众称为岭子头,岭子头即长城起点。这里有民谚流传:“扁担开花,铁牛上树,逢广就住。”“南修长城挡大水,北修长城挡大兵。”罗哲文先生认为,岭子头是中国长城之源头。它沿着绵延的山岭逶迤东去,历经山东境内的泰安、历城、莱芜、章丘、博山、沂源、临朐、沂水、莒县、五莲、诸城、胶南等18个县市区,东至黄海之滨的青岛市黄岛开发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口,全长618.9公里,跨越1500多座大小山峰,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主峰有50余座,蜿蜒挺拔于崇山峻岭之中,几乎把整个山东分为两半,曾被誉为齐鲁大地的脊梁。(图二)《清道光胶州志三》有:长城“西起平阴之防门,迳泰山北麓,而东至诸城享子夼入境。十五里至六汪庄南,铁镢山阴。东历杨家山、白猊山、齐城山,至黄山顶十余里。又东历小珠山阴、鹁鸪山,至徐山之北于家河庄,东入海三十里”的记载。现长城遗址总长度为398公里,一般高2~3米,最高处达4~5米,宽一般为7~9米,最宽处达15米。齐长城原有高度应在6米左右,宽度不会低于8米。其路经山区和平地,建筑由城墙、关塞、防门和烽火台等组成。据粗略统计,齐长城动用土石方约为2970万立方米。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修建齐长城所动用的工程量如此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它将泰山、鲁山、沂山等数百个山峦连为一体,构成齐国南境的一条重要屏障,这不仅对于防御鲁、楚和中原各国的入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泰沂山脉南北两侧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总之,齐长城的修筑开了我国古代长城建筑的先河,在长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在一些地段,缺乏中国的高土齐长城的建筑形式并无一定规律,墙身高矮宽窄,亦无定数。它是随着地理条件的不同变化而修建的。平地、河流和低谷处重点设防,以确保进出方便。为了发挥齐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齐国人借助泰沂山脉的有利地形。由于受中新代燕山运动与喜玛拉雅山运动的断裂作用所致,使泰沂山脉形成了一条东西延绵近100公里的山脊线。所以齐长城多修筑在山脊线上面阳坡陡险处,体现了《孙子兵法》中“齐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这一军事原则。修筑齐长城的建筑材料,山上城墙多用石砌,平地用土筑。石料一般采用当地的规整花岗岩、片麻岩或玄武岩、石灰岩石块垒砌,其阴面用砂土填充夯实,或有低矮石墙,或无墙与山坡持平,其高度并不一致,高山陡峭处,只发现一些较矮的墙址。因为长城筑于岭脊外缘陡险处,内侧地势较外侧高2~3米,城外墙内侧只填以3~4米砂土、碎石,就能与地面取平,所以齐长城许多地段只有外墙,而没有内墙,即使有内墙,也比较矮,这种地形不需要筑高墙。在当时以车战为主的战争中,无需在此再修筑城墙。现存长城遗址在山峰险要处基本不见,说明此处当时没有修筑长城,有的地段即使修筑长城,规模也不大。这样的建筑结构不仅避险重平,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看来这种设计在当时是非常科学、十分合理的。齐长城的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战国时期的魏长城、赵长城、秦长城以及秦朝的“万里长城”都是土石兼用。在山区多以石垒砌,如泰山西的北麻套一段近2000米的长城,现存城墙高2米左右,宽6~7米,全部用石块垒砌。不仅整齐高大,而且极为壮观。有的则两面用条石或块石砌墙,中间用土石充填。在一些陡坡则采用分段垒砌,一段为一个层高,下墙靠上墙形成阶梯状墙体。这和以后蒙恬为秦国修筑长城“垒石为城”的做法基本一致。在陡崖峻岭之上则以山代城。在河流谷壑或架桥或设关,在平原或丘陵地带,因无石可取,则为砂土或黏土夯筑,有的则为砂石混筑,或双面砌墙,内填砂土。如长清广里东城墙全部用土坯版筑而成,夯层清晰可见,厚8~11厘米。圆形夯窝,直径4~6厘米。莒县境内的城墙则以黄黏土夯筑而成,城墙厚度6~10米。博山凤凰岭地段的城墙系土石混合修筑,城墙厚度也在6~10米,窄者2米,最厚在13米左右。残存高度2~4米的城墙遗迹到处可见。另外,一些城墙遗址中,还发现有腐烂木材的痕迹,应是筑墙时夹砌的圆木棒,这样,可以增加拉力,防止墙体向两边倾斜。为了使墙体更加牢固,还采用在夯土中掺盐的方法,至今在一些土筑墙体中,盐渍清晰可见。版筑时夯层10~25厘米,现裸露处夯层明显。五、关于军事防御现在我们见到的齐长城,虽然保存不太完整,但仍然有迹可寻,高3~5米的长城时断时续,清晰可辨。有的区段墙体可高达6~8米,上有垛口、瞭望孔,下设附墙、站台,其上窄下宽,灵活多样,底宽在8~12米之间。在许多军事要地或制高点上,内设城障,外筑烽燧,布兵把守。沿途的许多关隘、烽燧、城堡、兵营和点将台等要塞如今仍随处可见。关隘一般修筑在南北交通要道上,以便出入。如济南长清防门、章丘锦阳关、长城铺关隘、莱芜青石关、沂水穆陵关等。《胶州志》曾说,胶县城南的齐长城“因山为之,培高堑下,各有门阙邸阁”。防门位于长清孝里镇广里村一带,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它靠近黄河,所以水经注说“河道所由曰防门”。