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松弛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压力、家庭事务、社会问题时,能够作出有效调整和应对,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它不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个体与家庭、社会、经济、文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松弛感”一词在网络走红,起因便是“松弛的家庭关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在家庭关系中,舒适松弛成了年轻群体羡慕与追求的理想。这是一种互相关爱、尊重与平和的家庭交往模式,而非“典型式传统家庭关系”——注重尊卑等级以及由此而来的控制与压榨。近代知识精英是通过对过去“封建大家庭”的攻击,为自我独立、存在和人际关系建造基础。即使如今的家庭早已不是传统“大家庭”,但因之产生的伤害、冷漠依旧困扰着年轻人,他们仍会出现难以愈合的原生家庭心理创伤。因此,当他们进入社会遇到新问题时,对原生家庭的讨伐或反思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应对存在于不同关系中的各种紧绷状态,提倡“松弛”的存在姿态和生活模式获得了关注并且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其中存在着某种传统文人的美学化在世风格:通过调整身体、心灵和精神的状态,使自身进入一种天然、怡然自得的状态;尤其是它还包含着一种“以淡然应对纷争和压力”的精神,使其形成某种“无为而治”的生活美学……松弛感涉及复杂的“心理时间”,一种以生产和消费为导向而建构起的“快”时间。大卫·格雷伯在其《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指出,“在没有时钟的地方,人们用行为来测量时间,而不是用时间来测量行为”,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使得我们不仅被裹挟进技术革命,同时还经受着道德变革。浪费时间成为不道德的行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而产生的紧绷感,让我们感受到行为和存在的意义都被现代时间测量。在诸如“浪费时间”“浪费你自己的生命”等戒律背后隐藏的就是一种制式化的生命价值衡量系统,鲜活而自然的生命成为技术与标准的囚徒,因此“慢生活”和“松弛感”才会引人共鸣。区别于“躺平”“佛系”等流行词汇,松弛感带着某种妥协性,并不具有鲜明的抵抗特质和“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在自我与家庭、社会发生矛盾时,松弛感会要求我们保持一种中和的状态,维护个体最基本的尊严。即使这种保持尊严的方式某些时候具有掩耳盗铃的性质,也能够为茫然的年轻人提供些许心灵安慰。松弛感引发了网上关于“松弛”与“紧绷”的讨论。“松弛”与“紧绷”不是某种本质性的状态,而是可以流动变化的。当松弛感成为概念开始流行后,它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僵化的形式,所以我们应当警惕“用力过猛”的松弛感。(摘编自新京报书评周刊《松弛感,不仅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有删改)材料二:记者:您觉得“松弛感”值得追求吗?李松蔚:没有什么是值得追求的,追求本身就会把自己变得非常拧巴。现代社会善于制造概念,大家拿这些概念跟自己对比,便会产生对自我的审判。松弛的确很好,但一旦将它用来自我审判,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暴政。人是没有办法要求自己变成任何状态的。我们的确可以训练自己对事情的反应适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就把自己当成是有问题的。把它当成一个特点就好了。如果说要求自己做一点事情的话,就是当你看到别人松弛的时候,对自己温柔一点,告诉自己,你和对方的环境和背景是不同的,不要有那么多的自我攻击,这就是你成长中被赋予的一种底色而已。记者:怎么能保证不被这些负面情绪压垮?李松蔚:这些感受是不会真的把人压垮的。痛苦就会压垮自己吗?紧张就要在微博上检讨自己,甚至去讨伐自己的原生家庭吗?它只是我们存在过的一些印记加到现在的真实反应而己,没有那么痛,我们完全承受得起。人只会被附加在这些情绪之上的一些恐吓,一些虚幻的对于灾难、对于后果的想象压垮。就像焦虑,谁能不焦虑?但是现在告诉你,焦虑会让你不成功,会让你找不到工作,我们会被这些东西压垮,但是焦虑本身就是焦虑。简而言之,我认为,首先不要用不切实际的想象弱化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其次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污名化。