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1.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梳理本文的论证结构。2.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3.结合实践,体味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论点--即文章的观点,包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通过寻找每段的中心句、过渡句等方法,辨析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二、文本解读顾颉刚作为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他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神话传说的过程中,用“怀疑”的方法研究历史,探究历史的真相。这篇文章既是他自己做学问过程中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后来研究者的告诫。顾颉刚女儿顾潮1997年发表在《语文学习》第一期上的《重提顾颉刚先生的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怀疑与学问》一文,以前不曾见过,先父去世后,听吴世昌先生言,此文是他执笔。不过,文中所言,确为先父的意思。“故一般认为,此文可能于1934年由吴世昌代为草拟,顾颉刚改定。文章一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然后通过阐释缘由、分析具体做法、运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有理有据地让读者明白:人类文化进步要求我们具有怀疑精神。文章第1、2段通过引用名言,提出本文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着第3-5段作者论证了本文的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3、4段告诉我们不能轻信传说,第5段则/幼时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进行论证,由点到面地论证了怀疑精神对于一切学术的重要性。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使论证具有说服力;论据丰富,既有道理论据,也有事实论据,前者有出处,后者真实,且与本文观点保持一致;论证时所选角度全面,既有正面和反面,也涉及古今中外。1.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关联词“无论…都”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这里进一步强调怀疑精神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性,并具体阐释了怀疑的三个步骤:怀疑--思索--辨别。本段承接第一段的“会疑”,并表明对于任何虚妄的学说,只有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做到“辨伪去妄”,也更好地呼应了下文段首句,使得文章结构更加严密,浑然一体。2.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关联词“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作者从两个方面阐明怀疑对于治学的重要性。首先是“消极方面”,前人的一切学说或文章未必全然可信,然而我们今天的一切科学研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以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或借鉴前人成果之时辨伪去妄,更好地为我们所用。其次是“积极方面”,人类的进步需要创新,只有怀疑才能让我们产生新问题,进而催生新的想法和发明。总之,积极和消极并无褒贬之分,消极指的是学者对已有学问的继承,“积极”指的是学者对已有学问的创新。两个分论点显示由继承到创新的递进关系,使得论述的视野和深度得以扩展深化。3.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在这里作者提出了建设新学说过程中怀疑的基本步骤:怀疑--辩论--评判--修正。新学说、新学问都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照应了本段的中心句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常常”强调次数之多、频率之高,起到了修饰限定的作用,如果去掉,范围扩大,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要求。怀疑是做学问的基础,在怀疑之上进行正反双方的辩论,辩论的结果需要评判,评判后对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进行修正,四个词语具有明显的递进关系,故不能互换顺序,体现出议论文语言逻辑性、严密性的特点。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结构。(二)导入根据下列提示,猜猜他是谁。?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民国时期最好的历史老师?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民国时期最好的历史老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鸟头先生古史辨学派创始人鸟头先生(三)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一:擒贼先擒王,开宗明义摆观点1.快速浏览全文,圈画每段的中心句,确定中心观点。第1段:“学者先要会疑。”第2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第4段: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5段: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6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第1、2段两个句子都是引用哲学家的话,表达同一个意思: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后面第3、4、5、6段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个观点展开,因此可以确定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观点。2.第1段、第2段两句话能否删掉其中一句?为什么?第1句“学者先要会疑”强调的是“会”,第2句强调“学则须疑”强调的是“须”,“会”即懂得质疑的方法,是做学问的前提条件。从全文结构上来看,本句呼应了下文的“怀疑--思索--辨别”(第5段)和“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第6段)两部分内容,这两句话是道理论据,引出了下文对怀疑的步骤和方法的论述,也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观点:学则须疑。▲活动设计二:寻找语言密码,绘制思维导图既然这篇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你能否借助相关语言密码(如关联词、段首句、过渡句等),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对于做学问的作用?请尝试将这个长句拆解为两个短句,试着将它们重新安排位置,放入不同的段落。