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1页
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2页
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3页
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4页
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标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课标考点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3.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生命观念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科学思维构建种间关系的模式图,总结群落演替的特点科学探究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课标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近年考情2020全国卷Ⅰ(6)、2020全国卷Ⅱ(6)、2020山东卷(19)、2015全国卷Ⅰ(4)社会责任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趋势分析1.考查方式:选择题2.广东命题趋势:结合具体的实例考查种间关系、群落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过程自主学习·巩固基础知识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及物种组成[自主学习](2)物种组成。①群落的_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②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____________的多少。b.常用统计方法: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物种组成

物种数目

记名计算

目测估计

2.群落的种间关系[连一连]【答案】①-b

②-d

③-a

④-c3.群落的空间结构(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甲为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2)根据图示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甲:①植物分层:__________。②动物分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形的变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差异、____________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阳光

栖息空间和食物

土壤湿度

盐碱度

光照强度

1.思考判断(1)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①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②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③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自主检测]④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

)⑤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

)【答案】(1)①×

②√

③√

④√

⑤×

(2)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①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

)②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③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

)④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

)⑤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答案】(2)①×

②×

③√

④√

⑤×2.深挖教材(1)立体农业是运用______________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2)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这是垂直结构吗?【答案】(1)提示:群落的空间结构(2)提示:不是。竹林是一个由同种生物构成的种群,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的“分层”现象,切不可将“同种生物”的高矮差异视作垂直结构。3.热图导析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答案】(1)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2)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3)提示:主要取决于食物的分布和巢穴的位置。知识点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2.演替的类型[自主学习]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特点时间长,演替______________,演替快速实例在______、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在________的草原、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另一个群落

缓慢

沙丘

时间短

火灾过后

3.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答案】苔藓阶段灌木阶段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和______进行。(2)有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_等。(举一例)(3)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______________等。(举一例)速度

方向

退耕还林

围湖造田

1.思考判断(1)有关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判断①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②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自主检测]③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

)④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

)⑤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

)【答案】(1)①×

②×

③×

④√

⑤√(2)有关群落演替的原因、方向和特点的判断①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

)②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

)③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

)④若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会形成森林。

(

)⑤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答案】(2)①×

②√

③×

④×

⑤×2.深挖教材(1)群落植物垂直分层的意义:____________。(2)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4)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取而代之还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5)演替最终都能形成森林吗?(6)一个湖泊生物群落经一系列演替后,可以变成森林生物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先有下列哪个阶段(

)A.沼泽 B.湿地

C.草原 D.森林【答案】(1)提示: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等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2)提示:次生演替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提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4)提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5)提示:不一定。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所处地域的气候等条件,如干旱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6)提示:A重难探究·素养达标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深度讲解]

种间关系的两组易混淆概念(1)捕食与竞争。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种生物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2)生存斗争与竞争的关系。①范围关系: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争。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②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判断方法: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考向预测](一)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类型(素养目标:生命观念)1.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敌害与鳄鱼之间可能属于捕食关系B.鳄鱼与小虫之间可能属于寄生关系C.鳄鱼与小鸟之间属于种间互助关系D.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答案】D

【解析】由“敌害来临时,鳄鱼逃走”可判断,敌害可能是鳄鱼的天敌,二者具有捕食关系,A正确;小虫生长在鳄鱼的口腔内,二者可能属于寄生关系,B正确;小鸟吃鳄鱼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通知鳄鱼敌害来临,二者属于种间互助,C正确;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错误。(二)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素养目标:科学思维)2.图1、图2、图3分别表示生物之间不同的种间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表示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均呈“S”型增长B.图2表示捕食关系,其中甲为被捕食者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可用图3表示D.研究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答案】A

捕食关系中捕食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群落的演替[深度讲解]1.群落演替的5大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干扰。2.群落演替的3个阶段(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斗争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捕食、竞争等,协同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3.群落演替的类型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时间经历时间长经历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4个特征(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朝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

关于群落演替的3个易错点(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1所示,图2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1)图1中演替过程的正确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2)图1所示演替与火山喷发所在地的演替是否属于同种类型?请具体说明。(3)图2中甲、乙曲线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答案】(1)提示:丁→甲→丙→乙(2)提示:图1的演替过程为次生演替,它不同于火山喷发处的初生演替(两者的初始植被条件不同)。(3)提示:由于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甲应属于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考向预测](一)考查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素养目标:生命观念)1.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该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答案】C

【解析】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该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错误;题图显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岩石体积也增大,D错误。(二)考查群落演替的过程和特点(素养目标:生命观念)2.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答案】A

【解析】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项正确;在该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D项正确。实验平台·专讲专练[实验理论]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实验流程(1)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2)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3)实施计划①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②取样:选择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的地点、时间等。③采集小动物: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④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⑤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4)得出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物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展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方法透析]1.注意区分丰富度的两种统计方法(1)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2)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动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诊断小练]1.为了对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下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答案】A

【解析】土壤动物有避光、趋湿、避高温的特性,因此要让土壤动物从上面漏斗中转移到下面的收集瓶中,漏斗中的环境应有光、干燥、高温。对比4个选项,A选项中热光源能同时满足有光和高温两个条件。2.(2020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答案】A

【解析】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正确;一些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正确;土壤小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可以参与碳循环,D正确。典题演练·破解高考1.(2020年山东烟台模拟)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转变,有的地段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答案】C【解析】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A正确;较低光照条件有利于耐阴植物的生长,故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B正确;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森林在调节生态系统方面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易错警示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某个地点上有不同物种的分布。山区的山顶到山底不是同一个地点上的垂直位置分布,所以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是水平结构。2.(2020年安徽合肥模拟)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答案】C

【解析】草方格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有利于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A正确;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其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B正确;该过程是人工干预了当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不但改变了演替速度,也改变演替方向,C错误;该方法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促进植物的生长,有利于其他生物的定居和物种丰富度的增加,D正确。3.(2019年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A【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孔雀是同一物种,不是种间关系,D错误。解题指导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三项,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看信息传递发生于同种生物之间还是不同种生物之间。如果发生于不同种生物之间,则信息传递的作用就是调整(影响)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本题中涉及的信息传递发生于同种生物之间,所以不能影响种间关系。4.(2018年浙江卷)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答案】D

【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均符合题意;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不符合题意。5.(2021年湖北适应性考试)上世纪60年代,由于开沟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气候变化的胁迫,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局部湿地逐渐退化成草地或荒漠,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的生态演替趋势。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D.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答案】B

【解析】初生演替是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沼泽中存在一定的植被条件,故题干中的演替不是初生演替,A错误;人类活动可使演替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正确;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该演替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复杂到简单的趋势,C错误;与草甸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物质组成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故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草甸生态系统,D错误。6.(2020年全国新课标Ⅱ卷)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