我们要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对自己好一点,允许任何情绪发生在自己身上。(摘编自看理想编辑部《“松弛感”,是不松弛也可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青年遇到人生问题时,往往归因于原生家庭,这种模式早已突破近代知识精英们遇到问题时的反思模式。B.“松弛感”与“佛系”的不同,在于面对矛盾时它带有某种妥协性,要求我们保持中和的状态,且能够疗愈自我。C.材料一与材料二均表明真正的“松弛”是接纳自我的生命状态,不被外在的现代时间标尺或他者标尺所束缚。D.“松弛感”只关乎个体,当追求松弛感产生对自我的审判时,李松蔚认为这是对自我的暴政,不必追求。2.下列关于“材料一中引用大卫·格雷伯的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出随着时间观念的发展,衡量人们行为和存在意义的标准发生了变化。B.从技术革命进而引发道德变革的角度揭示了人们追求“松弛感”的原因。C.对“松弛感涉及复杂的心理时间”的观点进行具体阐释与进一步的生发。D.引用学者观点,让读者深入了解现代社会时间观念,使论证更具说服力。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松弛感”的表现一项是(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B.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D.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空云卷云舒4.根据材料二,梳理李松蔚回答“怎么能保证不被这些负面情绪压垮”的论说思路。5.近日,随着气温渐低,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引得众人追捧。你觉得“围炉煮茶”能否带来真正的“松弛感”?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把人刮歪刘亮程①刮了一夜大风。我在半夜被风喊醒。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像女人不舒畅的哭喊。这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拉住了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风。她撕扯,哭喊。喊得满天地都是风声。②我把头伸出草棚,黑暗中隐约有几件东西在地上滚动,滚得极快,一晃就不见了。是风把麦捆刮走了。我不清楚刮走了多少,也只能看着它刮走。我比一捆麦子大不了多少,一出去可能就找不见自己了。风朝着村子那边刮。如果风不在中途拐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明早村人醒来,看见一捆捆麦子躲在墙根,像回来的家畜一样。③每年都有几场大风经过村庄。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风从不同方向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一棵树在各种各样的风中变得扭曲,古里古怪。你几乎可以看出它沧桑躯干上的哪个弯是南风吹的,哪个拐是北风刮的。但它最终高大粗壮地立在土地上,无论南风北风都无力动摇它。④我们村边就有几棵这样的大树,村里也有几个这样的人。我太年轻,根扎得不深,躯干也不结实。担心自己会被一场大风刮跑,像一棵草一片树叶,随风千里,飘落到一个陌生地方。也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风把你一扔就不见了。你没地方去找风的麻烦,刮风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风,风一停就只剩下空气。天空若无其事,大地也像什么都没发生。只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个地方。你只好等另一场相反的风把自己刮回去。可能一等多年,再没有一场能刮起你的大风。你在等待飞翔的时间里不情愿地长大,变得沉重无比。⑤去年,我在一场东风中,看见很久以前从我们家榆树上刮走的一片树叶,又从远处刮回来。它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摇摇晃晃地落到窗台上。那场风刚好在我们村里停住,像是猛然刹住了车。许多东西从天上往下掉,有纸片——写字的和没写字的纸片、布条、头发和毛,更多的是树叶。我在纷纷下落的东西中认出了我们家榆树上的一片树叶。我赶忙抓住它,平放在手中。这片叶的边缘已有几处损伤,原先背阴的一面被晒得有些发白——它在什么地方经受了什么样的阳光。另一面粘着些褐黄的黏土。我不知道它被刮了多远又被另场风刮回来,一路上经过了多少地方,这些地方都是我从没去过的。它飘回来了,这是极少数的一片叶子。⑥风是空气在跑。一场风一过,一个地方原有的空气便跑光了,有些气味再闻不到,有些东西再看不到——昨天弥漫村巷的谁家炒菜的肉香;下午晾在树上忘收的一块布;早上放在窗台上写着几句话的一张纸。