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案部分个案及心得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小熊购物”、“买文具”、“过河”及“练习一”核心素养: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3.体会同一个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脱式计算混合式题。根据《课标》的精神,结合每部分计算安排了一些相应的应用问题,这个些问题只要求分步列式,不要求列综合算式,以免难点集中。第1课时小熊购物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2-3页内容核心素养: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3.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动手操作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圆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说一说。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4)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任选一题,做一做。(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2.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1题。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提问:计算乘加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小熊购物3×4+66+3×4=12+6=6+12=18=18计算乘加两步式题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2课时小熊购物试一试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3-4页内容核心素养: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3.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动手操作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课本第2页主题图,学生观察。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生: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上节课的知识点,意在复习引新。)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课件)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20-2×75×3+44×6-20课本练一练2题。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小熊购物20-2×75×3+44×6-20=20-14=15+4=24-20=6=19=4计算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第3课时小熊购物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4页内容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混合运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导练习1.练一练3题:(1)淘气有50元,买8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元(2)结合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8×2+450-4×58×7-502.练一练4题:一共有24个轮子,每辆车需要4个轮子。如果装8辆车还需要几个轮子?3.我是小法官。(1)50-4×5先算乘法,再算减法。()(2)9-2×3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思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三、课时总结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第4课时买文具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5-6页内容核心素养: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列出算式。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列算式。笑笑:18÷3+4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10÷5=6+4=3-2=10(元)=1(元)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组讨论:3-10÷5表示的意思。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4.尝试解决问题。(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2)让学生独立解答。(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哪种做法对,说一说。3×5+83×5+825-20÷525-20÷5=15=15+8=25-4=5÷5=23=23=21=1课本练一练2题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买文具18÷3+43-10÷5=6+4=3-2=10(元)=1(元)第5课时买文具试一试及练习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6-7页内容核心素养: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出示课本第6页“试一试”主题图,学生观察。2.说一说(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算一算。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学生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要说明你的想法。2.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3×7+125-12÷4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课本第6、7页“练一练”。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六、作业设计: 第6课时过河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8-9页内容核心素养: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8页情境图。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年级一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分步计算:29+25=54(人)54÷9=6(人)2.综合算式:29+25÷9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引入:“()”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29+25)÷9=54÷9=6(条)答:至少需要6条船。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3.小结: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完成P9中的“练一练”第2题。5×(36-29)(83-35)÷694-(25+19)注意: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过河29+25=54(人(29+25)÷954÷9=6(人)=54÷9=6(条)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第7课时过河练习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10页内容核心素养: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1.画一画先做什么,再计算出来。27+3×446+26-2436÷4-698-27-1648+32÷887-7×92.选择正确答案。(1)停车场上有大汽车40辆,还有4排小汽车,每排5辆,停车场上一共有多少辆车?正确列式是()①40×4+5②(40+4)×5③40+5×4(2)二年级一班有5个小组,每组8人,其中有24人是男同学,其余的是女同学,女同学有多少人?正确列式是()①24-8×5②8×5-24③8×5+24(3)8瓶饮料24元,一袋饼干5元,饼干比一瓶饮料贵多少元?正确列式是()①24÷8+5②24÷8-5③5-24÷8二、新知探究出示课本第9页“试一试”题目。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大客车限乘46位小客车乘8位2.提出问题并解答。一共70人,先坐满大客车,剩下的坐小客车,至少需要多少量小车?学生尝试完成。集中讲评。说说“(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课本第10页第3、4、5、6、7题。四、课堂小结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第7课时过河练习27+3×446+26-2436÷4-698-27-1648+32÷887-7×9第8课时练习一核心素养: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教法学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教学过程: 一、复习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二、指导练习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独立解答。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让学生独立解答。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b.独立解决问题c.在小组内交流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8.数学游戏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第9课时练习一核心素养: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教法学法:练习法、讲解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活动一:基本练习
1.先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第一步求什么,再脱式计算。(26+16)÷7
9×(45-38)
85+(100-86)
59-21÷3
52+6×8
63÷(36-29)
2.完成P19(6)涂色
3.小组讨论完成P18(3),全班交流。
活动二:综合练习
1.填一填
(1)在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
),后算(
),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
)。
(2)(64-40)÷4要先算(
)再算(
)。
(3)29+35÷5要先算(
)再算(
)。
(4)算式8×7-5的差是(
),要使算式等于16,应该列式为(
)。
2.选一选
(1)2+3×4与(2+3)×4的得数(
)A相等
B不等
(2)9×(3+4)和6+11-7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
)
A除法
B加法
C乘法
D减法
(3)算式:(6+3)×9的读法是(
)。
A.6于3的和乘9B.6加上3乘9C.6加上3的和乘93.列式计算
(1)52减去4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
(2)甲数是35,乙数是28,把它们的和平均分成9份,每份多少?