操作说明:第一步:小组合作寻找,根据提示,通过锁定关联词、关键句的方法,找到第6段第1句话: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第二步:将复句进行拆解。不难发现,这个句子中有一组表示递进的关联词:不仅…也…可见这是一个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论证结构上,属于层进式结构。因此可以确定围绕中心观点,主要论述了两方面内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第三步,以这句话为标志,请大家尝试用思维导图简要划分本文段落层次。阐述“学则须疑”缘由阐述“学则须疑”缘由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6)阐释怀疑精神的三个步骤解释怀疑精神的内涵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3-5)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说明:第6段第一句复句可切分成“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短句,依据思维导图,不难发现,可以将第一句放在第3段段首,将第二句放在第6段段首,这样,文章的论证结构更加清晰明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6)阐释怀疑精神的三个步骤解释怀疑精神的内涵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3-5)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四)课堂小结作者在文章开头通过引用名言的形式提出本文中心论点--“学则须疑”,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为了证明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分别围绕两个分论点展开论证:一是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一是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研读本文第二部分(第3--5段),圈画提示作者论证思路的关键词语,摘录作者引用的主要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进行简单点评。改学改学你的点评第3-4段对于一切传说要有怀疑精神第5段对于一切书本、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第二课时1.梳理论证思路,品析修饰词语,感受议论文逻辑严谨的特点。2.探究质疑,领会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圈画关键语句、勾连上下文的方式,梳理出本文中心论点:做学问必须要有怀疑精神。紧扣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分别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方面展开论证。活动设计一:明星侦探大擂台操作说明:精读第6段,从观点、结构、论证方法、论据、语言等多角度来“侦探“议论文逻辑严密的特点。1.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论证思路。论证思路梳理如下图所示:本段围绕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列举戴震、笛卡尔的事例,进一步阐述了观点,最后得出结论:人类文化的进步,都要求我们要有怀疑精神。论据大比拼:本段中写到“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除了文中列举的两位,请你也列举一两个人,与同学交流,感受作者论证逻辑的严密特征。3.思维碰碰车:下列这段文字中一共使用了四个“常常”,能删掉这个词吗?这四个短句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常常”强调次数之多、频率之高,起到了修饰限定的作用,如果去掉,范围扩大,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要求。怀疑是做学问的基础,在怀疑之上进行正反双方的辩论,辩论的结果需要评判,评判后对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进行修正,四个词语具有明显的递进关系,故不能互换顺序。这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活动设计二:我给文章找找茬1.给文章出处找找茬:阅读下列几段材料,你能找出课文信息可能存在的问题吗?A.顾硕刚女儿顾潮1997年发表在《语文学习》第一期上的《重提顾预刚先生的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怀疑与学问》一文,以前不曾见过,先父去世后,听吴世昌先生言,此文是他执笔。不过,文中所言,确为先父的意思。“B.稚吟秋声(笔名)的一篇《议论文也要知人论世--以溯源导读法解读(怀疑与学问》一课》的文章中,指出关于《怀疑与学问》一文的作者有以下说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学问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家谈(上)》收有此文,有编者附注云,此文于1934年由吴世昌代为草拟,顾颉刚改订,刊于中华书局高中《国文》教本。在《观念与小说--关于姚雪垠的五卷本〈李自成〉》一文中,有一处引用了《怀疑与学问》的内容,注释如下:《学问人生》(上),第3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其中“编者附注,此文于1934年由吴世昌代为草拟,顾颉刚改定。”C.部编版教材注释: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操作说明:第一步:通过阅读上述材料,小组合作探究,说一说你的发现。史料勘探也是学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探究上述几则材料,不难发现文献和教材的可商榷之处:文献中提到该文不一定是顾颉刚亲笔撰写,而教材注释注明此文收录于顾颉刚著的《宝树园文存》。第二步:结合这一实例,说一说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字信息中辨别真假。(1)关注文字信息的来源,一般官方媒体、大型报刊、正规出版书籍可信度更高。(2)关注文字信息的表达方式,一般叙述冷静客观、材料准确充分、少情绪动的文字信息更值得信任。(3)抱有警惕心理和怀疑精神,不轻信传闻和未经证实的消息,必要时可以搜集证明材料,但需要考证材料的出处和真伪。2.给文章观点找找茬。(1)文中有个观点“凡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最可靠最真实”,你认同这一观点吗?结合如今的互联网环境,谈谈你的看法。现今的互联网环境十分复杂,所见也未必真实。比如现如今的抖音、微博、小红书等营销号为了赚取利益,不惜制造虚假信息来博取大众眼球,靠获得流量来快速变现。(2)文章结尾写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科学发明和学说,不是怀疑出来的?你能找到相关例子吗?某些发明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得出的。鲁班在手被茅草割破后获得灵感发明了锯条。柏拉图《理想国》里的一些哲学思考也是由灵感所得。(3)请对这两处内容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更加严谨。本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