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历程回顾与思考【摘要】本文从经济环境因素演变对会计国际协调影响的角度出发,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国际协调各阶段协调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展望我国会计国际协调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我国会计;会计国际协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会计国际协调大潮中一直以非常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只用了10年多就走完了西方国家70多年的发展道路”(刘玉廷,2001),尤其是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我国会计国际协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会计的发展。众所周知,会计是经济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会计的发展。冯淑萍(2004)提出,1978年开始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总的来说,中国的改革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是探索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92年-2000年)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2020年)是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我国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之路决定了我国会计国际协调也只能渐进而行。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历程
本文在充分借鉴我国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将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历程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即探索发展阶段(1978年-1992年)、会计准则体系初步建设阶段(1992年-20世纪末)、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完善阶段(也称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完善阶段)(2000年-今)。
(一)探索发展阶段(1978年-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985年实行的市场定价双轨制,使市场机制被引入资源配置的基本格局。在所有制方面,开始尝试引入私有制,允许一些不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发展私有经济。在这一经济变革的背景下,会计模式也相应地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
1.协调内容
从1979年开始,我国就逐渐的局部借鉴国际惯例。自1981年开始在《会计研究》上翻译、介绍IASC颁布的各项会计准则。自1982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专家工作组”成立以来,始终以成员国的身份参加历次会议。1985至1986年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二者在许多方面体现了对国际上公认的会计理论、会计原则与会计方法的恰当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建制的内容。1988年,财政部成立会计准则研究组,开始全面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及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思路。
2.协调特点
我国会计国际协调逐渐步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会计制度是在恢复苏式会计的同时,又在进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乃至市场经济会计制度模式的自我探索。但此时的会计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苏式会计的模式,依然充满着计划经济的色彩。从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协调基本上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是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探险阶段。
(二)会计准则体系初步建设阶段(1992年-20世纪末)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时期,所有制方面的限制进一步被放宽,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同时存在,允许对国有企业的资产采用租赁、承包等形式来促进国有资本的流动。在经济体制方面,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进一步减少。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1.协调内容
我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且系统的会计改革始于1992年。1992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结束了我国40多年来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1993年,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财政部与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自1993年以来,财政部通过招标,两次聘请德勤国际会计公司作为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咨询顾问,第一期合作完成了30项中国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自1997年起,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财政部发布实施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1997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会计师联合会,并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察员。1998年,我国正式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定期参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和咨询委员会会议,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供咨询建议。
2.协调特点
这一时期,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步伐开始加快,整个协调工作已步入正轨。确定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会计惯例初步协调的新的会计模式。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大胆地借鉴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的会计在我国会计的改革与协调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由务虚开始转向务实。
(三)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完善阶
段(2000年-今)
新世纪以来,会计国际协调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加入到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但我国还未在其中。2003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已经明确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将努力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WTO的加入,意味着我国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我国企业也将面临更强大的对手和更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协调。
1.协调内容
2000年6月,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关定义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同年12月,为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使企业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财政部制定实施了新的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此次会计改革是一次深层次的改革,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我国推选专人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同年,财政部针对金融企业的改革、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对外开放的需要,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财政部针对中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又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会计环境,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称这套体系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2.协调特点
从以上的协调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步伐明显加快,协调的领域也在日益扩大,协调工作的每一步都是在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整个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我们逐步从被动状态转入主动状态。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经验总结
研究我国会计国际协调历程的目的就是要总结协调规律,积累协调经验,以推动未来我国会计国际协调工作的顺利进展。
(一)发展性、时代性是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主流
在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几十年历程中,虽然走过了许多弯路,也经历了不少磨难,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会计国际协调实质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布(含修改发布)的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1项,具体准则38项,《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专业核算办法等,且我国的许多会计标准都已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吻合。
而不同时期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内容又是不一样的。自1978年至90年代初我国会计国际协调是在恢复苏式会计的同时又在积极探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协调;而自1992年到20世纪末,我国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大胆地借鉴国际通用的方法,并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此时的协调则不仅是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更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协调。
(二)处理好国际协调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必须一以贯之
盖地教授在《大同小异:中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提出,“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有成文法的国家,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等背景;而且作为转型和发展中国家,又是建立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又有自己特定的现实环境。因此,不仅过去和现在存在中国会计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将会长期存在。”因而,我们在协调的过程中决不能完全套用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生拉硬套只会重蹈计划经济时期照搬苏式会计的覆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考虑我国国情和特色的同时,我们又绝不能过分地强调所谓的“中国特色”,因为强调的特色越多就意味着进行的协调越少。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有些特色依然充满着计划经济的色彩,是需要剔除掉的。我们决不能因为要强调“特色”,而把一些实际上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东西保留下去。
三、对未来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基本思考
回望三十年我国会计国际协调之路,放眼未来,我国会计国际协调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认清协调本质,争取会计国际协调的“话语权”
“会计国际协调的实质是各国逐步趋同的过程,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冯淑萍,2003)为了维护我国的利益,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们必须积极努力地争取会计国际协调游戏规则中的“话语权”,使其在制订规则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就要求我国在会计国际协调中,必须加强区域间的会计合作,积极地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便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二)加强对协调效果的检验,及时改进和巩固协调成果
由于有些协调措施效果在短期内不明显或显现不出,又由于目前对协调效果的评价往往局限于业内人士,因而必须要加强对协调效果的检验。对协调效果的检验不仅是对协调的改进和巩固,而且是保证协调顺利发展的需要。对协调效果的检验至少可以从以下两种方式出发:一是发动广大学术界有针对性地对协调措施执行后果进行研究,以研究结论来检验协调的效果;二是广泛征求各方人士对会计协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如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
(三)会计国际协调与会计标准的执行应当并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强调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协调固然很重要,但即使制定出再好的会计标准,若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那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会计国际协调就更是形同虚设了。不可否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国际协调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会计标准具体执行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而,我们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推进会计标准的有力执行。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对于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企业和责任人应当严厉处罚,以真正起到惩戒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地完善市场环境,规范企业行为,以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换。
其次,采取“强制性”与“引导性”结合运用的措施。笔者认为,在我国会计积极参与国际协调、我国市场日益走向世界的今天,对于企业我们除采取强制措施外,还应当采取一些引导性措施,使其充分认识到遵循会计标准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上市公司来说,对外提供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使广大投资者充分信赖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的真实性,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加上近几年会计准则变化较快,会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掌握这些新知识,致使会计准则在执行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而,在会计标准的执行方面,我们应当采取“强制性”与“引导性”相结合的措施。
【参考文献】
刘玉廷.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商业会计,2005.1A.
刘玉廷.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财会通讯,2005,(综合)2.
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财务与会计,2004.1.
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能力评测(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答案)
- 帆布便鞋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厨房用海绵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剑道用胸甲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健身用拉筋板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商业会议策划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口服布洛芬止痛剂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外科仪器和设备的修理和维护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宠物用计步器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特种作业人员台账.doc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1》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 3章SAA的功能应用
- (完整版)装饰装修工程监理细则(详解)最新(精华版)
- 电焊中级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
- 氧化铝生产工艺教学(拜耳法)(课堂PPT)
-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及用法PPT参考幻灯片
- 钢结构网架翻新改造施工方案
- 水稻雄性不育系鉴定
- 少先队鼓号队常用鼓号曲谱
- 土方运输次数登记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