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宿迁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

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5点。完成下面小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A.先变大,后变小B.持续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持续变小

2.当日,甲地日落的地方时为()

A18点B.19点C.20点D.21点

《周髀算经》用“七衡六间”来反映太阳的运动。下图为“七衡六间”简略示意图,外衡表示冬至,内衡表示夏至,中衡表示春秋分,其余四衡代表不同的节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周髀》记载“日出寅而入戌”,该日最可能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4.下列四地太阳视运动轨迹中,对应地点与“七衡六间”时间一致的是()

A.甲,北京—中衡B.乙,南京—外衡

C.丙,赤道—Ⅴ衡D.丁,南极—Ⅱ衡

八达岭是万里长城中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域的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形的设计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6.图中“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意图是()

A.既可以降低坡度,又方便停靠车站B.避开河流,节省了建设桥梁的成本

C.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隧道建设成本D.尽量平行于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北京市门头沟区灰峪村被称为“化石村”。在一次学生科学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后山坡的页岩地层中采集到了轮叶化石(右图)。专家说,轮叶是古生代后期的蕨类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A.草地B.沙漠C.浅海D.湖泊

8.晚古生代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

A.鸟类化石B.煤炭资源C.恐龙化石D.野生葡萄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2023年8月22日是我国七夕节,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秋B.小暑C.处暑D.大暑

10.下列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春分→清明B.小暑→大暑C.霜降→立冬D.小寒→大寒

2022年某楼盘(32°N,121°E)开盘销售已封顶的1~4号楼。这4幢楼均为20层,层高3米,南北楼间距为50米。如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小明发现4号楼底层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无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A.4个月B.6个月C.8个月D.10个月

12.一般随楼层升高房价相应提高。小明想在4号楼购房,希望全年正午都有太阳照射且单价较低。建议他选择(tan34.5°≈0.7,tan58°≈1.6,tan81°26′≈6.6)()

A.7层B.8层C.9层D.10层

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下图示意2023年2月23~24日我国北方某峡谷冷湖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次冷湖现象最大值出现在()

A.23日17:00B.23日19:00C.23日23:00D.24日8:00

14.该次冷湖形成和消散的方向分别是()

A.自上而下,自上而下B.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C.自下而上,自下而上D.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A.B.

CD.

16.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A.AB.BC.CD.D

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雨区范围更大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D.地形阻挡更明显

18.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A.低温雨雪频发B.土壤侵蚀加剧C.河流入汛提前D.昼夜温差增大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的移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右面图1示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图2示意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年内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及发生的天气现象分别是()

A.甲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少雨

B.甲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C.乙东部沿海地区台风高发

D.乙苏南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20.7月底8月初,鄱阳湖和长江径流互补频率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脊退出东部沿海

B.副热带高压脊进入东北地区

C.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华南地区

D副热带高压脊控制长江流域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

A.昼夜长短B.天敌数量C.太阳辐射D.食物数量

22.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

23.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①食物储备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③需要调节体温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我国华北某山坡坡顶与坡谷海拔分别约为2200m和900m,山谷风显著。图为“某年冬季该山坡不同海拔气象站点山谷风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冬季该地谷风出现的主要时段为()

A.日出后至日落前B.中午前至日落前

C.日落后至日出前D.日落后至中午前

25.该山坡的朝向最接近()

A.南B.西C.东D.北

26.各站点谷风风向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微地形分布B.地转偏向力C.谷岭间温差D.植被覆盖率

二、非选择题(3题,共48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28.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泉州历史悠久,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蚵壳厝(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是泉州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建筑。蚵壳以45°角向下倾斜排列,呈鳞状镶嵌于墙体外侧,不易腐蚀,不怕虫蛀,素有“千年砖、万年蚵”的美誉。下图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和蚵壳厝景观图。

(1)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背景,说明用蚵壳建厝的原因

据专家考证,建厝所使用蚵壳多产于非洲东海岸。泉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泉州起航,到达东南亚、南亚、非洲东海岸。返航时,为避免空船造成重心不稳,影响航行安全,船员们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堆放在泉州附近海边。

