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8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南北方均出现了一些“超级聚落”。这些聚落内有宏伟的宫殿建筑、等级差别的墓葬以及大型工程等。由此可知,该时期()A.南北联系不断加强B.贵族政治日趋发达C.早期国家雏形显现D.华夏认同观念产生2.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赐命礼等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辏”的价值思维,将王室与诸侯视为一个政治实体,建构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的政治结构。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B.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C.贵族统治秩序开始确立D.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3.殷周以来的仪礼,是从家庭的祭祀祖先、和睦亲族的仪式发展起来的,后来逐渐扩大,有了祭天、祭山川等祭祀活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此举旨在()A.整顿社会的秩序B.把仪礼上升到国家制度的层面C.培养循礼的习惯D.使伦理纲常成为社会主流观念4.战国时期,燕国刀币的出土范围涉及燕国本国及赵国、中山国、齐国、朝鲜等地,出土量巨大,而且往往与尖足布、方足布、赵刀、齐刀、环钱等同时出土。这表明当时()A.各国货币制度异常混乱B.北方诸侯争霸比较激烈C.燕国商品经济相对发达D.区域经济交流较为密切5.据秦简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贰春乡需要向朝廷上交的岁赋为“白翰”“黑翰”“明渠鸟”“鷩鸟”等若干只,于是乡守令乡吏和刑徒进行捕捉。这说明秦朝()A.政府对刑徒的管理较宽松B.统治阶级生活奢靡腐化C.对基层社会形成有力控制D.赋税征收以土特产为主6.《岳麓秦简》记载:“廿六年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臣敢请。制(皇帝)曰:可。”《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巡游到湘山祠时遇大风,几不得渡。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政令出现朝令夕改现象B.国家组织能力提高C.天人感应观念影响巨大D.皇权缺乏有效制约7.汉初的传世文献多称秦始皇为“秦王”,对秦二世更直呼“胡亥”,甚至刻意不用二世纪年。对此历史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秦朝开创的皇帝制度不得人心B.汉初的人们仍受战国遗风影响C.传世文献因年代久远记录不详D.改朝换代影响历史纪年的方式8.西汉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但封国王侯以牛肉为奖赏赐予臣属的现象屡屡发生,在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菜谱中亦记载丰富的牛肉菜品,如牛肉羹、烤牛肉等。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法律制度流于形式B.自耕农生产遭遇了困境C.中央权威面临挑战D.豪强地主势力日益膨胀9.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关注的因素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经济实力的提高10.南北朝时期,北方人保持家族成员间的密切联系并共享财产,登记户籍时经常会十几户人家都注册在同一个家族之下,而南方的家族则倾向于分财产,所以宅子也都会各自分出来。这反映南方()A.门阀士族兴盛B.儒学正统地位动摇C.政局相对稳定D.均田制的广泛推行11.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的使臣到魏博镇(藩镇)强令魏博节度使田悦“罢其(军士)四万,令还农”。田悦“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后田悦自出家财,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此事可用于说明()A.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唐德宗有效打击了藩镇势力C.各地节度使均有抗旨的倾向D.唐代中央集权遭到巨大威胁12.隋唐以前,端午节习俗南北有异。南方赛龙舟吃粽子,北方禁火佩戴百索绶带(辟邪彩带)至唐则立法规定端午放假一天,食粽和佩戴百索绶带渐为全国固定习俗。这种变化说明唐代()A.端午节习俗来源于官方B.国家统一助推文化认同C.南北文化习俗趋向固定D.传统习俗迎合市民生活13.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B.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D.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14.唐太宗至唐高宗前期,官学鼎盛,私学不显;从开元、天宝年间迄于唐末,具有应试倾向的私学广泛发展起来。这一变化得益于()A.选官制度的发展B.诗歌创作的鼎盛C.社会阶层的流动D.官学地位的衰颓15.盛唐画家张萱绘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柔弱的女子熟练骑乘着彪形的骏马,服饰鲜亮,马匹俊美;晚唐《挥扇仕女图》中的唐宫嫔妃,体态丰肥艳丽,精神倦怠,郁郁寡欢。据此可知,这一绘画风格的转变()A.展现了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和自信B.是唐代绘画技艺日益成熟的表现C.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精神状态的反映D.是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的体现16.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的五凉统治者大都崇尚佛教,因而佛学繁荣;东晋政权为门阀世族秉持,因而玄学盛行;北朝诸少数民族政权为稳定社会而“推重儒家治道”。这一文化格局的形成()A.孕育着新的文化活力B.取决于统治者的喜好C.根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D.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17.