活动三:实践应用
1.在○里填“<、>”或“=”
7+7+7+8○7×4+1
7×9-7○7×7+7
30÷5+1○30÷(5+1)
9-2×4○(9-2)×4
8+32÷8○(8+32)÷8
18+36÷9○(18+36)÷9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看一看(一)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13-14页内容核心素养: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3.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照片、长方体纸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4.学生交流。(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1.师生活动示范。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3.搭一搭,填一填。填图号。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⑶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搭一搭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第2课时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14页内容核心素养:1.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课堂练习:1.教材第14页的练习题3题。2.想一想,填一填。(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展开空间想象,判断图形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3.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连一连。(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展开空间想象,判断图形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作业布置: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2.完成p14页“练一练”4题。第3课时看一看(二)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15-16页内容核心素养: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法学法:教法:实物展示发多媒体辅助法学法:探究观察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两个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1.在观察一个物体时,站在不同位置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2.找同学到前面演示,其他同学说一说她看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一:出示情境图。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小朋友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桌子上的牙膏盒和茶杯的,他们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观察奇思和淘气的相对位置,以及他们两个看到物体的位置关系。讨论淘气和奇思看到的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先说说笑笑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再讨论笑笑能否看到牙膏盒。小组合作模拟观察。情景二: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引导学生看清笑笑在桌子的哪一边?出示四幅画面,从中选择哪幅图是从窗外看到的。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选择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完成p16页“练一练”4题。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看一看(二)当前面物体比后面宽、高的时候,后面的物体会被挡住。第4课时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16页内容核心素养: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填一填。(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四个小动物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向贝贝的红房子走过来,那你知道下面这四幅图是谁看到的吗?猜猜看,谁猜对了,贝贝就会邀请谁去它的红房子里吃水果。现在在每幅图下面写上它们的名字吧!(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单元加与减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脱式计算混合式题。结合每部分计算安排了一些相应的应用问题,这些问题只要求分步列式,不要求列综合算式,以免难点集中。第1课时捐书活动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17-18页内容核心素养: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2.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加法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加和减法中的连续退位减。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1.看一看,说一说。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1)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A、三年级(1)班和三年级(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B、三年级(2)班和三年级(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三年级(1)班和三年级(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想一想。(1)三个班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列式:118+104+95=(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2.算一算。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3.做一做(1)后来呀,四年级同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2)汇报算式,结果。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2题。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1)相同数位要对齐;(2)符号要写准确;(3)标好进位,在计算时一定要加进去。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捐书活动118+104+95118=222+95104=317(本)+95317答:三个班级一共捐书317本。第2课时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18页内容核心素养:1.提高估算能力,继续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运用各自喜欢的算法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3.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继续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加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学具准备:课件、小奖品、算式卡片教学过程:一、口算10+6+20=
7+5+3=20+20+20=
8+9+50=6+30+50=
47+9+30=二、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3、4题三、列竖式计算517+112=
692-128=5
1
7
6
9
2+
1
1
2
-1
2
8425-224=
372-143=4
2
5
3
7
2-2
2
4
-1
4
3114+86+149
220+150+85
