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实战2_第1页
生产管理实战2_第2页
生产管理实战2_第3页
生产管理实战2_第4页
生产管理实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主管在作业过程中应把握的内容

第二车间质量管理第三车间物料管理生产管理师2010年7月18日第四车间技术与工艺管理第五设备的日常“三级保养”生产管理与实战主管在作业过程中应把握的内容

八、计划调整时对人员、设备及其他方面有否影响一、人员出勤及变动的状况,员工精神状况及士气七、员工的工作技能三、缺料、设备故障等引起的停产时间五、不良品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不良品的善后处理九、零部件、工装夹具及生产辅料是否足够齐全十、生产是否正常,能否完成生产计划六、工作方法是否合适,是否存在浪费,有无可改善之处二、生产作业计划是否明确合理四、是否有加班事宜你做了吗?发挥车间“六大人员”的作用车间“六大人员”的组成车间“六大人员”的功能①生产技术员②质量检验员③核算统计员④设备安全员⑤生活卫生员⑥材料管理员

生产进度的协调

生产中设备协调生产中材料协调

生产中任务协调

人员协调

工艺协调

品质协调

时间协调

产品协调现场异常处理小组来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紧急问题。车间订单完成后的总结

①人员投入②工资投入③材料成本④品质问题⑤工艺问题⑥人均日产⑦合格率通报?【案例一】〔自我检讨与成果发布〕在海尔的车间班组,有一个地方叫6S大脚丫。海尔的班组每天开三会,早上叫晨会,中午叫午会,这个午会是总结上午工作,做下午工作的安排,承上启下,使工作不中断。班前,班中,班后,在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在下午5点钟的时候,召开6S成果发布会。一个台子,每一个出口都有人,十几个员工中,谁的6S做得最好,就由谁站出来向大家发布做好6S的体会。本来这个会在三年前不叫发布会,叫检讨会,为什么改成发布会了呢?因为有老外来海尔做工,领班是中国人,开会时,领班问这些老外,你们今天谁6S做得最好?做得最差的来检讨。老外说他不往台上站,为什么?老外说那是侵犯人权,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了,他认为站在上面是侵犯人权的。所以后来就改了。【案例二】〔提前下班排队等待打卡的员工〕某家企业下午下班的时间是5点,在4点50分的时候员工们已经排在大门前等候打卡了。这个班组的员工没有敬业精神,怎么解决呢?其实开班后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因为员工的目标很简单,做完工作就要打卡,他的目标是直线的。但是如果用10分钟时间开一个班后会总结一下一天的工作就可以解决提前打卡的问题了。给员工的感觉是我下完班以后就开会,正好10分钟,也不会耽误什么事情。本讲着重介绍班组质量管理,包括员工质量意识再造,提倡员工第一次就做对,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实现进料控制、过程控制和成品控制的三大控制以及班组中实现的“三招半”。

第二车间质量管理员工质量意识再造

中日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对比

中国企业中有质量检验员,他们的工作并不被员工所理解。某企业因订单太多,车间主任要求赶快发货,检验发货以后再说,客户投诉以后再说。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对返工绝对不理解!检验员到某工序去检验员工产品,发现不良产品让员工返工,没有想到,员工居然指着检验员说:“你晚上小心点!”同样一件事情,看看日本员工是如何处理的。检验员到某工序去检验员工产品的时候,如果发现不良产品,他们不吭声,从兜里掏出一张黄色的卡片,黄色的卡片就是黄牌,在卡片上做详细的描述:在某个工序,发现什么不良产品,应该如何进行整改,一、二、三、四、五……整改的意见都写在上面,扔在工作台上转身就走了。日本员工发现检验员来了,并且出示了黄牌,这个员工拿起这个黄牌朝着走去的检验员的背后,深深地鞠一躬,并且说:“谢谢,谢谢你帮我发现了问题,谢谢你帮我提出了改善的意见,谢谢你。”同样的一件事情,一个是“你晚上小心点”,一个是道声“谢谢”。天壤之别,这就是员工质量意识的差别。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是征服市场的法宝。如果员工没有很好的质量意识,他是不能做出好的产品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员工要关注质量,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案例】

“白手套”解决了资金

21年前,张瑞敏担任青岛日用品厂厂长,他上班第一天到车间转了一圈,回来安排办公室主任在车间里挂了一块牌子,“严禁员工在车间随地大小便”,这就是当年的海尔前身。14年以后,日本有个财团想到中国来投资。日本人非常精明,他不主动投资,因为主动投资风险非常大,他要找一家进行合作,合作是21世纪最成功的一种方法。但是要找一个联盟合作对象就必须是与他们接轨的,后来通过介绍说青岛的海尔不错,于是日企总裁就带了二十多名日本人来到了青岛海尔。日本人认为,一个企业管理得好与差,看三个地方就知道了,第一是洗手间,第二是仓库,第三是生产现场。日本人来到海尔的工作现场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哇,员工素质真高啊,效率真高!”日本人轻易不表扬别人,他能竖起大拇指赞叹的话,说明海尔在生产管理上的确有过人之处。但是日本人不甘心,他一定要找出海尔员工的一些弱点,其中一个日本人趁大家没有注意到他的时候,从兜里掏出一副白色的手套,偷偷摸摸地往设备的死角擦了一把,没看就装到了兜里。他想,这个手套肯定是黑的,如果手套是黑的话,在谈判过程中击败他们的证据就有了。他告诉他的同事尽管谈,放开谈,我有证据在口袋里装着。他来到谈判室在拿出手套的那一瞬间,他震惊了,因为手套仍然是白的!日本员工做不到的,海尔的员工做到了。这时刚好赶上海尔资金紧张,日本人放心投入的资金解决了海尔的燃眉之急。这就是海尔员工的自我行为,它是让人骄傲的。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了,可以解救一个企业,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2.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让员工第一次就要做对加强对产品质量意识,应该做到:教会员工要改变工作环境班组长必须每天强调质量大家要理解检验员的工作检验员在企业中是没有价值的工作岗位,他是不增值的,但检验员的存在,会让员工提示自己,我做不良产品被检验员发现,就要返工。质量实现三大控制即进料控制(IQC)成品控制(FQC)过程控制(IPQC)品管的“三招半”