宋代以前,民众对善政的地方官员,往往采取向官府陈状、直诣宫阙、遮道攀辕等方式乞求留任。宋初朝廷只禁止诣阙方式,徽宗至南宋时期则禁止任何乞留。这一变化反映出()A.官员久任是地方割据的根源B.政府强化对地方政治的调控C.朝廷有意塑造和谐政治氛围D.民众诉求左右选官制度调整18.下表为宋与少数民族和议表。和议名称两国关系岁币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宋称辽主为弟30万宋夏庆历和议(1044年)夏受封为夏国主25.5万宋金绍兴和议(1141年)宋向金称臣50万宋金隆兴和议(1164年)宋称金主为叔40万宋金嘉定和议(1208年)宋称金主为伯60万导致宋朝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放弃以战争手段解决边患B.改革失败导致的财政困难C.贯彻强干弱枝的统治方针D.奉行守内虚外的治国理念19.岳飞《满江红》中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视金人为“胡虏”。金世宗统治时期注重翻译中原地区的历史著作,强调“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辽史》《金史》《宋史》。以上现象表明()A.政权对峙使民族矛盾激化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C.传统儒家修史思想的变化D.华夷一体观念的明显增强20.据《辽史》记载,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城谓之汉城,南当横街,各有楼对峙,下列井肆,市容整备”,其形制已无所异于中原城市。这说明,当时辽朝()A.厉行抑商政策B.城市建制遵循儒家礼乐文化C.民族交融深化D.市场管理实行南北面官制度21.宋代,在边远地区的广西,农村的集市已发展成为定期的集市(当地称“圩”),“有的地方五天一圩,有的地方三天一圩,有的地方隔一天一圩”。这一现象反映出()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限制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2.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A.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B.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C.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D.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23.下表为西夏流通货币统计情况。这体现出()类型主要代表西夏发行汉文货币元德通宝西夏发行西夏文货币贞观宝钱北宋货币祥符元宝、通宝A.西夏的货币体系混乱不堪B.宋夏和平推动两地的经济发展C.中原与西夏地区交往密切D.宋夏贸易中西夏居于优势地位24.《欧阳修文集》中曾经描绘徽州地区:“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薄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朱熹也曾评价此地:“其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这反映了徽州地区()A.深受理学的影响B.具有较完善的法律制度C.社会秩序不稳定D.民众具有诉讼证据意识25.朱熹认为“且如此灯,乃本性也,未有不光明也。气质不同,便如灯笼用厚纸糊,灯便不甚明;用薄纸糊,灯便明似纸厚者;用纱糊,其灯又明矣:撤去笼则灯之全体著见。”朱熹意在强调()A.人性本善B.格物致知C.克制私欲D.发明本心26.唐朝韩愈因反对宪宗迎佛骨,不惜上书《谏迎佛骨表》而被贬潮州。宋代二程认为佛教“以生死恐(吓)动人”,只是理会生死,其他都不理会。他们的主张体现了()A.学者积极推动儒学复兴B.佛教尚未获得国人认同C.唐宋文化政策包容开放D.士大夫与皇权矛盾尖锐27.捶丸是中国古代击球进洞的一种运动,北宋开始较为盛行。与此前步打运动区别是由攻击入球变为击球入洞,由双方队员直接对抗转变为间接的方式。且可以“收放心,怡神情,畅四肢。”据此可知,古代捶丸运动()A.削弱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功能B.促进身心健康发展C.推动市民体育运动达到鼎盛D.助推边防危机解决28.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州、县官僚的管理,在中央与州之间设置了“路”。路级官僚机构的办公署地或同置一处,或分殊它处,对州级长官也无直接的统领之权,州府上表奏事可越过路级直通朝廷。据此可知,宋代的“路”()A.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成为央地关系的障碍C.不掌实权影响效率D.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29.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30.北宋前期的徭役,一开始是实行差役法,应役的主要是乡村富户;后来实行募役法,应役的主要是乡村客户、无产下户和乡村富户。这一变化()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C.提升了农民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赋税制度改革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先秦儒家有着丰富的人口伦理思想。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孔子把人口分为“君子”和“小人”;孟子则进一步把人口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荀子将人口划分为“士农工商”,认为“工商众则国贫”。孔子认为人民生活富足后就应该接受教育,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培养为国效力的合格人才,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性,主张“礼之用,和为贵”,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孟子首次系统提出了建立“人和”社会的理念,认为战争、政治胜负的关键是“人和”。——据蒋琴《先秦儒家人口伦理思想初探》等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认为“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1924年,他却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相比人口数量,孙中山更重视人口的其他问题。