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严歌苓小说中的第二性
“女性意识”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核心,以获得女性的独立地位为标志,在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风格。严歌苓作为华文女作家的典型代表,其作品在我国评论界引起极大关注。众多评论家从“地母形象”、“佛性”、“良知”、“人性”、“宽容”、“神性”等角度论述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展现严歌苓“女性不是第二性”的理念。这些特征被概括为“雌性”,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这一特征:多鹤、朱小环、王葡萄、田亦菲、扶桑、阿尕、小渔、驯虎女郞、黄小玫……但从这些形象中我们仍可以发现女性仍然是“第二性”的事实所在。一、自然/文化生态自由主义者在严歌苓的定义中,“雌性”是个完满的词语,其最高表现形态呈现为“母性”。“母性包括受难,宽恕,和对于自身毁灭的情愿”85。“她对于男性也好,对于强迫她的人也好,对于践踏她的人也好,她都用一种悲悯和宽容的态度来接受所有的这些所作所为,她允许这些恶的东西存在。”具体到其作品,多鹤、朱小环、王葡萄对于命运的隐忍,田亦菲对丈夫无条件的接纳,扶桑、玉墨对所有居高临下者的原谅,阿尕、小渔近似天真无知的包容,驯虎女郞对生活的承受,黄小玫对集体排斥的宽容……这些人物的背景、性格基本相同:没有强大的知识文化背景,生活在底层,作为弱势群体出现,同时对命运采取柔顺的接受态度,从不反抗,只是默默承受。严歌苓本人亦承认在她心中的女性是“包容的,以柔克刚的,不跟男人一般见识的”。以扶桑为例,她是跪着的,但她原谅了所有站着的男人,这是一种极其豁达而宽大的母性,是“最高层的雌性,她敞开自己,让你掠夺和侵害;她没有排斥,不加取舍的胸怀是淫荡最优美的体现。”85作家对“雌性”或“母性”的明确赞赏态度得到了大批评论者认可。陈思和教授将严歌苓笔下的这些形象归纳为独创的一种艺术形象,认为她们“完整地体现了一种来自中国大地的民族的内在生命能量和艺术美的标准”,并将这一形象的特点归纳为“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3。严歌苓一再声称其所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天然保持着雌性,懂得主动去爱,去享受性的快乐。她说她的人物“骨子里是雌性的,在行为上也更多地保持了动物性。有时她是男人的母亲,有时她又是男人的宠物,‘坚贞’这样的字眼在她的头脑中从未存在。”看起来“坚贞”这个字眼的抹除显示出了女性反叛传统礼教,蔑视男权威严和对女性的桎梏的一面,事实上,严氏女性形象对女性“雌性”和“动物性”的强调使女性更倾向于自然。“男人认为女人要比他们更物质化,或者更是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1自然/文化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本质上与自然是密切连系的,传统女性美德能够培养出更少侵略性、更能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严氏观点与之不谋而合。她笔下的妓女们以扶桑、红菱、豆蔻等植物命名显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符号。在西方人眼中“植物属于生命和生长的层面,这一层面最直接接触大地。比这一层面更古老的只有神圣的石头和山峦,它们与水一起,都是大地母神的化身,是她的组成部分。”268从自身产生一切的大地母神当然也是一切植物的母亲,作为结果实的生命之树,她是女性的;它产生、变形和滋养;其叶、枝、梢都被它所“容纳”并依赖于它。“自然女性观”是严氏女性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格里芬(SusanGriffin)不同,格里芬反对柏拉图式的二元论使男性以主人的心态驯养女性,就如驯养家畜(及自然)一样,她指出女性须回到整全的物质/精神合一)的岩穴,自然/女性的内在价值不能以文化的实用逻辑取代。但是,严歌苓在创作中不仅自觉地把女性的内在价值用文化实用逻辑取代,还让女性自身代替男性以男性为主人的心态驯养自己,使自己适应男性的需要,也就是说,自然/文化生态女权主义者说“自然和人平等”时,“人”是指所有的人,包括男性和女性。在严歌苓说“自然和人平等”时,“人”是指女人。在这个概念里,还是遵循了科技革命以来的一贯观点,即人定胜天,自然可以被人类征服,自然本身是比男人要低一等的。严歌苓遵循了传统意义上把女性放置在与自然属性类似的无序性和混乱状态,认为女性是低等的,比男性逊色的族类。所以,即便严氏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呈现出了巨大的牺牲精神,即便严歌苓本人反复试图展现主人公包容一切的态度,读者还是能够感觉到“轻微的无耻”——严氏女性形象始终逃离不掉“无耻”的影子。