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的语音意识及其与阅读、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关系_第1页
聋生的语音意识及其与阅读、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关系_第2页
聋生的语音意识及其与阅读、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关系_第3页
聋生的语音意识及其与阅读、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关系_第4页
聋生的语音意识及其与阅读、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聋生的语音意识及其与阅读、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关系

1我国对有听力障碍群体的语音意识的研究声音检测始于alice(1968),在西方心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十多年来,西方研究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不过,其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无特定语言障碍者,而对一些特殊群体(如聋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当一个社会越来越走向文明的时候,越会关注社会各种群体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更是一个社会走向文明与和谐的标志。国外一些研究者对聋生语音意识的研究表明,聋生的语音意识普遍较差,他们的语音意识比听力正常的同龄人发展滞后,也是导致他们阅读能力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为此,一些研究者对他们的语音意识进行了一系列干预研究并发现聋生的语音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不仅在理论上证实并扩充了关于聋生具有语音意识的结论,而且在实践中探索了提高聋生语音意识的方法和手段。我国对语音意识的研究起步晚而且少,仅有的研究也多是针对正常人群的,对有听力障碍群体的语音意识,从理论上的探讨以及通过实证进行的研究都涉及得更少。而即使是在涉及听力障碍被试的语音意识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也未将他们是否有语音意识这一在国外尚存在争论的问题进行验证,而是在直接假设他们具有语音意识的前提下,研究他们的语音意识的特点以及与某些特定语言能力的关系。在具体研究时,在测试材料的呈现方式、实验任务的设置以及相关被试的对照组方面,都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汉语与英语属于不同的文字体系,两者的书写系统和语音系统都是不一致的,国外的研究结论是否适合于我国汉语文字体系下的耳聋被试还需要实验验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聋生语音意识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简要的述评。2国外对听力损失的声音意识的研究2.1正字法和语音作出语音判断的检测材料聋生所具有的听力障碍和阅读困难对测量他们的语音意识提出了特殊要求。首先,测量语音意识时对聋生采用听觉呈现的方法是不合适的;其次,由于聋生具有阅读困难,即使采用视觉呈现文字材料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测试,仍对他们不利。因为如果用书面文字对他们进行语音测试,我们就无从知道他们在语音任务中的错误是否是由错误的语音表征引起的,如将house读成horse,这可通过使用图片材料以及在实验前要求被试对图片命名得到控制。最后,由于聋生主要是依靠字形识别文字的,因此,如果实验材料本身未对文字的正字法进行控制,聋生就可能不会将从视觉上看起来相似的文字材料转换为语音表征,而是直接根据字形作出语音判断。因此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们(如Sterne,A.,&Goswami,U.2000)设计了辨别聋生是利用正字法还是基于语音作出语音判断的图片测试材料。实验材料分为正字法一致(指从语音角度与从字形角度判断的结果是一致的)和正字法不一致(指从语音角度与从字形角度判断的结果不一致)两部分,通过比较聋生在这两种实验材料上的成绩和反应时来测查他们的语音意识。如果聋生在判断正字法不一致的实验材料时反应时更长且正确率在机遇水平以上,就说明他们需要额外的时间来排除正字法对语音判断的干扰,即可证明聋生是基于语音做出的判断。目前西方对聋生进行的语音意识的测试基本上是采用Sterne,A.,&Goswami,U.(2000)的实验范式,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差异,如是否在实验前对实验图片命名、是否确保聋生掌握了音节意识、音节内意识和音位意识的概念等。