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饬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令”等,同时力主引进外资和“外才”;在国内移民方面以国家的力量来主导,以外国有经验的人士辅助,达到发展经济、舒缓人口和巩固边防的作用。他还主张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在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设想,以“为人民谋社会种种之幸福”。——据李道缉《孙中山人口思想刍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人口思想的特点。(8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近代人口思想的认识。(5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自唐初以来,唐廷以积极的态度谋求和平的国际交往。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万余;唐末时定居于广州的侨民已近12万人。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他们积极参与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唐代外商们可以自由地“任于内地贸易”,几乎在各条路线上都可以看到外商们忙碌奔波的身影。外商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满足国际社会以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近二百年的海禁之后,明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在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即可出洋贸易,由此进入海外贸易的“发展繁荣期”。这一时期,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河口的闽南海商贸易经营范围相当广阔,横跨环中国南海。国际上,与日本人所在的长崎平户、西班牙人所在的马尼拉、荷兰人所在的巴达维亚,都经常性地保持活络的贸易往来。贸易经营的货物以丝、瓷、糖、黄金、茶为大宗,每次贸易的金额数量都相当大。月港出口商品的来源地是多源的,不仅从闽南地区漳州河邻近地区采集收购输出商品,同时也从福建福州、广东等地和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甚至远达山东、四川采购。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河口海上贸易的发展,不仅极大地带动了漳州河一带社会经济商品贸易的繁荣发展,也刺激、吸引、带动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江南诸省的对外商品产业的发展。——摘编自涂志伟《明中晚期以月港为中心的国内海上贸易网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67年前后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8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表3为史书所记载宋代几位名臣良将事迹。表3姓名官职事迹杨业拜郑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等。(业)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包拯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范仲淹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苏轼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凤翔通判等职,并出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知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叉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据《宋史》等整理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漯河五高高三历史周练试题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ADCDBC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DACABDD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CDBABACA1.【答案】C【解析】据材料“这些聚落内有宏伟的宫殿建筑、等级差别的墓葬以及大型工程等”可知当时出现了聚落、宫殿、墓葬等早期国家的标志,说明当时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故选C项;南北都出现了早期国家雏形并不能说明当时南北有联系,可以是独立出现的早期国家形态,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还未形成奴隶主贵族政治,因此贵族政治发达的说法不成立,排除B项;超级聚落不能体现意识形态,因此不能表明当时形成了华夏认同观念,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政治实体......