虽然严歌苓在访谈中谈到她喜欢这个词,觉得这不完全是个贬义词。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无耻的意思是指“不顾羞耻,不知羞耻”,例词也是“卑鄙无耻、无耻吹捧、无耻之尤”等明显的贬义词1327。严氏把这个词作为她所欣赏的女性性格中不可或缺的气质特点,不自觉地展示了她对于女性的态度。笔者认为,严歌苓创作的一系列形象对于“雌性”的追求将读者的视线引出了女性自身的视域,对于母性的渲染使小说在女性意识上避重就轻,绕过了女性本身而走回了传统强调雌性而忽略女性自身的圈套。在《赴宴者》一书的发布会上,严歌苓谈到:“我是很欣赏村姑似的女性,她的价值观念不容易被世俗的观念改变。(能)保持一种价值观念(的人)是一种很幸福的人,不断被冲击和建树(新的价值观)是很痛苦的……”严氏这段话的本意在于强调淳朴价值观的保持对她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在女性意识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听出弦外之音。严歌苓笔下“村姑似的女性”持有的价值观念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呢?毫无疑问,是传统的,母性至上的。她们自出生起就被教育“温良恭俭让”,近乎固执地坚守着温顺、谦卑、宽容、坚忍的品质。她们不计较命运,淡然面对苦难,她们跪着宽容别人,以惊人的生命力承受着一切……这些统统建立在她们不自知的朦胧女性意识中。这恰恰符合了萨义德的理论:“女性通常是男性权力幻想的产物。她们代表着无休无止的欲望,她们或多或少是愚蠢的,最重要的是,她们甘愿牺牲。”264每个生物体都具有自保性,具有最起码的趋利避害属性,那么女性甘愿牺牲的思想来源于何处?如果不承认是男权思想强加于女性,那么又该作何解释?在严歌苓的小说中,女性已经完全泯灭了作为女人本身的意义,而是以展现强大的雌性气场的形式生存,这种将注意力转移到雌性上去的方法巧妙地掩饰了作品对女性主体的遮蔽。也许是严歌苓本人的特殊生活方式——因为其丈夫是外交官,需要不停在世界范围内搬家——使她对解构和建构价值观产生了疲倦心里,所以在小说中也懒于让主人公对传统的男权价值观进行摧毁和重构。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而严歌苓一贯的创作理念为“否定女性是第二性”,她曾说:“我有一定的女权主义,只是藏得比较深,比较狡猾。我不喜欢美国的女权主义,动不动就去烧胸罩,自己不讨好,还让男人对她们很警觉。女人贤惠起来是很性感的,波伏娃的‘第二性’的确给了我们很大误导。”否定了“第二性”的基础,女权主义本身就无从谈起,严氏却在否定的基础上说自己有藏得比较深的女权主义,这无疑是矛盾的。应该承认,严歌苓的一些作品显示了其女权主义的一面,如《也是亚当,也是夏娃》中拥有明确的主体意识的“我”会在菲比抽搐、亚当僵止住时“毫无表示,并不对他叫喊:‘你还等什么?!快去喊医生!……’”215;《人寰》中的“我”最终选择终止治疗自行挖掘出孩童时受到性侵犯隐疾的同时离开老教授;《无出路咖啡馆》里的“我”对母亲依靠男人讨生活的嘲讽和最终选择离开给她提供优越生活环境的外交官丈夫;《雌性的草地》中甚至对官方语言和政治话语进行了女性主体的质疑。但从她的访谈中,笔者难免怀疑作品中体现出的稀有的女性主体意识是不是仅仅作为“是非观被洗得乱七八糟”的严歌苓混乱叙述的一种。二、女性形象的他者地位本质主义观点的历史是这样的历史:压迫者告诉被压迫者接受其在生活中的命运,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作为本质主义者的严歌苓似乎更能在激进文化派女性主义者那里找到共鸣。她们一致认为妇女有天生的抚养和赋予生命的本质,而男人则天生就是腐败和迷恋死亡的122,于是严歌苓笔下的女性都展现了温和、谦虚、恭谨、支持、同情、怜悯、温柔、抚爱、直觉、敏感、无私的气质特点。王葡萄不动声色地怀孕并生下私生子,扶桑对于克里斯母亲一般地容忍和关爱,金陵十三钗在对教堂女孩们的救赎中获得认可……严歌苓不惜笔墨地渲染着女性的伟大,强调这些气质正是女性与生俱来的。为了对抗男性话语霸权,她全盘否定掉男性的价值体系,一厢情愿地通过对母性和相关气质的夸大来提高女性地位。毫无疑问,母性是男权话语体系中最容易得到认可的气质,而对雌性的大肆书写从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让更多男性站在赞同的视角来阅读文本。这固然是严歌苓叙事策略的巧妙之处,但也是女权主义者叙述的不幸所在。也许边缘化的严歌苓已经彻底对男权话语统治下的社会现状失望了,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放弃了与男性的对抗,自己蜷缩在属于女性的小角落里,或慷慨激昂,或喃喃自语,自顾自地把女性放在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至于男性是否认可,她并不在意——或许严歌苓自己也清晰地明白在意不起。波伏瓦认为,女人的处境是她这个像大家一样的即自由又自主的人,仍然发现自己生活在男人强迫她接受的他者地位的世界当中。严歌苓为了回避这一困境,索性否定了女人被迫接受的他者地位,而是把角色放入主动的他者地位。