1.第一招:作业人员自主检验即员工自检。通过这种形式打破员工的惯性思维,即只注重产量而无视质量的思维横式。在企业里,要做到产量和质量互动。2.第二招:上下道工序员互检上下道工序之间也要进行员工之间的互检,即上道工序生产的产品,下道工序要进行再检验。3.第三招:质量检验员抽检质量检验员每天都泡在现场不断地对产品进行抽检。

4.最后半招:班组长巡回检验半招就是班组长巡回检验,每天班组长都在车间里来回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上就是品管的“三招半

第一个原则,当第一道工序给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的时候,如果被第二道工序检测出存在不良产品,比如提供10个产品,被第二道工序检出来9个是合格的,1个不合格,那么,第二道工序有权对上游工序进行指数索赔。这里的索赔指数相当惊人,是成几何级数递增的。第二个原则,在第一道工序给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之后,如果第二道工序没有检出已经存在的不良产品,而流到第三道工序去了,第三道工序就要罚第二道工序的钱,并奖给第一道工序,鼓励第一道工序继续做不良产品给它。第二道工序员工会想:“你这次拿我的钱,下次我就更严格地检查你,要被我抓住,我还要用这种方式重罚你!”这种互相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

你这样做了吗?做好两条质量管理原则第三讲班组物料管理

A、B、C物料分类首先要明确这些物料的重要程度。要知道物料的构成及其在企业中的价值。然后才能运用A、B、C方法来进行分类:①A类物料A类物料是指金额占物料总额的70%,种类占总物料种类10%的,重要的原辅材料。②B类物料B类物料指金额占总物料金额的20%,种类占物料种类的20%,相对持平的物料。③C类物料C类物料金额占总物料金额的10%,种类占总物料种类的70%。通过分类,就能够清楚物料的价值。物料编码

物料编码的概念要对班组的物料进行管理,首先要进行分类,同时也要对物料进行编码,建立一个身份证号码,这给企业深入地进行网络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证,被称为ERP,同时建议在企业建立MRP,以此为物料需求计划提供保证,因为在网络化中需要使用编码。

物料编码的方法①编码方法是在分大类的基础上分中类,在分中类的基础上分小类,在分小类的基础上再分规格和型号,像人的身份证一样分区域和年龄等。②类别和规格可以分别由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即大类代码加中类代码、再加小类代码和规格代码等等。

物料清单的制定企业中要制定BCML物料清单,比如像汽车发动机的构成会细化到两颗螺丝钉、三颗垫片这种程度,这个制度的建立将为企业进行网络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提供保证。

在制品管理在制品流动管理

在制品的基本概念在制品是指投入车间的原材料、毛胚、半成品、外购件以及处于等待加工、装配、检验、运输和正在加工、装配、检验、运输,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在制品的流动管理①在制品流动管理的目标:零库存管理②半成品仓库的产生半成品仓库是这样产生的,比如某产品的第一道工序操作过快,仅用时18分钟,而第二道工序运行过慢,用掉了36分钟,这时就出现了第一道工序产品的短暂堆积,这就是所说的半成品仓库。③仓库是“万恶之源”库存是万恶之源,库存是不增值的,所以企业在不断地追求一个最高的境界即零库存管理。零库存管理就是没有仓库的企业管理

在制品盘点

盘点种类①年度盘点②季度盘点③月度盘点④日常盘点

生产线盘点生产线盘点包括不良品、在制品、损耗料、不良料、断码料、节余料、半成品、完成品的盘点,这是每天下班之前都必须进行一次的。

第四讲班组技术与工艺管理

某企业现有员工800人,但是产品合格率非常低,仅仅达到61.6%。因此在该厂流传着一句话,叫:“10天备料,10天生产,10天销售。”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个企业根本就没有技术部门,也没有工程师,更没有技术部。企业出现的毛病在于员工没有标准,没有依据,纯粹是模仿。案例为啥要班组也要建立现场工作标准的三大内容

1.制造现场工作标准的制定

机台操作规范①各部名称及结构②开机前准备③开机顺序④关机顺序⑤故障排除要领⑥保养维修要点

检验作业规范①使用场合②使用机器③样品抽取方法④检验进行步骤⑤合格判定基准⑥检验的处理⑦安全注意事项

2.制造现场工作标准的教育

机台操作规范训练

检验作业规范训练

制程作业指导书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