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国传统法家思想的时代价值
1.春秋法家的思想1.1从集中到融合,通过思想观念方法方法统一中国春秋两季的纠纷不断,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各自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出发,代表社会各方面的人员形成了儒、法、道等流派。但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其他学派,他们的主张都没有改变社会诸侯争霸、民不聊生、四分五裂的状况。法家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变法,实行以法治来构建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使秦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法家作为学派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春秋末期的管仲、子产、邓析,子产在郑国“铸刑书”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后为各国法律所效仿。由郑国开始的成文法运动成为法家产生的社会基础,成文法也成为法家思想的实践来源。战国时期是法家思想的起步、发展、成熟期,这一时期的法家发展过程中曾形成过三个学派:慎到重“势”(势就是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利,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申不害重“术”(术就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商鞅重“法”(就是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须遵守的),这些学派思想在韩非子时期集以大成,充分融合了三派思想,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法家思想体系。战国初期,申不害、李悝、慎到等形成了法家学派,特别是李悝变法使魏国成为第一个典型的新型封建地主阶级专政集权的国家,李悝也被认为是法家真正意义上的开山祖师。其在法制上的最大成就是编撰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封建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法典——《法经》。战国中期是法家思想的发展期,变法成为七国必然的选择,代表人物商鞅对法治建设的最大贡献在于主张法律是为治之本,是治理国家的唯一工具,是判断人们是非功过的唯一标准。他在秦国的变法改革,创建了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秦国不断强大,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当时,法家思想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战国后期的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法家思想经过韩非子融会贯通成为了成熟的“以法治国”的治国理论,后又经过李斯付诸实践,直接指导秦朝统一了中国。虽然秦朝的速亡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法家思想在实践上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和治国指导思想的失败,但其创造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给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带来了深刻影响。1.2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法治的含义,是“以法治国”,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为法,以法治。法家法治的理论根据,主要是“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法家法治的推行方法,是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法家认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有法,而且必须“以法为本”。即要制定一整套法律,把社会生活统统纳入法制轨道;并提出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遵事。对于社会的治理,法家所强调的主要是“法治”,以“法”为核心,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方法。通过对“法”的遵守,达到社会秩序的有序运行,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1.2.1刑法的基本原则为“法与时移”法家以“法治”为核心,因此,法家首先强调的就是“立法”。法家从历史发展过程论证了“立法”的必然性。“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馀,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於乱”。在古代,人口少而财物有余,所以人们之间用不着争夺。因而不实行厚赏,不实行重罚,而民众自然安定无事。现在人口多了,而财物缺乏;费尽力气劳动,还是不够吃用。所以民众互相争夺,即使加倍地奖赏和不断地惩罚,结果仍然免不了要发生混乱。这就需要有“立法”来调整人们的行为,避免纷争。法家主张“法与时移”,认为,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变革,社会条件不同导致国家的法制和统治方法也应作相应的改变。如商鞅提出:“上世”可以靠“亲亲”,“中世”便只能靠“仁义”;而到了“下世”,“亲亲”与“仁义”都已行不通了;“今世”更不能沿用这些旧的方法。其结论是“不法古,不修(循)今”,必须“当时而立法”。在立法原则上法家也指出立法要符合自然规律,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实际,考虑实行的客观可能性。法家认为“立法”应以成文法形式出现,便于百姓了解。“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最后,法家认为法律条文必须清晰易懂而且稳定不能随意更改。国家必须使老百姓都能明白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官必须熟记条文的内容,能够回答百姓的法律咨询,并且还做了严格规定,“有敢剟定法令,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1.2.2执法具有公民性法家非常强调“执法”,追求法的贯彻、公平。“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商鞅在秦国太子犯法后,对其师傅进行了刑罚,表现了法家主张刑罚与奖赏一定要兑现,在“执法”的过程中要严格,违法必究,以取信于民。法家认为执法状况关系到社会稳定。若把法扔在一边,不能严格执法,单用人的智巧,奸臣就要蒙蔽君主卖官求荣,这样一来,国家的秩序必定混乱,君主的贤明也将荡然无存。针对当时贵族特权猖獗、守旧势力严重阻碍改革进行的社会状况提出了“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等执法原则,这些都体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公平、公正原则。另外,按照法家“赏罚随是非”、“祸福随善恶”、“死生随法度”的原则,要求执法的过程除了信赏必罚外,还要做到不逾赏,不滥罚,罪行法定。1.2.3以循名而责实规范官吏法家思想的中心就是强调对王权的加强。法家认为,要达到富国强兵推行法治的目的就必须尊君,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样才能在乱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且认为加强王权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官吏的治理,使他们上不敢蔽主,下不敢贪渔百姓,实现圣君治国模式下的社会和谐。如“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意为只要官吏廉洁清明,则老百姓之善者自然奉公守法,其恶者亦不敢为非,而国家自然也就太平无事。对于如何加强对官吏的治理,法家提出了君主通过“循名而责实”实现对官吏的有效控制。