风把一个村庄酝酿许久的、被一村人吸进呼出弄出特殊味道的一窝子空气,整个地搬运到百里千里外的另一个地方。⑦每一场风后,都会有几朵我们不认识的云,停留在村庄上头,模样怪怪的,颜色生生的,弄不清啥意思。短期内如果没风,这几朵云就会一动不动赖在头顶,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看顺眼的云,在风中跑得一朵都找不见。⑧风一过,人忙起来,很少有空看天。偶尔看几眼,也能看顺眼,把它认成我们村的云,天热了盼它遮遮阳,地旱了盼它下点雨。地果真就旱了,一两个月没水,庄稼一片片蔫了。头顶的几朵云,在村人苦苦的期盼中果真有了些雨意,颜色由雪白变铅灰再变墨黑。眼看要降雨了,突然一阵北风,这些饱含雨水的云跌跌撞撞,飞速地离开村庄,在荒无人烟的南梁上,哗啦啦下了一夜雨。⑨我们望着头顶腾空的晴朗天空,骂着那些养不乖的野云。第二天全村人开会,做了一个严厉的决定:以后不管南来北往的云,一律不让它在我们村庄上头停,让云远远滚蛋。我们不再指望天上的水,我们要挖一条穿越戈壁的长梁。⑩那一年村长是胡木,我太年轻,整日缩着头,等待机会来临。⑪我在一场南风中闻见浓浓的鱼腥味。遥想某个海边渔村,一张大网罩着海,所有的鱼被网上岸,堆满沙滩。海风吹走鱼腥,鱼被留下来。⑫另一场风中我闻见一群女人成熟的气息,想到一个又一个的鲜美女子,在离我很远处长大成熟,然后老去。⑬各种各样的风经过了村庄。屋顶上的土,吹光几次,住在房子里的人也记不清楚。无论南墙北墙东墙西墙都被风吹旧,也都似乎为一户户的村人挡住了南来北往的风。有些人不见了,更多的人留下来。⑭什么留住了他们。⑮什么留住了我。⑯什么留住了风中的麦垛。⑰如果所有粮食在风中跑光,所有的村人,会不会在风停之后远走他乡,留一座空荡荡的村庄。⑱早晨我看见被风刮跑的麦捆,在半里外,被几棵铃铛刺拦住。⑲这些一墩一墩,长在地边上的铃铛刺,多少次挡住我们的路,挂烂手和衣服,也曾多少次被我们的锄头连根挖除,堆在一起一火烧掉。可是第二年它们又出现在那里。⑳我们不清楚铃铛刺长在大地上有啥用处。它浑身的小小尖刺,让企图吃它的嘴,折它的手和践它的蹄远离之后,就闲闲地端扎着,刺天空,刺云,刺空气和风。现在它抱住了我们的麦捆,没让它在风中跑远。我第一次对铃铛刺深怀感激。㉑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㉒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㉓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㉔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选自《一个人的村庄》)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划线句运用比拟,用“绊”“扯”“缠”等动作,真切传神,新颖生动,赋予“草棚麦垛”以生命力。B.第③段中的“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风”的破坏力和“风”的建设力。C.作者由“风”而联想到了与之相关的“草”“树”“云”“人”等,之后落笔于“什么留住了他们”的思考。D.文章最后三段采用独立成段的方式,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相生相融的关系,颜有老庄“齐万物”的哲学精神。7.关于文中为什么写“铃铛刺”的解说,下列理由最充分的一项是(
)A.这部分凸显主题,长在路边的铃铛刺虽然因挡路、伤人令人嫌恶,但它生命力极强,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赏。B.这部分意蕴丰富,铃铛刺虽然没用,但它抱住了麦捆,帮助我们留住一些东西,我们感激它敢于和风作抗争。C.这部分承上启下,既回应上文,铃铛在关键时候为我们挡住赖以生存的麦捆,挽留了我们,又引出下文感悟。D.这部分宕开一笔,从“风”写开去,引导读者关注被忽视的人事,丰富了内容,体现“形散神不散”的特点。8.“风”是刘亮程散文一个重要意象,文中“风”亦有丰富的隐喻意义,试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段落内容梳理隐喻意义1-2①②3-6③④5很久以前从我们家榆树上被风刮走的一片树叶又被风刮回来了。“风”是现代文明与原始村庄文明的联结。7-12⑤⑥9.写景散文中景的描写往往寄寓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如《故都的秋》中的“颓废美”(“苍凉美”),《荷塘月色》中的“朦胧美”,《我与地坛》中的“哲思美”,《赤壁赋》中的“诗意美”,《登泰山记》中的“雄奇美”等等,你觉得本文的独特审美情趣属于哪一种?试结合文本进行评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学考序【清】姚鼐六艺者,小学之事,然不可尽之于小学也。夫九数①之精,至于推步天运,不差于毫末,此术家之至学,小子所必不能也。夫六书之微②,其训诂足以辨别传说之是非,其形音上探古圣初制文字之始,下贯后世迁移转变之得失,此博闻君子好学深思者之所用心,小子所不能逮也。至于礼乐,则固圣贤述作之所慎言,尤不得以小学言矣。