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同学们还记得是出自哪一部作品吗?(《论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同样是出自《论语》中的一篇文章——《季氏将伐颛臾》导入新课“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2.理解课文列出的9个词语意义;归纳4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
3.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及本文在谈话中的层次;引用成语,运用比喻,增强说服力的特点。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重点:
1.理清课文的层次,在此基础上熟读、背诵全文。
2.通过孔子的言论分析理解孔子政治主张的出发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
3.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感。重点:
198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198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北大教授李零读《论语》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关于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发愤为学,博学多能,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不管贫富贵贱,广收门徒,据说有3000弟子,72贤人。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公元前551--前479)关于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析题:季氏将伐颛臾关键词语是:将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析题:季氏将伐颛臾关键词语是:将伐 ①论语()②颛臾
()③社稷
()④虎兕
()⑤出于柙()⑥焉用彼相矣()⑦干戈
()⑧冉有()⑨椟
()正音:请你读读准费()①论语()②颛臾①论语(lún)②颛臾(zhuānyú)③社稷(jì)④虎兕(sì)⑤出于柙(xiá)⑥焉用彼相矣(xiàng)⑦干戈(gē)
⑧冉有(rǎn)⑨椟(dú)正音:请你读读准费()bì①论语(lún)②颛臾(zhuānyú)正音:请你朗读(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朗读(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1)季氏将伐颛臾①季氏,鲁国权臣。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鲁国的大夫)。②将,表时间的副词,将要。③“伐”,讨伐,攻打。就是公开地攻打。④本句话是事件的起因,是孔子阐释自己政治观念的背景。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1)季氏将伐颛臾①季氏,鲁国权臣。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①冉有、季路:两人都是孔子学生,当时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求。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②见,拜见,谒见;于,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译文: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①冉有、季路:两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①求,冉有。无乃······与,表示对情况的推定,含推断语气,相当于“恐怕······吧”。②尔,你,指冉有,宾语前置。是,这,是宾语提前的标志。③过,责备,动词。与”通“欤”,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④本句表达了孔子对弟子的批评,又鲜明地显示了自己的观点。译文: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①求,冉有。无乃······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夫:发语词。者,助词。以为:把…作为。
“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颛臾。是:这。“何以……为?”是反问句式。何以:以何,宾语前置译文:颛臾,先代的国君任命他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是鲁国的藩属啊。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朗读(2):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朗读(2):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俩都不想(这样)啊。”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推卸责任(开脱自己)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大夫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能,就不要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瞎子)遇到摇晃要倒下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那搀扶的人呢?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宝玉毁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这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宝玉毁在匣子朗读(3):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朗读(3):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今夫--句首语气词。固--城郭坚固。为--成为。忧--忧患,名词。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很近,现在不占领,以后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冉有啊!君子痛恨那种(嘴上)不说(我)“要这样做,却一定要编造借口(的做法。)”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我听说过,无论诸侯还是大夫,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冉有啊!君子痛恨那种(嘴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盖”,表示语气的情态副词,常放在句首表示提示语气。“无”,没有。“寡”,与“少”是同义词。“倾”,倾覆。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做到这样,本国以外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如今仲由和冉求辅佐季孙,本国以外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抚。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国内吧。
----孔子一语道明了季孙的内心深处:季孙真正担心的是住在萧墙内的鲁君。当时季孙把持朝政,与鲁君矛盾很大,他担心鲁君要采取对他不利的手段,所以要先下手为强,占领颛臾这块地方以便扩大自己的势力与鲁君对抗。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思考:1、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什么理由?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孔子的理由是:(1)颛臾为先王封国,不可伐;(2)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3)同为社稷之臣,不应伐。结论:何以伐为?(为什么攻打它呢?)思考:1、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什么理由?孔2、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是谁之过与?先引名言——不能尽职就别尸位素餐;再作类比——既为辅助就当恪尽职守;后设比喻——猛兽出笼为害,龟玉毁于柙
中,谁辞其咎?2、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1)“陈力3、冉有三句话各有特点:或闪烁其辞,或言不由衷,或编造借口。那么,这每一种态度分别对应哪一句话?各想达到什么目的?第一句——闪烁其辞,试探孔子;第二句——言不由衷,推卸责任;第三句——编造借口,掩盖本意。3、冉有三句话各有特点:或闪烁其辞,或言不由衷,或编造借口。4、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样做?对内要:均、和、安。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4、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5、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的学生犯下了哪三个错误?一误——远人不服不能来二误——分崩离析不能守三误——谋动干戈于邦内5、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6、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末句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季氏发动战争的本质是谋乱,妄图篡夺鲁国的政权。后代形成成语“祸起萧墙”。6、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季孙阅读、思考、讨论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试概括三次对话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第三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季氏将伐颛臾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试概括三次对话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第三次对话: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阅读、思考、讨论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中心概括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对话。通过写孔子谴责了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中心概括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对话。通过写孔苏教必修四ppt课件:第一专题《氏将伐颛臾》归纳文中衍变出来的成语祸起萧墙或萧墙之祸,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分崩离析