94+438+235四、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86+365475+263+149146+198727+114+86五、沙场练兵1.138元295元368元405元67元(1)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和一台收录机。你估计大概需要多少钱?(2)如果妈妈带1000元,想买这三样东西,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3)如果妈妈带500元,她能买回哪几种商品?六、小结: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符号要写准确;(3)标好进位,在计算时一定要加进去。 第3课时运白菜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19-20页内容核心素养: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3.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并能在计算时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方法计算。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练习题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车运走256棵,第二车运走280棵,共有850棵。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3)交流想法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0”。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0)”。(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3.算法探究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1)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850—256—280=594—280=314(棵)(2)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850—(256+280)=850—536=314(棵)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列竖式计算。1000-207-168436-179-36456-278-132930-(80+480)368-(168+127)1000-185-145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运白菜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相同数位要对齐;符号要写准确;标好进位和退位点,在计算时一定要算进去。第4课时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20页内容核心素养:1.继续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并能在计算时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方法计算。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学具准备:相对应的主题图片,小黑板练习题,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列竖式计算)802-(289+484)859-(162+88)427-173-161000-207-168436-179-36900-281-4361000-185-145456-278-132930-(80+480)二、应用练习1.解决问题的练习。75元78元35元52元(1)李阿姨买了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2)请你再提出一个可以用连减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解答。2.计算方法的练习。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2、3题。3.卖气球。(1)红气球上午卖出395个,下午卖出315个,还剩多少个?(2)蓝气球上午卖出255个,下午卖出340个,还剩205个。原来有多少个?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4.张老师不小心把下面的表格弄脏了,你能将表格填完整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三、课堂总结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第5课时结余多少钱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21-22页内容核心素养:1.继续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组织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师: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尝试解决,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800+185-745800-745+185=985-745=55+185=240(元)=240(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完成“练一练”的第1、2、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结余多少钱800+185-745800-745+185=985-745=55+185=240(元)=240(元)第6课时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22页内容核心素养:1.继续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出示问题2“九月份节余260元,十月份节余的钱比九月份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提问: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哪个信息已经知道?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通过哪两个信息能求出来?独立解决,可以画一画,做一做。集体交流,全班汇报。分布式:260-30=230(元)260+230=490(元)综合式:260+(260-30)=260+230=490(元)260为什么用了两次?2.试一试: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约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二、练习1.计算下面的题目。312-210=550+234=23+456=987-980=234+567+230=999-450-232=2.沙场练兵。王爷爷买了一台电冰箱。先付500元,余下部分每月付260元,几个月能全部付清?4.完成“练一练”的第4、5、6题。第7课时里程表(一)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知道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说一说,画一画。里程\千米北京——保定 146北京——石家庄 277北京——郑州 689北京——洛阳 813北京——西安 1200(3)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3题。2、“练一练”1、4题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里程表(一)第8课时里程表(二)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内容核心素养: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回顾交流:我们昨天是怎样学习“火车里程表”这节课的?2.怎样利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的?学生汇报3.出示问题情境和汽车里程表。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4.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图中的35千米是什么意思?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和同桌议一议。小结:35千米是星期一之前行驶的路程;160千米包括星期一行驶的路程35千米,也包括星期一当天行驶的路程。160-35=125(千米)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在图中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实际上行驶多少千米?尝试画一画直观图或线段图。5.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集体交流汇报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完成课本练一练2题计算题(独立完成并订正)2.指导完成课本练一练1、3、4题。同伴交流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里程表(二)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第9课时练习二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28、29页内容核心素养: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3.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二、完成练习:1.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说结果,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学生完成教材第28页的第3题。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3.学生完成教材第28页的第4、5题。