然而谓之小学者,制作讲明者,君子之事,既成而授之,使见闻之端于幼少者,则小子所能受也。今夫行万里穷山海者纪其终身之所履艰危劳苦之所仅获以告于居不出于室中者可以一日而尽得也。夫小学者,固亦若是而已。秀水朱锡鬯,尝作《经义考》,载说经之书既备,而不及小学。今南康谢蕴山方伯,以为小学实经义之一端,为论经始笔之事。且礼、乐则言之大广,射御今士所不习,九数则诚术家专门之所为。惟书文固人人当解,学者须臾不能去,非专门之事也。前世好古之儒,固多究心于斯;至于今日,其书既众,或因旧闻而增深,或由创得而遇古,皆不可泯也。因辑汉以来言文字训诂形音之书,至于今日英才博学所撰,举载于编,凡若干卷,名之曰《小学考》,以补朱氏之所未备。其言笔势八法者,乃弃不录,以其无关于经学也。《考》成,以其书示某。某诚嘉方伯有不遣众善探辑之美意,又以为能尽大人君子之心,乃能授其教于小子。方伯之用心如此,异日助成国家礼乐之修,其亦有望也与!嘉庆三年八月,桐城姚某序。(选自《惜抱轩文集》,有删节)【注】①九数:古算法名。②微:深奥,微妙。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夫行万里/穷山海者纪其终身之所履/艰危劳苦之所仅获/以告于居不出于室中者/可以一日而尽得也/B.今夫行万里穷山海者/纪其终/身之所履艰危/劳苦之所仅获以告于居/不出于室中者可以一日而尽得也/C.今夫行万里穷山海者/纪其终身之所履/艰危劳苦之所仅获/以告于居不出于室中者/可以一日而尽得也/D.今夫行万里穷/山海者纪/其终身之所履艰危/劳苦之所仅获以告于居/不出于室中者可以一日而尽得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才能和技艺,与《师说》中的“六艺”含义相同。B.博学,指学识广博的人,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博学”含义不相同。C.凡,总共、一共的意思,与《琵琶行并序》中“凡六百一十六言”的“凡”字的含义相同。D.嘉庆,清朝年号,在乾隆和道光之间,这种纪年法与《赤壁赋》中“壬戌”的纪年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列举九数、六书和礼乐的特点,说明“六艺”虽然是关于小学的事,但小学不能完全将之涵盖,为后文评价《小学考》作铺垫。B.《经义考》涉及经学的书籍已经很完备了,但并没有涉及“小学”,在作者看来,《小学考》对此作了大量补充,其学术价值大于前者。C.前代好古的文人对书文多有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成果,虽然它们不尽相同,但都应被留传下来,这是《小学考》成书的有利条件。D.《小学考》有“不遣众善探辑之美意”,收录了汉代以来文字、声韵、训话等方面的书籍,其中笔势八法无关于经学,所以未被收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惟书文固人人当解,学者须臾不能去,非专门之事也。②方伯之用心如此,异日助成国家礼乐之修,其亦有望也与!14.韩愈的《师说》和本文都论及“小学”,试简要概括两者对此的不同态度。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月上海棠①【金】党怀英傲霜枝袅团珠蕾。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②。断霞鱼尾明秋水。带三两飞鸿点烟际。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注】①据推测,本词作于词人任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令时。②斜川、栗里均为地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傲霜枝”指菊,“冷香”言嗅觉,开篇摹画出一幅淡雅的秋菊烟雨图。B.词人徘徊于菊丛间,陶醉于山气清新佳妙的景象,思绪万千,产生共鸣。C.词人借晚霞来喻指群鱼,既写出群鱼的鲜艳色彩,又描绘出秋水的澄明。D.全词起笔、结束皆景语,间以“倦游无味”等情语连结,经脉一气贯通。16.后人评价此词下阕“融情景中,旨淡而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克强在大学生座谈中,引用了《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勉励大学生一定要重视积累,没有积累,就不能达到诗和远方。(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巨大的声响震荡着岩石、泉水、森林、峰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达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乎一朝一夕,我们可以引用秦观的《鹊桥仙》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
①
,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记得我在那园中