在作战时,为防止他国入侵,齐国军队在广里为了守住这个门户,在防门外挖掘宽0.5公里左右的壕沟引济水入内,这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坚固的防御工事。《战国策·燕策》记载,苏代说燕王曰:“王曰:吾闻齐有清济浊河,可以为固,有长城锯防,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兴,虽有清济浊河,何足以为固?民力穷弊,虽有长城锯防,何足以为塞?且异日也,济西不役,所以备赵也,河北不师,所以备燕也。今济西、河北,尽以役矣,封内弊矣。”由此证明,战国时期齐国以济水、黄河为防线。防门在古济水东岸,而古济水被黄河所夺后,黄河古道逐年西移,故今广里距现在黄河5公里左右。《水经·济水注》云:“平阴城南有长城,东至海,西至济,河道所由曰防门,去平阴三里,齐侯堑防门即此也。”这里西面为济水,东面为泰山系的山岭,山上有石筑长城,城墙北侧有兵营遗址,发现的15处石屋,面积从9平方米到400平方米不等,它居高临下,对守卫防门非常有利。古时进行车战,向东西两侧不是攀山就是涉水,车战很难通行,所以只有从防门进攻最方便。公元前555年10月,著名的晋齐平阴之战便发生在这里。当时齐灵公为了和晋国争霸,向附近的鲁国挑衅,晋率鲁、宋、郑等11个国家的军队围防门攻齐,齐侯当时在防门外面作堑防御。《左传·襄公十八年》有“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的记载。杜预注:“城南有防,防有门,于门外作堑。”晋军在附近设疑兵,齐灵公不知晋国有多少军队,非常害怕,大败而逃。晋军破防门进入平阴,追达齐都临淄,齐国惨败。通过实地考察,沿途发现许多古城堡、烽燧、关隘、敌台和点将台等遗址。仅在济南长清区境内就有7座大型古城堡和与之相关的兵营遗址及烽燧等。据统计,沿途发现的城堡、要塞和兵营遗址有50余处,这些军事设施,一般都修建在山岭险要处,有的则修筑在重要关隘山口处。其规模大小不一,从30多平方米到3万平方米不等,最典型的是长清杜庄城堡,至今还保留着较完整的城墙和雉堞。烽燧,也称烽火台,是专门用于战时报警的设施,沿途发现的13处烽燧多数建在长城山峰或山顶上面。如大山烽火台、鲁地烽火台、北寨山烽火台、长城岭烽火台、长城入海口烽火台等,其中五莲县境内长城岭村东西两山上各有一座烽火台遗址,高约5米,直径达20米,雄风犹存;也有的修筑在长城之外的高埠上,如大店子烽火台、梯子山烽火台等。点将台和跑马场则是操练部队的地方,墙外侧往往有凸出墙外的“敌台”,内侧堆放有御敌的擂石,在重要交通线所经处还设有关隘,如西部的青石关和东部的穆陵关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严密、宏大的军事防御体系。不仅充分贯彻了“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的军事思想,也体现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军事原则。由于城墙建筑坚固,这些军事设施大部分保存较好。据统计,齐长城现存遗址长度占总长度的65%左右。在一些山脊上面,大段的长城遗址连绵不断,犹如一条巨龙伏卧在泰沂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蜿蜒起伏,十分壮观。在当时齐国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所发现的城堡当中,尤其杜家庄西山古城堡保存最完整,总面积大约有14000平方米。(图三)该城堡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马山西杜家庄西山上。这里地势险要,呈半岛状从齐国境内伸入鲁地,扼住马山以西南北重要通道。其上面的大型古城堡,横设五道城墙,各道城墙中间或一侧均有门,墙宽2.6米、高4.4~6米;上面的垛口高1米、宽1.5米左右,垛上还有瞭望孔;墙内附设的站台,高1.5米,供官兵往来观察敌情;墙下建有石屋59间,相互毗连,城墙之间制高点上建立的独立大房子,当为军事首领指挥所。第一道城墙建于南北悬崖间,长100米,南北角有角门,城墙高6米、厚2.6米,墙内垛口完整,高1米、宽1.5米,墙内有站台。第二道城墙长14.6米,两边都是悬崖,两道城墙相距146米;第三道城墙长12.4米,与第二道城墙相距90米。第三道城墙外还有两道围墙,墙体遗迹有1米多高。这些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依据险要的地形,经过精心设计,设防严密,达到了很好的防御效果。就世界范围来说,齐长城比庇犹斯半岛上建于公元前457年、长仅79公里的雅典壁垒护道墙早100多年,而比公元2世纪初罗马人所建的哈德良长城和安东尼长城早700多年。所以说,齐长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在沂水和临朐两县交界的大岘山上修筑的穆陵关,是齐国南境的重要门户,作为齐国南部的天然屏障,是南北通向齐都临淄的咽喉要道。史书上说齐境“南至穆陵”即指这里。附近山势绵延陡峭,山岭之中有一峡谷,此关筑两道城墙,非常坚固。关口左右,为残存的齐长城遗址,为砂土版筑,底宽14米,高3~5米。著名词人苏轼在《超然台记》中曾说道:“西望穆岭,隐然如城郭,而尚父、桓公遗烈,犹有存者。”金代曾在此设官置衙,明代建有戌楼,嘉靖年间戌楼碑记现在尚存。这里还曾建有常将军庙,传说战国时期,齐王命常将军督修长城,常将军爱护民工,不让加班,结果延误了工期,被齐王杀害。民工们感激他的恩德,为他立庙以示纪念。章丘、莱芜区段的锦阳关,又名通齐关,是齐鲁南北交通要道上的三大重要关隘之一,也是军事要塞,故在周围险峻山峰或制高点上修筑城堡、烽燧,居高临下,扼其咽喉。