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的第7题。第(1)小题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后再独立解决。第(2)小题可利用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路线图或线段图帮助理解。第(3)小题在学生能够能够看懂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5.第8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各自的想法。三、小结这节课,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第10课时综合练习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二、指导练习1.用竖式计算193+58+42=365+168+464=2.送信。3.计算下面的题目。312-210=550+234=23+456=987-980=12+234+567+230=999-450-232-12=4.小刚的妈妈每月的收入是632元,爸爸每月的收入是786元,(1)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2)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1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5.计算。398+415-654=693-541+121=325+321-220=6.食堂有362千克大米,第一个星期吃了125千克,后又运来320千克,则食堂还有好多千克大米?7.玉蟾山高392米,门斗山高225米,伊顿酒店高126米,则门斗山和伊顿酒店一共高多少米?玉蟾山比它们的总和高出多少米?8.养鸡场某天上午产蛋264个,售出150个,下午又产蛋360个,则下午养鸡场有多少个鸡蛋?9.小明先向东走123米,然后向西走215米,最后向东走625米,则小明向东走了多少米?10.一本书652页,春丽第一天看了124页,第二天看了236页,则还有多少页没有看完?11.水果店有452个苹果,上午运来了233个,下午运来了128个,则此时商店还有多少个?12.一辆自行车256元,一瓶国窖1573价值588元,一块手表288元,买着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13.一根电线长599米,第一次用了145米,第一次用了300米,则剩下多少米?14.某工程队修369米的公路,前2天修了125米,接着的3天修了230米,则剩下多少米没有修?三、课时总结第四单元乘和除单元教学目标:1.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2.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的运用。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30-31页内容核心素养: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先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明确一共有几捆树?(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小树一共有多少棵?”(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4)小组交流。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60”表示有60棵小树。(2)20+20+20=20×3=60(可以用学具摆一摆)(3)3个20棵就是6个10棵,等于60棵。(4)因为2×3=6,所以20×3=60。(5)还可以理解成再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3.小结20×3表示的意义与我们学过的表内乘法的意义相同,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4.找规律(发现了什么?)2×3=620×3=60200×3=600(2个百乘以3是6个百,是600)2000×3=6000(2个千乘以3是6个千,是6000)师:刚才我们研究的算式有什么特点?(这些算式都是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师:你有什么好方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可以先用乘法口诀算出乘数和被乘数零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零。)思路:提出问题→算法多样化→建立数学模型→摆学具→讨论算式的表示方法→类比推理。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2.师及时点拨总结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小树有多少棵问题一:3捆一共多少棵?20×3=60(棵)问题二: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多少棵?500×3=1500(棵) 第2课时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核心素养: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比一比谁最棒!70×240×350×460×730×540×570×680×460×930×8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多媒体出示)⒈填一填。⑴60+60+60+60+60=()×()⑵40+40+40+40+40+40=()×()⑶80×4=()+()+()+()⑷70×5=()+()+()+()+()2.在()里填上“>”、“<”或“=”。3×70()2190×9()81040×4()20×720×9()30×6三、试一试看图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理解图意,说说情境表达的意思,明确有几堆香蕉,每堆香蕉有几根,大象和小象每天各吃几根。(2)解决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交流。方法一:60×3=180(根),再计算200-180=20(根),说明够吃一天。方法二:60×3=180(根),再比较大小,因为180根比200根少,所以够吃一天。(3)解决问题(2),先找出“一个星期有7天”这个条件。
(4)解决问题(3),因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根香蕉?问题二:一头大象和一头小象每天吃多少根香蕉?问题三:它们3天吃多少根香蕉?三、课时总结第3课时需要多少钱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32-33页内容核心素养: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的附近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出示情境)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4)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2.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进行巩固。
(2)学生探索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2.“爱新小学”的师生,下个月要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们给小伙伴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磁力板显示图片:笔记本4元、铅笔盒21元、书包56元、字典42元、故事书13元。教师说明:每个同学只能选购一种东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礼物?要送多少个?需要多少钱?(小组活动)
3.情景模拟(练一练3题)
桌子上摆放两种胶卷,教师和一名同学买胶卷,师故意引发矛盾,在买的过程中出现争议,谁买的胶卷合算,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解决。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需要多少钱问题一: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12×3=36(元)问题二: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一个小皮艇多少元?18×4=72(元)第4课时练习课核心素养: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教学过程:一、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多媒体出示)⒈填一填。⑴口算13×3时,应先算()×()=(),再算()×()=(),最后算()+()=()。⑵口算24×4时,应先算()×()=(),再算()×()=(),最后算()+()=()。⒉计算。15×6=16×3=5×13=17×4=21×4=80×7=34×2=3×31=3×18=13×7=23×3=7×40=3.在()里填上“>”、“<”或“=”。32×3()9528×2()6590()15×6100()23×424×4()9670×4()2704×16()10×615×6()12×84.一共有16个桃子,苹果的数量是桃子的3倍。苹果有多少个?5.王师傅要做200个零件,每小时做38个,请你帮他算一下,5时能做完吗?如果不能,那每时多做几个,才能在5时内完成任务?(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讲解自己的解法,教师结合学生讲解的情况进行补充讲解。)