②
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
③
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
④
。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①此起彼伏
②长年累月
③偶尔
④面目全非B.①不绝如缕
②年深月久
③偶然
④面目全非C.①此起彼伏
②长年累月
③偶然
④今非昔比D.①不绝如缕
②年深月久
③偶尔
④今非昔比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什么“羊了个羊”让人沉迷?1975年,心理学学者米哈里·契克森来哈赖写了一篇《超越无聊和焦虑》的报告。在报告里,他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心流理论。所谓心流,①
。在做一个非常需要脑力和体力投入的事情时,比如玩游戏或者做科研,我们可能会忘掉时间,完全投入进去,这就是一种心流的状态。米哈里·契克森来哈赖最早讨论的就是游戏,游戏为什么会让我们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他讲到了心流体验的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针对行为的机会,做这样一件事情的难易程度是怎么样的?我成功的机会有多少?第二个条件,②
,也就是我有没有技能去完成这个游戏。他认为,当一个游戏的难易度和玩家所具有的技能比较平衡的时候,人就能体会到心流。比如说玩家觉得难易度正好,所掌握的技能正好能够完成游戏,这个时候人就会感觉非常舒服,如鱼得水,沉浸其中。但是反过来,如果这个玩家的技能比较低,游戏难度很高,怎么玩都过不了关,玩家就会感到不安和担心,对自己产生怀疑。所以,③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羊了个羊”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C.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七、语言表达22.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谈论如何阅读《乡土中国》时曾说,《乡土中国》是社会科学著作,阅读有一定难度,宜先“粗读”,再“细读”。请你以阅读《乡土中国》为例,谈谈对“相读”和“细读”的理解。23.思维导图法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方法,下面是《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章节有关“秩序维持”的思维导图,请把图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八、材料作文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们常常用“先生”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2022年,市教育局开展了“寻找‘教育大先生’”推选活动。你心目中的“教育大先生”是什么模样的?你遇见过“教育大先生”吗?结合材料,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或阐述你对“教育大先生”的理解,或记叙你所遇见的“教育大先生”。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1.C2.B
3.C
4.①提出观点“这些感受是不会真的把人压垮的”;②设问引发思考,进一步说明人完全能承受这些感受,人之所以被压垮是源于对这些感受的想象;③采用例证法,以“焦虑”情绪为例再次论证;④总结并提出建议,不要弱化自我的心理承受力,也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污名化,悦纳自己的感受。
5.参考一:能。①松弛感是调整身体和精神的状态,使其进入一种天然、怡然自得的状态。“围炉煮茶”暂时摆脱了日常忙碌的工作,回归自然,与三五好友围炉闲话,让人身心松弛。②松弛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时,能够作出有效调整和应对,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围炉煮茶”的方式给疲惫的人们提供了一种雅致的休闲方式,给焦虑的心灵提供一个舒缓的空间。参考二:不能。①当“松弛感”成为某一流行概念,它的形式也易随之僵化。当“围炉煮茶”成了休闲娱乐界的网红,所谓的“氛围感”“松弛感”都充满了滤镜色彩或作秀成分,失真的“围炉煮茶”难以真正疗愈焦虑的心灵。②刻意地追求松弛感,容易将其作为审判自我日常生活的标准。“围炉煮茶”只是暂时抚慰了人们的焦虑感,而真正持久的“松弛感”,仍然需要我们在接纳自我的基础上,真正地学会与自我、生活对话。