她说:“如果女人认为男人给她的苦也是苦的话,那她最苦的是她自己。不要把自己作为第二性,女人是无限体,只要不被打碎打烂,她一直可以接受。”不把苦当作苦,是严氏女性形象的制胜法宝。毋庸置疑,这是极其荒谬的。明明是黄连,偏偏要把它想象成蜂蜜,似乎只要坚持这种想象,黄连就真的是蜂蜜了。以对性的态度为例,激进自由派女性主义者认为:“女人想玩权利游戏,看看这个游戏能否使性生活变得更性感,这并不意味她自愿成为现实生活中男性暴力的对象。”97她们热切维护男女双方基于同意的性快感。在严歌苓笔下显然不是如此,她的女性形象并不关心自己是否同意,在她们眼中,男人的感觉是第一位的,她们只要接受男性的决定就可以了。为了使接受决定的女性显得有自主性,严歌苓让她们接受的态度变得主动——女性对性需求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只要男性需要,她们随时愿意“让”自己也需要。于是,就出现了“全身的期待就像浆汁越灌越满的果实,这一刻迎合着摘取的手,不管这手属于谁”13的扶桑。在各类采访中,严歌苓先后谈到“只有我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控制的,我必须牢牢地控制住我的生活”、“生活是挣出来的,不是赚出来的”。这种积极参与生活、控制自己命运的对抗态度显然没有延续到其创作中,她的人物都是秉承其最消极的“呆下来,活下去”的信条,不在意对自身生活的把握,而是置身于命运中去承受。在某种意义上讲,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都具有奴性。这意味着,严氏在创作中为女性提供的是男权文化下被扭曲的生存策略,这是一种应对强权的弱者生存哲学,虽然可以将之称作“生存智慧”,但仍是被压迫下的某种本能反应。宣扬这种策略只能暂时应对压迫,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严歌苓本人对男性社会是恐惧的,在忆及严凤英的自杀时,她有过这样的感慨:“那时候才九岁,我觉得很恐怖,当时我能感受到的是那种男性社会对女性的恐怖与莫测,围拢来,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因为很敏感,所以才把这种经验永远融合在我的作品里,变成一种创伤性的记忆。”正是由于这一记忆,严歌苓须臾难忘男性社会的恐怖与莫测。她总是在作品中孜孜寻求着女性的力量与根基。她用尽力气意图证明的,就是女性是完全可以和男性并肩站立的生命群体,在女性体内蕴藏着男性所望尘莫及的神秘力量,它藏于人性深处,不易为人所晓,可这种努力恰恰反应了现实生活中男权的强大和难以征服。作品中女性勉力应对男权话语的策略也是脆弱的,只着眼于女性自我的满足,似乎自我满足就能代替整个社会的认可。严歌苓秉承“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精神,不仅要求女性欢欢喜喜地做奴隶,还要求将女性意识打造为做奴隶与做主人是平等的,“事实就是如此”,以这样的方式观点来推翻女性是“第二性”的观点显然不具有合理性。严歌苓坚持“优秀的女性必须具有包容心,拥有像大海一样深沉的母性”这一观点,简单地用有无“母性”把女性划分为优秀和不优秀两种,使“母性”成为女性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这种抹杀女性主体的言论显然不能得到大多数女权主义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兼职国庆节临时工合同范文
- 深圳市房屋出租合同
- 宅基地赠与合同范本
- 2025版FIDIC施工合同条款解析
- 2025授权制作广播节目合同样本
- 单位礼品订购协议书
- 拆迁补偿协议书范文
- 2025年03月山东海事局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南通开放大学工作人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文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
- 探秘京剧脸谱(课件)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辽师大版
- 静脉采血操作课件
- (一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一) 政治试卷(含官方答案)
- 2025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一模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C语言指针》教学课件
- 9.3大气压强(课件)(共39张) 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陀螺定向测量技术规程》
- 2025年熔化焊接与热切割考试1000题及答案
- 湖北建筑工程施工统一用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