2.2在没有语音意识的情况下研究2.2.1对所试分类情况的反思一些研究者(Campbell&Wright,1988,1990)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聋生无押韵意识。在他们要求聋生将图片和单词按是否押韵分类的任务中,被试的成绩相当差;在回忆像fly-eye这类押韵的图片名时,聋生的成绩也相当差;对于从视觉上看拼写相似而且押韵的图片名,如cat-hat,聋生也不会利用正字法进行回忆。因此他们认为聋生没有押韵意识,从而认为他们没有语音意识。2.2.2片t结果原理Harris&Moreno(2004)在他们的图片拼写任务中发现聋生比他们的听力正常的年龄匹配组的儿童有更多拒绝拼写的现象,而且他们的音位错误的百分比比听力正常儿童高。由此他们认为聋生的阅读几乎不依赖语音编码。2.2.3法国薄弱—聋生音节意识研究Transler,Leybaert,andGombert(1999)在实验中使用单词抄写任务研究法国聋童的音节意识,结果表明他们没有音节意识。2.2.4语音编码能力一些关于小学聋童的研究发现他们在阅读和拼写任务中几乎或根本无语音编码(Waters,G.S.,&Doehring1990;Leybaert&Alegria,1995;)。Waters&Doehring(1990)通过比较聋生和听力正常学生在读单词时是否有规则效应来研究他们的语音编码能力。听力正常学生在阅读规则单词时通常都更快更准,而聋生在阅读单词时并不受单词规则效应的影响,因此他们认为聋生无语音意识。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认为聋生不具有语音意识的研究任务多为要求聋生拼写字词,而字词拼写的规则效应是语音的较弱测试;从年龄上来看,认为聋生不具有语音意识的研究所涉及的对象多为小学聋童,这是否可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对于聋生而言,他们的语音意识主要是作为阅读学习的结果发展而来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2.3听力损失的语音意识和特点的研究2.3.1语音编码判断国外一些实证研究中,均发现聋生能利用语音编码进行押韵判断,由此他们认为聋生有押韵意识。例如,由Dodd&Hermelin于1977年进行的研究是第一例表明聋生具有押韵意识的研究。他们使用阅读任务使得聋生能够利用韵脚作为语音信息帮助他们进行同音判断,结果聋生在判断同音词(如reign-rain)时比判断有三个相同字母的非同音词(如than-train)时的错误要少得多。Hanson&Flower(1987)让聋大学生判断一些词对是否押韵,而且一些词对正字法相似,但不押韵,如have-cave,结果表明,虽然他们的正确率比听力正常组低得多,但是他们的正确率在机遇水平之上,这就表明聋生能使用语音编码进行韵脚判断。Nielsen&Luetke-Stahlman(2002)在他们对一聋生从学前到初中进行的长期追踪研究中,发现该聋生逐步发展起了押韵意识。2.3.2图像任务与语音判断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为了迫使聋生在音位水平上使用语音编码策略,研究任务大多为读出或者拼写非词,测试材料主要是书面文字而不是图片。Miller(1997)在实验中使用图片任务考察了聋生的音位意识,他发现如果正字法不支持语音判断的话,聋童作出音位判断就更困难,他们的成绩显著低于听力正常的同龄人,但在机遇水平之上。Dyer,Szczerbinski,etc.(2003)在实验中采用与Sterne,A.etc.(2000)相同的实验范式,要求聋生选择与图片名读音相同的假词,结果两者的实验都证明聋生有音位意识。2.3.3音节边界的敏感度Olson&Nickerson(2001)以双音节词为刺激材料考察了聋大学生对音节边界的敏感度。每个单词以红、蓝两种颜色书写。单词里颜色改变的位置分为与音节边界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要求聋生判断目标字母的颜色。结果表明聋大学生具有很强的音节意识。2.3.4正字法不一致与音位意识由于已有的研究大多未从语音意识的三个水平对聋生的语音意识作全面的测查,因此,Sterne,A.,&Goswami,U.(2000)通过三个实验全面测试了平均年龄为11岁的聋生是否具有音节意识、押韵意识和音位意识以及语音意识的这三个水平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的获得。并且为了了解聋生在作出语音判断时是基于语音还是基于正字法作出的判断,在三个实验中都将实验材料分为正字法一致和正字法不一致两类。结果发现虽然聋生在正字法不一致任务中的成绩低于正字法一致的成绩,但都在机遇水平以上。聋生的音节意识与其同龄的听力正常儿童相当;在韵脚判断任务中,聋童的判断能力在机遇水平之上,但不及比他们年幼的阅读水平匹配组的听力正常儿童;他们也能对非词进行语音编码,且在机遇水平之上。这表明,聋生能够发展语音意识,只是他们的语音意识落后于听力正常的儿童。2.3.5p效应任务与语音编码Leybaert&Alegria(1993)使用Stroop效应研究了聋生的语音编码能力。他们使用颜色词的同音假词与非同音假词进行比较,研究Stroop效应是否会在聋被试中产生。结果聋生在对颜色词的同音假词和非同音假词的字体颜色命名时的正确率相差不大,但对颜色词的同音假词命名时比对颜色词的非同音假词命名时慢得多,这说明是语音干扰的结果。该实验结果表明聋生的词汇表征中既有正字法信息,也有语音信息。