【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这种模式早已突破近代知识精英们遇到问题时的反思模式”说法有误。这种模式并未突破近代知识精英们遇到问题时的反思模式,从“近代知识精英是通过对过去‘封建大家庭’的攻击,为自我独立、存在和人际关系建造基础的”可以知道他们同样把问题归因于原生家庭。B.“且能够疗愈自我”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佛系”能否疗愈自我。“能够疗愈自我”并不能成为“松弛感”与“佛系”的不同点。D.“‘松弛感’只关乎个体”以偏概全,原文“它不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个体与家庭、社会、经济、文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明确了“松弛感”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紧密相连。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从技术革命进而引发道德变革的角度”分析不正确,文中没有指出“技术革命”引发了“道德变革”,根据原文“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使得我们不仅被裹挟进技术革命,同时还经受着道德变革”,应是技术革命与道德变革的共同作用。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含义,分析、比较信息的能力。C.此句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现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并不是“松弛感”的表现。6.B
7.C
8.①风吹麦捆草垛;人躲在房屋里,听风声,观风向②恐怖、荒凉、孤独的制造者③风改变一棵树的生长、一片叶的飞舞、一个人的去留还有一个村庄的生活④改变的力量⑤等待风带来云,期待云带来雨;在风的味道里想象遥远的他乡,陌生而好奇的人与事⑥生活场域的拓展9.示例1:哲思美①自然与人是一体的。作者笔下村庄里的事物都具有生命,他把自然当作与自己平等的对象去体察,自然之物就具有了生命的温度。比如文中的“风”“云”“树叶”等。②拓宽了生命体验。作者在与自然平等对话中拓宽自我的生命体验,对现代文明中以“我”为中心的方式进行了修正与补充。③对两种文明的审视。文中既有对外面世界——现代文明的好奇,如11、12、13段;又有对于“村庄”的命运的迷茫,“如果所有粮食在风中跑光,所有的村人,会不会在风停之后远走他乡,留一座空荡荡的村庄。”示例2:苍凉美①所写的大都是西北苍凉的典型景物。如干旱、草棚草垛等,风的威力恐怖强大,显示出一种苍凉感,令人震撼。②用对比写出风的威力,表达人在风这一强大的自然事物前的无力感,透着一种苍凉。③意蕴深沉,表现在现代文明面前村庄命运的迷茫感。【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这句没有用“对比”,表现风的“破坏力”与“建设力”的理解有过度解读之嫌,只是凸显风的威力巨大。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A.“凸显主题”不当,这部分作者并非意在表达对生命力的赞赏,联系全文,“铃铛刺”应该只是作为能留住我们的一个“媒介”。B.“感激它敢于和风作抗争”理解不当,只是感激它能留住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D.“引导读者关注被忽视的人事”,这是对文本旁枝错节的理解,离散了文本的“神”。10.C11.A
12.B
13.①只有书文本来就是人人都应该明白的,求学的人片刻都不能舍弃,并非只是某些人专门从事的事。②谢方伯这么用心,将来有一天可以帮助完成国家礼乐典章的修订,大概是很有希望的吧!14.韩愈认为,“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在他看来,学习不能局限于小学,老师的职能远不止于传授小学,只传授小学不是真正的学习。姚鼐认为,“既成而授之,使见闻之端于幼少者,则小子所能受也”,小学是晚辈后学要在幼少时就该打下的基础。他充分肯定了谢蕴山编辑《小学考》的意义,认为他是在“尽大人君子之心”,也从侧面再次肯定了小学的重要意义。【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那些远行万里,穷尽深山大海的人,记载他一生所经历的,艰辛危险劳累辛苦所仅仅获得的,来告诉那些留在家中从不出室的人,使他们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就能全部学习了解了。“者”为“……的人”,而“行万里穷山海”都是作“者”的定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者”后断开,排除AD;“纪”的宾语为“其终身之所履”,所以应在“履”后断开,排除B。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实词的能力。A.错误。