“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这里的名实即指官职和应负的责任,各人的职位及职责既已明确,就各司其职,则君自不必亲躬于具体的事务,只要掌握生杀大权,考核官吏就行了。而在当时条件下,名实主要地表现为言与事。“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君主要想禁止奸邪,就要去审核官吏的言论和职事。做臣下的发表一定的言论,君主根据他的言论授予相应的职事,专就他的职事责求他的功效。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言论,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言论,就罚。另外,“循名而责实”也表明,法家对官吏的权利义务、身份职责都规定得很明白,官吏不能随便改变和替代,不能做超越自己职权范围的事,也是对君主无端地干预司法进行某些限制。另外,法家整顿吏治不仅仅是在法条上加以某些声明,也注重通过健全政务体制来禁绝官吏犯罪的机会。商鞅曾经针对防止官吏贪污舞弊提出过一个建设性的观点:“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意即朝廷应杜绝拖延政务,那么奸邪的官员就来不及在人民中间谋取私利。2.树立依法治国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法治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调控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为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提供法律保障;依法治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支持;依法治国为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创造有利条件。这些都说明了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力和内在要求。虽然法家的基本价值、立场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的,但法家思想中的一些合理成分仍能给我们现代的依法治国的贯彻实施带来启示。首先,作为现代法制运行首要环节的立法需要及时制定、修改和废除,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因此,法家主张的“法与时移”即立法要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对于指导我国应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对缺失的部分应当补充制定,来保障人民的权利,促进经济的发展,适应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法家思想认为“立法”应以成文法形式公布于众,便于百姓了解。而我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就首先应该让全民知法,才能明白如何守法,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所以要先把普法、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广大领导干部应该带头懂法、守法、护法。党和国家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如电视、报纸、网络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其次,法家强调“执法”过程中,追求法的贯彻、公平、罪行法定,即“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无等级”、“事断于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但在我国实际法律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因当事人社会地位、职权势力、经济势力的不同而造成执法过程中的事实不平等现象。所以,国家应该加强对特殊身份者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格执法、维护司法公正。执法过程中的罪行法定原则是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贯彻落实罪行法定原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的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这一执法原则进行刑罚,防止司法机关有法不依,随心所欲地处罚他人,以达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之目的。最后,法家提出了“循名而责实”即有关职权和责任的划分,实现对官吏的有效控制。有权必有责也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要求。对于一切国家机关特别是专门履行执法、司法职责的政法机关来说,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法律授予了权力,同时也就意味着赋予了责任。被法律赋予了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职、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要求在现代社会中,各个职能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能把“消费者成打假专家、希望工程成教育救济中心”看作是法治社会的正常现象和积极表现,相反这些现象正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法律实施的不力。要严格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履行职责,会用权、用好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法家思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法家对法律作用的高度重视,对以“法”治国的推崇,尤其是其强调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应高度规范化地运行,这些都与我国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当然,由于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历史局限性,法家的基本价值、立场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的。我们既要看到春秋战国法家思想对当今法治社会构建的有益启示,还应看到其消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中模拟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二(上)学情分析物理试卷(10月)(含答案)
-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大学体育三》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学前儿童艺术教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中学语文基础名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体操》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商法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依法行政讲义》课件
- 拜访技巧解析:医药代表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医生进行有效沟通
- 跨境电商企业营销策略研究以NA公司为例
-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汇总版
- 成立事业部方案
- 复兴号动车组司机操作及整备课件-CR400AF动车组简介
- 海绵城市建设教育课件
- 干细胞商业计划书
- 三 《联系生活实际 弘扬工匠精神》(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精讲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直饮水设计方案
- 班级公约大家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