政治结构”可知,当时通过分封制的形式,运用血缘与政治将贵族紧密联系起来,周天子成为了天下共主,由此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这体现了西周时期虽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但已经有了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排除A项;贵族统治秩序的建立表明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因此夏商时期已经形成贵族统治秩序,并非西周时期贵族统治秩序才开始确立,排除C项;据材料“建构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的政治结构”可知,体现了奴隶社会不同等级的政治结构,原始民主强调的是部族中人与人的平等关系,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是从家庭的祭祀祖先、和睦亲族的仪式发展起来的”可知商周以来的礼仪秩序同时是家族和社会等级关系,所以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主张重新恢复周礼,重塑社会等级秩序,故选A项;孔子所强调的“周礼”本来就是国家的等级秩序,是一种贵族等级制度,并非一般的社会礼仪,排除B项;孔子所推崇的周礼是一种只针对贵族阶级的等级秩序,不同百姓被排除在外,排除C项;当时儒家思想并不被诸侯所支持,直到汉武帝尊崇儒术,使儒家伦理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燕国的刀币流通范围广,涉及到了很多地区,而且不同地区刀币的出土数量巨大,同时出土的还有其他国家的货币,这说明当时区域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比较密切,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区域交流密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货币,货币制度并没有异常混乱,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材料是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排除B项;材料没有燕国商业与其他国家商业发展的对比,得不出燕国商品经济相对发达,排除C项。5.【答案】C【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从题干可以看出贰春乡需要向朝廷上交各类鸟等作为赋税,乡守令乡吏和刑徒进行捕捉,说明秦朝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强,故选C。秦朝推崇法家思想,不可能对刑徒管理松弛,故A错误。各类鸟只是朝廷的赋税,不是统治者奢靡的消费品,所以B错误。题干并没有说明其他的赋税内容,无法说明土特产是赋税的主体,故D错误。6.【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廿六年同意了大臣“保护湘山”的提议,但在二十八年却砍光湘山上的树木,说明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故选D项;朝令夕改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与材料强调皇权缺乏制约不符,排除A项;国家组织能力指国家开展组织工作的能力,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7.【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息“汉初的传世文献多称秦始皇为‘秦王’”“不用二世纪年”,可知汉初的人们尚未意识到或不愿意正视秦朝统一天下的事实,仍存在战国时期列国并立的旧思想,故选B项;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也被汉朝沿袭,排除A项;汉初相对于秦朝而言,年代并不久远,排除C项;题干中“刻意不用二世纪年”,并非纪年方式的改变,汉初纪年方法与秦朝是一致的,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据题干内容可知,西汉政府颁布一系列规定来禁止宰杀耕牛,但是在封国内却屡屡出现“以牛肉为奖赏赐予臣属的现象”,说明封国的诸侯并没有严格按照政府的规定来执行,这反映出当时中央政府的权威面临挑战,故选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西汉政府曾下令……”、“规定……”,并没有涉及其法律制度,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西汉封国的诸侯并没有遵从政府“禁止宰杀耕牛”的规定,与自耕农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封国的诸侯,而不是豪强地主,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三国至隋朝时期,黄河长期安流,河溢现象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三国至隋朝时期北方政局动荡,严重影响了北方农耕经济的发展,而此时期北方农耕经济的衰退使得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减轻,导致了河溢现象减少,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之后黄河河溢现象较三国至隋唐时期严重,说明三国至隋唐时期黄河安流的原因并非技术方面,排除B项;历代政府对黄河水患的治理都较为重视,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宋朝的国家经济实力比三国至隋朝时期都更高,但黄河河溢现象缺比三国至隋朝时期较多,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据材料“北方人保持家族成员间的密切联系并共享财产,登记户籍时经常会十几户人家都注册在同一个家族之下,而南方的家族则倾向于分财产”可知,北方家族联系密切而南方倾向于分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因此家族凝聚在一起以自保,而南方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因此家族分家的情况较为突出,故选C项;材料呈现的是南北方家族分家情况的不同,这跟门阀士族的影响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儒学依然是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呈现的是当时南北方分家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南方还未推行均田制,故分家不是因为人地矛盾,而是因为社会相对稳定,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可知,魏博节度使对于军士的笼络较为有效,军士更拥护节度使而怨恨朝廷,这意味着藩镇有很强的号召力,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巨大威胁,故选D项;安史之乱的时间是755年—76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有效”说法错误,唐德宗的“削藩”措施失败,魏博节度使田悦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排除B项;魏博节度使田悦一人抗旨,不能说“各地节度使均有抗旨的倾向”,排除C项。