《师说》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B.正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博学”解释为“广博地学习”;句意:君子不仅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多次反省。C.正确。“凡六百一十六言”中“言”解释为“字”;句意:总共六百一十六字。D.正确。“壬戌”采用了天干地支纪年法。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其学术价值大于前者”错误。作者没有比较两者优劣。参考译文:小学考序【清】姚鼐六艺,是有关小学的事,但小学又不能完全涵盖六艺。(其中)九数的精妙,到了推算天象历法和自然运动规律,(推测的结果)丝毫不差。这是精通九数这一技能的人最高的学问,是晚学后辈所不会的。六书的精深奥妙,它的训诂足以辨别对解释经书的书的看法的对错,它的形音向上可以探源到古代圣人造文字的开端之时,向下贯通后代迁移变化的得与失,这些正是见识广博的君子中好学深思的人所用心的地方,是后学晚辈所赶不上的。至于礼乐,那本来就是圣贤著作中之所慎言的,尤其不能以小学来相提并论。然而那些被称作为小学的,著述创作并将其讲明白的,本是君子的事情,完成后传授给后学晚辈,让他们在幼小年轻时就开始看到听到,那么后学晚辈也就能接受了。现在那些远行万里,穷尽深山大海的人,记载他一生所经历的,艰辛危险劳累辛苦所仅仅获得的,来告诉那些留在家中从不出室的人,使他们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就能全部学习了解了。小学本来也就是像这个意思罢了。秀水人检讨官朱锡鬯,曾作《经义考》,记载说解释经书的书已经很完备了,但涉及不到小学。现在南康的谢蕴山,也就是谢方伯,他认为小学是经义的一个方面,是探讨经学开始就要关注的事。况且礼、乐说的很大很广,射箭和驾车都是当今读书人所不熟习的,九数则实在是精通技能的所专门研究的事。只有书文本来就是人人都应该明白的,求学的人片刻都不能舍弃,并非只是某些人专门从事的事。前代好古的文人学者爱在书文上用心;到了今天,相关的书籍非常多,有的依据旧的资料加深,有的通过创作而和古人意思相符,虽然其中夹杂有深有浅,作者或许不一定都要相同,但是他们都想自己经历了艰辛危险劳累辛苦,然后教授给晚辈后学轻松获得的方法,那些人和他们的志向,本来都不可以忘记。于是编辑汉代以来谈论文字训诂形音方面的书籍,一直到当今才能出众的人广泛学习所撰写的书籍,全都记载在册,总共若干卷,命名为《小学考》,以此来弥补朱氏(《经义考》)所没有具备的地方。那些谈论书写中的笔势八法的,就放弃不予以记录,因为这些和经学没有关系。《小学考》完成了,谢蕴山就拿他的书给我看,我真心实意赞许他有不排除大家的优点不断寻求并将其编辑起来的美意,又认为能完全地表达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的君子之心,于是能将他的学问教给后学晚辈。谢方伯这么用心,将来有一天可以帮助完成国家礼乐典章的修订,大概是很有希望的吧!嘉庆三年八月,桐城姚鼐为其作序。(选自《惜抱轩文集》,有删节)15.C16.下阕先写晚霞如同绯红的鱼尾,秋水澄明,暮霭中飞鸿点点,疏林里秋声飒飒,借此景抒发了倦游无味、欲辞官归隐的思归之情;又以落日西山、紫翠山林之景回答家的方位,表达了思归而不得归的惆怅;融情于景之中,词人未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思归之情,看似“淡”,然以景写情,以景作结,倦客思归之感悠远而绵长。【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词人借晚霞来喻指群鱼,既写出群鱼的鲜艳色彩,又描绘出秋水的澄明”理解错误,“断霞鱼尾明秋水”应是说“片片晚霞被残阳染成像鱼尾一样绯红的颜色,把一江秋水照得分外澄明”。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在本词的下阕中,“断霞鱼尾明秋水,带三两飞鸿点烟际”两句,前句化用苏轼《游金山寺》诗“断霞半空鱼尾亦”,后句直写秋江晚景,“飞鸿”二字动感极强。那朵朵晚霞被残阳辉映得如同绯红的鱼尾,一江秋水也纷外澄明。天边暮霭中三两点飞鸿隐隐移动。意境高远,想象瑰丽,动静相宜。语意苍茫,隐含思归。“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用典,西晋张翰故实,张翰为齐王东曹椽,在洛阳见秋风起,引起乡思,怀恋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归。历来诗词多借用秋风起寓思归浑意,词中写疏林中飒飒秋风声阵阵响起,好像知道“宦游吾倦已”,“无味”,乏味,有‘鸡肋’的意思,倦游无味道尽此时心态,貌似平淡,实则意蕴极深。“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思归而不得归,大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郁闷惆怅。作者不仅描绘了一幅落日西山图,而且又以落日西山、紫翠山林之景回答家的方位,表达了思归而不得归的惆怅。