但Stroop效应任务与日常阅读任务中的语音编码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于是Transler,C.&Reitsma,P.(2005)使用同音假词研究了荷兰聋童在单词辨别任务中是否同样具有语音编码,实验结果同样支持聋生具有语音编码能力的观点。Harris&Moreno(2006)通过对比语前失聪的聋童中阅读成绩好者与差者的阅读技能,结果发现阅读成绩好者在拼写任务中所犯的语音错误更多,更能正确地指出单词的音节数目,这表明好的阅读者所具有的语音编码能力是他们阅读成绩好的一个因素。总之,国外的研究者通常通过考察聋生的某些言语和认知技能中是否使用了语音编码来验证聋生是否有语音意识,并通过与听力正常的年龄匹配组和阅读能力匹配组的对比来探讨他们的语音意识。然而,关于聋生是否具有语音意识,目前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不过对于年龄较大的聋大学生,研究结论还是比较一致的,即认为他们有语音意识,而且他们的语音意识比同龄听力正常者落后。导致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测试材料、方法、任务和被试特点不同有关。比如,Campbell和Wright(1988,1990)在他们的实验中是否向聋生被试解释清楚韵脚的概念、被试对此概念理解得如何以及他们未对用于实验的图片进行前测,结果导致被试在完成实验任务时未使用正确的图片名称等,都会影响聋生的反应成绩。这提示我们,在对聋生的语音意识进行研究时,应注意克服由于实验的操作过程不当、实验材料的选用与聋生的特点不符合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4语音意识是预测阅读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语音意识对于听力正常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一个有效预测儿童读写能力的指标,在儿童早期尤其如此。而且语音意识是导致听力正常儿童阅读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聋生在学习阅读时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大多数聋生都不具备应对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读写能力,他们的阅读水平普遍较低,在高中毕业离校时,大多数聋生的阅读通常比同龄听力正常儿童晚五年(Lewis,1996)。聋生的语音意识与阅读的关系如何以及语音意识的滞后是否是导致聋生阅读严重滞后的因素之一?西方研究者们在此研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一些研究表明语音意识对聋生的阅读非常重要,语音意识是预测聋生阅读成功的因素。如,Musselman(2000)的研究表明,阅读时使用语音信息是熟练的耳聋阅读者和一般阅读者的显著变量,这说明较好的语音意识是使他们获得更高水平的阅读成绩的重要因素。Luetke-Stahlman&Nielsen,(2003)对31位7-17岁的聋生在包括语音意识在内的15项言语及读写测验上的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语音意识与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关,其中音位合成和音节意识与阅读理解能力的相关最高,而且阅读水平好的聋生的语音意识也好。而研究者(Miller,1997;Izzo,A,2002)的研究中,却发现聋生的语音意识与阅读之间无显著相关。导致以上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被试以及测试任务与方法的不同有关。例如,Izzo(2002)的实验中考察阅读水平使用的是复述故事的任务,而这就需要使用一些高级的语言加工技能,如归纳、记忆等。由于证实聋生有语音意识的证据主要来自于聋大学生和聋青少年,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语音意识在聋生中主要是作为阅读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像听力正常者那样是作为阅读学习的前提发展起来的。由于目前的研究还无明显的证据能证明语音意识在聋生读写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者就考察了其它与阅读可能相关的技能,如词汇知识、短时记忆等。聋生的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目前的看法也不尽一致,需要研究者认真考察双方在被试、材料、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找出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才能对聋生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的进一步研究开辟道路和做好铺垫。