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第33页第2题出示的信息提出问题。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三、反馈交流、巩固提高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2.独立完成课本第33页第4、5题。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配套练习五、课堂总结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用加法口算,也可以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乘一位数,再用一位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第5课时丰收了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内容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都准备了学习用品。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2.谈话:那边还有两组同学在买铅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买铅笔中的数学问题吧。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1)课件出示:情景图左半部分。①问:从这两个兔子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②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怎样列式?板书:60÷2=③师:60÷2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④组织全班交流。预设:A.因为6÷2=3,所以60÷2=30。B.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C.6捆胡萝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捆,就是30。(2)完成“练一练”第2题:①让学生独立完成。②问: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为什么竖着做?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3)完成“练一练”第3题:①先让学生完成前两题,指名板演。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问:这两题都是分几步算?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商分别写在哪里?②独立完成后两题,集体订正。③问:每次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余数。你认为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师:在买铅笔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和笔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1)让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2)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丰收了6÷2=360÷2=30。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第6课时练习课核心素养: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完成口算除法的练习题一组。二、新授1.出示题目,提出问题: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2.指名列式,板书。3.组织学生讨论算法。将学生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4.将答案写在书上。5.完成试一试第1题。完成试一试第2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三、练习完成P35页3~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先引导学生看图,然后根据要求列式解答,最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4.以比赛的方式完成。四、巩固完成P35页5题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学生认真读题,从题目或信息中提问题,并与同伴说一说。学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考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2×40=8080÷2=402.8÷2=480÷2=40学生独立完成,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观察纵向的算式,发现规律,在小组内交流。看图,获取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说一说发现的规律。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与同伴交流。五、拓展应用60÷3200÷5240÷8120÷4560÷7900÷3180÷6270÷9 第7课时植树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36-37页内容核心素养: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练,巩固基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件)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道题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组,应该用除法来解答。板书:36÷3
怎样算出这道题等于多少呢?
三、探究思考,交流互动(1)用乘法想除法
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他使用乘法来想除法的结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出示课件)用小棒分一分。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组分3根,可以分成10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组3根,可以分两组。10组加2组就是12组。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过程。
30÷3=106÷3=2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
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
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
3.试一试并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63÷3=26÷2=44÷4=
四、分层训练,达成目标1.算一算,说说每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8÷2=60÷3=80÷4=
80÷2=66÷3=84÷4=
800÷2=69÷3=88÷4=2.夺红旗46÷1=99÷3=48÷4=100÷5=630÷9=
720÷8=96÷3=86÷2=400÷8=180÷3=
请看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
除数都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
3.做试一试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几题让学生说方法,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有什么发现?五、评析分享,点拨指导1.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师点拨指导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植树36÷3=12(颗)
30÷3=106÷3=210+2=12
第8课时练习课核心素养: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思路,教师补充讲解)1.计算。46÷284÷4630÷996÷3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由员工经营公司合同协议
- 热水器安装安全协议合同
- 深水井打井合同协议范本
- 牙科技术入股合作协议书
- 潍坊修剪车采购合同范本
- 香港化验所转让合同范本
- 杂志社与代理的合同协议
- 洪山区口译服务合同范本
- 苏州技师学院就业协议书
- 舞蹈培训机构合同协议书
- 开封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育婴员项目技术文件(康养照护品牌)
- 市场营销策划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特种作业低压电工培训
- 静配中心医院感染课件
- 转让律所合伙人份额协议书范文
- 《骆驼祥子》名著阅读课件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 居间服务合同范本复制版
- 游戏开发外包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