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分崩:分裂;离析:涣散季孙之忧原指季孙氏的忧患,后借指内部的忧患祸起萧墙1、
2、
3、
归纳文中衍变出来的成语祸起萧墙或萧墙之祸,祸乱发生在家里,比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既来之,则安之:原指使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大动干戈:发生战争,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知识整理《季氏将伐颛臾》1.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词,是
2.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1.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3、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4、见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不去禁止、阻止只是、仅仅看见见解、见识拜见、谒见xiàn,出现
3、止5、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过犹不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故尝与过宋将军走过、经过
超过过分、过于错误过错责备拜访
苏教必修四ppt课件:第一专题《氏将伐颛臾》“与”通“欤”,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同例1,表反问,可译为“呢”1、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2.是谁之过与“与”通“欤”,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1、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而不能来(之)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2、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安定。1、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2、词类活用使动用法3、相夫子4、①后世必为子孙忧
②吾恐季孙之忧
指忧患的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词类活用相:名词活用为动词。辅助季氏3、相夫子指忧患的事。2、词类活用相:名词活用为动词。辅助季3、古今异义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2)是谁之过与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3、古今异义古义:把……当作古义:指示代词,这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4)陈力就列
古义:诸侯的封地叫国
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义:国家,家庭。古义:就——居,充任;列——职位
今义:到队列里去。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义:诸侯的封地叫国古义:就——居,充任过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且尔言过矣责备,动词过错,名词责备,动词安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安定,形容词使……生活安定4、一词多义错误,形容词过是谁之过与责备,动词责备,动词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形容词相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夫子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辅佐,动词引出对象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虎兕出于柙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对从在相则将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辅佐,动词引出对象于冉5、文言句式1)固定句式A、无乃尔是过与?B、何以伐为?2)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恐怕……吧恐怕该责备你吧?为什么……呢为什么要攻打它呢?这是国家的臣属5、文言句式恐怕……吧恐怕该责备你吧?为什么……呢3)宾语前置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又何羡乎!A、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于动词前。B、当疑问代词充当宾语时,就要前置。又羡慕什么呢?又羡何乎?无乃过尔与?3)宾语前置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又何羡乎!A、用“1.特殊词义(1)何以伐为
(语气词,表反问)(2)是社稷之臣也(指示代词,这)(3)盖均无贫(句首发语词)(4)则修文德以来之(整治)2.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则修文德以来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2)名词作动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一、文言实词1.特殊词义一、文言实词1.而连词,表转折。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辞/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连词,表并列。
固而近于费/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萧墙之内也2.之
助词,的。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吾恐季孙之忧/而在萧墙之内也(2)代词。夫子欲之(它)/既来之,则安之(代远人)二、文言虚词1.而二、文言虚词3.且
(1)连词,而且,并且。且在邦域之中矣(2)连词,况且。且尔言过矣4.为(1)动词,成为。后世必为子孙忧(2)语气词,表反问。何以伐为5.也(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是社稷之臣也(2)句中语气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3)句末语气词。今由与求也3.且6.以(1)介词,因为。何以伐为(2)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以便”。则修文德以来之7.于(1)介词,对。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介词,从。虎兕出于押(3)介词,在。龟玉毁于椟中6.以1.判断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求!无乃尔是过与
(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2)何以伐为
(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3)是谁之过与
(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三、文言句式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则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3)(国君)既来之,则安之(省去主语“国君”)(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3.省略句4.倒装句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颛臾有事,介宾短语后置)(2)何以伐为
(以何伐为,宾语前置)(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于柙出,介词宾语后置;于椟中毁,介宾短语后置)(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谋动干戈,介宾短语后置)4.倒装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格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欲善其事,欲速则不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毕业生实习期合同
- 合伙开餐厅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房屋中介居间合同
- 二零二五版西安房地产抵押合同
- 房抵工程款合同范例
- 租赁合同范例篮球场租赁合同
- 两人合伙协议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民国风情:复古艺术展示
- 盐疗床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花艺师考试能力评估题目与答案
- 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方案(完整版)
- XK3168电子称重仪表技术手册
- 电梯系统质量检查记录表
- 最新山东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可编辑地图PPT模板
- 电子教案与课件:精细化工工艺学(第四版)-第5章-食品添加剂
- 机械设计齿轮机构基础
- 统编版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
- T∕CGMA 033001-2018 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指南
- 世联年重庆樵坪山项目发展战略与整体规划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ppt课件
- 红头文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