(2)说出船员返航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蚵壳厝既是历史遗迹,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闪现着泉州海丝文化之光。蚵壳厝历经数百年,如今只在泉州蟳埔村还有少量分布。有的被居民拆除,建造了新的楼房,有的由于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残破不全,亟待进行妥善保护。

(3)简述保护与开发蚵壳厝的具体措施。

29.图1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为“珀斯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面积约90万平方公项,是目前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雨林,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区之一。

系。

(1)简述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的形成原因。

2023年3月,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气旋“尼兰”发展旺盛,3月4日18时,“尼兰”风力为14级,达到了强台风等级。

(2)绘制热带气旋“尼兰”气流运动示意图,并说出其达到强台风等级时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

珀斯每年1~2月常有山火发生并蔓延迅速,被称为“山火季”,这与当地气候有着密切关。

(3)说出珀斯每年“山火季”的气候特征,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宿迁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

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5点。完成下面小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A.先变大,后变小B.持续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持续变小

2.当日,甲地日落的地方时为()

A.18点B.19点C.20点D.21点

【答案】1.C2.B

【解析】

【1题详解】

飞机在沿甲一乙一丙方向飞行时,飞行方向为先向东北,再向东,之后向东南,越接近乙地,飞行方向越与纬线行,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单位时间内飞行的纬度差越小,越远离乙地,飞行方向与纬线的交角越大,单位时间内飞行的纬度差越大。综上可知,飞行过程中,单位时间飞过纬度差先变小,后变大,C对,故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由图2结合材料可知,图中弧线为纬线,图中与纬线垂直的直线为经线,则图中甲、乙、丙所在线为晨昏线,由图可见,此时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为乙,即乙点为晨线和昏线的分界点。由材料可见,丙地方时为5点,可知丙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值日出,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则丙当日日落地方时为19时,甲和丙位于同一条纬线,同一纬线,同一天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即甲地日落地方时为19点,B对,ACD错。故选B。

【点睛】常用日出、日落时间,昼长、夜长时间计算: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正午12点-日出时间)×2+(子夜24点-日落时间)×2=24,可得: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

《周髀算经》用“七衡六间”来反映太阳的运动。下图为“七衡六间”简略示意图,外衡表示冬至,内衡表示夏至,中衡表示春秋分,其余四衡代表不同的节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周髀》记载“日出寅而入戌”,该日最可能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4.下列四地太阳视运动轨迹中,对应地点与“七衡六间”时间一致的是()

A.甲,北京—中衡B.乙,南京—外衡

C.丙,赤道—Ⅴ衡D.丁,南极—Ⅱ衡

【答案】3.B4.B

【解析】

【3题详解】

“日出寅而入戌”是说太阳在当地寅时(凌晨3点到5点)日出,戌时(19点到21点)日落,可以判断当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该日最可能是为夏至,B正确;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6点日出,18点日落,昼夜等长,AC错误;冬至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昼短夜长,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外衡表示冬至,内衡表示夏至,中衡表示春秋分”可知,相邻两衡之间时间相差约1个月,太阳直射纬度差约差8°。甲图中,当地为北京(40°N)中衡(春秋分),当天太阳直射赤道,北京昼夜平分,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正午太阳高度H=90°-(40°-0°)=50°,甲图中正午太阳高度为40°,A错误;乙图中,当地为南京(30°N)外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南京昼短夜长,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正午太阳高度H=90°-(30°+23°26′)=36°34′。与乙图中完全符合,B正确;丙图中,当地赤道(0°)V衡,太阳直射8°N,赤道昼夜平分,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正午太阳高度H=90°-(8°-0°)=82°,与丙图中角度66°34′不符,C错误;丁图中,当地南极(90°S)Ⅱ衡,太阳直射约16°S,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太阳在当空运行,太阳高度角H=90°-(90°-16°)=16°,与丁图中度数不符,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日出时刻早于地方时6点,日落时刻晚于地方时18点。