12.【答案】B【解析】据“隋唐以前,端午节习俗南北有异。南方赛龙舟吃粽子,北方禁火佩戴百索绶带(辟邪彩带)。至唐则立法规定端午放假一天,食粽和佩戴百索绶带渐为全国固定习俗”可知隋唐以前端午节习俗分南北是因为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而隋唐统一后,政府统一放假,并且食粽和佩戴百索绶带渐为全国固定习俗,说明国家统一对于端午习俗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文化认同,故选B项;材料“隋唐以前,端午节习俗南北有异”仅表明隋唐以前端午节习俗南北有异,并未涉及端午节习俗来源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端午节习俗来源于官方,排除A项;材料“食粽和佩戴百索绶带渐为全国固定习俗”仅表明端午节食粽和佩戴百索绶带逐渐成为固定习俗,并非所有的南北文化习俗趋向固定,并且“固定”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南方赛龙舟吃粽子,北方禁火佩戴百索绶带(辟邪彩带)至唐则立法规定端午放假一天,食粽和佩戴百索绶带渐为全国固定习俗”说明端午节食粽和佩戴百索绶带渐为全国固定习俗,没有涉及市民需求的信息,无法得出传统习俗迎合市民生活,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据材料“户帖制度......征收赋税的依据......资产固定”可知,体现了赋税征收以财产为主,说明此时已经实施了两税法,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加深指的是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比例的增大,这与户帖制度无关,排除A项;租庸调制的弊端主要是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朝廷因此实施了两税法,而后才推行了户贴制度,因而租庸调制度的弊端不是推行户贴制度的直接背景,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工商业者的地位在唐代没有得到提高,始终处于社会下层,排除C项。14.【答案】A【解析】材料可知,得到广泛发展的私学是“具有应试倾向”,说明当时私学是受到科举考试的影响,故选A项;当时得以发展的私学主要是服务于“应试”而非诗歌创作,排除B项;社会阶层的流动时私学广泛发展、科举制度完善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材料仅可知私学得以发展,无法判断官学发展情况如何,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唐代仕女绘画风格是当时人们生活精神状态的体现,盛唐时阳光自信,晚唐时颓废消沉,故选C。晚唐仕女图未反映唐代的开放和自信,排除A。绘画风格的转变与时代变迁有关,不能体现绘画技艺的转变,排除B。唐代封建制度并未走向衰落,排除D。16.【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尊崇的思想不一,有佛教、玄学、儒学,体现出思想多元特征,相互吸收、借鉴,孕育着新的文化活力,故选A项。“取决”说法过于绝对,“五凉统治者大都崇尚佛教”不等于全部统治者,排除B项;材料中文化格局的形成受政治影响,而非特殊的地理环境,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思想多元的文化格局不能缩小南北经济的差距,且此时南方经济初步发展,与北方差距较大,排除D项17.【答案】B【解析】据材料“宋初朝廷只禁止诣阙方式,徽宗至南宋时期则禁止任何乞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禁止吏民诣阙乞留,主要因为此举既耽误农时,亦不利于吏员安于职守,徽宗末年至南宋,由于地方乞留造假严重,朝廷不断下诏禁止乞留,这一方面反映当时吏治的基本情况,也能够反映朝廷对地方控制及监察力度的加强,故选B项;官员久任容易造成地方割据,但地方割据根源在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排除A项;朝廷的做法是为了强化对地方控制和地方官员的监察,而不是有意塑造和谐政治氛围,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内容是官员的留任,和选官制度无关,且“民众左右”的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材料表格中宋与少数民族多次和议,且每次都会送出大量岁币,说明宋代与少数民族战争基本都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宋代奉行守内虚外的治国理念有一定关系,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宋代并未放弃战争手段解决边患,排除A项;材料表格的现象是宋朝向少数民族政权缴纳岁币,与内部改革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强干弱枝是指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利的方针,是对内政策,而材料现象是对外表现,排除C项。19.【答案】D【解析】据材料岳飞视金人为“胡虏”,到金世宗大力推崇汉文化,再到元朝修史将辽金少数民族政权和汉人的宋政权同时并列,同为正统,这一过程反映出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的界限在逐渐淡化,华夷一体观念的明显增强,故选D项;据“金世宗统治时期注重翻译中原地区的历史著作……修成《辽史》《金史》《宋史》”信息无法得出政权对峙使民族矛盾激化的结论,所以这一结论是片面的,排除A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材料的主旨是华夷一体观念的明显增强,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的结论不足以概括材料的核心主旨,排除B项;修史思想由儒家传统的夷夏之防转变为华夷一体的变化是形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排除C项。20.【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辽上京南城被称为“汉城”,店铺林立,形制与中原城市无异,这说明民族交融的深化,故选C项;“下列井肆,市容整备”说明商业的发展,不能得出“厉行抑商政策”的结论,排除A项;城市建制以城市拥有明确的行政界线、市域范围和职能完善的城市行政管理机构为标志,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材料不涉及市场管理情况,排除D项。21.