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革新成功启动的历史因素分析[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革新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革新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治,使党内始终没有形成既得利益阶层,为革新的启动减少了阻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条条”和“块块”的有机结合,使中国地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成为革新成功启动的体制理由;前30年农村工业的进展、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革新首先在农村展开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中国革新;成功启动;历史因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革新开放新时期。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与之后革新的成功启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胡锦涛所说:“革新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1]
一、毛泽东关于“紧密联系群众”的思想传统与作风的影响和延续,是中国革新成功启动的重要历史理由
毛泽东非常重视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把它视为党长期执政的基础。为了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毛泽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首先,向全党反复阐明党群联系的定位和重要性。毛泽东曾形象地将党群联系比作“鱼水”联系,并把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成和巩固联系了起来,“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联系好比鱼水联系。如果党群联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2]
其次,毛泽东认为,要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反对脱离群众的两种不良倾向: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建政伊始,毛泽东就要全党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在1950年4月一份关于春耕、土改和干部整训工作的意见里,毛泽东强调,“整训干部已经成了极端迫切的任务,各阶层人民相当普遍地不满意我们许多干部的强迫命令主义的恶劣作风,尤其是体现于征粮、收税和催缴公债等项工作中的上述作风,如不及时加以整顿,即将脱离群众”。[3]
再次,确立了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具体策略。一是最主要的,就是“大兴调查探讨之风”,“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4]毛泽东提出了调查探讨的三个重要原则:系统性,“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近况的调查探讨”;重点性,“调查探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典型性,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有自己的联系部门,要深入一两个实际部门进行解剖,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5]二是干部定期参加生产劳动,“县以上的各级党政军主要干部,凡能劳动的,每年以一部分时间以事体力劳动。”[6]三是加大管理和宣传力度,通过严格管理,营造氛围,树立典型等措施,推进联系群众的进展。
不可否认,建国后30年在深入联系群众的制度化、着眼于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坚持发挥先进群众的作用等方面都有改善的余地,但必须明确,正是因为毛泽东建国后坚持党同群众紧密联系的原则毫不动摇,毫不松懈地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使得革新开放前的干部队伍保持了为人称道的清正廉洁,并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认同,巩固了党执政的基础,为革新的顺利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革新开放之前,中共党内并未形成享有既得利益的特权阶层,这为后来革新的启动减少了来自党内的部分阻力论文范文
毛泽东对党内出现特权阶层,一直保有很高的警惕。早在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就不无远见地指出,“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生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7]
首先,毛泽东对特权阶层的反对包含对极端平等的诉求,这是其一直以来的革命理想。毛泽东认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他非常反对工资等级制,并曾经主张恢复供给制,“多少年我们都没有啥薪水的,没有定八级工资制,就是吃饭有个定量,叫三钱油、五钱盐、一斤半米就了不起了”。[8]毛泽东不仅反对中共干部享有特权,也反对干部子弟家属享有特殊待遇。1952年,当接到北京市委报告说干部子弟学校中因家长职务而分三六九等时,他写信给周恩来要求“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9]可以看出,毛泽东反对特权阶层,其根本依归是要达到人人平等的理想状态。
其次,对于一些中共干部在执政条件下可能腐化堕落为特权阶层以而导致社会变质的可能,毛泽东始终抱有很高的警惕性。因此当20世纪60年代中苏联系恶化的时候,他认为苏联出现了特权阶层,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就是苏联资产阶级特别是这个阶级中特权阶层的政治代表”。[10]对苏联局势的判断显然影响到了国内的政局,为了彻底消灭特权阶层,根除修正主义的阶级基础,毛泽东又发动了“文革”,其后始终把反对特权、追求平等作为革命的理想和追求,并把特权阶层的出现和社会变质联系了起来,因此采取了极端措施抑制党内特权阶层的出现。当“文革”结束、革新即将启动的时候,中国党政机关的人数仅为431万人[11],而且生活待遇同普通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区别。诚然,毛泽东所采取的手段使进展失去了动力,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展,但以结果上来看,抑制特权阶层的努力为之后革新的启动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中国传统计划体制中“条条”和“块块”的有机结合,成为革新成功启动的体制理由
毛泽东对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这两次革新,到“文革”结束前,已经形成了以地方分权和“蜂窝化”为特点的经济方式。这种独特的经济方式和经济管理体制,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成为了之后革新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首先,以“块块”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有利于体制外经济因素的进展。中国经济革新的成功启动得益于农村革新的成功和非国有部门经济的进展壮大。在以“块块”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拥有更多建立非国有企业的动力和权力。这种体制环境直接促成了革新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其他非国有经济的进展壮大。通过这种计划体制外的增量革新,中国的经济革新在启动时期获得了巨大成功。
其次,中国在革新前形成的以地方分权和“蜂窝化”为特点的经济方式和以“块块”为基础的经济管理体制比传统的计划经济更适于采用局部革新和革新实验的方式。第一,由于之前毛泽东对中央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的瓦解以及鼓励地方自给自足的经济系统的建设,中国经济出现了分割化的走势,地方经济之间有很强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使得局部革新和革新实验的不利影响不会影响到全国。第二,在以“块块”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地区的层级制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很弱,因此,这种独特的经济管理体制对制度变迁有更多的适应性,会因地区的不同产生更加灵活的政策选择。由于以上两个因素的有着,中国政府可以放手让地方政府搞革新特区而不会影响整个经济形势,也可以根据局部革新的不同情况灵活调整政策实现革新的顺利启动。这是中国革新成功启动的重要条件。