八达岭是万里长城中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域的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形的设计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6.图中“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意图是()

A.既可以降低坡度,又方便停靠车站B.避开河流,节省了建设桥梁的成本

C.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隧道建设成本D.尽量平行于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答案】5.D6.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和八达岭关城之间有一山脊阻挡,A错误;乙地西北侧的山脊阻挡了视线,B错误;丙地是西侧的山脊阻挡了视线,C错误;丁地海拔较高,且丁地与“八达岭关城”之间的间隔为谷地,视线不受阻挡,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该地多山地,图中“人”字型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来修筑,虽然线路较长,但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C正确;“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体现不出方便停靠车站,A错误。图中并未绘出河流,无法判断是否是为了避开河流,B错误;如果缩短运输距离,只需要一条铁路而不需要分开修两条,修两条铁路反而延长了运输距离,D错误。故选C。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上的通视判断: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形坡,不可通视。

北京市门头沟区灰峪村被称为“化石村”。在一次学生科学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后山坡的页岩地层中采集到了轮叶化石(右图)。专家说,轮叶是古生代后期的蕨类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A.草地B.沙漠C.浅海D.湖泊

8.晚古生代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

A.鸟类化石B.煤炭资源C.恐龙化石D.野生葡萄

【答案】7.D8.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轮叶化石中的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喜欢湿润、阴凉、温暖的生长环境。它的生长离不开水分,耐旱性极差,多是生长在森林下层的阴暗而潮湿的环境里,耐旱品种极少。因此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湖泊,适宜蕨类植物生长,D正确;而草地、浅海、沙漠不适宜蕨类植物生长,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鸟类属于陆生的脊椎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A错误;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因此在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可以发现煤炭资源,B正确;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C错误;野生葡萄属于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2023年8月22日是我国七夕节,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秋B.小暑C.处暑D.大暑

10.下列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春分→清明B.小暑→大暑C.霜降→立冬D.小寒→大寒

【答案】9.C10.B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可知,每个节气之间间隔大约为15天。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8月22日是我国七夕节,大致位于9月23(秋分)前一个月。由此判断,最接近的节气为处暑,C正确。故选C。

【10题详解】

据图及地球运动规律可知,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A错误;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正确;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错误;小寒→大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错误。故选B。

【点睛】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2022年某楼盘(32°N,121°E)开盘销售已封顶的1~4号楼。这4幢楼均为20层,层高3米,南北楼间距为50米。如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小明发现4号楼底层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无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A.4个月B.6个月C.8个月D.10个月

12.一般随楼层升高房价相应提高。小明想4号楼购房,希望全年正午都有太阳照射且单价较低。建议他选择(tan34.5°≈0.7,tan58°≈1.6,tan81°26′≈6.6)()

A.7层B.8层C.9层D.10层

【答案】11.A12.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地球运动的对称规律可知,正午楼房底层接受不到太阳照射的时间和又一次开始有太阳照射的时间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由此可以推测,该楼层又一次开始有阳光照射的日期为次年2月22日,因此该楼层一年中有4个月正午没有阳光照射,有8个月正午有阳光照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要保证全年正午都有太阳照射,需要保证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即冬至日可以获得太阳光照;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2°+23.5°)=34.5°;再由两栋楼的间距50米,可以求得4号楼冬至日正午有阳光照射的高度L=50×tan34.5°≈35米,再由楼高60米可以求出冬至日4号楼25米以下的楼层正午没有太阳光照;每层楼高3米,因此9层的一部分及其以下楼层冬至日正午都没有太阳光照,即10层及其以上的楼层冬至日正午有太阳光照;再由随楼层升高房价相应提高可以判断,满足小明购房条件的最佳楼层为10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高度角对称规律:(1)以直射纬线为对称轴的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以直射经线为对称轴的东西两侧,纬度相等的两地太阳高度角相等。(3)同一地点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4)北半球某纬度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5)北半球某纬度在与夏至日(冬至日)相隔几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在与(冬至日)夏至日相隔几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下图示意2023年2月23~24日我国北方某峡谷冷湖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次冷湖现象最大值出现在()

