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峡》《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安徽省中考题)
[三](16分)
一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
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温海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漫液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追溯阻绝(2)不以疾也
(3)发大溪口(4)仰视天,如匹练然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15.[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混液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
时,;等到夏秋水涨时,»(2
分)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并加色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
要分析。(4分)
答案:
13.(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
14.(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15.江水低于潴液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海演堆(数十丈)
16.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
看出。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2《孙权劝学》《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北京市中考题)
(三)阅读两篇短文,完成10-12题。(共8分)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待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始就学一蹴而就就事论事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别来无恙久别重逢依依惜别
C.无以致远勤劳致富闲情逸致学以致用
D.意与日去去国怀乡相去甚远去粗取精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
有关。
12.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材料一
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
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
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
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一①「",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②
,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
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
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③__。
答案:
10.B
11.丙
12.①军中多务②苦渴无日③趁青春年少抓紧时间学习(共4分。第①②空,各1分;
第③空,2分)
3《三国志•王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福建省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
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那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
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他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
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
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
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于是他取良才以为官属简:________
(2)不宜以一国之望宜:________
(3)会在卒会:________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那令。(3分)
(2)利人甚多,有裨国用。(3分)
8.诸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
材料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出师表》)
答案:
(~)(16分)
5.(3分)(1)选拔(2)应当(3)适逢
6.(3分)B
7.(6分)
(1)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那县令。
(2)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
8.(4分)
第一问:①南方诸郡不服。②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③不辜负先帝托付。
第二问:诸葛亮接受王连劝谏
4《记承天寺夜游》《龙井题名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甘肃省7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龙井①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②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
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⑨,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④,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
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
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
寥,也是苏轼的朋友。③篮舆:竹轿。④霁:雨过天晴。
16.解释下列加点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比出郭
(4)以不时至,去矣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曩置霸上、棘门军(《周亚夫
军细柳》)
B.相与步王中庭刻唐贤今人诗赋王其上(《岳
阳楼记》)
C.以书邀余入山幺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从参寥策杖并湖面行由是则生面有不用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19.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
16.(1)考虑,想到。(2)只是。(3)等到。(4)离开。
17.B
18.(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庭院里的竹
子和松柏的影子。
(2)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19.《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同时表现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龙井题名记》表达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抒写内心的欢愉。
5《送东阳马生序》《与徐甥师川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
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
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
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
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
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
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注】①奉议:官名。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
(2)非天质之卑卑:
(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诚: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10.【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
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3分)
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
①
【甲】业精德成热衷于学习
第一条建
议:②—
【乙】养心探道全身心投入学习
第二条建
议:③—
答案:
7.(1)给予,赠送(2)低下(3)确实,的确
8D
9.(1)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2)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
10.①专心致志地学习②要主动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③要排
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
6《记承天寺夜游》《龙井题名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龙井®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②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
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④,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
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
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
寥,也是苏轼的朋友。③篮舆:竹轿。④霁:雨过天晴。
16.解释下列加点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比出郭
(4)以不时至,去矣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置曩置霸上、棘门军(《周亚夫
军细柳》)
B.相与步王中庭刻唐贤今人诗赋王其上(《岳
阳楼记》)
C.以书邀余入山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从参寥策杖并湖面行由是则生面有不用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19.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简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
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
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
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
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
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
(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
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
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
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
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房屋,灯火若隐若现,草木茂盛,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
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二更天的时候,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
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②句意: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只是。
③句意:等到出了城。比:等到。
④句意:(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去:离开。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者:名词,的人/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可不译;
B.于:介词,在/介词,在;
C.以:介词,用/连词,因为;
D.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去上
故选:Bo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
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①句中重点词语:庭下,指庭院中的月光。空明,清澈透明。盖,原来。句意:庭院中的月
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②句中重点词语:是,这。霁,放晴。可,可以。句意: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
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之时,用“积水空明”写月
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谷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
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
生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心境。而《龙井题名记〉》以入山
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美景,
表达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和内心欢愉的心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答案:
(1)①考虑,想到②只是③等到④离开。
(2)B
(3)①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庭院.里的竹子
和松柏的影子。
②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4)《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同时表现旷达乐观的人生态
度。)《龙井题名记》表达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抒写内心的欢愉.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7《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8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
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寒
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
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焉。(选自《列
子•汤问》)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闻之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帝感其遨臣遨知不如徐公美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
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颔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日:“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
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谓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
[注]①突:烟囱。②上行:上座。③录:记录,此处指邀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俄而家果失火()②于是杀牛置酒()
(2)失火前,客人给主人提了什么建议?这个建议包含了什么人生道理?(2分)
答案:
7.(2分)C
8.4分)(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你也太不聪明了!