关西侧有一段保存最完好的长城,城墙依山而筑,全为石筑,尚存垛口,是清朝咸丰十一年,为抵御清代捻军入侵,将锦阳关一带的长城进行了重修后的遗留,长756米,高3~6米,宽1.8~2米。上有190个城垛,高1~1.5米,宽1.4~1.9米,中设瞭望孔,长30厘米,宽20厘米,垛口宽1.8~2米,高1米,宽1.5米,墙内设站台,供官兵来往观察。而章丘、莱芜区段的疙瘩岭、铜顶以西、黄栌垛至曹峪顶上的一段石城墙,其墙体规整,长1800米,墙宽2.5~5.8米,高4~5米的高大城墙,仍然比较完整,全部为青石板所筑。虽历尽两千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雄风犹存。莱芜境内的青石关(图四),是齐国首都的临淄南大门,为齐鲁要道的重要咽喉,军事要塞,故设重兵把守,俗称“瓮口道”。自古有“直淄之门,当南之冲,为出兵要路”之称,同时又是交通中枢。因此,在东、南、西、北筑有四个门,凭据天险,内部可屯兵,外侧可御敌,是齐长城上独特的关隘。由于青石关建筑在两侧山峦夹峙的峡谷之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年,独轮车留在青石板上的车辙清晰可见,最深处可达15~20厘米,可见当时南北交往是非常频繁的。“青石关”三个石刻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见。博山境内的双堆山长城遗址(图五),是莱芜进入博山境内的一处城墙遗址,位于牛角村北的双堆山山坡上,《博山县志》记:“县西二十里与原山遥相对峙,上有长城旧址。”经调查,遗址为石砌筑成,墙基残长412米,高2~3米左右。山顶城墙已坍塌,但石垅尚存。蜿蜒山巅。而穿越沂水境内的邵家峪南岭一带的长城,则为砂土混合夯筑,基宽3~5米,经两千余年风雨剥蚀,仍残高3米。六、孟姜女材料的流变齐长城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其中孟姜女哭长城流传已久。而《列女传》就是哭倒长城的最早记载。《左传》称:孟姜,齐之长女,孟姜是对长女的通称而不是姓氏,所以,杞梁之妻称长女为孟姜女。世人都以为她哭的是秦长城,实际上,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它是从《左传》“杞梁妻哭夫崩城”的故事演变而来,唐代以后,才嫁接到秦长城上的。齐长城沿线流传着众多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有孟姜女庙、孟姜女坟等。安丘境内的齐长城遗址上也流传着孟姜女的传说。所以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是发生在秦始皇时代,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多年来,有关齐长城的传说故事,内容不仅非常丰富,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浙江温州市泰顺县农村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复审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项目式学习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策略研究
- 2025-2030年排毒瘦身足贴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地质勘察数据安全加密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墙板生产智能监控系统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按摩设备出口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文具共享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按摩器智能适配系统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4年度湖南省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
- 2024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新媒体中心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1月江苏2024年昆山鹿城村镇银行第三期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人口研究专题报告-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西南财经大学x清华大学-202501
- 建筑工程安全与管理
- 2025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05月齐鲁银行总行2024年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英语试题(无答案)
- 幼儿园开学教师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会展经济与策划》课件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1月份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