A.23日17:00B.23日19:00C.23日23:00D.24日8:00

14.该次冷湖形成和消散的方向分别是()

A.自上而下,自上而下B.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C.自下而上,自下而上D.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答案】13.C14.B

【解析】

【13题详解】

正常情况下,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读图可知,23日17:00该地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比较正常,空气对流运动正常,冷空气没有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还未出现冷湖现象;23日19:00,在海拔1900~2500米之间,海拔越高,气温越高,即已经出现了上热下冷的逆温层,逆温层的出现会阻碍上下层空气的对流运动,导致冷空气不易扩散,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因此23日19:00已经形成了冷湖现象,23日23:00,地面至2500米之间,有逆温层,即逆温层扩大到了地表,逆温范围达到最大值,冷空气在地表堆积达到最大值,即冷湖现象最大值,24日8:00近地面温度相较于之前时间温度升高,近地面至2000米逆温消失,冷湖效用已经减弱,综上分析可知,该次冷湖现象最大值出现在23日23:00,C对,ABD错。故选C。

【1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3日19:00,海拔1900~2500米之间,出现了逆温层,引发冷湖效应;23日23:00,地面至2500米之间,有逆温层,即逆温层扩大到了地表,导致冷湖现象增强,表明冷湖效应自上而下形成的。到了24日8:00,逆温层处于海拔2000~2500米,即地面至2000米之间的逆温层消失;24日10:00,逆温层全部消失,冷湖效应消散;可见,冷湖效应消散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综上可知,B对,ACD错。故选B。

【点睛】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100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A.B.

C.D.

16.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是()

A.AB.BC.CD.D

【答案】15.A16.B

【解析】

【15题详解】

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冷锋一般是西北季风南下造成。冬季冷锋过境后,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气球应该飘向东南方向,A正确,CD错误。B图先向西北后向东南,应该是冷锋过境前至过境后的变化,B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万米高空气流运动方向和等压线平行,AC两图风向和等压线斜交,因此AC错误。图中等压线数值a>b>c>d>e,北半球高空风向向右偏后与等压线平行,风向的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因此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在纬向上气球漂移均以向东漂移为主,7月气球漂移均表现出随高度增加先东漂后西漂,表现出低层西风,高层东风。冬季月份气球漂移距离随高度增加明显,为较强的平均西风所控制。在经向上,700hPa以下对流层低层表现出季风特征,夏季月份北漂,其他月份南漂;100hPa以上的平流层低层则表现出和对流层低层相反的特征,夏季南漂,冬季北漂。平均水平漂移距离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7、8月份整层最大平均漂移距离在30km以内,而冬季在70hPa以上,漂移距离达到100km左右。

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雨区范围更大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D.地形阻挡更明显

18.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A.低温雨雪频发B.土壤侵蚀加剧C.河流入汛提前D.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17.C18.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而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因此气流带来的水汽差异明显,后者带来的水汽更充足,因此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符合题意;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排除A;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力并不强,排除B;当地地形并不会有短时间的变化,因此排除D。故选C。

【18题详解】

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雨水到达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明显侵蚀作用,因此土壤侵蚀加剧,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北部以偏南风为主,相对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率并不高,排除A;当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续时期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受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排除D。故选B。

【点睛】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和秋末。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华南准静止锋的位置,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的移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右面图1示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图2示意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年内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及发生的天气现象分别是()

A.甲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少雨

B.甲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C.乙东部沿海地区台风高发

D.乙苏南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20.7月底8月初,鄱阳湖和长江径流互补频率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脊退出东部沿海