9.(2分)B
10.(4分)(1)①不久。②摆放。(2)客给主人的建议是:把直的烟囱改成弯曲的烟囱,
把柴火搬到远离烟囱的地方。道理是:要防患于未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8《孙权劝学》《三国志.吕蒙传.江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3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窿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
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孙权谕吕蒙读书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
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道三史、诸
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
《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
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陈三策。肃拊蒙背日:“吾谓大
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有删改)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旌去
B.见往事耳/才美不外见
C.省三史/吾日三道吾身
D.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宜乎众矣
D[解析]:A.辞:推托/告别;B.了解/同“现”,显现,出现;C.了解,知道/自我检查、
反省;D.应当/应当。正确答案为D.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B.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C.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D.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9.请将下列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参考答案]: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②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参考答案]: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坚定志向,不知疲倦。
10.吕蒙为什么能为鲁肃“陈三策”?请结合[乙]文回答。(3分)
[参考答案]:因为吕蒙通过学习,坚定志向,不知不倦,博览群书。增长了见识和远见,因
此能“陈三策”。
[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涂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
自己有好处。”吕蒙说:
'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
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粗略地阅读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谁像我?我小时候读《诗》
《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各家的
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像你们两人,天性聪明,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
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坚定志
向,不知不倦,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过来找吕
蒙谈话,(吕蒙)陈述多种策略。鲁肃模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
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己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
9《曹刿论战》《诸军初至石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东省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9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两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2)忠之属.也(3)公将驰.之(4)惧有伏.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分)
(2)彼竭我盈,故克之。(2分)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日:“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
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
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
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
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庚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节选自《资治通鉴》)
A.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B.贼众方.盛/方.七百
里
C.侃从.之/隶而从.者D.若.峻
攻垒/仿佛若.有光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3分)
(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答案:
7.(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尽力做好分内的事(3)驱车追赶(4)埋
伏
8.(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敌方士气穷尽,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他们。
【课外文言文翻译:各军队刚到兰石头天,就想要和敌人决战。陶侃说:“敌人正是士气旺
盛的时候,我们很难与他们争锋匹敌,应当等待有利时机,用智谋打败敌人。”不久后多次
打仗都没有取得成功,监军部将李根建议修筑白石营垒(垒:作战时防守用的墙壁),陶侃
听从了他的建议。夜里筑垒,到天明就筑成了,听说苏峻军中严阵以待的消息,众将领都害
怕苏峻前来攻打。孔坦曰:“不会。如果苏峻要攻垒,必须要东北风急,让我方水军不能前
往相救;今天清静无风,敌军军一定不会来。(敌军)严阵的原因,一定是派军从江乘出击,
想要掠夺京口以东的地区。”不久后果然是这样。陶侃派庾亮用二千人驻守白石营垒,苏峻
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从四面攻打,不能攻克。】
9.A【A到B正/方圆C听从/跟随,随从D如果/好像】
10.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11.(1)①都重视智谋与作战策略,深谋远虑:曹刿注重“取信于民”,陶侃选择“智计破
之”。②都懂得避其锋芒,选择合适的作战时机:曹刿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追赶敌军,
陶侃在“贼众方盛”时选择“不与争锋”。③都能以少胜多。④都能冷静分析战局。⑤都懂
得借助他人力量:曹刿''取信于民”,陶侃听从李、孔二人的建议。
(2)李根:提出筑白石垒的建议,抢占战争先机,提前修筑好作战防守用的墙壁,使得城
池易守难攻。
孔坦:对敌情了如指掌,能稳定军心,准确判断敌人动向,有助于我方排兵布阵,最终以少
胜多。
10《岳阳楼记》《偃虹堤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5.(12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候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属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
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
也。”……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
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津、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②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
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藤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
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④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
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
利乎?
(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
【注释】①按图:按照地图,文中指看着地图。②远迩:远近。③惠利:指恩惠利益。④作
者;建造者。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C.夫事不患于不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可以数计哉技亦灵怪矣哉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
楼,扼长江,临洞庭。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
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C.【甲】文“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
泛指文人;【乙】文“滕侯”,即岳州知州滕宗谅,字子京。
D.【甲】文的“吾谁与归"与【乙】文的“吾滕侯之所为也”均为倒装句,即宾语前置。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B.【乙】文第二段围绕“利”字,交代修偃虹堤的目的,高度评价滕侯修堤的功绩。
C.【甲】【乙】两文为应邀之作,【甲】文侧重抒发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感,【乙】文侧重
表达滕侯以民为本的情怀。
D.【甲】【乙】两文末段都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流露作者思
想感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分析】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
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
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
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
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
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16-2025危险货物自反应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包装件爆燃试验方法
- 共用墙合同范本
- 兼职防疫保安合同范本
- 出售吊车合同范例
- 加装电梯托管合同范本
- 光伏销售质保合同范本
- 单位二手房交易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例 河南
- 买卖交易正规合同范本
- 个人买卖住房合同范本
- 无光纤传输技术Er:YAG激光口腔临床应用规范
- 医疗信息共享与互联网医疗管理制度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词汇表(默写版)
- 汽车电器线束DFMEA范例
- 船模航模车模社团教案
-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康芝药业盈利能力探析(定量论文)11000字】
- 幼儿园小班学情分析案例及分析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义务教师考试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无人机红外技术培训
- 2024中考英语1500词汇默写汇总表练习(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