2.5我国语音意识的发展尽管目前国外关于聋生是否具有语音意识尚存在争议,但一部分研究者不仅支持聋生具有语音意识的研究结论,而且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提高聋生的语音意识,并在此领域展开了对聋生语音意识的干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又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聋生具有语音意识的研究结论。Trezek&Malmgren,(2005)认为聋生通过明确、系统而又有结构性的教学策略,他们的语音意识能够得到发展。他们将《正确的阅读解码教程A》(theCorrectiveReading-DecodingAcurriculum)根据聋生的特点进行改编后,教师通过发音练习、发音介绍以及单词阅读等三个活动训练聋生的语音意识。研究表明,受训学生能够获得并生成所学语音技能,语音教学能使聋生和听力障碍学生获益,而且语音技能的获得与听力损失的程度无关。Most,Aram,Andom(2006)考察了将聋童单独编入普通幼儿园与将几个聋童一起编入普通幼儿园这两种教育体系下,聋童的语音意识和早期读写能力的特点。结果发现单独编入普通幼儿园的聋生比几个聋生一起编入一个幼儿园的聋生的读写能力和语音意识要好得多。这表明在学前对聋生的语言环境进行干预从而提高语音意识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综上所述,研究者们认为:对聋生进行语音意识的训练能提高他们的语音意识,对他们的语音意识进行的训练应该是多维度的,即既要包括音-形训练,也要包括发音-拼写训练等。同时需要教育机构从宏观上调控适合聋生特点的教学策略、教育体系与教育环境等。3国内的研究及应用汉语是表意文字,中国聋人的汉语正字法是否受语音意识的影响?他们是否有语音意识?他们的语音意识的发展特点如何?虽然一些国内学者对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几乎都只限于听力正常的儿童,对有聋生的语音意识的研究较少。目前只检索到一例(张丽君,2005)较全面地对聋生的语音意识进行的实证研究,该研究对上海某聋校二、四、六、八年级共103名听力障碍学生的音节意识和首音—韵脚意识进行了测试,发现:听力障碍学生的语音意识测验成绩随年级和阅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且年级差异与阅读水平高低差异的程度与趋势基本一致,女生对声、韵母意识的感知好于男生;听力障碍学生的首音—韵脚意识的发展比音节意识的发展要好,且听碍学生普遍存在对字形、声调学习和掌握的困难。这个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听障学生进行语音教学非常必要,特别是教会聋生更有效地学习声调、提高对字形相似词的辨别性、注意性别差异等,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另外,赵微(2004)在其博士论文中,在研究汉语阅读困难学生语音意识与视空间认知的实验研究中,比较了汉语阅读困难学生的语音意识与听力障碍学生的语音意识。她认为听力损伤学生由于视觉的补偿作用,视觉空间认知能力比常人好,文字的视觉加工的能力也会比正常人强。听力损伤学生的阅读困难是由语音障碍所引起的,而这种语音障碍又主要是由听力障碍引起的,但他们在视觉过程中,可能不会如阅读困难学生那样表现出语形加工的困难,相反,其阅读困难主要是语音加工困难造成的。谭和平、昝飞和刘春玲(2003)采用韵母相同、声母相同、音异形似和音同形似四类汉字字组,对使用手语聋生、使用口语聋生和正常大学生进行了自由回忆和词序位置记忆实验。发现聋生不论在汉字字组的自由回忆中还是在汉字次序信息的记忆中,对汉字的记忆效果都与字组类型有关,而且受到了语音干扰,存在语音混淆现象。证明聋生在汉字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语音编码。昝飞,谭和平(2005)在他们的同音判断实验中发现聋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语音编码;在启动实验中,聋生有语音混淆现象。这就从语音编码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聋生具有语音意识。总之,国内对聋生语音意识特点的研究较少,而对于聋生是否有语音意识,涉及到该领域的研究也都是采用实验发现聋生在汉字识别的过程中有语音编码,从而间接推论认为他们有语音意识的。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考虑到了聋生的听力障碍问题,但未从聋生具有阅读困难这个因素考虑,设计能有效的测查他们的语音意识的材料和测试方法。4林分语音意识的测试任务关于聋生是否有语音意识以及它与阅读的关系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对目前的研究主要可从研究对象特点、语音意识任务、材料呈现方式、干预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从研究对象特点看。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母语为英语或其他语言的聋生进行的,对母语为表意文字的聋生的研究较少。而且,在研究对象的年龄上,关于聋生语音意识的研究几乎是在读写指导开始后进行的,而受过读写指导的聋生对书面语中的正字法规则很敏感,那么他们在做出语音判断时就很可能依赖于正字法。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