词的下阕融情于景,看似“淡”,然以景写情,以景作结。作者在最后似乎要直抒胸臆,但刚提起“家何处?”,却又笔锋一转,用“落日西山紫翠”的景色描写来暗示自己心中的思乡之情,倦客思归之感悠远而绵长。正符合了后人“融情景中,旨淡而远”之意。17.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跬”“至”“殷”“栗”“巅”等。18.A19.①“吵闹着”“吟唱”运用拟人修辞,把自然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情,以动感强烈的形象描绘地坛的生命和活力,体现了地坛安静但“并非无声”的特点。②“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运用对偶修辞,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表现了地坛的生机。【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本处与后文“从不间断”对应,地坛四季的歌咏连续不断,选用“此起彼伏”。②“长年累月”形容经历很多年月,很长时间。“年深月久”指时间久远。文中作者想表达的是他在园中走的时间之长,选用“长年累月”。③“偶尔”和“偶然”都有“间或,有时候”的意思,“偶尔”强调次数少,“偶然”强调可能性小,本处是说“我”有时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应是说次数少,选用“偶尔”更合适。④“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处联系后文“不必再去地坛”的表述,可知地坛的变化很大且不是作者想看到的,选用“面目全非”。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中“吵闹着”“吟唱”是人具有的动作情态,这里却分别用来指暮鸦、雨燕,赋予暮鸦、雨燕以人的性情,将之人格化,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吵闹”是一种生命的活力,“吟唱”表现感受的美好,此处以吵闹着归来的暮鸦、盘桓吟唱的雨燕来表现地坛的生命和活力,从而体现出安静的地坛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而非无声的的特点。“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个句子都采用了四字短语的形式,结构上比较匀称,句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环保塑料袋行业竞争策略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牡蛎钙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煤电一体化行业典型模式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煤气表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文
- 2024-2030年中国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仪行业运行态势与投资效益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滋补营养药乳酸钠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清香型白酒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4年水利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洋葱产品市场产销量预测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泊车雷达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湖南工商大学
-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课件
- 07FS02 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施安装
- 籍贯对照表完整版
- 船舶医疗救助程序
- 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第1课时上下前后作业新人教版
-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写作教案
- 工伤赔偿和解书协议书(3篇)
- GB/T 13611-2018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
- 融资担保机构担保代偿管理指引
- GB 20664-2006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