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_第4页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史前民俗指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中华文化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自成体系的本土文化“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上。”从考古发现表明:从古猿到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中国土地上人类进化的序列没有缺环。从旧石器文化到新石器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一脉相承,有一条较完整的文化进化线索。史前民俗伴随着中国人的出现而产生。最初,人类像其他动物一样,群居野处,靠简单的采集与捕猎为生,他们赤身裸体,生食,赤手空拳地与自然搏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生存。后来,他们开始使用石器,学会了用火,并形成熟食习惯,于是从动物界逐渐脱离出来。

农业的出现与陶瓷的发明,奠定了中华民族沿袭几千年的饮食民俗的基本结构。距今18000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并佩戴兽牙等装饰品,后来又发展出以野生植物纤维和蚕丝织衣的习俗。在北方,初民们从山洞穴居逐渐向半穴居以及建立永久性房屋发展;南方则从巢居发展为干栏式建筑。到原始社会末期,弓箭、车、船等工具已得到发明和广泛应用。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逐渐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旱地农业区,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稻农业区,以东北、内蒙和西北为主的渔猎、游牧区,并形成了相应的物质生产与消费的民俗关系。伴随着物质文化的进步,初民的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形成相宜的精神民俗。语言在劳动和生活中产生、形成,初民们开始创作神话与歌谣。陶器上的绘画、图像、陶塑、骨雕、木雕、岩画等原始艺术,反映了初民审美意识的生长。出土的骨哨、木鼓、陶等乐器,以及陶器和岩画上的舞蹈图像,再现了原始歌舞的热烈场面。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皆是季节性较强的劳动,因此史前时期可能已有自然历法,并有与之相应的节日风俗,原始宗教从逐渐产生到繁荣,各种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的观念与仪式在初民崇拜的观念与仪式在初民社会中盛行。山顶洞人的尸体上撒有赤铁矿粉,并有简单的生产工具(石器)陪葬,说明当时已有灵魂观念。不少墓葬中死者的头向一致,并陪葬有工具与生活用品,反映了某种回归彼岸世界的观念。当时巫术活动盛行,后来甚至分化出专门的巫师与祭司。史前社会组织习俗可能是从原始群向母系氏族公社。当人类刚从动物界中脱离出来时,他们“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除了使用工具与火外,与别的动物群没有多大差别。经过漫长的时间,原始群开始向母系氏族公社过渡。母系氏族社会由源于同一女祖先的血缘亲属组成,他们实行族外婚制,在公社内妇女享有较高地位,子女由母方抚养,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由母方继承。民族学材料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状况提供了活的证据。例如,云南永宁地区聚居在沪沽湖畔的纳西族,至今仍保持母系制的残余。母系氏族公社大约在距今六七千年时达到极盛,一二千年以后,黄河长江流域的一些氏族先后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妇女出嫁到丈夫氏族从夫居,子女血缘可以确认,并成为父亲财产的当然继承人。妇女渐渐局限于以家务劳动为主和照料丈夫孩子,甚至成为生孩子的工具和家庭奴隶。史前时期没有强加在氏族成员头上的国家政权,在氏族生活中,一切按传统习俗办事,因此,民俗是原始社会生活的唯一规范,这是史前民俗的显著特点。二、古代民俗古代民俗,指从夏王朝建立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段期间的民俗。它可以大略分为两个阶段,汉末以前为一阶段,这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汉代以后为一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期。夏、商、周三代是古代以中原地区各氏族部落的民俗为中心,兼容周围各族的民俗,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民俗格局的时期。夏代资料不多,其民俗多不可考。商代有大量甲骨文出土,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民俗仍有浓厚的原始遗风,如事无巨细的占卜,大量殉葬等等。到了周代,官方仪礼制度在民间风俗及前两代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从《周礼》和《礼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