【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宋代出现了规模性和规律性的民间集市,说明当时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出现了剩余,因此流入市场,说明当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C项;材料“农村的集市已发展成为定期的集市”反映集市的发展并未突破时间限制,排除A项;材料中集市出现在边远地区,并非城市,因此不能判定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但集市的形成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因此材料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项。22.【答案】A【解析】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促进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故A项正确。仿照元朝印发纸币,不能体现元的外贸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内容为中外文化交往,不能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故C项错误;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属于无中生有,故D项错误。23.【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可知,西夏发行汉文货币,说明西夏与中原地区经济交往密切,故选C项;材料表格中西夏货币有汉文货币也有西夏文货币,货币规范,并不混乱,排除A项;材料仅是西夏流通货币统计情况,不能说明宋夏两地的经济发展,排除B项;据所学,宋夏交易中宋朝处于优势地位,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徽州地区的百姓喜欢打官司,他们在平时用本子记下别人的言行,诉讼时拿出来当证据,说明当地百姓法律意识增强,故选D项;如在诉讼过程中注重诚信,则可以说明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但爱打官司并且注重证据的社会风气跟理学思想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这是民间百姓的行为,不是官方的行为,所以不属于“法律制度”,排除B项;徽州地区存在着“民习律令,性喜讼”的社会习俗,不代表社会秩序就不稳定,排除C项。25.【答案】B【解析】据材料朱熹认为“本性也,未有不光明也”“气质不同,便如灯笼用厚纸糊,灯便不甚明;用薄纸糊,灯便明似纸厚者;用纱糊,其灯又明矣:撤去笼则灯之全体著见”可知朱熹主张通过修身养性使人的后天气质恢复到全无不善的先天本然之性,结合所学可知恢复善性的途径是格物致知,故选B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朱熹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有善恶之分,排除A项;材料是朱熹关于人性的论述及通过道德修缮恢复本然之性,“存天理、灭人欲”才是要求人克制欲望,排除C项;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主张,排除D项。26.【答案】A【解析】据材料“不惜上书《谏迎佛骨表》而被贬潮州……‘以生死恐(吓)动人’…其他都不理会”可知,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努力捍卫儒学的正统地位,致力于儒学复兴,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韩愈和二程对佛教的看法,无法得出“国人”对佛教的态度,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唐朝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的文化政策确实包容开放,但是,材料呈现的是以韩愈和二程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对佛教的反对态度,不能代表文化政策,排除C项;材料呈现的是以韩愈和二程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对佛教的态度,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冲突,而不是政治上士大夫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项。27.【答案】B【解析】据材料“由攻击入球变为击球入洞,由双方队员直接对抗转变为间接的方式”“收放心,怡神情,畅四肢”可知捶丸运动使得古代的击球运动“由攻击入球变为击球入洞”“由双方队员直接对抗转变为间接的方式”,有助于运动参与者身心愉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故选B项;材料“由双方队员直接对抗转变为间接的方式”“收放心,怡神情,畅四肢”说明捶丸运动一定程度上符合儒家提倡的理念,排除A项;材料“北宋开始较为盛行”表明捶丸运动在宋朝较为盛行,没有与其他朝代比较,无法得出达到鼎盛阶段,排除C项;材料“收放心,怡神情,畅四肢”说明捶丸运动有助于运动参与者身心愉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并非有助于解决边防危机,且边防危机的解决主要取决于国家实力,排除D项。28.【答案】A【解析】据材料“路级官僚机构的办公署地或同置一处,或分殊它处,对州级长官也无直接的统领之权,州府上表奏事可越过路级直通朝廷”,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置了路,其对州级长官无直接统领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选A项;材料“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州、县官僚的管理,在中央与州之间设置了‘路’”说明北宋设置了“路”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不会成为央地关系的障碍,排除B项;材料“州府上表奏事可越过路级直通朝廷”说明设置了“路”并不影响州府上表奏事的效率,排除C项;材料“在中央与州之间设置了‘路’”仅表明北宋设置了“路”,但未提及“路”设置后的由地方财政负担,无法得出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排除D项。29.