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等奖_第1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等奖_第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等奖_第3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等奖_第4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目标

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课题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难点: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课前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合作学习,完成学案中的疑难问题:一、研究思路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是指利用培养基的组成使适宜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得到较快繁殖的技术,也称为微生物的“选择培养”。

(一)筛选菌株重点点击

在本课题提供的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因此,原则上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但实际上,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是所需要的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问题释疑:〖思考2〗该培养基对微生物

(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

。具有只有能够以尿素作为氮源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1.3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除此之外,

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比例计数法)待测样品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混匀涂抹测定:

红细胞数目细菌数目计算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将含已知数目的红细胞液体与待测的菌液按1:1均匀混合,在显微镜下数出各自的数目,然后求菌液中的细胞数目。细菌红细胞【补充】显微镜直接计数是测定微生物的方法。举例:已知红细胞浓度为M个/mL,从体积为NmL的大肠杆菌培养液中取出大杆菌液与红细胞液等量均匀混合后,涂片,染色,镜检。在同一视野中发出有红细胞W个,大肠杆菌Y个,求NmL大肠杆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个数X是多少?X=N×M×YW(个)观察到的红细胞平均数/观察到的细菌平均数=红细胞含量/细菌含量公式()〖思考3〗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的计算方法是(平均菌落数÷涂布的稀释液体积)×稀释倍数。C÷VM×(二)统计菌落数目

统计菌落数目的理论依据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恰当的稀释度是成功地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通常将几个稀释度下的菌液都涂布在平板上,培养后再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实例分析P22

你认为哪个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需要改进吗?如果需要,如何改进?实例分析P22

第一同学只涂布了一个平板,没有设置重复组,因此结果不具有说服力。第二位同学考虑到设置重复组的问题,涂布了三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2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从实例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呢?1、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2、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结果不一致,意味着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1.7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满足该条件的称为对照组,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实验组。

(三)设置对照

A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究竟是哪个原因,你能设置对照,帮助A同学排除上述两个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问题探讨P23

(三)设置对照另一种方案: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A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二、实验案例

二、实验案例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土壤中某样品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准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作为对照,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由于初次实验,对于稀释的范围没有把握,因此选择了一个较为宽泛的范围:稀释倍数为103~107。每个稀释度下需要3个选择培养基,1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因此共需要15个选择培养基,5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此外,还需要准备8个灭菌的试管和1个灭菌的移液管。

2.制备培养基

将10g土样加入盛有90mL无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锥形瓶体积为250mL),充分摇匀,吸取上清液1mL,转移至盛有9mL的生理盐水的无菌大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至107稀释度,并按照由107~103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操作。按照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涂布平板,不必更换移液管。

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将涂布好的培养皿放在30℃温度下培养。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会有不同的菌落产生。比较牛肉膏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形态等,并做好记录。挑选选择培养基中不同形态的菌落接入含酚红培养基的斜面中,观察能否产生如课本中图2-10的颜色反应。问题释疑:菌落计数配制土壤溶液系列稀释涂布平板与培养2.2根据图示2-7填写以下实验流程:〖思考9〗在研究未知微生物时务必规范操作,以防被致病微生物感染,实验后一定要洗手。问题释疑: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吗?

答: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g)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约为2185万,放线菌数约为477万,霉菌数约为23.1万。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思考题4.细菌的计数

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

三、操作提示

无菌操作

做好标记

规划时间

四、课题成果与评价

(一)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

对照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牛肉膏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

伊红—美蓝培养基是鉴别培养基,可以用来检测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因为的代谢产物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使大肠杆菌的菌落显示出来,并没有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例如:鉴别大肠杆菌培养基大肠杆菌呈黑色中心,有或无金属光泽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EMB)上典型特征

如果学生选取的是同一种土样,统计的结果应该接近。如果结果相差太远,需要进一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二)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

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三)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本课题知识小结:例2.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种内斗争最显著最激烈的时期是

A.调整期B.对数期

C.稳定期D.衰亡期

解析:种内斗争是一种生态因素。种内斗争反应了种内生物对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的争夺。在生活空间充裕,营养充足的时候,种内斗争的程度是比较低的。随着微生物个体数目的增加,每个个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营养物质也越来越少,每个个体对生存空间和资源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种内斗争就越来越激烈。由此可知,在稳定期的种内斗争最激烈。在衰亡期,微生物的数目已经开始减少,pH已经极度不适于微生物的生存,次级代谢产物积累到很高的程度,这时的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主要是与无机环境的斗争。答案:C例3.(2005年江苏)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⑴青霉素发酵产生青霉素。青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青霉素是青霉菌的

代谢产物。⑵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选用处于

期的青霉菌作为菌种或研究材料,因为此时的青霉菌代谢旺盛,

比较稳定。⑶对青霉菌菌体生长情况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

,再计算发酵罐中菌体的总重量。异养需氧型次级对数个体的形态生理特性称菌体的湿重(称烘干后的重量)

解析:青霉菌属于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