B.副热带高压脊进入东北地区

C.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华南地区

D.副热带高压脊控制长江流域

【答案】19.D20.D

【解析】

【19题详解】

由所学可知,我国锋面雨带位置一般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之北5~8个纬度处,其走向大致和脊线平行,受其影响,副热带高压脊线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锋面雨带降水丰富。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此时是4~6月份,鄱阳湖流域降水多于长江,因此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应位于乙处,A、B错误;东部沿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台风少,C错误。副热带高压脊位于乙处时,鄱阳湖流域降水较多,苏南地区进入梅雨季节,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7月底8月初,副热带高压脊尚未退出东部沿海,A错误;副热带高压脊不会北移到东北地区,B错误。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华南地区时,鄱阳湖降水较多,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C错误;据图及材料分析可知,7月底8月初,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进入伏旱期,降水量较少,导致鄱阳湖和长江径流互补频率较小,D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长江流域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会形成长时间的梅雨天气;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

A.昼夜长短B.天敌数量C.太阳辐射D.食物数量

22.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

23.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①食物储备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③需要调节体温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21.C22.A23.D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C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2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度为33`S,29°14`E,北京时间15: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9时。当地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太阳从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上午时间太阳均在东北方,9时时东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东北坡,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3题详解】

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我国华北某山坡坡顶与坡谷海拔分别约为2200m和900m,山谷风显著。图为“某年冬季该山坡不同海拔气象站点山谷风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冬季该地谷风出现的主要时段为()

A.日出后至日落前B.中午前至日落前

C.日落后至日出前D.日落后至中午前

25.该山坡的朝向最接近()

A.南B.西C.东D.北

26.各站点谷风风向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微地形分布B.地转偏向力C.谷岭间温差D.植被覆盖率

【答案】24.B25.A26.A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因此CD错误;结合不同海拔测点中风向的转变,白天10点左右风向发生转变,吹偏南风为谷风,18点左右风向又发生转变,吹偏北风为山风,由此可知,冬季该地谷风出现日出后至日落前,B正确,A错。故选B。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山坡总体上白天的谷风以偏南风为,夜晚的山风为偏北风为主,且海拔928m处谷风(偏南风)强烈,山风(偏北风)较弱,故该山坡朝向南面,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不同海拔高度测点风力大小不同,风向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海拔地区存在着局部地形差异,影响局部风向的转变,A正确;同一山地地转偏向力对风向影响差别较小,排除B;谷岭间温差大小影响风力大小,对风向影响不大,排除C;植被覆盖率影响温差以及摩擦力,对风向影响较小,排除D。故选A。

【点睛】山谷地区由于山谷和山岭的温差形成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白天使山坡地区接受较多太阳辐射,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山谷地区相对较冷,空气冷却收缩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使山坡降温较快,冷空气顺坡而下,使山谷的暖空气被迫抬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

二、非选择题(3题,共48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锋面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等知识点,结合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不难解答。

【详解】(1)三种不同性质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面,冷锋暖锋往往位于锋面气旋处,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冷锋左侧一般是西北风、右侧一般是西南风,暖锋北侧一般是东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暖锋面位置,画图注意位置要准确、符号要正确。如下图所示:

(2)据材料信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判断,来自太平洋的气团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比较干燥,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东侧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抬升、气温减低、达到露点后,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会形成降水。

(3)“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干线两侧气团温度相近、湿度不同。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脉西侧形成地形雨,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比较干燥;102°W附近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

28.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泉州历史悠久,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蚵壳厝(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是泉州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建筑。蚵壳以45°角向下倾斜排列,呈鳞状镶嵌于墙体外侧,不易腐蚀,不怕虫蛀,素有“千年砖、万年蚵”的美誉。下图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和蚵壳厝景观图。

(1)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背景,说明用蚵壳建厝的原因

据专家考证,建厝所使用蚵壳多产于非洲东海岸。泉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泉州起航,到达东南亚、南亚、非洲东海岸。返航时,为避免空船造成重心不稳,影响航行安全,船员们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堆放在泉州附近海边。

(2)说出船员返航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蚵壳厝既是历史遗迹,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闪现着泉州海丝文化之光。蚵壳厝历经数百年,如今只在泉州蟳埔村还有少量分布。有的被居民拆除,建造了新的楼房,有的由于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残破不全,亟待进行妥善保护。

(3)简述保护与开发蚵壳厝的具体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