【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王安石变法设置市易务,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说明政府加大对工商业的干预,故选C项;王安石变法恶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排除A项;变法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B项;变法确实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但是并不是材料的内容,排除D项。30.【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差役法到募役法的转变,使得原来必须亲自服徭役的百姓可以选择交钱代替服徭役,促使农民积极出售自己的农产品,进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募役法的实行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排除B项;据所学,募役法是一项徭役制度,不能改变农民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据所学,差役法到募役法的变化本身就属于赋税制度的改革,而非促进赋税制度的改革,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1.【答案】(25分)(1)内容:人口多少是衡量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民本思想;重视提高人口质量;强调社会等级,歧视体力劳动者和商人;追求社会和谐。(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背景:礼乐传统的影响;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农耕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2)特点:与时俱进(随着政治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服务于救亡图存需要;通过法令保护华侨权利;移民政策具有开放性;受启蒙思想影响;关注人民幸福。(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共8分)(3)认识:人口思想应因时、因势而变;人口思想应关注长远;人口思想应立足民情、文化传统等。(每点2分,答3点得5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赋分)【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一“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荀子将人口划分为‘士农工商’,认为‘工商众则国贫’”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人口多少是衡量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民本思想;据材料一“孟子则进一步把人口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荀子将人口划分为‘士农工商’”“孔子认为人民生活富足后就应该接受教育,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培养为国效力的合格人才”可得重视提高人口质量,强调社会等级,歧视体力劳动者和商人;据材料一”孔子……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孟子首次系统提出了建立‘人和’社会的理念,认为战争、政治胜负的关键是‘人和’”可得追求社会和谐。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一结合先秦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分析出礼乐传统的影响,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农耕经济的发展。(2)与材料一相比,结合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得出与时俱进(随着政治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据材料二“1924年,他却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得出服务于救亡图存需要;据材料二“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饬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令’等,同时力主引进外资‘外才’”、“他还主张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在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设想,以‘为人民谋社会种种之幸福’”可得通过法令保护华侨权利,移民政策具有开放性,受启蒙思想影响,关注人民幸福。(3)可结合中国古代、近代人口思想的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据材料一“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编外人员签订合同管理办法
- 北京 境外 合同法 管辖
- 骨折应急处理
-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校园危化品安全教育
- 《丝绸眼罩》规范
-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炉学区中心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舰船用高压压缩机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冰雪运动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范本
- 艺术涂料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双梁桥式起重机变频改造方案
- 素描基础(课堂PPT)
- GDX2包装机组工艺流程简介
- 个人独资企业有限公司章程(模板)
- 英语二语习得66题问答+答案
- 第六课 售中订单处理
- 高中英语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 世界各国不锈钢牌号对照表
- 工程前沿案例作业
- 《盼》教学设计(详案)
- 采购订单英文模板适合外企 purchase orde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