再次,由于毛泽东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客观上使计划之外还有着着大量非计划经济的因素。“在农村,主要体现为农村集体经济下的‘小自由’,包括自留地、家庭副业和以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农产品和城市产品收购的非计划部分,社队企业等;在城市,体现为城镇个体经济,大量的城市集体企业、小国有企业,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秩序混乱而在大中型国有企业之间发生的物资串换、地下经济等。”[12]大量非计划经济因素的有着,为之后革新提供了很好的初始条件。一方面,革新初期非国营经济的迅速进展带动了经济增加,创造了就业机会以而使革新带来重大实惠,这提高了广大人民对于革新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非国营经济的进展也给国营企业带来了压力,迫使其转变行为方式,以而推动了革新的深入进展。本文来源:华融经济学论文网四、毛泽东对农村建设和农业进展的重视,为之后农村革新的成功启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当代中国的革新最先在农村启动并获得了成功,这与革新之前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进展农业的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进展农业合作组织;集中力量建设好农业基础设施;大力进展农村社办工业。这些在后来都程度不同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农业基础设施在农村的革新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始终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在江西省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我们的经济政策》中就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论断。建国后,毛泽东十分关心水利建设,尤其重视大江大河的整治和兴建大型水利工程。1951年,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号召,标志着治淮工程全面启动。此后,淮河流域的水旱灾害得到了有效制约,昔日灾害频发之地成为了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和工业基地。为了治理黄河流域的水患,1952年毛泽东专程考察黄河沿岸情况。毛泽东叮嘱当地的负责同志“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3]经过大规模的治理,不仅使黄河的灾害得到了制约,而且还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了粮食高产区。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为了彻底根除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毛泽东认真听取各方面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不同意见,并提出了“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原则。[14]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积极不懈的努力,中国的大江大河都基本得到了治理,水患得到了制约。这是革新启动后农业快速进展的一个前提。
其次,毛泽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工业化,大力进展农村社办工业。这一方面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奠定了革新启动时乡镇企业兴起的工业基础。毛泽东把农业机械化当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1955年7月,毛泽东就曾对农业机械化做出了明确的规划。为了推广农业机械化,毛泽东在中央设立了农业机械部,在各省分设了农业机械厅或局。1966年4月,中央转发了湖北省委关于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设想的文件和经毛泽东审阅同意的批语,批语指出要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并强调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15]1971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召开,提出到1980年全国农、林、牧、渔业主要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16]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毛泽东时期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除了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毛泽东还积极主张通过农村自建工业实现农村工业化。由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产生了剩余劳动力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自办社队工业既可以转移剩余劳动力也可以为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供资金,在种种因素的推动下,社队工业的进展出现过几个高潮。革新后乡镇企业进展较快的地区往往就是社队工业进展较早、较快的地区。
再次,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村和农业的组织建设。毛泽东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合作化。无论是农业合作化还是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一种生产联系,其衡量标准应该是能否推动生产力的进展。农业合作化在实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工业进展提供了充足的积累。毛泽东看到了农业合作化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因此,他想通过提高公有化程度来推动农村生产力的进展,但这样的生产联系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进展要求。毛泽东时期的农村合作化组织无疑给今后农业走合作化的道路积累了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时期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实践为今后再度在更高生产力水平上将农民组织起来打下了坚实的观念基础。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探讨室编.革新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715.
[2][3[9]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32.
[4][5]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3-234.252/234/26.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4.
[7][13]中共中央文献探讨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612.100.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0-41.
[1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8.
[11]中国统计年鉴(1984)[M].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2023年标胶投资申请报告
- 广东开放大学2024年秋《大学英语2(专)》形考测验1参考答案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课件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集锦
- 2024年输电设备建设承包协议
- 2024年工程承包商协议条款及细则
- 道德与法治八上八上9.2《维护国家安全》教学设计
- 2024年饮食店全职员工聘用协议
- 军事理论论文——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
- 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计划例文
- 外伤性颅底脑脊液漏的处理策略
- 人字形骨架首件施工方案
- 学校专用教室管理与使用检查记录表
- 外来文件管理规定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
- 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操作流程图
- 普通公制螺纹基本牙型及基本尺寸和公差
- 调试工作内容(调试报告模板)
- (完整版)律师事务所律师办理非诉讼业务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